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阶段重点练三(范围:第1、2节)(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阶段重点练三(范围:第1、2节)(课件 练习)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7:52:58

文档简介

阶段重点练三
题组一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且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的是(  )
A.CaO B.Na2O2
C.KF D.NaHCO3
2.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B.离子化合物不一定易溶于水
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题组二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3.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B.双原子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相互吸引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D.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能形成共价键
4.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O2、CO2 B.NaOH、NH4Cl
C.CaCl2、K2SO4 D.Na2O2、H2O2
5.能说明HI是共价化合物的事实是(  )
A.液态条件不导电 B.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C.水溶液具有腐蚀性 D.受热易分解
题组三 电子式的书写
6.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Cl2:Mg2+[︰︰]-[︰︰]-
B.氧离子:[︰︰]2-
C.H2S:H+[︰︰]2-H+
D.Na2O:N[︰︰]2-
题组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光在该催化剂表面实现水的高效分解,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上述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过程Ⅰ、Ⅱ吸收能量,过程Ⅲ释放能量
D.过程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8.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断开1 mol H—I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是(  )
A. kJ B. kJ
C. kJ D. kJ
题组五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图像
9.图示为反应XZ的能量变化图,其中X为气态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XZ属于放热反应
B.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C.寻找合适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可以将XZ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D.图示反应XZ的能量变化为
(a-c)kJ·mol-1
10.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题组六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b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C.电子流动方向是a电极FeCl3溶液b电极
D.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也可以用铜电极
12.回答下列问题:
(1)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①使用时,空气从    (填“A”或“B”)口通入;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    (填“A”或“B”)极。
②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锌电池有望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式是2Zn+O22ZnO。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当导线中有0.4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题组七 化学电源
13.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的新型电池——锂水电池(结构如图),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为负极,钢片为正极
B.工作时OH-向钢片电极移动
C.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D.放电时电子的流向:锂电极→导线→钢片
14.已知,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镁—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Mg+O2+2H2O2Mg(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Na+由负极移向正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2OH-Mg(OH)2
D.当电路中转移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O2体积为224 mL
阶段重点练三
1.B CaO中含有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1,A错误;Na2O2含有离子键,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组成,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B正确; KF含有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 1∶1,C错误;NaHCO3含有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1,D错误。
2.B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能导电,如固体氯化钠不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A错误;离子化合物不一定易溶于水,如碳酸钙是离子化合物,但碳酸钙难溶于水,B正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金属铜能导电,C错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氢不是离子化合物,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D错误。
3.C A项,只有共用电子对才能形成共价键,正确;B项,双原子形成的分子,一定存在共用电子对,即形成共价键,正确;C项,成键原子间不但存在相互吸引力,也存在相互排斥力,错误;D项,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正确。
4.B O2分子内存在非极性共价键,而CO2 分子内存在的是极性共价键,A错误;CaCl2中只存在离子键,K2SO4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C错误;Na2O2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H2O2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5.A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液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液态下不导电,A正确;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单质,不是共价化合物,B错误;腐蚀性与化合物的类型无关,离子化合物同样具有腐蚀性,如强碱,C错误;HI受热易分解,说明其稳定性差,与其是不是共价化合物无关,如NaHCO3是离子化合物,但受热易分解,D错误。
6.B A项,应写为[︰︰]-Mg2+[︰︰]-,错误;B项,符合书写要求,正确;C项,H和S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错误;D项,应写为Na+[︰︰]2-Na+,错误。
7.C 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该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过程Ⅱ形成氢氢键、氧氧单键,过程Ⅱ释放能量,C错误;过程Ⅲ是H2O2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8.B 设断开1 mol H—I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是x,1 mol H2(g)和1 mol I2(g)参与反应时,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b+c)kJ,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为2x,则2x-(b+c)kJ=a kJ,则断开1 mol H—I键所需能量E(H—I)= kJ。
9.C 由图可知,反应物X的能量高于生成物Z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为 (a-c)kJ·mol-1,A、D正确;对于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正确;不确定X→Z的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一定能设计成原电池,C错误。
10.B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C错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即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B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D错误。
11.D 根据氯离子移动方向,可知b是负极,a是正极。Zn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B错误;电子流动方向是b电极导线a电极,C错误;正极材料的活泼性比负极材料弱,D正确。
12.(1)①B ②H2-2e-2H+
(2)①A ②Cu2++2e-Cu ③D>A>B>C
(3)Zn 2.24
解析:(1)①根据电子流向可知,a是负极、b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空气从B口通入。②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2)①装置甲中,金属A不断溶解,A是负极、B是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A极。②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③装置甲中,金属A不断溶解,A是负极、B是正极,活动性:A>B;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C是正极、B是负极,活动性:B>C;装置丙中,A上有气体产生,A是正极、D是负极,活动性:D>A,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3)根据总反应式:2Zn+O22ZnO,Zn被氧化做负极;1 mol氧气得4 mol电子,当导线中有0.4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消耗0.1 mol 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13.B 电池以金属锂和钢片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锂做负极,钢片做正极,钢片上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向负极锂电极移动,B项错误;锂水电池中,锂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Li-e-Li+,C正确;放电时电子流向为负极→导线→正极,即锂电极→导线→钢片,D项正确。
14.C 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A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OH-由正极移向负极,Na+不能通过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负极镁失电子变成镁离子,正极移过来的氢氧根离子结合Mg2+生成氢氧化镁,所以电极反应为Mg-2e-+2OH-Mg(OH)2,C正确;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氧气的体积,D错误。
3 / 4(共29张PPT)
阶段重点练三
题组一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1.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且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的是(  )
A. CaO B. Na2O2
C. KF D. NaHCO3
解析: CaO中含有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1,A
