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煮酒论英雄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29 煮酒论英雄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08: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9 煮酒论英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2、感受文中人物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关于三国故事,学生大多已耳熟能详,对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有的同学甚至能够说得一套套的,但是真正细品人物性格,学生还存在很多疑问和难题。尤其是三国中两个关键人物为什么坐在一起论英雄,曹操为什么再三追问,刘备为什么乱论英雄?学生质疑中反映出很多幼稚的问题。如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刘备为什么不高兴反而吓得“失筯”?刘备为什么不说曹操是英雄来讨好曹操?可见,学生阅读关注的不是人物对话,而是连“英雄”含义都没有搞懂。因而教学抓住课题“英雄”二字做文章。抓住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品味和深入探究。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分析文中对话部分,分析并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2、难点:结合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艺术魅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学习《曹操煮酒论英雄》,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作者和出处?明确:罗贯中、《三国演义》。它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请简单说说你的理由?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细读其中《煮酒论英雄》部分,读题法如何解读课文?
明确:煮酒论英雄组题——谁煮酒?谁跟谁论英雄?在哪里煮酒论英雄?小说中谁是英雄?怎样才算英雄?大家能从题目中发现哪一个词最重要吗?为什么?思考 “论”。因为本文围绕“论”字展开。(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活动2【活动】二、速读课文 初步感知
1、速读课文,回答上面煮酒论英雄组题——
谁煮酒?谁跟谁论英雄?在哪里煮酒论英雄?小说中谁是英雄?怎样才算英雄?
2、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曹操请刘备一起煮酒论英雄。
明确:本文通过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小亭畅饮,席间纵论天下英雄,借此试探刘备的政治抱负,刘备借雷声掩饰过关,骗过曹操的故事,表现了刘备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活动3【讲授】三、再读课文把握人物
导语: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课题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是“论英雄”,那么曹操、刘备两人论战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曹操、刘备两人论战的结果怎样?分角色朗读,圈划关键字词、深入课文,细细品味咀嚼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看看二人是怎样论英雄的。看出来了吗?那么论几次呢?三次。哪三次呢?
1、分析第一回合: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在酒至半酣之时,借天外龙挂起兴,着意设问:“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①“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是怎样评论龙的?(齐读)曹操说龙之后,问了什么?(借龙发问,着意设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时而装呆卖傻,时而权作不知。兜圈子,始终不正面回答。
②“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什么用“龙”引入话题?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 在古代中国“龙”是帝王的象征,它与谈论的“世之英雄”相当。曹操借题发挥,由“龙”引出“谁是当代英雄”的话题。曹操评论龙的目的,是借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从而了解刘备的真实内心。 
2、分析第二回合: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曹操借龙发问,而刘备权作不知,当曹操见自己迂回战术不行时,就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刘备说出他心目中的英雄了吗?他只好采用什么方法?,刘备只好顾左右而言其他,乱论一番。
刘备列举的那些人物是英雄吗?他为什么要抬出这些人?
明确:刘备列举的那些人物都胸无大志,不是英雄。刘备故意列举这些人物是要向曹操表明自己也是这样的平庸之辈,没有慧眼,不识英雄,从而隐藏自己真实的内心,欺骗曹操。
②刘备要乱论英雄时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备的所有出言,均不用肯定语气,而均是探询语气。这是他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自己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
③对刘备说出的英雄曹操听了什么反应?因为曹操全否定了?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
两人语气完全不同。刘备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曹操锋芒毕露,藐视一切。语言截然不同,性格更是迥异:曹野心勃勃,有奸雄之气,似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大智若愚,内孕英雄之心,似隐伏于波涛之内潜龙。
1、分析第三回合: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曹操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
在曹操的心目中,怎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齐读)
②曹操就此结束了吗?没有,他直接挑明了英雄是谁。
明确:曹操说英雄是谁呢?曹操和刘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不解了刘备之围了吗?刘备感谢曹操吗?没有。在论英雄之末,意在刺敌要害,试探真情,以求杀机。  
③刘备有什么反映呢?玄德一惊,“手中所执匙著,不觉落于地下。”这是这场较量最惊心的地方。刘备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明确: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④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曹操见了,会有什么后果?明确:九死一生
⑤“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如何化险为夷?如果此时刘备不加以掩饰,那么他的韬晦之计至明确:刘备从容地俯身拾著,并且借雷声掩饰自己的惊慌。此可说是功亏一篑。但就在那一瞬间,刘备急中生智,以“一震之威,以至于此”巧加掩饰,不仅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
⑥“煮酒论英雄”至此,曹操放心了吗?
明确: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这句话有几层含义:一是刘备借雷声掩饰惊慌,骗过曹操;二是曹操自以为是,嘲笑刘备胆小“畏雷”;三是曹操自鸣得意,暗喜天下英雄只有自己一个;四是自我解嘲,错把刘备当英雄。
⑦“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为什么如此胆战心惊?
明确:刘备有雄心大志但是力量弱小,寄人篱下,韬光养晦。如果曹操识破他的真心,必定加害他。所以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会情不自禁,惊慌失措。
⑧在“煮酒论英雄”的斗争中,谁赢得了胜利?为什么?
明确:在“煮酒论英雄”的斗争中,刘备略胜一筹。酒宴结束“操遂不疑玄德”,说明曹操被刘备骗过了,刘备涉险过关。
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备的胜利告终。
⑨曹操为什么邀请刘备来煮酒论英雄呢?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明确:是试探、怀疑刘备。既要表达自己称雄天下的野心,又要对刘备的政治抱负来个试探。
——综观全文,为了试探刘备,曹操采用了哪些步骤?
明确:为了试探刘备,曹操采用了如下步骤:双关试探,借龙设问,步步逼问,直接发问。
——从“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刘备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具有多疑、骄傲自负、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刘备具有谨慎机警,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心理战。分析对话的作用: 1.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2.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第一段是论英雄的背景;
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韬晦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说明了什么?  
明确: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 ',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  
③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明确: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刘备的性格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化。  
第二段: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明确:写刘备入府见操。论英雄的背景
(2)刘备在本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词语。  
明确: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怀畅饮'
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
(3)曹操趁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望梅止渴”这一故事,表明了曹操的多谋与自负。同时也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他莫属。  
(4)这一段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活动4【活动】四、三读课文 学习环境描写作用
1、请同学速读课文,圈划文中有关的环境描写,思考其作用:
第一句环境描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明写天气,暗写人物情态和惊喜不定,忽惊忽喜。天上“阴云漠漠”,刘备心中也阴云笼罩。而天外龙挂又成了刘备借龙喻英雄的依据。
第二句是等到曹操说破英雄突然“天雨将至,雷声大大作”。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说破英雄才是惊天动地的灌耳惊雷,这“雷声”'就成了影响人物心理变化的直接因素。同时雷声又成为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刘备和曹操在张飞关羽不在时煮酒,实际上是曹操试探刘备,在曹操说道“我和你才是这乱世的英雄啊”刘备筷子掉了,正巧的是天空在下雨,刘备掉筷子的同时打了个雷(不然刘备就没有借口了)刘备说他胆子小,怕打雷,曹操就断定刘备成不了大事(事实证明他错了)。
2、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活动5【活动】五、课堂小结: 请谈谈本堂课的收获或困惑。
摘抄文中精彩语段,做点评
活动6【作业】六、 课后作业:
1、请用自己的话,对你的家人或朋友推荐《煮酒论英雄》故事。
2、阅读原著,试选取你喜欢的人物,解读并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