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27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08: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积累“林”、“得”、“寓”、“谓”、“乐”等文言实词,复习判断句式译法。
2.在诵读品味中探究“醉翁之意”,理解“太守之乐”的内涵,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能借助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通读课文,基本理解大意,但他们常常由于学业紧张等因素,没有时间好好读文章。因此课前安排自修课让学生自学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解决不了的学习小组共议,还可以求助老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提升信心。
3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词汇积累;判断句式译法。
2.“醉翁之意”、“太守之乐”的内涵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师生问答(教师一边板书):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出自一篇传世散文——《醉翁亭记》,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是他的别号。
引出《醉翁亭记》
活动2【活动】疏通梳理课文
一、朗读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读音、节奏、语气。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畅,尽量读出节奏。
二、疏通落实字词,并梳理课文。
1.问题引导:细读课文,关于“醉翁亭”,你从每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2.请一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余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
3.学生发言,教师追问获取信息的具体语句,意思,顺势点一点关键实词。请学生一起朗读相关句子段落。
从第一段可得知醉翁亭的位置、外形、建造者、命名者、得名由来等。
以下几段梳理形式基本同上。根据情况, “请一学生朗读”环节可改为默读。
从第二段中可得知醉翁亭周边的山水美景(朝暮、四时)
从第三段中可得知醉翁亭周围是滁人游山之景象,太守则在醉翁亭中宴客。
从第四段的叙述描写中可得知众人兴尽暮归,离开了醉翁亭,山林里禽鸟欢唱。
许多文章是“卒章显志”的,本文即如此。齐读最后一段议论部分。
有几种“乐”?禽鸟之乐——山林之乐 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之乐——乐其乐
落实关键词:从 乐 其
活动3【讲授】深入品读
一、说“乐”
1.“乐”贯穿《醉翁亭记》的始终,第一到第四段有哪些语句点明了“乐”?学生边找边答。落实关键词句:得之心而寓之酒(得:得到,领会寓:寄托)
这样来看,“太守之乐”中应该包含哪几种“乐”?——山水之乐、乐民之乐(与民同乐)
(板书)
二、品“乐”
1.问题引导:从哪些具体描写中读出了“乐”?这是怎样的“乐”?朗读传递出“乐”。
按第一~二段、第三段为序讨论。
2.学生发言、朗读。教师点拨、引导。
第一段:山水之美(水声潺潺、峰回路转、渐入佳境)
教师引导学生以欧阳修的口吻发出感叹:瑯岈山真美啊!
第二段:山水美景变化无穷(朝暮、四时之变化无穷,乐亦无穷。常去、流连、陶醉。)
教师引导学生以欧阳修的口吻发出感叹:瑯岈山的美景真是赏不尽(变化无穷)啊!
第三段:滁人游山之乐、太守欢宴之乐(滁人扶老携幼,兴致盎然,筵席间享自然美味,游戏之乐、醉态可掬的太守)
(教师顺势板书:滁人游太守宴)
插入一问: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的人才会扶老携幼、兴致盎然地游山玩水?——生活富足、安定、快乐的人。
第二问:太守因何而醉?——1.酒2.山水3.百姓之乐、众宾之欢(“酒”为最少,因为“饮少辄醉”,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3.背景介绍:欧阳修因为主张政治革新,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而遭到陷害,被贬谪到滁州。《醉翁亭记》写于他被贬谪到滁州的第二年。欧阳修到了滁州后,致力于发展生产,可以借用《岳阳楼记》中写滕子京的话: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老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于是这位太守也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活动4【讲授】深入感悟
悟乐
教师引导: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古代失意文人借酒浇愁得不少,李白就曾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最终还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可是欧阳修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代谪迁官员寄情山水的也不少,柳宗元不是寄情山水吗?可还是难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而欧阳修却能尽享山水美景,与此同时又乐民之乐,与民同乐,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豁达乐观,不计一己之得失,不一味沉浸于个人的失意悲苦,而是在为政一方,造福百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才会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真正享受到山水之乐。这就是“醉翁之意”,这样的“乐”,才能真正地“得之心”。醉翁亭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这位与众不同的“醉翁”,因为这份令人崇敬的“醉翁之意”。
(板书:醉翁之意)
活动5【活动】朗读,传递“乐”
齐声朗读,读出这种真正的山水之乐。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九百年前的“醉翁”表示敬意!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复习词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