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致橡树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7 致橡树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07: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致橡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了解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圈划,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树立自主、平等、健康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2·1·c·n·j·y
2学情分析
《致橡树》这首舒婷的现代诗,收录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课本中。九年级的学生,正青春,面对爱情,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关于爱情这个话题,很多学生都会在私下进行讨论,但是能真正作为公开的话题,特别是在学校,在课堂,除了主题中队会,很少有机会。而这首现代诗能够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讨论不同的爱情观,可以就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想法,这种机会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教师在处理这篇教案的时候,采用了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文本来谈自己的爱情观。通过诗人的多种爱情的对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学生把握中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在意象中所寄托的爱情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所了解的爱情,在影视作品里、在小说散文中、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我们,爱情,既熟悉又陌生。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有名言“青年的友谊是最初独立选择的个人依恋心,它预告着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另一种依恋的出现,其中包括爱情。因此爱情也是崇高的心情。”21·cn·jy·com
有一部反映中学生活的校园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里也有过这样一段话:
看来不承认不行,现实生活中少男少女互相的爱慕和依恋像湍急的小河,激越而热烈,美好而又混沌。曾经拥有过十六岁的人们啊,伸出手来帮他们一把吧。让他们看到月亮没有消退,太阳正在升起,光线会越来越亮,一切都会越来越看得清。21·世纪*教育网
是的,怎样的感情能称之为爱情?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现代女诗人舒婷笔下的爱情。
活动2【讲授】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可以通过散度,分段读,齐读的方式,在扫除障碍后的出声朗读中自主体验、感知诗歌形式、音律上的特点。www-2-1-cnjy-com
活动3【讲授】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圈划诗中出现的八个意象:
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3.分组朗读,完成学习单
分析以上8个意象,诗人列举了哪些爱情观?分析对于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及原因。
4.详细分析橡树与木棉的爱情,明确诗人的爱情观。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要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爱情、婚姻应该是共同承担与分享,同甘共苦的。21教育网
明确:诗人歌颂自主、平等的爱情。个体的自尊、自由意志,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恋人的平等,精神上的共鸣和生活上的契合。是对于传统爱情观的颠覆,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婚恋观念。www.21-cn-jy.com
活动4【讲授】小结
送给学生一首冰心的诗歌:
青年人,
珍重地描写吧,
时间飞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冰心
或许我们的青春里有了爱情的萌芽,但这不会是青春的全部。青春是为了梦想的坚持不懈,青春是笑看人生,青春是我们那颗永不服输的心。青春应该是五彩斑斓的,我们的青春纪念册上的每一笔都需要我们认真去书写。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