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础课时18 酸碱中和滴定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基础课时18 酸碱中和滴定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7 19: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基础课时18 酸碱中和滴定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中和滴定仪器的使用与认识
1.(2024·绍兴一中高二期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一般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2.在如图所示的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0.1 mol/L的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用0.1 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
大于20 mL 小于20 mL
等于20 mL 等于5 mL
(二)中和滴定原理和操作
3.下列操作或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4.(2024·莆田一中高二期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可以用酚酞代替指示剂
滴定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若氢氧化钠吸收少量CO2,不影响滴定结果
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OH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
5.(10分)实验室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用0.100 0 mol·L-1 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标准液滴定待测液)。
(1)(4分)向25 mL碱式滴定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滴定管的读数为10.00 mL,将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放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00 mL。该实验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甲同学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0.50 mL,滴定后液面如图所示,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由以下表格可知,3次滴定中,有一次滴定所用盐酸体积存在明显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序号 待测NaOH溶液 的体积/mL 0.100 0 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00 26.29
2 25.00 1.56 31.30
3 25.00 1.00 27.31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溅出瓶外
C.滴定后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D.滴定结束时,平视读数
(4)(2分)读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4位小数)________ mol·L-1。
(三)中和滴定曲线
6.(浙江选考)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 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
V(NaOH)=30.00 mL时,pH=12.3
7.25 ℃时,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一元强酸甲的溶液和一元弱酸乙的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曲线Ⅰ代表的滴定过程最好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曲线Ⅱ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的溶液的滴定曲线
电离常数Ka(乙)=1.0×10-5
图像中的x>20.00
(四)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8.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往锥形瓶中加NaOH溶液时,滴定管读数开始时是俯视,滴定后平视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B级 素养培优练
9.(2024·佛山南海高二期中改编)常温下,用0.10 mol/L NaOH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曲线如图1实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若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液,溶液恰好变红达到滴定终点
装NaOH标准液时,用图2所示方法排除滴定管内的气泡
若用该NaOH溶液滴定与盐酸相同浓度的醋酸,可用虚线表示滴定曲线,滴定终点是p点
10.(10分)(2024·北京第171中学高二期中)酸碱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变化可用于各种研究。
(1)(4分)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2分)滴定醋酸的曲线是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分)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1分)V1和V2的关系:V1________V2(填“>”“=”或“<”)。
(2)(6分)酸碱中和滴定可用于测定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取20.00 mL未知浓度的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0.10 mol/L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编号 NaOH溶液的 浓度(mol/L) 滴定完成时, NaOH溶液滴 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 的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 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D.碱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基础课时18 酸碱中和滴定
1.A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架、滴定管夹以及滴加指示剂的胶头滴管,配制标准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故答案选A。]
2.A [滴定管最下部无刻度线,刻度线处及尖嘴底部均充满溶液,把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其体积大于20 mL,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应大于20 mL。]
3.D [挤压滴定管下端软管处,排出滴定管内气泡,A操作正确;读取滴定管读数应平视,眼睛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并精确到2位小数,B操作正确;C仪器名称正确;图中所指仪器名称为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使用时要用待测液润洗,D错误。]
4.D [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终点时溶液为中性,可选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滴定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否则待测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大,影响测定结果,B正确;氢氧化钠吸收少量二氧化碳后变为碳酸钠,当甲基橙做指示剂时,反应后都生成氯化钠,不影响盐酸的体积,所以不影响滴定结果,C正确;量筒只能准确到0.1,不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OH待测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D不正确。]
