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11: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圈划文中的人物描写,把握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3、态度情感价值观
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活动2【活动】(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
2、梳理字词。
活动3【活动】(三)初步分析课文
1、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学生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3、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
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9)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10-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活动4【活动】(四)了解课文背景
1、提问:课题“最后一课”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男孩小弗朗士到学校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介绍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活动5【活动】(五)深入学习
1、提问: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明确:

氛:(平日上课)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最后一课)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生:(平日上课)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最后一课)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师:(平日上课)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平时老师穿戴一般(最后一课)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后排板凳:(平日上课)一向空着。(最后一课)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
明确: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字词
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