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课时12 化学反应的方向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自发过程的理解
1.下列过程属于非自发的是( )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室温下水结成冰
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
煤气的燃烧
2.下列反应或过程没有自发性的是( )
高温下,煅烧石灰石
常温下,水分解成氢气与氧气
双氧水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
常温下,冰融化为水
(二)焓变、熵变的判断
3.下列诗词中,包含ΔH>0、ΔS>0的化学变化的是(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春蚕到死丝方,蜡炬成灰泪始干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4.下列有关水汽变成雨的过程中焓变和熵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ΔH<0,ΔS<0 ΔH<0,ΔS>0
ΔH>0,ΔS>0 ΔH>0,ΔS<0
5.关于反应3O2(g)===2O3(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Δ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ΔH<0 ΔS<0 ΔH>0 ΔS<0
ΔH<0 ΔS>0 ΔH>0 ΔS>0
(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6.(2024·新乡高二期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2NO(g)+O2(g)2NO2(g)的ΔS>0
ΔH<0或Δ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1 mol 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g)]ΔS>0、ΔH>0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7.下列对于化学反应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4Fe(OH)2(s)+O2(g)+2H2O(g)===4Fe(OH)3(s)的ΔH<0,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温度
反应2Mg(s)+CO2(g)===C(s)+2MgO(s)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一定温度下,反应2NaCl(s)===2Na(s)+Cl2(g)的ΔH<0,ΔS>0
8.(2024·六安一中高二期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未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反应器来“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步骤一中生成CaCO3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步骤一中反应的ΔS>0
步骤一与步骤二中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步骤二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9.(6分)以下化学反应,反应物是否可以自发转变为反应产物?请予以判断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反应均在298 K、100 kPa下进行)
(1)(3分)2C(s)+O2(g)2CO(g) ΔH<0________(1分)(填“可以”“不可以”或“无法判断”)。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分)Cu2O+O2(g)===2CuO(s) ΔH<0________(1分)(填“可以”“不可以”或“无法判断”)。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级 素养培优练
10.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cC(g)+dD(g),C物质的浓度(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ΔH<0 ΔS>0 ΔH>0 ΔS<0
ΔH>0 ΔS>0 ΔH<0 ΔS<0
11.在图Ⅰ中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Ⅰ,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有了两个容器。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此过程是从混乱程度小的状态向混乱程度大的状态变化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
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
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12.根据下列图示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图甲是I2+I-I中I的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说明平衡常数K(T1) 图乙是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图丙中已知反应:mA(g)nB(g)+pC(g) ΔH=a kJ·mol-1(c表示A的浓度),则可推断:T1、T3均未达平衡状态
图丁中已知反应aA(g)+bB(g)cC(g)[α(A)表示平衡转化率];若T1>T2,则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13.(2024·天津一中高二期中改编)下列反应及其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Ⅰ.CO(g)+2H2(g)CH3OH(g) ΔH1=-116 kJ·mol-1
Ⅱ.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
Ⅲ.CO2(g)+3H2(g)CH3OH(g)+H2O(g) ΔH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Ⅱ在T<427 K时,能自发进行
相同温度下,ΔG(Ⅰ)<ΔG(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ΔH1<ΔH2
ΔH3=-75 kJ·mol-1
400 K时,平衡常数K(Ⅲ)=K(Ⅰ)-K(Ⅱ)
14.(4分)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M+N===X+Y;②M+N===X+Z。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2分)0~30 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其中,反应①的速率可以表示为v1=k1c2(M),反应②的速率可以表示为v2=k2c2(M)(k1、k2为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开始后,系统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B.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则反应结束时40.0%的M能转化为Z
