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案(2课时):
跟文学大师学写景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识别并分析三篇文章中比喻、拟人、排比等核心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一段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比较、归纳、整合,构建起“运用修辞格写景”的策略性知识。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语言文字塑造的意境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的景致。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细腻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三篇文本中提炼出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共性策略。
难点: 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的策略,有效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避免生搬硬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开启“感官实验室”
1. 情境创设: 教师播放一段无解说、仅有自然风声雨声的四季风景短片。
2. 提问: “如果让你用语言将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描绘出来,你会怎么说?怎样才能说得像电影画面一样精彩?”
3. 引题: 今天,我们成立一个“作家感官实验室”,邀请三位顶级顾问——朱自清、老舍、刘湛秋。我们将拆解他们的“写作密码”,学习如何用修辞这把“魔术刷”,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二 群文阅读与探究:破解“修辞密码”
【核心任务】:成立三个“专家小组”,分别深入研究一篇文章,完成“修辞密码”任务单,然后向全班汇报。
1. 分组与任务:
· 春之组(《春》): 重点探寻:朱自清如何运用比喻和排比来描绘春天的多样景物?
· 冬之组(《济南的冬天》): 重点探寻:老舍如何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济南冬天温晴、慈善的特点?
· 雨之组(《雨的四季》): 重点探寻:刘湛秋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写出雨在四季的不同性格?
2. “修辞密码”任务单(示例):
· 密码一(寻宝): 在文中至少找出3处运用了指定修辞的精彩句子。
· 密码二(解码):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效果(带来了什么画面感?传达了何种情感?让景物有了什么特点?)。
· 密码三(提炼): 总结你们组这位“顾问”运用该修辞的独门技巧。
3. 小组合作探究与汇报: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利用板书或课件同步梳理关键信息。
三 整合建构:绘制“写作大师地图”
1. 对比与归纳: 在全班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共同绘制一幅“运用修辞写景”的策略地图。
板书/课件呈现:
让景物“活”起来的修辞密码
A. 比喻:化平凡为神奇
技巧: 喻体要新颖、贴切(如《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作用: 使陌生景物变熟悉,抽象感觉变具体。
B. 拟人:赋予景物生命与情感
技巧: 抓住景物特征,匹配人的神情、动作、心理(如《济南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作用: 使景物亲切可爱,情感充沛。
C. 排比:营造画面与气势
技巧: 结构相似的句子罗列,多角度描绘(如《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使画面丰富、立体。
综合运用:创造立体世界
(以《雨的四季》为例):比喻+拟人,让雨既是少女,又是精灵,还是汉子。
2. 教师小结: 修辞不是冰冷的技巧,而是作者深厚情感的出口。正因为热爱,才能观察得如此细致,想象得如此奇妙。
第二课时
一. 写作任务: 请选择以下一个情境,运用今天所学的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片段。
1. 情境A(夏日):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
2. 情境B(秋晨): 弥漫着薄雾的公园。
3. 情境C(自选): 你记忆中一个最美的自然瞬间。
二. 写作支架:
1. 出示要求:
A. 能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B. 修辞运用恰当、生动。
C. 能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等)。
D. 语言流畅,有画面感。
三. 学生写作与初评:
学生独立写作。完成后,同桌依据“评价量表”进行互评,画出写得好的句子,并提出一处修改建议。
四.展示点评与总结
1. 成果展示: 邀请2-3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2. 聚焦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有效”进行点评,巩固本节课所学。
3.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群文阅读,从三位大师手中取得了‘修辞密码’。记住,最好的修辞,源于最真的观察和最深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把‘魔术刷’,去描绘你们眼中独一无二的风景。”
五、 板书设计
跟大师学写景:修辞让景物“活”起来
《春》—— 朱自清
比喻 + 排比 → 丰富、细腻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拟人 → 温情、慈善
《雨的四季》—— 刘湛秋
综合运用 → 多变、立体
↓ 整合
写作策略:巧用修辞,融情于景
六、 课后作业
1. 基础题: 从三篇课文中各摘抄一个你认为最精彩的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仿写一句。
2. 拓展题: 将课堂上的写作片段扩充成一篇完整的写景短文(300字以上),要求有意识地、综合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