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风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领会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历程。
2、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感悟文章主题。
2学情分析
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关注度比较高,但在能力上,理解处于一定的难度。同时,九年级的课文,如何结合中考的一定要求,组织教学,是课堂中值得思索的。
3重点难点
通过作者情感变化,理解作品主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由“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引出课文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第一节
鲁迅看到风筝,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默读全文:为什么悲哀?
活动3【讲授】深读文本
1、读3、4节,研读悲哀的语句,随机指导
2、读第5节至11节,研读作者心情沉重的句子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21教育网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活动4【讲授】背景介绍
少年鲁迅家境富裕,生活无忧,自在。而此时的少年鲁迅经历的两次重大的家庭变故,1893年,祖父因科场舞弊案被判“斩监候”。父亲也牵连入狱,后虽无罪开释,但原来取得的秀才身份却被革掉了。父亲忧愤成疾,年仅三十七岁就病逝了。为了逃避株连,鲁迅随家人转移到了乡下,过一种其实是流亡者的生活,人称“乞食者”。这时鲁迅才十六岁。
从此,周家更是家徒四壁,生计几乎无法维持。可是作为家中长子的鲁迅,除了站出来做母亲及弟弟们的保护人,已是别无选择。在短短几年内,鲁迅所经历的一切,实在远胜于一个太平顺民的漫长的一生。21cnjy.com
正是在这种封建时代中,在这种家庭变故下,“我”粗暴地干涉小弟,不许放风筝,就是指望小弟有出息,是让弟弟好好读书,将来光耀门楣,为周家争气,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做法,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严苛,但也透着浓浓的关爱、亲情。但这种行为,其实又是何等的悲哀啊。21·cn·jy·com
活动5【讲授】理解主题
读第9节,研读弟弟的悲哀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活动6【活动】提升感悟
出示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选自《呐喊》
探讨:结合文本,如何理解这段话?
是啊,鲁迅生活的年代,中国的民族饱受封建社会的压迫,保守帝国主义的欺诈,中华民众的行为、内心愈发麻木,把伤害视为自然顺从,被迫害成为习惯,而作为觉醒者,独自呐喊于其间,是何等的悲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7【活动】深情朗读,总结全文
鲁迅先生这位善于反省和自责的人,把这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的憾事当成了心中永远的痛。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远在异乡的鲁迅,经历了多难日子的鲁迅,想到了弟弟,想到了把弟弟的风筝折断那件痛心的令自己悔恨终生的往事,奏响了这个文学大师柔软的心底那无限的悲哀。www.21-cn-jy.com
活动8【作业】写信追悔
假设“我”二十年后给弟弟写了一封表达追悔的信,请根据课文,拟写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