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木兰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祥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2、讨论、归纳木兰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
通过研读、讨论,理清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征。
难点
木兰形象的理解。
3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整体把握
散读课文,理清线索,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1、从军缘由(详)4、十年征战(略)
2、出征准备(详)5、还朝辞官(详)
3、奔赴战场(详)6、合家欢聚(详)
活动2【活动】二、深入探究
(一)、这首诗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详写:木兰从军的缘由(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略写:主要是对战斗过程和十年生活的描写。
(二)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详略呢?(提示:详略的安排与主题有关)
1、主题上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而对残酷的战争,则一笔带过。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2、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三)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再读课文,请用“我觉得木兰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
a唧唧……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不用……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女郎。——机智、谨慎
木兰的形象(是个什么样的人)。
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
活动3【活动】三、拓展延伸:
讨论:若从“巾帼英雄”的角度立意,课文内容上应作怎样的修改,才能突出木兰英雄的形象?(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要略写?)
为了表现木兰勇敢坚强、英勇杀敌的形象,要详写木兰英勇杀敌、屡立战功的内容,略写木兰儿女情长的一面,比如喜欢梳妆打扮等内容。
活动4【讲授】四、品味语言
(一)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4、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复
(二)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1.排比:“爷娘--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感,表现出木兰胜利
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2.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这是互文与排比的套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既是互文,同时也是与对偶的互相渗透,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了木兰和壮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善战,胜利归来。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3.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都是反复,起到反复咏叹的效果,这样突出了思想,强调了感情,分清了层次,加强了节奏感,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时,反复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活动5【讲授】五、小结
1、课文叙事详略得当,突出主题,结构紧凑。
2、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3、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极富民歌的特点,语句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活动6【测试】六、课堂检测习题
课文第1节和第5节分别详写了什么内容?第3节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活动7【作业】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请发挥想象,以“巾帼英雄花木兰”为题,把第四段扩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