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英语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Unit 5 We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Lesson 1 Part A Let’s talk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在语言能力上,能准确用英语谈论课程安排,听懂相关询问与表达;文化意识方面,了解课程设置文化差异,养成礼貌交流品格;思维品质上,通过整理课程信息等培养逻辑、观察与判断能力;学习能力上,积极合作、模仿纠正发音,形成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围绕 “人与自我” 主题,以简单日常对话和图文语篇呈现,学生需掌握学科词汇、一般现在时相关语法,提升听、说、读、写技能,并运用借助图片、模仿朗读等学习策略。
教材 分析 What (主题和主题内容) 属于 “人与自我” 主题范畴下的学校生活相关内容,聚焦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课程安排。“Warming-up” 部分以 “Look and tick” 活动,借助展示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书本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选择上午所上课程; “Let’s talk” 板块呈现 Colin 与 Mr. Zhao 在校园里的对话,交流了 Colin 手中的物品,以及他上午有美术课,下午有科学课和体育课等课程安排信息。 Why(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通过礼貌的对话交流场景,如 Colin 与 Mr. Zhao 之间的 “Good morning” 问候,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礼貌交流的良好习惯;在对课程安排的交流中,引导学生积极对待不同学科,树立全面发展的学习观。 How(文体、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 “Warming-up” 部分属于图文结合的指令性语篇,以单元主题 “上午的课程” 为引入,通过展示数学、语文等学科书本图片搭配 “Look and tick” 的活动指令,结构清晰且能引发学生兴趣;语言上运用基础且与学校生活紧密相关的高频学科词汇,如 “maths”“Chinese” 等,契合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与语言学习规律,便于理解记忆。 “Let’s talk” 属于对话体口语语篇,围绕校园见面场景展开,先以 “Good morning” 问候自然开启交流,接着从询问手中物品过渡到课程安排的交流,层次分明、符合日常交流逻辑;语言上运用简单句式和基础高频词汇,如一般现在时的 “Do you have... ”“We have...”,以及 “art”“science”“PE” 等学科相关词汇,句子简短易懂,契合四年级学生认知与口语表达学习需求,便于模仿运用。
学情 分析 一、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 1.词汇:已掌握 “morning/afternoon” 等时间词汇,对日常问候语 “Good morning” 等有一定积累。 2.句型:初步接触过一般现在时的简单表达(如 “I have...”)和一般疑问句(如 “Do you... ”),能理解并回应简单的日常对话。 3.学习能力:具备基本的课堂互动意识,能通过图片辅助理解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Look and tick” 等简单任务,初步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4.学习特点:对贴近校园生活的话题兴趣较高,善于通过模仿、情境体验学习语言,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借助活动和互动维持学习热情。 二、障碍点 1.学科词汇拓展(如 “science/art”)的认读和准确发音可能存在困难; 2.一般疑问句 “Do you have... ” 及其肯定回答 “Yes, I do.” 的灵活运用易混淆,尤其在第三人称语境中可能出现语法错误; 3.对话中信息的连贯输出能力较弱,易出现卡顿或语序混乱。 三、发展点 1.可进一步拓展学科和时间相关词汇,提升词汇的辨析与运用能力; 2.强化一般现在时句型的操练,促进从机械模仿到真实语境中灵活表达的过渡; 3.通过小组对话练习,提升倾听与回应的连贯性,培养用英语交流日常事务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在看、听、说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梳理人物的早上和下午的课程信息 ;能听、说、认读subject,science,art,Chinese,PE词汇和句型 Do you have...in the morning 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afternoon/...(学习理解)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子 (应用实践) 3.能在小组活动中根据情境改编新对话,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迁移创新) 核心词汇subject,science,art,Chinese,PE 核心句型 Do you have...in the morning 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afternoon/...
