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二章 基础课时10 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35.1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5-10-17 19:43:47 |
p1 14.(6分)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 mol NH3通入3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H33H2+N2(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 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8.已知反应:mX(g)+nY(?)pQ(s)+2mZ(g),反应达平衡时,c(X)=0.3 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c(X)=0.5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Y可能是固体或液体
系数n<m
Z的体积分数增大
9.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6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降为0.3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d
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的体积分数减小
达到新平衡时,A、B的浓度减小,C、D的浓度增大
10.(3分)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A+yBzC达到平衡。
(1)(2分)若A、B、C都是气体,在增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1分)若C是气体,且x+y=z,增大压强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A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B级 素养培优练
11.(2024·漳州十校高二联考)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该实验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实验Ⅱ中加3滴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平衡常数变大
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实验Ⅲ加3滴水的目的是保证体积与实验Ⅱ一致,是对比实验
12.起始容积相等的Ⅰ、Ⅱ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CH4和2 mol NO2,发生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实验如下:
容器 Ⅰ Ⅱ
反应条件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气体密度 ρ(Ⅰ) ρ(Ⅱ)
CH4平衡转化率 α(Ⅰ) α(Ⅱ)
达到平衡所用时间 t(Ⅰ) t(Ⅱ)
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M(Ⅰ) M(Ⅱ)
下列大小比较中,正确的是( )
α(Ⅰ)>α(Ⅱ) t(Ⅰ)>t(Ⅱ)
ρ(Ⅰ)>ρ(Ⅱ) M(Ⅰ)
m+n>p+q
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x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比y点的大
n
(1)(4分)t2时将容器容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用图中a、b、c、d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在该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_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 Kθ=,其中pθ=100 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基础课时10 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D [该可逆反应的本质为Fe3++3SCN-Fe(SCN)3,增大KCl的浓度,对该反应无影响,故平衡不移动。]
2.C [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而强于次氯酸,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后,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次氯酸反应。又由于H+浓度减小,平衡Cl2+H2OH++Cl-+HClO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HClO浓度增大。]
3.D [A.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重新达到平衡A的浓度比原平衡大,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故A错误;B.若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C.增大A的浓度,达到平衡状态,C的体积分数可能增大,若加入A的浓度较大,则C的体积分数也可能减小,故C错误;D.两种反应物,增大一种物质A的量,会提高另一种物质B的转化率,故D正确。]
4.(1)向右移 黄色 (2)橙色 加入稀硫酸使平衡体系中产物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3)向右移 变浅
解析 (1)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增大了氢氧根离子浓度消耗了氢离子,平衡向右移动,溶液呈黄色;(2)加入稀硫酸使平衡体系中产物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移,溶液呈橙色;(3)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消耗了溶液中的CrO,平衡向右移动,生成BaCrO4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5.A [对于可逆反应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增大压强,平衡右移,NO2的量减小,但NO2的浓度比原来大,故体系颜色变深。]
6.B [容积不变,充入He,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A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c(CO2)不变,则将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则气体密度不变,B正确;CaCO3(s)为固体,增加CaCO3(s)的量,平衡不移动,C错误;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c(CO2)不变,则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不变,D错误。]
7.B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由图像可知p1>p2;增大压强,C%增大,可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a+b>p。]
8.D [反应mX(g)+nY(?)pQ(s)+2mZ(g),反应达平衡时,c(X)=0.3 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缩小到原来的,此时c(X)=0.6 mol/L,达新平衡时,c(X)=0.5 mol/L,则表明平衡正向移动。由分析可知,加压后,平衡发生移动,导致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与加压时相比),则反应向正方向移动,A不正确;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所以Y一定是气体,B不正确;平衡正向移动,则m+n>2m,从而得出化学计量数n>m,C不正确;加压后,平衡正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增大,D正确。]
9.C [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6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为0.2 mol·L-1,而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为0.3 mol·L-1,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A项,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现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则a+b>c+d,错误;D项,因容器的容积增大,则达到新平衡时,A、B、C、D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小,错误。]
10.(1)x+y<z (2)减小
解析 (1)增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产物气体分子数更多,则有:x+y<z;(2)当C为气体时,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则说明A或者B当中某一个不是气体,则右边气体分子数更多,增大压强,平衡应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应减小。
11.B [加入3滴0.1 mol/L KSCN溶液后,混合液的颜色加深,表明Fe(SCN)3的浓度增大,从而通过该实验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生成物浓度的变化,A正确;实验Ⅱ中加3滴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表明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说明平衡常数变大,B不正确;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说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从而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实验Ⅲ加3滴水后,混合液的体积与实验Ⅱ相同,FeCl3溶液的浓度相同,其目的是保证体积与实验Ⅱ一致,是对比实验,D正确。]
12.C [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以容器Ⅱ为参照,容器Ⅰ压强增大,相当于对容器Ⅰ加压,平衡向左移动,α(Ⅰ)<α(Ⅱ),A错误;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缩短,t(Ⅰ)
13.D [A项,从题图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为固态,则有n<p+q,m+n与p+q的关系不能确定,A错误、D正确;B项,x点位于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由题图可以看出,当B的体积分数减小时,可趋向于平衡,则要想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B错误;x点对应的压强小于y点,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x点比y点的反应速率小,C错误。]
14.(1)b 容器容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时,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时,容器容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平衡逆向移动,所以N2分压先变为原来的2倍,后逐渐减小 (2)0.48
解析 (1)t2时刻容器容积迅速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N2的分压迅速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cd错误;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N2的分压应比原来2倍小,则b正确,a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2)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p(N2)=40 kPa、p(H2)=120 kPa、p(NH3)=120 kPa,则Kθ====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