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沉船之前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沉船之前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20: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沉船之前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描写对凸显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续写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了解电影小说的“画面”特点,初步把握三幅画面之间的关系。
3、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思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悟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文字形成自己的感悟。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咬文嚼字的阅读过程,了解课文特有的文体特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关注一篇文章的文学性。
《沉船之前》是一篇电影小说。它的文体特点首先是小说的文学特征——人物形象突出鲜活。其次,作为电影小说,文章通过文字带给读者一种丰富的画面感。而且三幅画面之间用文字完成了一种镜头切换。
正是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我设定了本节课的三条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影小说这种文体,“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了解电影小说的画面感”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初步把握三幅画面之间的切换关系,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重点难点的设定,我以文中人物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通常表现的矛盾为突破口导入文本阅读,借此引导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同时,以补充画面的直观形式达成由教学重点向难点的过渡。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引导学生对电影小说的特点有所了解。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补写三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电影小说的“画面”感。
教学难点:初步把握三幅画面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4教学过程
预习(下发预习作业纸)
反复朗读课文五遍,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
概括文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抄写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语句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上课
一、直接导入,检查预习。
问题1:最近地球上的灾难事件频发,像云南地震、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同学们有没有自己思考过,如果有一天你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时,自己的表现会怎样?
问题2: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沉船之前》,那是1912年12月24日夜,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正航行在北大西洋的海面上,船上的游客大多数已经沉浸在香甜的梦乡中,谁都没有想到巨大的灾难正悄无声息地向他们袭来。夜里12点左右,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船体开裂。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船上的2200多名乘客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获救。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死亡阴影,人们的表现究竟是怎样的?同学们回去都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文中主要描写了几个人物,他们在灾难面前的表现是怎样的?
二、进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
问题1:嗯,同学们预习的很好。那大家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三个人面对灾难时的表现?
预设:镇定自若、坦然、从容不迫等。
问题2:刚刚同学们说了,在面对灾难是大多数人的表现应该是惊慌失措的。可是这三个人却表现的镇定自若。他们心理究竟怎么想的?是不是真的如同表现的一样从容淡定?请同学们进一步揣摩一下这三个人面对灾难时的心理活动究竟是怎样的,分别为三个人补写一段心理活动?(指导学生:为人物补写心理活动一定要合情合理,要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
预设:学生交流,并阐明依据。(此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依据进一步进行文本分析)。另外学生可能会忽略三个人的区别。可以提示学生要写出三个不同的人来。
提示:此环节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到作者对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描写手法是有区别的。对老船长进行了大量的心里独白的描写。
三、选择、补充“画面”,把握文体特点
问题1: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关注到注释一所写的,本文的文体是“电影小说”。我们以前学的都是“小说”,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电影小说”有什么特点?
预设:镜头感、画面感。(可提示学生注意平时读电视好读小说的区别)
问题2:刚刚同学们对三个人物有了比较深的理解了。那根据电影小说的特点,下面有三个人物的画面,请同学们挑一挑他们分别是谁。
预设:多媒体展示三个人物画面,注意背景为白色。
问题3:好,同学们觉得这三幅画面完整吗?缺了点什么?(对,背景)请大家说说你觉得应该分别为每幅画面补充怎样的背景?
预设:学生根据对文本内容提出意见,补充三幅画面背景。
问题4:请同学讲讲现在有背景的好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梳理文脉,初步把握三幅画面间的渐进关系。
问题:同学们,大家根据文章复原了当时的画面,我在想,能不能把这三幅画面的顺序调换一下。你们觉得哪?
预设:学生应该能够讲到不能,老船长是最感动自己的人。但是可能不理解前面两个人对老船长的渐进式衬托作用,教师要予以引导,可以提示学生关注画面的推进感,最后形成对老船长的特写。尝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思考。
问题:作者为什么把老船长设定为本文的核心人物?他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谈谈老师的个人见解,给大家一点参考。在灾难和死亡面前,老船长坦然而毫不犹豫的选择用生命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自己为人的尊严,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能够实现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他丝毫不畏惧死亡!我们作为读者在对老船长的行为感到由衷的敬佩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我们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