教学重点 1.在看、听、说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梳理人物的早上和下午的课程信息 ;能听、说、认读subject,science,art,Chinese,PE词汇和句型 Do you have...in the morning 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afternoon/... 2.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子
教学难点 1.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子 2.能在小组活动中根据情境改编新对话,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Warm up Listen to the chant 提问What is the chant about?揭示主题学习新单词subject.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 “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 学科书本的图片,依次呈现每张图片并提问:“What subject is this ”,引导学生用中文或简单英语词汇回答。之后,教师说:“Now, look at these subjects.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Tick the ones you have.”,让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打勾。Let's see,we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板书课题:We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学习新单词Chinese。利用自然拼读法教授,进而融境巩固。 跟老师学chant 2.学生观察图片,回应教师关于学科的提问,然后根据自己上午的课程,在教材指定位置打勾。 3.在情境中读课题、学新词 通过聆听,学生仿佛置身校园场景,自然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课程主题,同时对上午、下午课程的英语表达有初步感知。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激活学生对学科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快速进入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 Presentation 展示对话人物图片(Mr. Zhao 和 Colin),提问:“Who are they?”,引导学生认识人物。 2.播放对话音频,提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他们在谈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对话主题(课程subject)。 3.在情境中解读对话,结合教具辅助讲解: (1)提问:What's in Colin’s hand 当讲到 “Some markers.” 时,展示马克笔实物,让学生触摸感知,理解 “markers” 含义; (2)提问:What subjects does Colin have in the morning?引导学生通过markets预测他早上的课程,进而呈现文本 “Do you have art in the morning Yes, I do.” 时,用 “art” 和 “car” 对比发音,通过 “口型示范 + 慢速领读” 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规则; (3)提问:What subjects does Colin have in the afternoon?进而呈现 “We have science and PE in the afternoon.” 时,展示科学实验器材、体育用品图片,强化 “science, PE” 词汇记忆。Science使用自然拼读法进行教学,注意引导拆分音节进行识记。 4.再次播放对话音频,教师领读,要求学生模仿语音语调, 1.观察图片回答人物名称, 2.集中注意力倾听对话,尝试概括对话主题。 3.借助实物、图片理解新词汇含义,跟随教师对比 “art” 和 “car” 的发音,纠正自身发音; 4.逐句跟读对话,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小组内互相检查发音,针对难读的句子向教师提问。 从 “整体感知” 到 “细节解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信息过载。 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与实际事物的联系,降低抽象词汇的理解难度;发音对比和领读能落实 “发音准确” 的目标,为后续流利朗读打基础。 教师观察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及时加以纠正并鼓励。
环节三 Practise 一、分角色表演 呈现完整对话文本(含人物名称),教师与一名学生示范角色扮演,强调 “面带微笑、有肢体动作”(如说 “markers” 时做 “拿笔” 动作,说 “PE” 时做 “跑步” 动作); 呈现 “评价表”,明确评价标准; 组织学生 4 人一组(2 人扮演 Mr. Zhao 和 Colin,1 人负责评价,1 人负责纠错),开展角色扮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发音和肢体动作。 卡牌翻翻乐 制作 “词汇卡牌”(反面是英文单词)和 “句型卡牌”(如 “Do you have ___ in the morning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 讲解游戏规则:学生轮流翻 2 张卡牌(1 张词汇卡 + 1 张句型卡),用 “句型 + 词汇” 造句子(如翻到 “art” 和 “Do you have ___ in the morning ”,需说出 “Do you have art in the morning ”); 若造句正确,可继续翻牌;若错误,由其他学生补充纠正。 Fill in the blanks 学生根据提示填空。 一、分角色表演 1. 观察教师示范,明确角色扮演的要求;2. 小组内分工合作,轮流扮演不同角色,评价员对照标准记录同伴表现,纠错员帮助纠正发音或动作; 3. 每组推选 1 对 “最佳表演者”,在全班展示。 二、卡牌翻翻乐 1. 认真倾听游戏规则,理解 “词汇 + 句型” 的造句逻辑;2. 积极参与翻牌,尝试造句,针对同伴的错误主动补充;3. 记录自己造错的句子,课后整理。 三、Fill in the blanks 1.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 “学以致用”,将对话内化为自身语言;评价表和小组分工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游戏化练习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 “玩” 中巩固词汇和句型,同时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和口语组织能力。 挖空对话,让学生填空朗读,进一步巩固内化语言知识,为后续对话改编做好铺垫。
