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黄生借书说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黄生借书说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11: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
黄生借书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一些实例,初步领会本文阐述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2学情分析
此次授课的班级初二(2)班处于年级中游水平。经过前几册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借助工具书正音和疏通文意的读书习惯。但对于以议论为表达方式的文言作品还是初次相遇,因此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况且(2)班学生平时课上就不怎么爱发言,学生性格颇为内向,当堂背诵或许不会太顺利。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领会本文阐述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向别人借书的事情。当你借到你所需要的书后,你往往会有怎样的感受与行为呢?(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它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黄生借书说》,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散文向我们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是否和你的想法一致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21·cn·jy·com
活动2【活动】1.检查预习作业,扫清文字障碍
强假(

惴惴(

庋(
)藏
姑俟(

素蟫(

卷(
)轴
辄省(
)记
活动3【讲授】初步理解领会本文的观点
“书非借不能读也”——作者在阐述这一观点时运用了双重否定的形式,以显示他那不容置疑的态度。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那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
活动4【活动】同桌合作学习
借助注释,把握句意。
教师及学生共同指正翻译不够恰当的地方。
疏通文意之后,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三个实例,其中所涉及到的人应该是当时社会中极具代表性的任务,由此也可以看出有书不读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这样的实例我们可冠以社会实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5【讲授】深入探究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除了以上所列的三个社会实例,还加入了什么实例?
明确:个人的亲身经历,它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幼时
通籍后
分析:幼时
家境贫寒,不易得书,一旦借到,必认真研读
通籍后
经济宽裕,容易得书,反而不读
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照的个人亲身经历,更具说服力。
活动6【活动】当堂背诵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些实例并依照板书内容当堂背诵。
活动7【讲授】总结
课文篇幅短小,但观点极为鲜明,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分别列举了三个社会实例和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作者究竟想通过这个观点对黄生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熟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21教育网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1.
自行整理文中出现的一字多义。
2.
背诵并默写文中的社会实力和亲身经历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