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5 08: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地理
学习目标
①结合分布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
②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特点和季节移动规律。
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特点。
【复习导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论基础
热力环流原理
风的形成原理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新课讲授: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单圈环流
①地球不自转(不产生地转偏向力)。
②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③地表均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1.假设条件: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为什么
地球是不停自转的;
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学习任务一:单圈环流的形成
近地面形成高压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南北移动)。
③地表均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下沉
赤道
30°N
近地面形成低压
低纬度环流圈3D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
假设条件: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到30°N上空偏转成西风
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近地面气流右偏形成东北风
低纬度环流的形成
学习任务二:绘制三圈环流图
问题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
问题2: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向北流动过程中方向会怎样变化
问题3:30 N附近地区高空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带,由高压带向南、北流动的气流最终方向如何
问题4:极地地区由于冷而使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 近地面气流如何运动
问题5:盛行西风带的气流和极地东风带的气流在60 N附近相遇,而后气流会如何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近地面形成怎样的气压状况
近地面形成高压

30°N
60°N
90°N
下沉
赤道
30°N
近地面形成低压
低纬度环流圈3D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
假设条件: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近地面气流右偏形成东北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
低纬度环流的形成
学习任务二:绘制三圈环流图
到30°N上空偏转成西风
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南北移动)。
③地表均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中纬度、高纬度环流
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低压带
重力堆积下沉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高压带
受冷气流堆积下沉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锋
爬升
三圈环流
中纬度、高纬度环流的形成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模式与北半球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流向右偏,南半球气流向左偏。
尝试绘制南半球三圈环流图
南半球的大气环流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下沉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下沉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①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②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轴
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③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任务三: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热力环流、大气垂直运动对降水状况的影响和纬度高低对热量状况的影响,分析推测气压带与风带的性质。
气压带 分布 中心气流 对气候影响
极地高压带 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低压带 赤道附近
风带 风向(低纬—高纬) 干湿状况 对气候影响
极地东风带 高纬吹向低纬
中纬西风带 低纬吹向高纬
低纬信风带 高纬吹向低纬
学习任务三: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 中心气流 对气候影响
极地高压带 极地附近 下沉 干冷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上升 湿冷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下沉 干热
赤道低压带 赤道附近 上升 湿热
风带 风向(低纬—高纬) 干湿状况 对气候影响
极地东风带 高纬吹向低纬 干 冷干
中纬西风带 低纬吹向高纬 湿 温湿
低纬信风带 高纬吹向低纬 干 干热
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公转
1.气压带与风带发生了怎样的移动
2.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3.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有无周期性

学习任务四: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现象:气压带、风带跟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南北移动。
2.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展示答案
总结3:地球公转使其移动
学习任务五: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材料:
地球仪、透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纸条。
要求:
1.把纸条剪成箭头形状,箭头指向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2.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和近地面气流。
3.制作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
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近地面
地球公转
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自转
地转偏向力
地球不公转
地表性质不均一
课堂小结
季风环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