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煮酒论英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感受古白话文的艺术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新设计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分析探究问题的实质,生生互动中而有所得。本节课对“大白板”“小白板”的“双板联动”应用则成为生生互动的关键。
3学情分析
《煮酒论英雄》九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明清小说选读”中的第一篇。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加深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增强对中国古典小说阅读的鉴赏的兴趣和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演义》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一些男生已经自主阅读过原著了,所以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是很浓厚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有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关键环节,本节课设计意图的关键就是通过“双板联动”,达到“生生互动分析点评”,
“学生自主概括总结”的目的。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关键问题上点拨启发。这就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有探究性,值得学生去交流分析并有一定思想深度,但问题不应设计太难,以我班学生的学情来看,太难则学生难以驾驭。设计浅显又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因此必须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精心设计。
4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度:准确把握并归纳曹操、刘备的性格特征。
5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并说说理由。引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是作者经过多方面描写才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这节课我们从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对话描写中,看一看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整体感知:
明确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基本内容。
文章可以分三个部分,简单概括:
第一部分(1~2):刘备行韬晦之计
第二部分(3~4):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三部分(5):刘备随关张脱险
三重点段落分析(第一部分):
1.刘备为何要防曹操谋害?
(引出故事背景,明确刘备行韬晦之计的原因)
2.行韬晦之计是要向别人表明什么?
3.刘备入府见曹,表现刘备心理变化的系列词语是什么?圈划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怀畅饮
原因:学生简单分析,教师点拨。
4.曹操讲“望梅止渴”的故事有何用意?
和同学一起回顾曹操征张绣时曾遇到的困难,表现曹操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自信。
四、精读赏析(第二部分):
(一)同学们借助小白板给第二部分的论战分层,并说出划分的理由,用两个短语分别概括每个回合的较量。
1.同学讨论分析后书写在小白板上。
2.每组指定同学到前面交流发言。
(二)讨论分析
第一回合:
1.曹操煮酒论英雄为何要用龙来引入话题?目的何在?
2.曹操借龙发问,要刘备指言天下英雄,刘备采用何种方式应对?
3.刘备为何不直言谁是英雄?
讨论分析后总结:曹着意设问、刘假作不知。
第二回合:
1.曹操见试探未果,只好正面出击,逼迫刘备论英雄,刘备列举的这些人物是英雄吗?为什么不是?
2.刘备为什么要抬出这些人来?
3.这一回合中,曹操把刘备列举的英雄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他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曹操怎么的个性特点?
4.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能表现出怎样的个性特点?
讨论分析后总结: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
第三回合:
1.前面两个回合,曹操均没有达到目的,只好单刀直入,直刺要害,直言当世英雄唯曹刘二人,曹操识破英雄,刘备听后惊得落箸,但我们知道三国时期人们评价刘备“喜怒不形于色”,此时竟然吃惊道掉了筷子,为什么呢?
2.刘备失态掉了筷子,如果不能巧妙掩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刘备又是如何巧妙掩饰的呢?
讨论分析后总结: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
小结:曹刘的这场对话,是智慧的较量,也是一场心理战,在这场“煮酒论英雄”的斗争中,最后的胜利者是谁?从哪句话看出?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回合的人物对话,说一说你心中的曹操和刘备。
曹操:锋芒毕露、骄横跋扈、老谋深算
刘备:谨慎沉着、大智若愚、机智敏捷
五、深入解读:
文末,刘备随关张脱险,从文中看,曹操不再怀疑刘备,不把他当作对手了。但我们知道曹操向来多疑善变、喜怒无常,稍不如意动辄杀人,比如“梦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等等,他既然曾怀疑刘备、忌惮刘备,为何不直接杀了刘备来个一了百了,这样不是更干脆吗?何必要假意试探刘备呢?
同学讨论分析,教师点拨:
可以从刘备的仁德之名播于天下曹操怕失去人心、关张二人勇武过人等角度分析。
六、作业布置:
1.结合课文写一段读后感。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经典篇章,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