错误;Na2O2含有离子键,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组成,阴离子与
阳离子数目比为1∶2,B正确; KF含有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
数目比为 1∶1,C错误;NaHCO3含有离子键,阴离子与阳离子数
目比为1∶1,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
B.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易溶于水
C. 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能导电,如固体氯化钠不导电,离子
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A错误;离子化合物不一定易溶于
水,如碳酸钙是离子化合物,但碳酸钙难溶于水,B正确;能导电
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金属铜能导电,C错误;溶于水能
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氢不是离子化合物,氯
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二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3. 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B. 双原子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相互吸引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D. 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能形成共价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A项,只有共用电子对才能形成共价键,正确;B项,
双原子形成的分子,一定存在共用电子对,即形成共价键,正确;
C项,成键原子间不但存在相互吸引力,也存在相互排斥力,错
误;D项,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 O2、CO2 B. NaOH、NH4Cl
C. CaCl2、K2SO4 D. Na2O2、H2O2
解析: O2分子内存在非极性共价键,而CO2 分子内存在的是极
性共价键,A错误;CaCl2中只存在离子键,K2SO4中存在离子键和
极性共价键,C错误;Na2O2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H2O2
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能说明HI是共价化合物的事实是(  )
A. 液态条件不导电 B. 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C. 水溶液具有腐蚀性 D. 受热易分解
解析: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液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
在液态下不导电,A正确;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单
质,不是共价化合物,B错误;腐蚀性与化合物的类型无关,离子
化合物同样具有腐蚀性,如强碱,C错误;HI受热易分解,说明其
稳定性差,与其是不是共价化合物无关,如NaHCO3是离子化合
物,但受热易分解,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三 电子式的书写
6.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Cl2:Mg2+[︰ ︰]-[︰ ︰]-
B. 氧离子:[︰ ︰]2-
C. H2S:H+[︰ ︰]2-H+
D. Na2O:N [︰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A项,应写为[︰ ︰]-Mg2+[︰ ︰]-,错误;B
项,符合书写要求,正确;C项,H和S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错
误;D项,应写为Na+[︰ ︰]2-N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光在该
催化剂表面实现水的高效分解,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上述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过程Ⅰ、Ⅱ吸收能量,过程Ⅲ释放能量
D. 过程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A正确;该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过程Ⅱ形成
氢氢键、氧氧单键,过程Ⅱ释放能量,C错误;过程Ⅲ是H2O2分解
为氢气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断开1 mol H—I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是(  )
A. kJ B. kJ
C. kJ D. k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设断开1 mol H—I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是x,1 mol H2
(g)和1 mol I2(g)参与反应时,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总能
量为(b+c)kJ,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为2x,则2x-
(b+c)kJ=a kJ,则断开1 mol H—I键所需能量E(H—I)=
k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五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图像
9. 图示为反应X Z的能量变化图,其中X为气态化合物。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X Z属于放热反应
B. 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C. 寻找合适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可以将X Z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D. 图示反应X Z的能量变化为(a-c)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X的能量高于生成物Z的能量,所以该
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为 (a-c)kJ·mol-1,A、D正确;
对于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
量,B正确;不确定X→Z的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一定
能设计成原电池,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参照反应Br+H2 HBr+H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 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
反应,A、C错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即断键
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B正确;能量越低越稳
定,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六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反应Zn+2FeCl3 ZnCl2+2FeCl2,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电极反应式为2Fe3++2e- 2Fe2+
C. 电子流动方向是a电极 FeCl3溶液 b电极
D. 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也可以用铜电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氯离子移动方向,可知b是负极,a是正极。Zn为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B错误;电子流动方向是b电极 导线 a电极,
C错误;正极材料的活泼性比负极材料弱,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回答下列问题:
(1)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为氢氧燃
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①使用时,空气从 (填“A”或“B”)口通入;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B 
H2-2e- 2H+
解析:①根据电子流向可知,a是负极、b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空气从B口通入。②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 2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①装置甲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 (填“A”或“B”)极。
②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Cu2++2e- Cu
D>A>B>C 
解析:①装置甲中,金属A不断溶解,A是负极、B是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A极。②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③装置甲中,金属A不断溶解,A是负极、B是正极,活动性:A>B;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C是正极、B是负极,活动性:B>C;装置丙中,A上有气体产生,A是正极、D是负极,活动性:D>A,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锌电池有望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
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式是2Zn+O2 2ZnO。则该
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当导线中有0.4 mol电子通过
时,理论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Zn 
2.24 
解析:根据总反应式:2Zn+O2 2ZnO,Zn被氧化做负极;1 mol氧气得4 mol电子,当导线中有0.4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消耗0.1 mol 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组七 化学电源
13.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的新型电池—
—锂水电池(结构如图),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下列关于该
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锂为负极,钢片为正极
B. 工作时OH-向钢片电极移动
C. 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 Li+
D. 放电时电子的流向:锂电极→导线→钢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电池以金属锂和钢片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锂
做负极,钢片做正极,钢片上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原电池
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向负极锂电极移
动,B项错误;锂水电池中,锂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
应Li-e- Li+,C正确;放电时电子流向为负极→导线→正
极,即锂电极→导线→钢片,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已知,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镁—空气电池的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Mg+O2+2H2O 2Mg
(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Na+由负极移向正极
C.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2OH- Mg(OH)2
D. 当电路中转移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O2体积为224 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
极,A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OH-由
正极移向负极,Na+不能通过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负极镁失电
子变成镁离子,正极移过来的氢氧根离子结合Mg2+生成氢氧化
镁,所以电极反应为Mg-2e-+2OH- Mg(OH)2,C正
确;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氧气的体积,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