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七课 《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七课 《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 课时 1
课标要求 掌握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了解赛事环保举措、政策及工业遗存转型案例(如首钢),明晰生态保护对体育发展的意义。能分析赛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协调二者关系的方案,树立绿色体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环保责任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七课,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展开,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 “理念 — 影响 — 方案 — 实践” 的内容体系:开篇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联,并融入奥运会历史故事(如绿色奥运案例)、漫画、图表等元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基础认知;同时介绍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的环保实践(如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也要融入本土案例(如当地大型体育赛事的环保措施、本地生态环境与体育活动的关联),帮助学生从 “身边事” 理解 “大理念”,增强代入感。中间部分分析赛事对环境的影响(正面与负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后续讲解协调方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理解绿色体育的实践路径。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通过地理、生物课程学习了基础的生态环境知识(如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类型),通过体育课程了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历史和赛事项目,但对 “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联”“绿色体育” 等专业概念缺乏系统认知,需从基础关联入手逐步引导。同时学生多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对赛事中的环保措施(如绿色场馆、垃圾分类)缺乏直接体验;部分学生可能参与过学校的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宣传),但未将其与 “绿色体育” 关联。
核心素养目标 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如 “绿色奥运” 理念),理解环境保护的人文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对全球文化和本土生态文化的认同。明确奥林匹克运动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全球意义,树立 “地球公民” 意识,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如减少浪费、宣传绿色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联(理念契合、实践互动),理解 “绿色奥运” 的内涵。能准确分析奥林匹克赛事对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培养辩证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 “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何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流程,避免理念与实践脱节。能够将绿色体育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日常行为(如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并能设计简单的绿色体育宣传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赛事视频(如北京冬奥会绿色场馆介绍)、图片(赛事污染与环保对比图)、数据、案例文本等; 结合学情分析,设计分层教学活动,规划教学流程:明确 “导入(案例激趣)— 新知讲解(关联与影响)— 讨论(协调方案)— 实践(活动设计)— 总结” 的环节,确保教学逻辑清晰。2.学生:提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看北京冬奥会和2024巴黎奥运会相关视频;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本信息,同时,准备笔记本、签字笔,用于记录新课中的重点知识(如奥林匹克与环保的关联、协调方案要点)。携带彩笔、画纸(或电子绘图工具),用于后续设计绿色体育宣传海报或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首钢工业区蜕变为首都新地标 阅读教材p43页的故事,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重大赛事推动工业遗存转型北京奥运会推动首钢搬迁改造,冬奥会带来转型新契机,赛事筹办与工业遗存融合,如简仓变办公区、冷却塔旁建跳台,助力首钢蜕变。政策为工业区域发展提供保障2005 年国务院批准首钢相关方案,推动其改造工作全面启动,为后续首钢工业区借助赛事实现华丽蜕变奠定政策基础。生态环境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前提,奥林匹克运动也强调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然而,奥林匹克运动与生态环境并非处于天然的和谐状态,有时奥林匹克运动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问:那么,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 如何协调它们的关系 答:奥林匹克运动可能因场馆建设、赛事举办破坏生态,但也能推动环保技术应用与理念传播。可通过绿色场馆建设、低碳赛事运营、赛后场地生态化利用,协调二者关系。 1. 阅读教材,了解首钢工业区蜕变为首都新地标的例子,引起我们初步了解举办奥运会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通过介绍首钢工业区蜕变为首都新地标这一基建项目成功案例,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协调奥林匹克运动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一、生态环境对奥林匹克运动1.生态环境促发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生态环境多样催生特色体育样态,奥运会 100 多年来吸纳世界各地运动项目,发展为涵盖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综合赛事,2020 东京奥运会有 33 个大项,既体现开放性,也提升了观赏性。生态环境支撑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发展生态环境多样催生特色体育样态,奥运会 100 多年来吸纳世界各地运动项目,发展为涵盖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综合赛事,2020 东京奥运会有 33 个大项,既体现开放性,也提升了观赏性。你知道吗2024 年巴黎奥运会新增4个比赛大项2020年底,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决定将霹雳舞、滑板、冲浪和竞技攀岩新增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比赛大项。更聚焦年轻人、注重运动项目与城市的融合以及强调性别平等,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新增项目的初衷。环境污染制约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强调通过体育的形式促进人健康地发展,实现此目标的一个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恶劣环境反伤健康;全球变暖还增加奥运会举办地选择难度,尤其影响冬奥会。二、奥林匹克运动对生态环境1.环境保护意识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唤起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友谊与进步,两者在价值追求上深度契合。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过程中,人们走近大自然,体会生态环境的魅力与价值,从而产生环境保护的愿望和意识。环境保护也是奥林匹克运动高度关注的领域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绿色奥运”列为三大主题之一,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2.