5.(1)大于 加入最后半滴盐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23.90 mL (3)A (4)0.105 2
解析 (1)向25 mL碱式滴定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滴定管的读数为10.00 mL,将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由于滴定管下端还有一段没有刻度线,且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中也充满液体,放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5.00 mL;该实验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故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半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2)甲同学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0.50 mL,滴定后液面如图所示,此时读数为24.40 mL,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4.40 mL-0.50 mL=23.90 mL;(3)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6.29 mL,第二次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9.74 mL,第三次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6.31 mL,故3次滴定中,第二次实验所用盐酸体积明显偏大,其可能的原因:A项,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将导致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B项,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溅出瓶外,部分NaOH飞溅出去了,故将导致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C项,滴定后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将导致消耗盐酸的体积读数偏小;D项,滴定结束时,平视读数,正确读数,盐酸体积准确;(4)由(3)分析可知,读取上述合理数据,实验1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5 16 mol·L-1,实验3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5 24 mol·L-1,取平均值,可得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5 2 mol·L-1。
6.C [这是室温下用强碱滴定强酸,当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即pH=7,A项正确;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突变范围内,可减小实验误差,故B项正确;由图像可知,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更接近反应终点,选择甲基红作指示剂误差比甲基橙要小,故C项错误;当V(NaOH)=30.00 mL时,n(OH-)=0.100 0 mol·L-1×0.03 L-0.100 0 mol·L-1×0.02 L=0.001 mol,则c(OH-)=0.001 mol/0.05 L=0.02 mol·L-1,pH=13-lg5=12.3,故D项正确。]
7.C [从两条曲线的起点可知,曲线Ⅰ代表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的溶液的过程,滴定时pH突变范围在碱性范围内,故选取酚酞作为指示剂,A项错误;曲线Ⅱ代表NaOH溶液滴定一元强酸甲的溶液的过程,B项错误;由a点可知,c(H+)=0.001 0 mol·L-1,故Ka(乙)=≈1.0×10-5,C项正确;由曲线Ⅱ中NaOH溶液滴定一元强酸甲的溶液达到反应终点时pH=7可知,x=20.00,D项错误。]
8.C [酸式滴定管装液前未用标准酸液润洗,导致消耗标准酸液的体积变大,使测定结果偏高,A错误;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标准液的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B错误;滴定前俯视读数,导致读出的标准液初始体积偏小,滴定后平视无影响,所以整体往锥形瓶中加待测液的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偏少,所以测定结果偏低,C正确;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导致瓶内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增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也会增大,使结果偏高,D错误。]
9.C [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兼顾滴定管液面变化,A错误;若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液,溶液恰好变红,且半分钟不变色,到达滴定终点,B错误;装NaOH标准液时,采用碱式滴定管,可用图2所示方法排除滴定管内的气泡,C正确;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因为盐酸是强酸,所以电离出的氢离子比醋酸多,pH值小于醋酸,D错误。]
10.(1)①0.1 mol/L醋酸的pH>1 ②CH3COOH ③<
(2)①最后半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后,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②0.11 ③DE
解析 (1)①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所以浓度均为0.1 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的pH值较大,所以Ⅰ是醋酸的滴定曲线;②酸和碱的电离都会抑制水的电离,0.1 mol/L NaOH溶液和0.1 mol/L的盐酸电离出的OH-和H+的浓度都是0.1 mol/L,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相同,0.1 mol/L的醋酸中H+浓度小于0.1 mol/L,所以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较小,即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0.1 mol/L的醋酸溶液;③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醋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如果溶液呈中性,需要醋酸稍过量,也就是加入的氢氧化钠体积较少一些,所以V1<V2;(2)①酚酞溶液滴加到待测的盐酸中,溶液呈无色,所以滴定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或半滴NaOH标准液,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②滴定终点时盐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即n(HCl)=n(NaOH),由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0.10 mol/L×22.62×10-3L=c(HCl)×20.00×10-3 L,解得c(HCl)≈0.11 mol/L;再根据实验2、3的数据计算得c(HCl)≈0.11 mol/L;③A项,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偏小,即标准NaOH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项,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不影响n(HCl),因此滴入NaOH的量也不变,对结果无影响;C项,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所取盐酸被稀释,导致所需要的标准NaOH溶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D项,碱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NaOH溶液被稀释,所需要的NaOH溶液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高;E项,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使滴定管内液面下降变大,测定结果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