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圈划、朗读描写大雁的语句,学习抓住关键字词反复品味,感受大雁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体会自由和尊严对生命的意义。
2、
通过分析人类对大雁的态度,理解大雁悲剧的根源,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会产生大的偏差,在学生眼里,惨烈悲壮的故事结局更容易打动他们,可能导致学生阅读中过分认知雁的爱情而忽视雁对梦想、自由的追求,偏重对雁的角色的阅读而疏忽人的形象的意义。教学中要抓住结尾启发思考、分析雁的心理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突破“爱情”走近“梦想”走进“生命”,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作深层的思考。学习此文可以启发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生命,由此突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3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关键字词朗读分析大雁的形象,感受大雁的精神,体会自由、尊严对生命的意义。
2、难点:理解塑造张家夫妇形象的目的,学会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
出示西汉时期的“彩绘鱼雁铜灯”,介绍古代雁的意象的含义。
2、今天学习石钟山的一篇小说,聆听关于雁的美丽凄婉的故事。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
明确:雁是古代的瑞禽,多用于聘礼,古人还有“鸿雁传书”一说,因为雁是有情有义的鸟,象征着生活美好。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思考雁的象征意义,增加学生文化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内容。
2、
教师根据学生概括的内容简要梳理情节。
板书:落难——苦等——重逢——自杀。
学生活动:
1、
散读课文。
2、
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一只受伤的雌雁落入张家的鹅群,几经挣扎无力飞翔,雄雁只能忍痛作别。雌雁苦苦等待丈夫回来。张家夫妇为了谋利,剪掉她的翅膀。当雄雁在第二年春天飞临呼唤妻子时,雌雁已彻底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在绝望中,两只大雁选择殉情自杀。
设计意图:
1、
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梳理情节的方法。
活动3【活动】再读课文,圈划品读
教师活动:
1、
小说的结尾令我们受到极大的震撼:“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指名朗读,注意朗读重点,抓住“死死地”和“仍”感受大雁的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的高贵品质。
2、
除了结尾以外,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大雁的这种品质?圈划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学生活动:
1、
个别朗读和齐读相结合,注意在“死死地”和“仍”处加强重音,分析重读的原因。
2、
圈划出相关的描写大雁的语句,并互相交流品味。
设计意图:
以震撼人心的结尾为突破口,指导抓住句子中具体的关键的词语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雁夫妇的高贵品质。
活动4【活动】提出质疑,深入研读
教师活动:
提出预习时的问题:
1、
雌雁既然无法飞翔了,为什么人雄雁不飞下来和雌雁在一起,像鹅一样接受人的圈养,至少他们能得到暂时的幸福生活?
2、
既然雁向往自由和尊严,落难后的雌雁为何又选择苟活于鹅群中,接受主人的喂养?
3、出示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师生齐读诗歌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文章思考。
1、明确:大雁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不希望像鹅那样迷惘无所追求,任人摆布,满足于现状。虽然这样能够得到暂时的幸福,但终将失去自由和尊严。为了追求忠贞的爱情和自由的生活宁可放弃生命,体现生命的真正意义。
2、明确:那一刻她要等丈夫回来,她对未来存有美好的希望。是希望和爱让她在屈辱中仍然坚强的活下去。如果当时就选择死,就显得太草率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才用死洗去失去自由和尊严的耻辱,以死证明坚贞不渝的爱情,证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意图:
以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活动5【活动】挖掘根源,认识生命
教师活动:~
提问1:雁就这样高贵的死去了,但此刻我们不禁要问: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问题2:张家夫妇的描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问题3:面对张家夫妇,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学生活动:
1、找到文中对张家夫妇以及人们的描写,明确人们的残酷无情,贪婪。
2、张家夫妇的无情恰恰突显了雁的有情,衬托雁的不屈。
3、明确:生命本是平等的,我们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设计意图:
挖掘悲剧的根源,认识到人的冷酷无情以及张家夫妇对表现主题的意义。反思人类的丑恶行径,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下发资料《雁冢》。
比较《雁》和《雁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