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晋祠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晋祠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21: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晋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层说明的写作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3、了解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六团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地薄弱,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以点拨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地效果。
3重点难点
精读重点语段,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提问:那我们打开书看课文,晋祠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句话进行概括。
明确: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
2、提问:为什么这句话可以概括晋祠的特点?
明确:全文就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展开对晋祠进行介绍的。
3、教师指导:一般像这样的文章,第一段总写事物的特点,尤其是同学们找到的这句话,从两个方面来对晋祠的特点进行概括,总领了全文。后面就自然而然围绕这两个特点来介绍景物,我们看写其优美的自然景物是哪些自然段?(2—5),悠久的历史文化呢?(6—11)。
精读课文,感受晋祠的“美”
(一)研读2——5自然段,感受自然美:
1、提问: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第二段——山、树、水。
2、过渡:文章3、4、5段恰恰是从山、树、水三方面来介绍描绘晋祠自然风光的。我们来齐读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山的什么特点?是怎么来介绍的?
3、品读第三段:
(1)提问:晋祠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介绍其特点的?
明确:比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晋祠周围山的雄伟、连绵不断的特点;
“拥”——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晋祠处于群山的环抱之中。
对偶——景色清幽,在这样一种景色之下去游览晋祠当然会心旷神怡了!
(2)过渡:可见晋祠在群山的环拥之中,平添了不少的情趣,那树呢?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么来介绍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在文中勾画出来。
4、品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进行介绍的?
明确:列举了周柏、唐槐、左扭柏,说明了晋祠树古老苍劲的特点;
周柏——“劲直”、“皱裂”、“挑”、“青青的疏枝”、“偃卧”;
唐槐——“粗大”、“虬枝盘曲”、“簇簇”、“绿叶如盖”;
松柏槐柳——“老妪负水”、“壮士托天”;
“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拧”、“旋”。
(3)正因为悬瓮山的参天古木苍劲古老,终年遮蔽着晋祠,文中的一个词语用的特别好——“荫护”,使之幽静、典雅,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意境。那晋祠的水呢?美不美?这么美的文段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同意吗?那同学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5、品读第五段:
(1)老师范读语段:
(2)提问:水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如何介绍的?
明确:特点——多、清、静、柔。
多——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信步”随意走动,水处处可见,显其多;游人感觉“这几百间建筑恐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为什么会产生此种感觉?更见其多;
清——“游鱼碎石,历历可见”,历历即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说明其水清;
静——“细流脉脉”、“流势都不大,轻轻的微波”;
柔——
“如线如缕”、“如锦如缎”、“织成一条条大飘带”,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的写出晋祠的水伸手可触的质感。
“晋祠流水如碧玉”——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这句话本身就把晋祠比作碧玉,形象地描绘其清透、柔滑,涵盖了晋祠流水清、静、柔的特点。
(3)过渡:恰恰是这里的这样的水,衬托着晋祠,赋予了它无限的灵气。山作背景、古树掩映、水绕其间,自然风景宛如画卷,但在作者看来这些并不是晋祠最美的地方,什么才是晋祠最美的?(还在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二)研读7——11自然段,走进晋祠的人文价值:
1、提问: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主要抓住什么介绍它的人文景观?
明确:古建筑中的“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2、提问:“三绝”分别“绝”在何处?
明确:圣母殿——现存最早(时间久远)、殿内宽敞却无一根柱子(结构精巧)、泥塑圣母像及42个姿态各异的侍女(艺术价值),(作者是如何描写这42个侍女的?排比——动作或姿态;形体、神态、衣纹——肖像);
引导:现在同学们见过得精致的东西很多了,可是大家想象一下,在距今近千年以前的那种生产力比较低下、科学技术比较苍白的古代,就能制造出结构如此精巧、艺术巧夺天工的圣母殿,确实堪称一“绝”,当然从中也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木雕盘龙——现存最早(时间久远)、木质优良(质地精良)、工艺精巧(艺术价值);
鱼沼飞梁——罕见的十字形飞梁(造型奇特,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3、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明确:次要建筑——古朴精巧;园中小品——极具匠心。
(在介绍园中小品时,主要抓住了假山下的石雕小和尚——可爱;溪旁的石雕大虎——有气势;石壁石碑上的题句——文人墨客喜爱这个地方)
小结
这部分,作者先抓住了晋祠中的主要建筑——“三绝”,并一一对它们进行介绍,然后再去写那些次要建筑和园中小品,这样便从主要到次要全方位的展示了晋祠的人文价值,也就是说在晋祠的古建筑中处处都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晋祠最美的还在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了!
总结
1、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文章,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概括的介绍了晋祠的特点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之后,分别从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来具体介绍,那我们看最后一段,它很显然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作者把它比作是璀璨的明珠,可见对晋祠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所以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结构。
2、提问: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文中具体介绍晋祠特点时和第一段概括晋祠特点的顺序不一样,是作者一时疏忽?还是精心安排?
明确: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晋祠的历史价值远远高于自然风景的欣赏价值,是它的人文价值使其具有历史的厚重,因此作者为了突出它的历史价值就在概括时放在了前面;但是行文中具体介绍时,作者就要遵循人们游览顺序和认知规律,先从晋祠的自然风景写起,这样,使文章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体现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