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结月累
处处留心皆学问。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这个单元的课文中有许多准确生动的语句。
观察的方法:
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多感官观察
多角度观察
词句段运用
02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巢(cháo) 圈(juàn) 厩(jiù) 穴(xué)
词语段运用
鸟窝
鸟巢
鼠洞
鼠窝
牛棚
牛圈
马棚
马厩
同一种动物的住所会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动物住所也可能有相同的表达。
词语段运用
龙潭 蚁穴 牛栏
兔窟 蜂巢 鸡舍
有些动物住所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
词语段运用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词语段运用
“逐渐”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的意思,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词语段运用
“最多”是最大的意思,写出了蟋蟀的隧道不是刚好九寸,而是不超过九寸,体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下面语句中的哪个词语,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铺”写出了夕阳映照在上,映红了一大片水面的情景。
“一脚一脚”说明爬山虎是通过长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脚往上爬的。
“大多”说明蟋蟀盖房子通常是在这个时间,但也有可能不是。
日积月累
03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谚语,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的语句,往往总结了生活生产的经验。
这是一组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立秋之后,天气变凉快了。
农历二月和八月, 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忽冷忽热。
夏天雨下得少,秋天的霜降就来得比较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农历八月,大雁开始南飞迁徙,这个时候也开始有霜了。
下一场秋雨,天气就变寒冷一些,一场又一场的秋雨之后,冬天就来到了。
农历八九月天气暖和,十月也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
这些天气谚语是怎么来的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夜晚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关于天气的谚语还有很多,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谚语的意思。
1.初春时节,走到大街上,只见人们有的还穿着厚棉袄,有的女孩子却已经穿起了薄裙子,难怪人们说 “_______________” 。
2.秋风一吹,下起了秋雨,天就变冷了许多,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要注意添加衣服,可别感冒了。”
二八月,乱穿衣
选择恰当的谚语填一填。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