示范价值奥林匹克运动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示范价值: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世界普及程度最广的文化样态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广泛的号召力,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示范价值。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中,我国先后建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北京冬奥公园。两座奥运公园交相辉映,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观看视频)知识拓展2022 年北京冬奥会生态环境治理举措北京冬奥会在环保方面多措并举:雪上场馆用智能化造雪系统,同等造雪量节水 20%;科学分类回收废弃物,借高新技术实施新处理方案;建京张高铁等,赛时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超 80%。3.生态环境破坏奥林匹克运动可能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奥林匹克运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方面,修建奥运会比赛场馆不仅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还会消耗水、木材、矿石等资源,奥运会比赛场馆内安装的制冷或制热设备也会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奥运会举办期间,大量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游客等来到举办城市,会导致举办城市的人流量激增,给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诸多挑战。4.应对措施绿色场馆建设:采用环保建材与节能技术,如太阳能供电、雨水回收系统,减少场馆建设与使用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赛事低碳运营:优先使用公共交通、清洁能源车辆,控制赛事期间碳排放,同时倡导观众绿色出行。赛后生态修复与再利用:赛事结束后,将场馆改造为公园、社区设施等,恢复场地生态,避免资源闲置与环境破坏。三、两者之间如何协调阅读教材47页,说一说如何协调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1.倡导环境保护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教育;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协调环境保护行动;3.健全环境保护标准,完善监督评估机制。知识拓展:《奥林匹克 2020+5议程》《奥林匹克 2020+5议程》它是国际奥委会推出的改革议程,聚焦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领域,倡导绿色办奥、低碳运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出了人类休戚与共、携手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心声、传达全球团结、和平共处、共筑人类美好家园的理念。(观看视频) 1.认真听讲,学习生态环境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三方面影响。2.学习奥林匹克运动对生态环境的三方面影响。3.学习北京冬奥会的优秀治理举措。4.学习治理环境应对措施。5.完成阅读学习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分点介绍生态环境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三点影响,即促发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支撑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发展以及环境污染制约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生态环境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多重影响和价值,明确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奥林匹克运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奥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创新奥运会举办形式提供示范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对生态环境存在一定威胁,进而提升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完成环境治理、举办绿色奥运的价值理念,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结合具体的例子拓宽所学,学习2022 年北京冬奥会生态环境治理举措,学习在举办奥运会的同时,极大限度保护环境的正确治理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种的可行性较高的环境治理措施,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全球治理、奥林匹克官方协会、国家治理、公民层面等多重角度学习如何协调两者之家的关系,保证“绿色奥运”的落地。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首钢工业区的蜕变仅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古希腊人喜爱的户外运动与当地气候无关。北京冬奥会通过智能化造雪系统实现了水资源节约。奥运会吸纳不同地域运动项目降低了其观赏性。奥林匹克运动只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无积极影响。答案:××√××二、选择题:1、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的智能化造雪系统优势不包括?A. 出雪点早 B. 用水少 C. 造雪量少 D. 节水 20%2、古代奥运会举办与延续的基础源于古希腊的?A. 政治制度 B. 独特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 C. 经济水平 D. 宗教信仰3、奥运会吸纳世界不同地域运动项目,体现其什么特点?A. 封闭性 B. 观赏性 C. 开放性 D. 单一性答案:C B C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明确 “绿色奥运” 从理念到实践的演变(如 1994 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首次系统融入环保措施,2008 年北京奥运会 “绿色奥运” 理念落地,2022 年北京冬奥会 “碳中和” 实践),并总结奥运赛事对环境的双向影响。2. 意识强化:通过 “消极案例”(如某届奥运会赛后场馆废弃、污染环境)与 “积极案例”(如北京冬奥会 “绿色办奥” 成果)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 “赛事与环境” 的关系,意识到 “不当办奥” 的危害和 “绿色办奥” 的价值。总结:总结 “奥运与环境” 的三大核心点 —— 关联(理念与现实双向绑定)、影响(消极与积极并存,可通过措施调控)、方案(赛前 - 赛中 - 赛后全流程绿色化),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并重申 “绿色体育” 不是 “牺牲赛事质量的环保”,而是 “赛事与环境共赢”;“可持续发展” 不是 “未来的事”,而是当下每一次体育活动、每一个生活选择都需践行的原则。
作业布置 1. 实践作业: 寻找奥林匹克运动会“负面案例”(如某赛事因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生态破坏)和 “正面案例”(如北京 2022 冬奥会碳中和实践),并讨论“两个案例的差异是什么?带来的后果有何不同?”2. 宣传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和实践作业成果,向家人或社区邻居开展 1 次 “绿色体育” 小分享。
1.倡导环境保护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协调环境保护行动;
3.健全环境保护标准,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四、作业1. 奥林匹克运动会对生态环境影响“负面、正面案例”对比分析。2. 社区“绿色体育” 小分享。
教学反思 一、亮点课程紧扣 “双碳” 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主题,能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符合八年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同时课程融合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地理(生态环境知识)、化学(污染治理原理)、道德与法治(社会责任)等多学科内容,能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不足与改进改进方向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体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知识,且能灵活整合跨学科内容。但部分学校教师可能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导致教学深度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