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重点练四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2.4 mol A和4 mol B两种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C和D两种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A+B2C+D。前15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5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
A.3.2 mol B.2.2 mol
C.1.8 mol D.2.8 mol
题组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相同温度条件下,将下列4种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20 mL 0.06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至50 mL,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 mL,0.03 mol·L-1
②20 mL,0.02 mol·L-1
③10 mL,0.04 mol·L-1
④10 mL,0.02 mol·L-1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4.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恒容,充入N2
B.缩小容积使压强增大
C.恒容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
D.恒压充入氦气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s)+H2O(g)CO(g)+H2(g)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增大
B.用锌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用粗锌比纯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加快
C.100 mL 2 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D.在合成氨反应中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He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6.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并对该实验进行了更深入研究。
(1)把久置在空气中的锌片投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
①b→c段,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②t>c时,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2)该同学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氢气。
混合溶液组成 A B C D E F
4 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5= ,V9 =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③若通过实验数据即可直接比较6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快慢,则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 。
④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如图表示一定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若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请在图中用虚线表示这一关系。
题组三 化学平衡的判断
7.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2v正(NH3)=v逆(CO2)
B.c(NH3)∶c(CO2)=2∶1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8.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M(g)+N(g)2P(g)+Q(s)。下列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消耗1 mol M的同时生成1 mol N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
9.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题组四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10.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刻,反应逆向进行
B.t2时刻,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t3时刻,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率最大
D.t4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11.某同学用相同质量的镁粉分别与1 mol·L-1硫酸及相同体积未知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并画出两个反应过程中放出气体的体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如图所示,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中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大于 1 mol·L-1
B.由曲线b可知,该反应中硫酸一定过量
C.由曲线a和b可知,生成氢气的速率仅与酸和镁粉的接触面积有关
D.在上述反应进行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增大氢气的产量
1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
B.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转化率为40%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13.在容积为 1 L的固定容器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B.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
C.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D.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02 mol·L-1·min-1
阶段重点练四
1.B 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则v(B)==0.3 mol·L-1·min-1,A为固态,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值是3∶2∶1,B正确;计算得到的v(B)=0.3 mol·L-1·min-1为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2 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D错误。
2.B 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0.06 mol·L-1·s-1,设15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v(B)=0.06 mol·L-1·s-1=,解得 x=2.2 mol,选B。
3.C 加入的NaHCO3溶液中NaHCO3的物质的量越多,混合并稀释后其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反应速率越大。①n=0.02 L×0.03 mol·L-1=0.000 6 mol;②n=0.02 L×0.02 mol·L-1=0.000 4 mol;③n=0.01 L×0.04 mol·L-1=0.000 4 mol;④n=0.01 L×0.02 mol·L-1=0.000 2 mol;则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选C。
4.C 恒容,充入N2,则增大氮气的浓度,可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A不选;缩小容积使压强增大,则增大各组分浓度,可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B不选;恒容,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速率不变,C选;恒压,充入He,容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减小,速率减小,D不选。
5.B 碳是固体,固体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由于粗锌中含有杂质,能与稀硫酸一起形成原电池反应,所以用粗锌比纯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加快,B正确;适当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对盐酸进行稀释,导致c(H+)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保持容积不变,通入He,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则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6.(1)①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②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c(H+)降低
(2)①30 17.5 ②紫红 ③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
④见解析图
解析:(1)在反应过程中,稀硫酸浓度减小,会导致反应速率减小,但由于反应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c段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而t>c时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c(H+)降低。(2)①探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则每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组溶液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A组中硫酸为30 mL,则V1、V2、V3、V4、V5都为30 mL。而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应相同,F组中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为20 mL,所以V9=17.5。②在实验E中,锌粒的表面附着生成的铜,铜为紫红色金属,因此锌粒表面呈紫红色。③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量来比较各组实验的快慢,故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④加入硫酸铜后,会有一定量的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和锌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锌的量减少,则生成氢气的量减少,则在图中用虚线表示为:
。
7.C v正(NH3)=2v逆(CO2)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不符合题意;只要反应发生,密闭容器中就存在c(NH3)∶c(CO2)=2∶1,B不符合题意;ρ=,反应正向进行,气体质量增大,气体密度增大,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达到平衡,C符合题意;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因此当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8.D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D错误。
9.C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所以气体密度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气体Y的质量改变,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则v(正)≠v(逆),说明该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则v(正)=v(逆),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10.D t1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A错误;t2时刻,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B错误;t3时刻,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率未达到最大,C错误;t4时刻已达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正确。
11.A 由图像可知,曲线a的速率快,则曲线a中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大于1 mol·L-1,A正确;相同质量的镁粉,最后生成气体的体积相同,可能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因此硫酸不一定过量,B错误;生成氢气的速率还与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C错误;金属镁消耗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会增多,D错误。
12.A 由题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B物质减少了0.6 mol、C物质减少了0.8 mol、A物质增加了1.2 mol、D物质增加了0.4 mol,所以B、C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B、C、A、D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6∶0.8∶1.2∶0.4=3∶4∶6∶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A正确;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转化率为×100%=60%,B错误;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B)==0.05 mol·L-1·s-1,C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D错误。
13.D 随反应进行,c(H+)降低,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像可知,开始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增大的,根据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只能考虑温度,即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A正确;一段时间后,由题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c(H+)减小,B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C正确;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 mol·L-1·min-1,D错误。
3 / 4(共32张PPT)
阶段重点练四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 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B的浓度
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 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 在这2 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则v(B)=
=0.3 mol·L-1·min-1,A为固态,不能用其浓度变化
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用
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值是3∶2∶1,B正确;计算得到的v
