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英语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Unit 5 We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Lesson 2 Part A Let's learn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在语言能力上,能准确用英语谈论课程安排,听懂相关询问与表达;文化意识方面,了解课程设置文化差异,养成礼貌交流品格;思维品质上,通过整理课程信息等培养逻辑、观察与判断能力;学习能力上,积极合作、模仿纠正发音,形成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围绕 “人与自我” 主题,以简单日常对话和图文语篇呈现,学生需掌握学科词汇、一般现在时相关语法,提升听、说、读、写技能,并运用借助图片、模仿朗读等学习策略。
教材 分析 What (主题和主题内容) 属于 “人与自我” 主题范畴下的学校生活相关内容,聚焦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课程安排。围绕询问和回答上午、下午所上的课程展开,涉及语文(Chinese)、数学(math)、英语(English)、美术(art)、科学(science)、体育(PE)、音乐(music)等学科,包含对话练习和短文写作练习,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学校课程。 Why(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课程设置,学会用英语交流自己的课程安排,增强对学校生活的认知,同时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日常校园生活中的英语交流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培养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以及用英语积极交流学习情况的态度。 How(文体、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 “Let's learn” 板块属于词汇与基础句型结合的教学文体,结构上先通过师生问答(“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I have Chinese, math, English and art.”)引出 “学校课程” 主题,再以图文匹配形式呈现 “Chinese、math、English” 等学科类核心词汇,清晰直观;语言特点上,运用简单的特殊疑问句与陈述句,词汇聚焦学科主题且表意明确,搭配形象插图,契合四年级学生词汇学习与基础句型运用的需求,助力学生建立 “词汇 - 句型 - 校园课程场景” 的关联认知。 “Let's practice” 板块是融对话与写作于一体的综合练习文体,结构上先通过 “Look and talk”,以师生关于上下午课程的问答及配套学科场景图,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再以 “Think and write” 的短文写作练习,按照自我介绍、课程数量、上下午课程、喜爱课程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梳理表达。语言运用简单的特殊疑问句与陈述句,词汇围绕学科主题,语法结构简洁,契合四年级学生从口语交际向书面表达过渡的学习特点,助力其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情 分析 一、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 1.词汇:已掌握 “morning/afternoon” 等时间词汇,以及对日常问候语 “Good morning” 等有一定积累,第一课时已学过subject,Chinese,PE,art,science等基础学科词汇, 2.句型:初步接触过一般现在时的简单表达(如 “I have...”)和一般疑问句(如 “Do you... ”),能理解并回应简单的日常对话。第一课时学习了Do you have...in the morning 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afternoon/...等相关句型。 3.学习能力:具备基本的课堂互动意识,能通过图片辅助理解内容,初步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4.学习特点:对贴近校园生活的话题兴趣较高,善于通过模仿、情境体验学习语言,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借助活动和互动维持学习热情。 二、障碍点 1.学科词汇拓展(如English,math)的认读和准确发音可能存在困难; 2.一般疑问句 “Do you have... ” 及其肯定回答 “Yes, I do.” 的灵活运用易混淆,尤其在第三人称语境中可能出现语法错误; 3.对话中信息的连贯输出能力较弱,易出现卡顿或语序混乱。 三、发展点 1.可进一步拓展学科和时间相关词汇,提升词汇的辨析与运用能力; 2.强化一般现在时句型的操练,促进从机械模仿到真实语境中灵活表达的过渡; 3.通过小组对话练习,提升倾听与回应的连贯性,培养用英语交流日常事务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学习理解 能在看、听、说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梳理人物的早上和下午的课程信息 ;能听、说、认读math,English,music等词汇和句型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2.应用实践 能借助 “Look and talk” 对话练习和学科场景图,能与同伴进行关于上下午课程的问答交流,做到发音准确、表达流畅。 3.迁移创新 能在小组活动中结合自身课程安排完成 “My School Subjects” 的写作,并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 核心词汇:math,English,music 核心句型: 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教学重点 1.在看、听、说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梳理人物的早上和下午的课程信息 ;能听、说、认读math,English,music等词汇和句型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We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2.能借助 “Look and talk” 对话练习和学科场景图,能与同伴进行关于上下午课程的问答交流,做到发音准确、表达流畅。
