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不求甚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活读”
2、了解驳论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本文论证的层进结构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初次学习议论文,对于议论文的掌握缺乏思路和方法,并且容易和说明文文体的知识相互弄混。笔者认为树立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是学好议论文的第一步骤,而整体观的培养首当其冲,学生应养成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不能拘泥于字句的理解,根据内容的相关程度合并同类项,这是本堂课的目的之一。另外中考议论文的考点之一要求我们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弟5、6节的举例论证(事实论据)可以作为古今中外正反的典型例子掌握。
3重点难点
1、了解驳论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的方法。
2、了解本文论证的递进结构
教学难点: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活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不求甚解
复习议论文点,提出两种论证方式,由《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引出新课。
活动2【活动】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梳理作者的思路。
1.先独自完成,再分组讨论,明确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
第二段:从——————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 -----------------------------------
第五段:举了 ------------------的事例,论证了 ---------------------
第六段:举了 -------------------- 的事例,论证了 --------------------
第七段:诠释“不求甚解”的内涵。
第八段:提出读书的方法: -------------
活动3【讲授】2、问题探究: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从第四段来看,作者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理解是?
“不求甚解”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普列汗诺夫,诸葛亮(一正一反,一中一外,一古一今)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活动4【讲授】三、总结全文,把握结构层次(板书):
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举例证——结上文(层进结构)
活动5【练习】四:课堂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活动6【练习】五:拓展训练
1、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有许多,例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请你再写两句。
(1)
(2)
活动7【作业】六、周记作业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示例:“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我们祖国的(学校、班级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选择(2)或(3)或自拟写一段议论文字,字数2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