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第六节 中国的农业
我国农业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甜菜、甘蔗)的分布。
我国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我国四大牧区的畜牧业发展概况。
我国林业概况。
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目标
一、我国的种植业
1、种植业的分布
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主体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2、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粮食作物的分布
①粮食作物的类别
粮食作物是对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 (包括甘薯、马铃薯等) 及豆类作物 (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 的总称。
3:4
②水稻
b.主要分布:
秦岭-淮河以南
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
a.农业类型:
水田农业
3:4
③小麦(春小麦和冬小麦)
b.春小麦的分布:
播种时间: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分布规律: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
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方
(中温带);
分布地区: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
a.农业类型:
旱田农业
3:4
c.冬小麦的分布:
播种时间: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
分布规律:暖温带;
分布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
地区也有分布
④玉米
在我国分布比较广
主要有: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南方山地丘陵玉米
其中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
⑤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历来土地肥沃,适于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食,粮食作物的存活率和产量较高,能稳定粮食供应和粮食价格的农业生产地区。
松嫩三江北大仓,
两江三湖居中央,
成都平原西南望,
珠江三角在南方。
思考1:推测哪些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并分析原因?
思考2:推测哪些商品粮基地地位在不断下降并分析原因?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
珠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
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地价、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成本上升;种植结构的调整。
(2)经济作物的分布
①经济作物的类别
经济作物亦称"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指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
我国纳入人工栽培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 (如棉、麻等)、油料作物 (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 (如甘蔗、甜菜等)、三料 (饮料、香料、调料) 作物、药用作物、染料作物、观赏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等。
②油料作物
a.花生
b.油菜
我国重要性居于首位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③糖料作物
a.甘蔗
b.甜菜
习性:喜温、喜湿、需肥多、生长期长。
分布:台、粤、桂、闽、川、云(热带、亚热带)
习性:喜凉、耐寒、耐旱、耐碱、生长期短。
分布:东北平原、河套平原、新疆
④纤维作物—棉花
生长习性:喜温 、喜光,生长期长
生长条件:
A.夏季高温、光照强、降水丰沛
B.生长的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C.土壤呈沙性
我国三大产棉区: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优势 劣势
新疆南部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沙质土壤有利于长绒棉生长;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水源限制;距市场远;劳动力不足。
黄河 流域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中、低产田多,
旱涝、风沙和盐碱
黄淮平原 长江 流域 江汉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秋季多雨,
不利于收摘
长江沿岸 滨海平原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区位条件分析
3、我国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1)东北平原主产区
①分布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②主要农产品
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甜菜
③区位条件
优势: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
劣势: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④农业特色:黑土地、一年一熟、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
(2)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①分布区:华北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冬小麦、棉花、花生、玉米等
③区位条件
优势:雨热同期,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深厚肥沃;
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劣势:春旱夏涝、盐碱、风沙;人地矛盾突出
④农业特色: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商品粮基地、豫鲁花生产量大
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
(3)南方水田农业区
①分布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
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②主要农作物:水稻、甘蔗、油菜、棉花等
③区位条件
优势:夏季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
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市场广阔;
劣势: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洪涝;人均耕地少
④农业特色:一年两熟到三熟;珠三角为基塘农业;热带水果主产区。
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
(4)绿洲灌溉农业区
①分布区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②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瓜果、甜菜等
③区位条件
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
有灌溉水源;
地广人稀,地价低
劣势:水源不足,风沙大
④农业特色:农作物品质好
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
(5)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①分布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②主要农作物:青稞、春小麦、豌豆
③区位条件
优势: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河谷避风;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劣势:海拔高,热量不足
④农业特色:一年一熟,适宜喜温凉作物生长
我国青藏地区的农牧业分布图
二、我国的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1、畜牧业
(1)畜牧业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2)四大牧区牧场类型及主要畜种
牧区 牧场类型 主要畜种
内蒙古牧区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伊犁马、细毛羊
青海牧区 高寒牧场 青海牦牛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3)畜牧业的地域差异
①放牧畜牧业—西部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寒草原区,以放养牛、羊、马、骆驼等为主。
②舍饲畜牧业—东部
主要以作物的秸秆、粮食作为饲料,喂养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2、林业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3、水产业
(1)分布
①东部沿海地区,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主;
②江河淡水湖泊区,以淡水养殖和捕捞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020年中国各省域渔业综合产值排名
(台湾、香港、澳门未统计)
(2)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架水域的3/4在东南部。
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
三、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1、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不利于经济效益提高,还会造
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耕地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酸化、盐碱化现象严重;
(3)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面积减少
(4)灾害严重:台风、旱涝、寒潮等,农业抗灾能力差;
(5)缺少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2、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农业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于推广;加大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规模效益:建立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3)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品牌、市场:加大宣传和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扩大市场
(5)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种植)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6)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土壤肥力,保护耕地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7)政策:补贴政策,限耕、休耕政策
课堂小结
我国种植业 种植业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粮食作物分布及九大商品粮基地
经济作物的分布及五大商品棉基地
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我国畜牧业、林业、水产业 畜牧业 分布、四大牧区、地区差异
林业及分布 水产业 分布、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原因
我国农业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我国农业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随堂训练1
√
√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种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粮食作物种植区的划分,体现了区域之间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5.影响我国粮食作物种植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有
①热量②地形③人口密度④水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与图中水稻种植区和小麦种植区界线基本吻合的是
A.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C.我国1月份0℃等温线
D.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
√
随堂训练2
随堂训练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C.实施了坡改梯工程 D.完善粮食流通体系
8.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密度较小
9.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②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