C.该温度下,两个反应的ΔH与ΔS一定都小于0
D.该温度下,两个反应ΔH-TΔS<0
基础课时12 化学反应的方向
1.B [B项,室温下冰的融化是自发过程,其逆向室温下水结成冰是非自发的。]
2.B [煅烧石灰石的反应是一个熵增焓增的反应,高温下可自发进行,A不符合题意;水分解成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在外接电源的作用下电解,B项符合题意;双氧水在MnO2催化作用下自发分解,C不符合题意;常温下,冰融化为水为自发过程,D不符合题意。]
3.B [A项,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由此可见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发生反应CaCO3CaO+CO2↑,该反应吸热,气体物质的量增大,ΔH>0、ΔS>0;C项,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D项,黄金是从沙中淘来的,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4.A [水汽变成雨的过程中放热,ΔH<0,气体变成液体,混乱度减小,ΔS<0。]
5.B [该反应的反应物能量比生成物能量低,为吸热反应,ΔH>0,该反应是熵减的反应,ΔS<0,选B。]
6.D [该反应为混乱度减小的反应,ΔS<0,A错误;ΔH-TΔS<0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ΔH<0或ΔS>0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B错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混乱度增大,熵增大,故S[H2O(g)]>S[H2O(s)],C错误;ΔS>0、ΔH>0的反应,反应自发进行时ΔH-TΔS<0,即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所以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D正确。]
7.B [反应的ΔS>0,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ΔH<0或>0,A错误;该反应为熵减的反应,ΔH<0,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故对该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温度,B正确;反应的ΔS<0,由ΔG=ΔH-T·Δ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ΔH<0,C错误;反应的ΔS>0,ΔH>0,D错误。]
8.D [CaO和CO2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步骤一中反应为CaO和CO2化合生成CaCO3为熵减的反应,ΔS<0,B错误;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条件不同,所以不互为可逆反应,C错误;步骤二的反应CaCO3CaO+CO2为熵增的吸热反应,若要使ΔG=ΔH-TΔS<0,则高温有利于自发进行,D正确。]
9.(1)可以 该反应是一个熵增、放热的反应,根据复合判断得出ΔH-TΔS<0,所以能够自发转变
(2)无法判断 该反应是一个熵减的放热反应,能否自发需要根据具体温度来判断
解析 (1)该反应ΔS>0,ΔH<0,所以ΔH-TΔS<0,所以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2)该反应ΔS<0,ΔH<0,所以ΔH-TΔS大小取决于温度,故无法判断是否能自发进行。
10.A [由曲线图可知,增大压强,C%减少,即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11.C [气体扩散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A、D正确;该过程不伴随能量变化,B正确;两种气体混合后,不会再自发地分开,所以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C不正确。]
12.D [分析图像,温度升高,I的平衡浓度越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温度高,平衡常数小,则K(T1)>K(T2),A错误;反应速率受盐酸的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多个因素影响,速率最大时,不一定温度最高,B错误;由图可知,反应正向建立平衡,达平衡前A的浓度减小,故T2时反应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A的浓度增大,故T3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根据图可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则a+b=c,反应前后熵不变。若T1>T2,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焓变小于0,所以ΔG=ΔH-TΔS<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D正确。]
13.D [根据自发进行判据ΔG=ΔH-TΔS<0,反应Ⅱ在T<427 K时ΔG<0,能自发进行,A正确;ΔS一般均很小,而反应Ⅰ的ΔS<0,相同温度下ΔG(Ⅰ)<ΔG(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ΔH1<ΔH2,B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Ⅰ-反应Ⅱ可得反应Ⅲ,ΔH3=ΔH1-ΔH2=-116 kJ/mol+41 kJ/mol=-75 kJ/mol,C正确;反应Ⅰ-反应Ⅱ可得反应Ⅲ,两式相减则平衡常数相除,则平衡常数K(Ⅲ)=,D错误。]
14.(1)0.002 5 mol/(L·min) (2)AD
解析 M和N同时发生两个反应,其中M、N的消耗量等于两个反应相加,X的生成量等于两个反应相加。(1)由图可知,30 min时消耗M的浓度为(0.5-0.3) mol/L=0.2 mol/L,由Z的浓度为0.125 mol/L,则Y的浓度为0.2 mol/L-0.125 mol/L=0.075 mol/L,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2 5 mol/(L·min)。(2)由题给信息可得反应①的速率和反应②的速率比==,k1、k2为速率常数,则两反应的速率之比为定值;由题给方程式可知,反应①的速率和反应②的速率比等于生成Y和Z的浓度比,两反应的速率之比为定值,则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比为定值,A正确;由(1)问可知,==,若反应进行到底,Y和Z的浓度之比也是,若M能完全转化,则反应结束时有=62.5%的M能转化为Z,B错误;①②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已知M、N、Y、Z可以用浓度表示,但是X的状态未知,ΔS不一定小于0,反应在室温下自发,ΔH和ΔS可能都小于0,C错误;该温度下,两个反应都能自发进行,ΔH-TΔS<0,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