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夏衍的魅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叙述和议论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圈划,来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中关键句子对于刻画人物
性格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并学习夏衍“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人格魅力。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能够对人、对事做理性地思考和认识,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夏衍和王蒙的生活经历,也不了解他们在那一段特殊的岁月中蒙受的灾难,更不了解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所以他们就不能充分了解夏衍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的弥足珍贵。也不能充分领会王蒙在写夏衍的过程中所寄予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既要让学生着眼于本文,分析人物描写如何让做到叙议结合,更要注意补充相关资料,使得学生能把文章和夏衍这个人物放到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
3重点难点
1.梳理本文所写的事件,体会夏衍“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设置
一教师活动
1.美既有外在的形象美,也有内在的精神美,有的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被人淡忘,有些却能随着岁月的积累久而弥香。居里夫人的勤奋献身、袁隆平的淡泊执著,都曾经让我们感叹这些成就非凡的人物身上人格精神的伟大魅力,感受他们源自心灵深处的美。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一篇散文《夏衍的魅力》,再一次欣赏人物源自内心深处的美。
二、学生活动
1.在交流中疏通字词。如“言简意赅”、“独具慧眼”、“溢美”、“不打磕巴儿”、“刀枪不入”等词语、俚俗口语的意思。
2.介绍夏衍和王蒙。
3.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谈谈对人格美的理解。
活动2【导入】文本初读
一、|教师活动
请同学自读文本,思考回答:文章围绕夏衍写了那几件事?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二、学生活动:自读,思考。
1.明确:
①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②他很瘦削。
③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④他在一次文代会上令人感奋的讲话。
⑤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⑥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
⑦他扶着拐杖赏花。
⑧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化事业。
⑨他从容周到地安排后事。
2.这几件事情中分别表现了他敏捷透彻的智慧,对待名誉和权利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等。
活动3【导入】深入文本
一、教师活动
1.默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出文中直接点明夏衍魅力的的语句,并进行批注,准备交流。
2.思考:这些议论性语句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二、学生活动
1.默读,圈画。
2.交流,明确:
①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
②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③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
④对各种问题他常有独具惹眼的卓识。
⑤是非了如指掌,经验与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历尽沧桑,个人再无所求,无欲则刚,刀枪不入,超脱俗凡,关注人生,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绣腿,既带棱带角,又含蓄和解。一语中的,入木八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锋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则有趣味而又适可而止。
⑥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⑦他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3.思考,明确:这些事情的叙述都围绕“明白透彻,清晰见底”的夏衍魅力展开的。
活动4【导入】总结归纳
一、教师活动
对于本文突出人物个性品质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
1.选取九件事来介绍夏衍,是否显得冗杂?
在介绍具体事例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到“赏花”和“安排后事”?
2.夹叙夹议的方式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
二、学生活动
1.交流讨论。
同学交流讨论写“赏花”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使之可亲写“安排后事”是为了更完整地反映一个人,使之善终
2.明确:在如话家常的叙述之中穿插作者对夏衍的评论。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更具体更深刻地反映了夏衍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
课件14张PPT。夏衍的魅力
王蒙原题:夏衍——提炼到最后的精粹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作者简介王蒙,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坚硬的稀粥》等,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有人评价:“王蒙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当代文学史”。夏衍故居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现代剧作家。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95寿辰之际,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代表作品:《赛金花、《秋瑾》、 《上海屋檐下》等、 《包身工》、《祝福》等。1.他清晰记得一篇重要报道的时间。 (1、2)
(他很瘦削。—— 描写) ( 5)
2.他拒绝享受“首长”待遇和称呼。 (7)
3.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讲反封建与学科学,寄希望于年轻人。 (9)
4.他说建国后三十年最大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 (10)
5.他坚持自己写《当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11)
6.他扶着拐杖赏花,看小猫玩耍。 (12)
7.他与我谈论社会治安问题与胡绳的文章。 (14)
8.他卧床不起仍然关心中国文学事业。 (15-19)
9.他从容、周到、得体地安排后事。 (20)
文章描述了夏衍的哪些事例?简要概括。思考:
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夏衍怎样的魅力?
文章的核心句子是:
提炼到最后的精粹。
“最后”:文章主要写夏衍的晚年。
作者是通过哪些精到的议论来概括夏衍的魅力的?找出议论的语句和语段。
精粹的核心词:清晰(也即魅力的核心)夏衍的清晰体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清晰
2、对自己认识的清晰
3、对新知识新动向的认识清晰
4、对各种问题有着独具慧眼的卓识
5、晚年写序言颇有见地又清晰见底
6、去世前不久谈论大事思维清晰
7、卧床不起,对未来中国的文学事业的创作认识清晰
8、去世那天,从容周到得体地吩咐后事第4段、第13段两段议论是对夏衍的集中评价。清晰的内涵:明白透彻;认识深刻,洞悉一切;高瞻远瞩…思考: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先叙后议:总结上文,反映(人物)特点。
先议后叙:先概括(人物)特点再引出叙述,清楚明白。
边叙边议:边叙述边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点。 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即事生议,就议叙事、叙议浑然结合 。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又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 。1、品读文章13段“美”指人格魅力,人虽已老却因为经历的丰富而更具人格魅力:对是非了如指掌、学识博大精深、知止有定;关注人生,洞悉一切,有锋芒又含蓄和解,适可而止。 语段品读:2、在介绍具体事例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到“赏花”“与猫玩耍”?写“赏花”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夏衍的特点,除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青年作家,他也是一位和善可亲的长者,有着自己是生活趣味。这也是魅力的一方面。
4、品读文章11段的 “清晰见底”一词。清晰”与“见底”结合在一起使用,不仅是指文章思路的条理清晰,更是表现老人“洞悉一切”的深刻和睿智。 3、第4段为什么要特地描写夏衍的瘦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夏衍身体削瘦的特点,也展现了他言简意赅,明白透彻的特点,展现出他是个表里如一的人。 5:体会以下时间“我第一次听他讲话”、“1990年”、“今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倒数第二次……去年11月底”、“1995年1月21日”的作用。“我”的“清晰”记载是因为“我”对夏公的敬重。
这些时间节点都在夏衍的晚年,也表现他的明白透彻、清晰见底。最后一个时间是夏衍最后清醒的日子,特地写清年月日也是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6、开头结尾的特点及好处。开头:从小事入手,表现夏衍的思维清晰,由此引出他的人格魅力:明白透彻,一清见底。既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尾:以他的离世结尾,结构完整。而他的离去也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辈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凸显了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主旨。夏衍的魅力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夏衍的言行举止及作者的议论,刻画了晚年夏衍的独特魅力:明白透彻、清晰见底、关注人生、洞悉一切、含蓄和解,有锋芒又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