环节四 Production 1.呈现 2 个情境图(情境 1:morning: Chinese, PE; afternoon: art, science;情境 2:morning: Chinese, science; afternoon: art, PE),每个情境图配 “语文书、篮球、画笔、科学实验瓶” 等道具图片。 2.提出任务:“两人一组,选择一个情境图,根据图文提示改编对话(可替换人物名称,如将 Colin 改为 Kitty、Wu Chen,将 Mr. Zhao 改为 Miss Li),并合作表演展示”, 3.明确评价标准:“准确(词汇、句型无错误)、流利(无卡顿)、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4.教师巡视指导,针对改编困难的小组,提供 “对话模板”(如下): A: Good morning, [人物名称]! B: Good morning, [人物名称]! What’s in your hand A: [道具名称,如 A Chinese book/A basketball]. B: Do you have [上午课程,如 Chinese/PE] in the morning A: Yes, I do. B: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A: We have [下午课程,如 art and science/art and PE]. B: Oh, I see. 5.邀请 3-4 组学生上台展示,全班共同评价,教师总结优点与改进方向。 1.与同伴协商选择情境图,讨论如何替换人物、道具和课程内容,改编对话。 2.小组内反复练习改编后的对话,调整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确保表演流畅。 3.上台展示后,认真倾听他人评价,借鉴优秀小组的改编思路。 拓展环节是 “知识迁移” 的关键,通过改编对话,让学生从 “机械模仿” 过渡到 “灵活运用”,真正掌握目标句型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表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上台展示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展示环节,教师突出表扬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表达。
总结评价 采用 “师生问答” 形式梳理本课内容: 提问:“What subjects did we learn today?”(今天学了哪些学科词汇?),引导学生说出 “Chinese, science, art, PE”,教师在黑板上圈出重点词汇; 提问:“How to ask about subjects in the morning/afternoon?”(如何询问早晚的课程?),引导学生说出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 3. 播放 chant,带领学生再次演唱,回顾本课重点。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 积极回应教师提问,主动回忆并说出本课的词汇和句型。 自我评价和反思 通过 “问答 + chant 回顾”,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本课知识框架,强化核心内容的记忆,避免遗漏重点。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 听对话音频,跟读 3 遍,注意要正确流利,注意语音语调; 2. 认读新单词subject,Chinese,art,science,PE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用 “I have___________in the morning. I have ________in the afternoon.” 的句式,向朋友介绍自己的课程。 拓展作业:绘制 “我的一天课程表”,并用英文标注课程名称(如 “Monday: morning: Chinese, Maths; afternoon: English, PE”)
板书设计 Unit 5 We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教学反思 从语言能力培养来看,教学环节设计贴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通过 “图片认学科”“自然拼读教词汇” 等活动,多数学生能掌握 “science/art” 等核心词汇;分角色表演、卡牌翻翻乐等练习,让 80% 以上学生能流利运用 “Do you have... ”“We have...” 等句型。 在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培养上,小组角色扮演的 “评价员 + 纠错员” 分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多数小组能通过互评发现发音、肢体动作等问题。但个别内向学生因担心出错,在小组中仅承担 “倾听者” 角色,未参与对话表演。后续可采用 “异质分组 + 角色轮换制”,为内向学生先分配 “道具展示” 等简单任务,逐步引导其参与口语表达,落实课标 “全员参与” 理念。 3.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学习理解” 和 “应用实践” 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认读词汇、表演对话,但 “迁移创新” 目标落实稍显不足。仅 60% 学生能在情境改编中自主替换 “人物 + 道具”,部分学生依赖教师提供的对话模板,缺乏个性化表达。后续可在情境图中增加 “兴趣标注”(如 “PE 旁画篮球”“art 旁画画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喜好拓展表达,深化思维品质。 4.在教学细节把控上,分层作业的设计贴合学生差异,基础作业帮助巩固核心知识,拓展作业 “绘制英文课程表” 能激发创造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