(B)=0.3 mol·L-1·min-1为平均速率,不是瞬
时速率,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
速率逐渐减小,则2 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4 mol A和4 mol B两种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C和D
两种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A+B 2C+D。前15 s内,A的平均
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5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 )
A. 3.2 mol B. 2.2 mol
C. 1.8 mol D. 2.8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
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 =0.06
mol·L-1·s-1,设15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v(B)=
0.06 mol·L-1·s-1= ,解得 x=2.2 mol,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组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相同温度条件下,将下列4种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分别加入4
个盛有20 mL 0.06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至50 mL,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20 mL,0.03 mol·L-1 ②20 mL,0.02 mol·L-1
③10 mL,0.04 mol·L-1 ④10 mL,0.02 mol·L-1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加入的NaHCO3溶液中NaHCO3的物质的量越多,混合并
稀释后其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反应速率越大。①n=0.02
L×0.03 mol·L-1=0.000 6 mol;②n=0.02 L×0.02 mol·L-1
=0.000 4 mol;③n=0.01 L×0.04 mol·L-1=0.000 4 mol;④n
=0.01 L×0.02 mol·L-1=0.000 2 mol;则NaHCO3溶液与盐酸反
应产生CO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
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恒容,充入N2
B. 缩小容积使压强增大
C. 恒容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
D. 恒压充入氦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恒容,充入N2,则增大氮气的浓度,可以加快该化学反
应的速率,A不选;缩小容积使压强增大,则增大各组分浓度,可
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B不选;恒容,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
组分浓度不变,速率不变,C选;恒压,充入He,容积增大,反应
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减小,速率减小,D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用锌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用粗锌比纯锌反应生成氢气的
速率会加快
C. 100 mL 2 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反应速率不变
D. 在合成氨反应中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He增大压强,反应速率
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碳是固体,固体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错
误;由于粗锌中含有杂质,能与稀硫酸一起形成原电池反应,所以
用粗锌比纯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加快,B正确;适当加入氯化
钠溶液相当于对盐酸进行稀释,导致c(H+)减小,化学反应速
率减慢,C错误;保持容积不变,通入He,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不变,则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并对该实验进行了更深入研究。
(1)把久置在空气中的锌片投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
①b→c段,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②t>c时,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
c(H+)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在反应过程中,稀硫酸浓度减小,会导致反应速率减小,但由于反应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c段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而t>c时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c(H+)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该同学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进
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一
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
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氢气。
混合溶液组成 A B C D E F
4 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5= ,V9 =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30
17.5
紫红
③若通过实验数据即可直接比较6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快慢,则
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
。
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或一
定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见解析图
④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
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如图表示一定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
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若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
体,请在图中用虚线表示这一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①探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则每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组溶液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A组中硫酸为30 mL,则V1、V2、V3、V4、V5都为30 mL。而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应相同,F组中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体积为20 mL,所以V9=17.5。②在实验E中,锌粒的表面附着生成的铜,铜为紫红色金属,因此锌粒表面呈紫红色。③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量来比较各组实验的快慢,故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④加入硫酸铜后,会有一定量的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和锌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是锌的量减少,则生成氢气的量减少,则在图中用虚线表示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组三 化学平衡的判断
7.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
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
(s) 2NH3(g)+CO2(g)。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
A. 2v正(NH3)=v逆(CO2)
B. c(NH3)∶c(CO2)=2∶1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v正(NH3)=2v逆(CO2)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不
符合题意;只要反应发生,密闭容器中就存在c(NH3)∶c
(CO2)=2∶1,B不符合题意;ρ= ,反应正向进行,气体质量
增大,气体密度增大,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达到
平衡,C符合题意;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 ,因此当密闭容器中
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M(g)+
N(g) 2P(g)+Q(s)。下列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
志是( )
A. 消耗1 mol M的同时生成1 mol N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D错误。
9. 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 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所以气体密度是变
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气体Y
的质量改变,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X
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则v(正)≠v(逆),说明该
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则v(正)=v(逆),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组四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10.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刻,反应逆向进行
B. t2时刻,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 t3时刻,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率最大
D. t4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t1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
A错误;t2时刻,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B错误;t3时刻,
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率未达到最大,C错误;t4时刻已达平衡状
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某同学用相同质量的镁粉分别与1 mol·L-1硫酸及相同体积未知
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并画出两个反应过程中放出
气体的体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如图所示,不考虑温度的影
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a中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大于 1
mol·L-1
B. 由曲线b可知,该反应中硫酸一定过量
C. 由曲线a和b可知,生成氢气的速率仅与酸和镁粉的接触面积有关
D. 在上述反应进行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增大氢气的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图像可知,曲线a的速率快,则曲线a中所用硫酸
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大于1 mol·L-1,A正确;相同质量的镁
粉,最后生成气体的体积相同,可能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因此
硫酸不一定过量,B错误;生成氢气的速率还与浓度、温度等
因素有关,C错误;金属镁消耗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会
增多,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
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推
断合理的是( )
B. 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转化率为40%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由题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B物质减少了0.6 mol、C物质减少了0.8 mol、A物质增加了1.2 mol、D物质增加了0.4 mol,所以B、C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B、C、A、D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6∶0.8∶1.2∶0.4=3∶4∶6∶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 6A+2D,A正确;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转化率为 ×100%=60%,B错误;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B)= =0.05 mol·L-1·s-1,C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在容积为 1 L的固定容器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
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B. 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
C. 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D. 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02 mol·L-1·min-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随反应进行,c(H+)降低,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
像可知,开始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增大的,根据反应是放
热反应,故只能考虑温度,即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比浓度大,A正确;一段时间后,由题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
大后又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c(H+)减小,B正确;由
题图可知,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C正确;反应在
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 =
0.1 mol·L-1·min-1,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