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黔之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细腻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作者对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
弱无能的人的讽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及补写的方式品味文中细节描写,把握驴、虎的特点。
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归纳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1.搜索记忆宝库,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
2.今天,我们会学到另一个成语——黔驴技穷(注意书写),看看唐代文学家柳宗元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中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自由发言,如鹤立鸡群等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成语积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把握
圈划品味
1. 质疑
2、思考:根据故事情节,分析“虎吃掉驴”的必然性。
1)圈划虎的动作描写,揣摩虎的心理会有怎样的变化?
2. 补写:
请同学结合具体动作,补写虎的心理描写,体会虎的特点。
3.朗读、感悟:
1)结合内心独白来朗读,促进理解
2)感悟启示;
1.圈划、结合具体动作描写,对虎的心理描写进行补写
2.朗读:
结合内心独白来朗读,促进理解
3. 归纳启示(预设):
告诫我们:不能被事物的外表蒙蔽,要认真对待,才能获得成功。
整体把握,为下面的细节品析做准备;通过补写心理描写来还原形象特点,为下面的寓意探究、归纳做准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思考、品味、小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鉴赏、阅读、口语表达等各种语文能力。
实践操练
交流体验
1.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写作目的
1)根据故事情节,分析“驴被吃掉”的必然性,把握驴的特点。
2)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同学们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
板书:
驴的特点:
外强中干
无才无德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预设)过程方法等
1.体验、交流:
【课堂引导练习】
这个寓言故事中“驴被吃”也是必然的结局。请选取驴的一处动作,联系前后文,在方框内补写驴的心理描写。
原句:
翻译:
补充内心独白,即心理描写:
2) 了解写作背景,感悟作者写作目的——讽刺外强中干,无德无才之人。
通过随堂实践,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化方法。
作业巩固
方法内化
1.积累
1)抄写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2)成语及运用
3.拓展训练,内化方法
1.一词多义:“以为”、“然”、“且”、“之”
“去”
词语活用:“蹄”
通假字:“止”
2.在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造句:
本课我学到的成语有
(造句: )
3.拓展阅读及训练:寓言故事《临江之麋》给我们的启示。
1.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积累的习惯,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做做准备;
2.通过补充阅读学习进一步把握柳宗元作品的现实教育意义。
课件15张PPT。有关驴的成语或俗语驴唇不对马嘴 卸磨杀驴
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 黔之驴柳宗元质疑:驴:
虎:
?品味细节——虎圈划具体动作,补写心理描写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 怎么办?来了这么大的一只“怪物”,万一把我吃了,那该怎么办?还是让我来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吧。”
“怎么办?来了这么大的一只“怪物”,万一把我吃了,那该怎么办?”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 怎么办?来了这么大的一只“怪物”,万一把我吃了,那该怎么办?还是让我来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吧。”
-----奚舒婷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哈哈哈,原来你只有这点能耐,我还以为你有多厉害。你害得我紧张了好久,看我现在就把你吃了。”——李萌萌从虎身上得到的启示: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课堂导学】这个寓言故事中“驴被吃”也是必然的结局。请选取驴的一处动作,联系前后文,在方框内补写驴的心理描写。 本文选自《柳宗元集·三戒》,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他的寓言善用各种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予以夸张,以寄寓哲理,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代表作《三戒》借麋、驴、鼠嘲讽“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物。 写作背景揭示作者创作意图:借驴讽刺那些貌似强大,实则无能的人
亦乐亦累,每日思索充实有为。天天向上只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学识足够渊博,使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能力、有尊严的人,才不会做未来的黔之驴,被社会的猛虎吞噬!让我们心藏美玉,做一个有内涵的自己! 且行且思,不断追寻求学无悔; 作业:
1.积累抄写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以为”、“然”、“且”、“之”、“去”、词语活用:“蹄”、通假字:“止”
2.在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造句:
本课我学到的成语有( )( )( )
(造句: )
3、拓展阅读及训练:寓言故事《临江之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驴:
貌似强大
本质虚弱
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 虎: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