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
黄生借书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阐明道理的方法。
3、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阐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认识到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冰心的《忆读书》,在那篇文章中冰心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或名言?(师生共同总结)这些名言警句有的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有的强调了勤奋与读书的关系,有的强调了读书的好处。清朝文学家袁枚也发表了对读书的独到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它类似于现在的杂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这篇“说”就是作者就黄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活动3【活动】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句中间的停顿和生字词的发音。
2、检查预习情况,疏通文章内容
生字词如:子、祖父、无论、为、夫人、业、俟、难、可惜等;
句子如:书非借不能读也、汗牛塞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归而形诸梦、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等;21教育网
3、文章就什么事而引发作者的议论?
4、作者列举了哪些人读书的情景?
5、这些读书的情景可以归类吗?分别可以归为哪一类?
有书不读:天子藏书多却不读
富贵人家藏书多却不读
祖辈、父辈藏书多子辈、孙辈却丢弃不读
“我”做官后有书不读
借书(苦)读:“我”年幼时借书苦读
黄生向“我”借书读
借书经历:“我”向张氏借书却碰壁
“我”将书慷慨的借给黄生
6、作者突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对比手法:1)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的对比
2)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的对比
3)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的对比
4)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的对比
5)“余”幼时与做官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6)“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7)“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
7、这些对比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借这一观点表达了怎样的用意?
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用意:1)勉励人们,读书或从事其他任何研究工作时,不要因环境恶劣、条件欠缺而畏缩,只要有志向、有决心,恶劣的条件反而可以激发人冲破困难的斗志,坚持不懈,取得胜利
2)提醒人们,不要因环境顺利、条件具备而滋长因循苟且、不求进取的惰性。
8、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勉励青年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在面对不利条件的时候,都能积极主动的创造条件,奋发学习。你知道这样的例子吗?
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王冕求学、悬梁刺股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