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以标题为切入口,通过朗读、圈划、批注等方法,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愤怒、心酸之意,以及炽热的爱国热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重点难点
重点:以标题为切入口,带动全文学习,从而咀嚼字词,了解内容,把握主题。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愤怒、心酸之意,以及炽热的爱国热情。
3教学过程
读题质疑
(板书课题及作者)
1、引入课题,读题质疑
例:五月卅一日是什么日子?怎样的急雨?谁在急雨中?在急雨中做什么?……
2、介绍文章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五卅惨案”;本文是在“五卅惨案”后一天作者所写。
二、检查预习,读文解疑
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
1、检查预习:
(1)给下列带点的字写上拼音(完成课内检测1)
蜷缩
(
)
狞笑
(
)
耸峙
(
)
惮
(
)
觳觫
(
)
瘠瘦
(
)
(2)辨析下列词语,说出它们的异同:
蜷缩——蜷伏
瘠瘦——消瘦
觳觫——惊惧
2、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圈划出所有写“急雨”的语句:
(2)要求学生诵读圈划出的语句,思考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郁怒激愤)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题
1、“如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对杀人灭迹的帝国主义刽子手满怀愤怒,以至认为本无意识的急雨是有意帮刽子手冲洗遇难者的血迹以消灭罪证,因而迁怒于冲洗了血迹的急雨,用“恶魔的乱箭”这个贬义的喻体喻之。21·cn·jy·com
课文开篇就用“急雨如恶魔的乱箭”这样一个大胆而独特的比喻,揭示出五卅惨案血腥、恐怖的气氛。
我怀着“满腔的愤怒”“走”“奋疾地走”,血腥的环境、愤怒的情绪,为后文的叙述、描写、抒情奠定了基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课文主要描写了几类人?
课文主要描写了四类人:
第一类是街头的外国巡捕——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
第二类是爱国青年——青布大褂的队伍。
第三类是普通的劳动者——露胸的朋友。
第四类是胆小自私者——种种魔影。
3、课文结尾“依然是满街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和文题,耐人寻味。)
4、体会文中抒情、议论与记叙描写紧密结合的特点;
第一类人:外国巡捕,“如同咽一块粗糙的石头,一块烧红的铁。我满腔的愤怒。”抒发了作者无法抑制的愤恨。21教育网
第二类人:爱国青年,“我感动,我心酸、酸的痛快”。
第三类人:普通劳动者,“不错呀,我想。露胸的朋友,你喊出这样简单精炼的话来,你伟大!你刚强!你是具有解放的优先权者!——我虔敬的向他点头”。21cnjy.com
第四类人:自私胆小者,“我如受奇耻大辱,看见这种种的魔影,我诅咒你们…….你们灭绝!你们消亡!永远不存一丝儿痕迹于这块土地上!”2·1·c·n·j·y
文中议论和抒情,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5、学习文中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作用
(
课文语言铿锵、情绪激越)
四、小结课文、归纳主题:
五卅惨案翌日,作者“满腔的愤怒”,冒着“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写下了自己在赶往“老闸捕房”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现了他对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的强烈仇恨,对冒雨进行爱国宣传的青年和满怀胜利信心的劳动者的热情歌颂,以及对胆小自私者的鄙视。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www.21-cn-jy.com
五、完成课内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