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外婆的手纹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外婆的手纹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20:3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外婆的手纹
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本篇文章是处于本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沉思”。中学生处在生命成长中的关键期,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也是成长中的想要独立而又无法做到真正独立的叛逆期,在这阶段多阅读一些关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作品,可以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社会、生命的形而上的思考,正如巴金所说:“我们不能仅靠吃米而活着。”
本单元4篇文章的设置,分别从不同的层次对生命这个主题进行了探讨:《外婆的手纹》描写了一位在艰难生存中依然执著地追求美的劳动妇女形象,在带领学生品读关键字、句、段的过程中,引领他们走进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并且学习外婆那种“把苦难的生活艺术化”的精神境界;《雁》描写了两只大雁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在引领学生分析文中关键词句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生命不仅仅是活着而已,它更需要自由和尊严”,如果再拓展深入一下,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因为我明白:她那常常地渴望着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悲伤的。”结合本文,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善待一切生命”,那将会加强他们的“生命意识”;《麻雀》以“麻雀”为描写对象,表现了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火光》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透过漆黑的社会现实,坚持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这种精神。
总之,本单元的4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生命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我们八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本。
2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重点语段来品读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涵义及主旨。
(2)、品味细节,走近外婆的内心世界,并感悟外婆的精神世界,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3学情分析
我们八(3)班是我从七年级接手的一个班级,尽管只是教了一年多,但是对于本班的孩子我还是比较了解的。班级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行为规范很好,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也比较感兴趣,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像吴攀攀、孙海川、钱涛、包天琪、马欣澜、范振琴、周兰婷等,思维都很活跃,并且具有一种质疑精神,甚至会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学校的平行班级中处于领先的位置,不足之处是,我们班级中还有几个学习薄弱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陈世纪,他基本上回家作业都不能完成,还有杨超、张文杰、夏欣等,在回家作业、上课参与度、学习语文的能力上,这部分学生是我需要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的。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主线,表现了外婆在悲苦的人生中却没有消磨掉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且在苦难中沉淀出了安详和宁静、旷达与宽怀,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深深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外婆的精神。本文前半部分文字通俗易懂,但是10—20节,这一部分是文中的关键部分,其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语句,另外文字背后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字中所蕴含的人生感悟,与我们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即使是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也难以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需要设计低梯度、多层次的问题,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课堂中来。
4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含义和课文主旨。
难点:品读关键句段,理解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从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导入本课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检测预习,初读课文
1、默读1—10节,思考:外婆做针线活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找出并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做适当的点评。
例如:“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外婆做的衣服不仅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
“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
(对于衣服,外婆有着自己朴素的审美观。)
“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服,如同一个人要变成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在外婆的眼里,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
“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
(外婆在做衣服的过程中,始终要用心体会布,心里充满了激情和期待。)
。。。。。。
2、“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
的人。
活动3【活动】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章
1、阅读11—13小节,思考外婆的艺术灵感是如何体现在缝制的物品上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例如: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
2、怎样理解这句话“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外婆对儿孙的爱绣入绣品,并融化在绣品上,儿孙们穿在身上,就能感受到外婆的呵护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就能重温外婆对我的爱。这句话写出了外婆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活动4【练习】体验情感,探究主旨
1、“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是怎样对待这份珍贵的“私人文物
”?
(1、保存
2、让妻子临摹仿做
3、自己动手,亲手复制

2、朗读16小节,“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出外婆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经历?
3、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线活?
(一方面是表达了我对外婆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是要延续和传承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4、总结:

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和艺术灵感,才从平凡甚至是苦难的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外婆就是一个艺术家。)
(外婆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但悲苦人生却没有消磨掉外婆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苦难中沉淀出了仁慈、安详和宁静,这是经过苦难的磨砺而升华出的大度和超越、旷达与宽怀。)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必做题)抄写词语。
2、(选做题)借鉴课文写法,请以“爸爸(或妈妈,奶奶。。。。。。。)的
”为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