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黔之驴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31 黔之驴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22:07:50

文档简介

31 黔之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2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3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解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
活动2【活动】三、演(依据文意,编剧表演) 
1、各小组依据文意编制课本剧,派两位同学现场表演。
2、教师视情况加入演出并帮助编撰对话。
3、师生根据演出共同评点,概括老虎、驴子的性格特点。
老虎:机警、勇猛、果断。 驴子:外强中干、不辨形势。
活动3【活动】四、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请说明理由。
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3、从驴子和老虎身上我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能否删掉文中第一句,为什么?
活动4【活动】五、品(品味精彩,体会妙处) 
教师做示范,品赏佳句妙语,之后,学生学习品赏。
例: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我觉得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大家能猜得出吗? “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我觉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恰当。
归纳妙点
1、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言之有理皆可)。
活动5【活动】六、做(加深印象,培养发散性思维) 
1、从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语?写出三个跟动物有关的成语。
2、改写故事结局,让驴子战胜老虎:《黔驴新编》(字数200字,想象要合理)
课件13张PPT。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江雪作家作品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谪生活中,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正音qiánhàidùn
shìxiáliángyìnkuī胜ēshng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
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
知。  喜欢多事的人 而 到了 它 认为……是躲避 偷看 靠近黔 之 驴
柳宗元试着翻译这段内容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 计 之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掀浜恚??
其肉,乃去。害怕 逃跑 将咬  但是 渐渐 最终 更 能承受 踢 因此 盘算只 使……断 使……尽才 离开试着翻译这段内容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你对文中的“老虎”和“驴”有什么看法?为什么?2.作者对笔下的“老虎”和“驴”又持什么态度?我来说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启示)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文言文学习收获1.正音——会读,读准。 (借助工具书)
2.释义——会说,说顺。 (连词成句要通顺)
3.感悟——会想,想透。 (选取一个角度) 黔驴之技成语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作业2.搜集两个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1.为本次课所学三个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