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12:1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
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熟读古诗,了解诗歌意象
2.
品味写景语言,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
理解元曲中游子的愁苦心境
2学情分析
本曲的教学,很容易将其处理为简单地读读背背,当作一般思乡作品来读,学生也往往停留在“思乡”这一概念上,无法深入走近“断肠人”心理,无法体会“断肠人”的悲苦愁思。所以,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曲中所描写的不同景物的特点,体会意象的作用,感受景物描写与人物心境之间关系,领悟情景交融的创作特点。这是读懂并理解漂泊天涯的旅人孤寂的悲凉处境和思乡的愁苦心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拓展这首小令的写作背景,引发学生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养成“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写景语言,理解元曲中游子的愁苦心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断肠人”的缘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设疑激趣
1.虽说现今不是秋,但文字就是有魔力,带我们走进一段秋思。
回忆学过的王建的《秋思》
2.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首秋思。它是一支散曲;元人周德清将其誉为“小令之最佳音”;近人王国维将其誉为“小令之最佳音”,是“天籁之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活动】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节奏
2.读画面
曲中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表达?
补充背景知识,说说这首曲子所要抒发的主题是什么?
3.读情感
带上这份情感再来读,读出“秋思”的味道。
听范读,加深情感体验。
活动3【讲授】品味景语 体悟诗情 
1.若将词曲作成画,你觉得将其画成哪种风格?
中国写意水墨画,最能传达曲中的意境。
2.其中要着哪些物象?
3.画中的物象属于同一类型吗?
秋思图中的物象:枯藤、老树、昏鸦(萧瑟悲凉);小桥、流水、人家(幽远恬静)。
4.根据景物特点,交流自己对景物作用的理解。
两组不同意境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游子在客途中的愁苦寂寞的心情。以乐景衬悲情。
5.诗人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
诗人以“断肠人”的形象出现
6.“一切景语皆情语”谈谈曲中的情景交融。
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整体,写尽了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与游子内心世界和谐统一。肃杀苍凉的秋景,情随景生;纪律天涯游子,移情入景,更好地表达了“断肠人”的内心世界。21教育网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名词构筑意境,马致远的曲,九种意象,一词一景,无一动词,连缀巧妙,构成一个整体,后人也有模仿(《匆匆匆!催催催!》)你也来试试。21cnjy.com
活动5【作业】作业
1.必做:朗读、背诵这首小令。
2.任选其二:
①摘抄、背诵描写思乡的诗词5句,与同学分享。
②诗作充满了空白和不定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想象空间,你会想象联想些什么?
③把小令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