13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4、体会本文在描述中议论与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情分析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进一步开展说明文教学,重在品读语言及深入理解对人类环境的忧患意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文体意识。
3重点难点
品读有内涵的语言是学习的重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你见过100万亩的大芦荡吗,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如今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共同去关注
活动2【讲授】理解课题
解释课题“大芦荡”和“守望”“大芦荡”在哪里?它为何要“守望”?文中多次出现“守望”意思有什么不同?
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提醒人类应理性的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守望”是看守、瞭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芦苇对新生的,对希望的守望。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
活动3【活动】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1、主要内容 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提醒人类应理性的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 2、理解重点语句,品味语言内涵 (1)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 (2)“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3)“大芦荡的困惑,其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4)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3、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以理性思考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
活动4【练习】拓展延伸
齐读作者表达的观点的句子,结合课内外资料进一步理解。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举出你所关注的类似“芦荡”的另一种存在,写出你的思考。
课件24张PPT。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徐刚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Xiāo sènìyǎnjùnniè pánfùyùnyūmóubómòShē míxūyùntǎng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牟取:谋取(名利)。多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设法取得名
利等。
2.纷纷扬扬:形容无数的芦花在寒风的横扫下在空中杂乱
地飞舞着。
3.衍化:发展变化。这里指“我”面对芦荡中漫天狂舞的芦
花,产生了严肃的思考。
4.逝者如斯夫:时间(像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而去。
斯,这。文中指作者因芦苇枯萎、芦花飞扬而去发出的
感慨。
5.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6.斑驳: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指地球表面的
植被被大量破坏,显得斑秃难看。
7.奢靡:奢侈浪费。
明确结构,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8):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
长和芦苇给人带来的福利。
第二部分(9—21):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消费,提出严峻的能源
与资源问题。
第三部分(22—32):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
对人类提出警告、发出呼吁,要保护自己的家
园。芦苇的守望亿万年的风霜,
到如今已是遍体鳞伤;
这世界的变幻,
在记忆中流淌。
守住——
那一方荒凉的滩涂;
那一片历史的沧桑
……
当空飞舞的芦花,
好让子孙欣赏;
这就是——
芦苇
永恒的守望……
大芦荡的风光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大芦荡的困惑,其 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 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小组讨论:
大芦荡在守望什么呢“守望”是看守、了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在严冬中积聚生命的芦苇对心绿和新生的守望,对希望的守望。
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 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对虾的养殖珍禽猎杀:仅盘锦一市就有猎枪5000支
国土面积居第3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1/3
耕地面积居第4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1/5
森林资源居第8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1/9
草地面积居第2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1/4
淡水量居第6位, 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1/4
矿产资源居第3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1/2中国部分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地位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以理性色彩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这个题目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堂小结明确:寄托着作者希望人类能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人类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情怀,共创一个美好的地球。 美好的总在飘逝。森林在飘逝。江河在飘逝。荒野在飘逝。土地在飘逝。智慧在飘逝。人类或可聊以自慰的是,迄今为止,地球还在运行,四季还在眷顾我们,也就是说我们还有未来。不过,倘若人类继续漠视地球的生命状况,让一切美好都加速飘逝,我们就该自问:未来是永恒的吗?人类还有多少未来?” 布置作业 1、必做题:积累文中富有内涵的句子。
如: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2、选做题:
假如你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请以《朋友,我想对你说》为题,完成一篇小作文,300字左右。
把看下列两幅图片以后的思考,写成一段300字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