教学难点 能在小组活动中结合自身课程安排完成 “My School Subjects” 写作,并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
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Warm up & Revision 1.教师展示Chinese、art、science三科对应的场景图片,提问:What subject is it?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中文科目名称。 2.Ask and answer:教师 提问:“Do you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Do you have art in the morning ”“Do you have science in the afternoon?”,示范回答 “Yes, I do.”“No, I don’t.”,同时配合手势(点头表肯定、摇头表否定)强化语气。 1.快速看图说单词 2.ask and answer 借助直观图片激活学生第一课时已学过的词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 Presentation 创设 “School Open Day(学校开放日)” 情境:“Today is our school's Open Day. Parents come to visit our classes. Let's see what subjects they can watch.”, 通过对话情景(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I have Chinese, math, English and art.)展示上午课程图片(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引出英文词汇Chinese、math、English、art。通过 “场景具象化 — 活动关联化 — 意义生活化” 三步在情境中深化学科词汇的理解。 在情境中学习Chinese,I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I can read and write Chinese words. Chinese 拆分为 “Chi-ne-se”进行拼读。 同理,在情境中逐科新授词汇:I have math in the morning. I can count in math class.做 “数数” 手势,注意math中a和th的发音; I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I can speak English in English class.做 “说话” 手势,学习English新词, I have art in the morning .I can draw in art class.做 “画画” 手势,复习art的发音。 同理,通过对话情境(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I have science , PE and music.)展示下午课程图片(科学、体育、音乐),引出science、PE、music,用相同方式讲解词汇和例句(如 PE 时做 “跑步” 手势、music 时做 “唱歌” 手势), 跟着教师做学科特色动作,边做边读词汇,重点练习 新词math,English,music 等词汇,确保发音准确。 听词汇录音时,对照自己的发音,发现偏差后及时调整;尝试用新学词汇替换例句中的关键词,举手展示自己造的句子,如 “I have music in the afternoon. I can sing in music class.”。 学校开放日是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通过该情境将学科词汇融入真实的课堂参观场景,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理解词汇含义与学科课堂活动,避免词汇学习的碎片化,契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特点。 在 “学校开放日观课” 情境中深化学科词汇理解,核心是让词汇与具体场景、真实活动、情感体验深度绑定,而非孤立记忆,可通过 “场景具象化 — 活动关联化 — 意义生活化” 三步实现。
环节三 Practise Point and say(指图说词 / 句):展示包含所有学科的综合图片,随机指向某一学科,要求学生快速说出英文词汇;再指向 “上午 / 下午” 时间标识 + 学科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完整句子(如指向 “上午 + 数学”,学生说 “I have math in the morning.”)。 Role play(角色扮演):设定 “学生 - 家长” 角色,家长询问 “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 ”,学生回答;提供评价表(含 “发音正确、朗读流利、有感情、有肢体动作” 四项标准),指导学生进行 “生评” 和 “师评”。 Think and say:小结询问课程安排的句型 询问上午课程:“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I have... in the morning.” 询问下午课程:“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I have... in the afternoon.” Look and talk(看图补句):展示 3 组图片,每组图片下方有含空白的句子(如 “I have _______ and _____.”),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补全句子并朗读。 Point and say Role play” 环节: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家长、一人扮演学生,轮流交换角色进行对话; Think and say 4.“Look and talk” 独立观察图片,填写空白处的学科词汇,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Point and say” 通过 “视觉刺激 + 快速反应”,强化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瞬时记忆,提升语言提取速度。 “Role play” 结合评价表,既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又通过互评和师评明确自身不足(如发音、流利度),同时培养肢体表达能力。 “Look and talk” 的补句练习,降低了表达难度,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巩固句型结构,为后续自主表达过渡。
