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风筝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9 风筝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08:0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风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课文语言,把握文中两个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鲁迅先生的反思自省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好,对文章中故事情节的梳理应该不难。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可以引导他们静心细读,品味语言,将人物特点把握准确。学生对鲁迅了解还不多,所以可以借此文引导他们走近这位文学家、思想家。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课文语言,把握文中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鲁迅先生的反思自省精神。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
请学生进行成语竞赛:说出带有“玩”字的成语,比如“玩物丧志、把玩无厌 、吃喝玩乐 、 玩火自焚、 玩忽职守、 玩世不恭、游山玩水”等,让他们谈谈对“玩”的看法,引入本课的学习。21cnjy.com
活动2【讲授】新课
二、整体把握,沉浸文本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尽量简短的语言概括。
三、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一)、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品味,分析人物形象。
兄弟俩对“风筝”的态度怎样?从态度的变化中把握人物形象。
1、“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可弟弟还小,终于没忍住,自己做起了风筝,请你细读第4节,用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小兄弟制作风筝的过程。用第三人称。21·cn·jy·com
3、小兄弟做风筝的过程可以说“苦心孤诣”,你脑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4、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这样一只漂亮的蝴蝶风筝,文中的“我”(发现)找到时怎样对待的?找出语句读,体会“折断,掷,踏扁”三词含义,此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我”的形象?小兄弟又是怎样的表现?www.21-cn-jy.com
(二)、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品味,分析人物形象的变化。
1、请同学齐读第5节,思考:读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不幸”?为什么把二十年前的那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2、“我”知道自己错了,心很重很重地堕了下去,为什么第6节又说“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堕绝”。
“我”认为毕竟还有办法弥补,可以讨回弟弟的宽恕,所以还不“至于断绝”。
3、“我”想过的办法有哪些?第7节,不现实没法完成。
第8节的让弟弟说出“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4、但当我想弟弟谈起旧事,希求这句宽恕的话时,我得到了怎样的回答?反复读两句话,我为什么没有感到解脱,反而心情依然沉重呢?2·1·c·n·j·y
明确:“我”悲哀沉重的原因应该有两点:
一是弟弟全然忘却这件事,我无从得到宽恕。
二是弟弟至今对自己受到的伤害不在意,我觉悟了,他并没觉醒,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尤其令人悲哀。
5、分析到此,同学们脑中的那个“我”的形象发生变化了吗?
此时的“我”是个严肃认真,知错必改,勇于反省的人。
四、细读深思,感悟文本
1、同学们再细细的读读这些文字,说说你此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师谈两点:1、落后观念对儿童心灵、创造力的扼杀。
2、先生的善于反思反省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3【活动】联系实际,反思现实
生活中,你有被人“折断”心中的风筝这样的经历吗?你怎么看?
活动4【作业】巩固加强
1.摘录文中3、4两节描写两个人物的语句,详细评析。
2.假设二十年后,我不是口头讨宽恕,而是给弟弟写了一封表示追悔的信,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