环节四 Consolidation 1.Group work(小组讨论):让学生以 4 人一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实际课程安排,用核心句型讨论 “上午 / 下午的课程”,教师巡视时提供帮助(如提醒忘记的词汇、纠正语法错误),要求每组至少讨论 3 个上午课程和 2 个下午课程。 2.Think and say(拓展表达):引出新问句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示范回答 “I like PE very much.”,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用新学学科词汇表达,如 “I like music very much.”。 3.Think and write(写作任务):提供写作模板 “My School Subject”,包含开头、上午课程、下午课程、喜欢的科目等模块,指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和个人喜好完成写作,要求书写工整、句子完整。 抽选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讲 “Group work” 环节:积极参与讨论,轮流提问和回答,2.“Think and say” 环节:主动举手分享自己喜欢的科目及原因, 3.“Think and write” 环节:独立完成写作,完成后,同桌互相朗读对方的作文,检查 “Group work” 让学生将语言运用与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在互动中进一步熟练句型,实现 “从模仿到应用” 的跨越。 “Think and say” 拓展了语言功能(从 “询问课程” 到 “表达喜好”),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维度,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任务” 将 “听、说” 转化为 “写”,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书写习惯和逻辑表达能力,实现 “输入 - 输出” 的闭环。
总结评价 1.展示所有学科词汇(Chinese、math、English、art、science、PE、music)的图片,学生集体朗读词汇,强化记忆。 2.复习板书的核心句型,引导学生齐声朗读,然后随机点名学生单独背诵句型,检验掌握情况。 3.根据“自我评估表”,包含 4 项核心目标(获取课程信息、认读词句、对话交流、完成写作),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表现,勾选 “Great!”“Good!”“Need to improve!”,并统计自己能得到的 “星星数量”。 1.朗读词汇和句型,声音洪亮、发音准确,2.单独背诵句型 3.对照自我评估表,评价与反思 集体朗读和单独背诵能快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 自我评估让学生主动反思学习效果,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读课文39-40页,注意语音语调 2.新单词math,English,music每个一行,并各造一句话。 拓展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你的课程表
板书设计 Unit 5 We have Chinese in the morning. Lesson 2 Part A Let’s learn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1. 情境贯穿 + 多感官联动,降低词汇学习难度 本节课以 “School Open Day(学校开放日)” 为核心情境,从导入环节的 “家长参观” 到产出环节的 “讨论本班课程”,让学生始终在真实、熟悉的场景中感知语言。同时,结合学科特色设计多感官活动:教 “math” 时引导学生做 “数数手势”,学 “PE” 时模拟 “跑步动作”,记 “Chinese” 时拆分 “Chi-ne-se” 发音,甚至通过 “看科目图片说英文、听录音纠发音” 的视觉 + 听觉联动,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7 个学科词汇。 2. “输入 - 练习 - 产出” 梯度设计,实现句型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严格遵循 “循序渐进” 原则:呈现环节先通过 “例句替换”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科词汇(如用 “I have...in the morning” 替换不同学科);练习环节用 “Role play(角色扮演)”“Look and talk(看图补句)” 降低表达难度,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搭建表达框架;产出环节则升级为 “Group work(讨论本班课程)” 和 “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句型。 3. 多元评价融入课堂,兼顾 “学” 与 “评” 的互动 本节课将 “评价” 贯穿教学全过程:练习环节的 “Role play” 采用 “生评 + 师评” 双维度(评价表含 “发音、流利度、肢体动作”),让学生在互评中发现同伴优势与自身不足;总结环节的 “自我评估表”,引导学生对照 “获取课程信息、认读词句、对话交流、完成写作”4 项目标,自主勾选 “Great!/Good!/Need to improve!”,并统计 “星星数量”。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让学生从 “被动接受评价” 转变为 “主动反思学习”,体现了评价对 “自主学习意识” 的激发作用。 二、教学改进建议 建议:增加 “差异化任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本节课在 “Group work” 和 “写作任务” 中,采用了 “统一要求” 的设计(如小组需讨论 3 个上午课程、写作需完成固定模板),但课堂反馈显示,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 “用英文讨论课程” 时仍依赖同伴提示,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前完成任务后出现 “无所事事” 的情况。后续教学可针对 “学生个体差异” 设计分层任务: 基础层:提供 “课程词汇卡片”,让学生对照卡片完成 “看图说句型”(如卡片显示 “上午 + 美术”,学生说 “I have art in the morning”); 进阶层:在小组讨论中增加 “追问任务”,如 “你最喜欢上午的哪门课?为什么?”,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子拓展; 提高层:让学生自主设计 “理想课程表”,并用英文向全班介绍 “我想在下午加一节 music 课,因为我喜欢唱歌”。 通过差异化任务,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 “跳一跳够得着”,也能让能力强的学生获得更多挑战,真正实现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