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教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1分,共30分)
得分
1.(2024八上·朝阳期中)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若铜丝在圆筒上排绕的不紧密,则(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C.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风拂面,杨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3.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都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4.(2025九上·横州期末)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毛巾不具有内能 B.毛巾所含热量不变
C.头部放热,温度降低 D.头部所含热量减少
5.(2024九上·北海期中)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液氢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比热容 C.热量 D.内能
6.如图甲所示,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和烧杯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在内,吸收的热量比的多
C.吸热能力较强的是,是水,它更适合作冷却剂
D.利用图乙中图像的数据,可计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7.(2024九上·白云期中)热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不属于热机应用的是( )
A.喷气式飞机 B.柴油拖拉机 C.纯电动汽车 D.燃油摩托车
8.(2025九上·南山期末)如图所示,将试管中的水加热后,水蒸气从橡皮塞小孔冲出,推动风车转动。汽油机工作时,与水蒸气推动风车转动时能量转化过程相同的冲程是( )
A. B. C. D.
9.(2024九上·西和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工作时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15% B.25% C.45% D.75%
10.如图所示,在干燥环境中,取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验电器甲和乙,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甲的金属球,甲的金属箔片张开;再用石墨棒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乙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用石墨棒连接两金属球的瞬间,电流方向由乙到甲
D.若用玻璃棒连接两金属球,乙的金属箔片也会张开
11.(2024九上·合江期中)如图是电学中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是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不带电
B.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
C.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b向a移动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
12.(2025九上·定西期末)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充电桩数量需求增大。利用充电桩给汽车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汽车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A.电源 B.开关 C.用电器 D.导线
13.(2024九上·青秀期中)下列电路图中正确且合理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的电动独轮车依靠电力驱动,低碳环保。当电源开关S闭合时指示灯亮起,独轮车处于待机状态,当人站在独轮车上时开关S1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独轮车才开始运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15.如图所示,L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a、b、c 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
D.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
阅卷人 二、填空与作图(共10题;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得分
16.(2024九上·香洲期中)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实验室常用如题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小凤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块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凤释疑的是 (选填“丙”或“丁”)。整理器材时,发现铅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 ,具有 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8.(2025九上·广安期末)金秋十月,漫步在友实校园,远远的就能闻到桂花香,这是 现象:固态物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19.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 能。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酒精的热值)
20.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一个成年人体重的左右都是水,因为水具有 的特点,可以在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剧烈运动后人们出汗较多,而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可以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避免体温过高造成不适。
21.(2024九上·武山期中)普通汽车的动力机械是内燃机。做功冲程里,内能转化为 能,压缩冲程里, 能转化为 能。
22.(2024九上·宁强期末)小何用一个水壶,装满一壶初温为、质量为10kg的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 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由家用取暖煤炉子燃烧焦炭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0.8kg的焦炭,则此煤炉子加热水的效率为 ;若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2025九上·中山月考)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图A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图B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 。
24.(2024九上·船营月考)如图所示,是电吹风的简化电路,A是吹风机(电动机),B是电热丝。吹风机和电热丝的连接方式是 联;当闭合S1和S2时,吹出的是 (选填“冷”或“热”)风。
25.(2024九上·南海期中)作图题:
(1)如图,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请在圆圈中填入合适的电流表或者电压表。
(2)如图甲所示,请用笔画代替导线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3)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共5题;每空1分,共27分)
得分
26.(2024九上·松山湖月考)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和 。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结束,小明把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当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的温度升高较快,说明 吸收热量的能力强以上两空均选填“A”或“B”。
(4)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 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27.(2024九上·金昌期中)小明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先在试管内装上半管有色水,再从管上部慢慢注满酒精,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几次看到管中液面降低了少许,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
(2)如图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小明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8.(2024九上·大埔期中)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
(1)酒精灯燃烧, 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增加了试管内物质的内能;
水蒸气冲开瓶塞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 ;
(3)水蒸气冲开瓶塞的过程, 能转化为 能,这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 冲程。
29.(2024九上·顺德期中)下图所示是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中的情景:
(1)小红同学用两根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上述中 这一结论来工作的;
(3)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它的摩擦过程中 (选填:“失去”或“得到”)了电子。
30.(2024九上·翁源期中)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实验”中,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图。
(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任意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可观察到另 一个小灯泡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以上现象说明了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具有 (选填“相互影响”或“不相互影响”)这一特点。
(2)同组的小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L1、L2都不亮,他用手按一下L1,L1、L2仍然都不 亮:按一下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个小灯泡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 ( 选 填 “L1灯丝断 了”、“L2灯丝断了”、 “L1短路”或 “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调试好电路后,如图甲所示,将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开关的作用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此时通过小灯泡L1和 L2的电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盲盒”,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时,两只灯泡都亮了,断开开关时, 两只灯泡都熄灭。小明说他只要拆下一个灯泡就能判断两者是串联还是并联,他的判断方法是: 。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3题;共18分)
得分
31.某液态氢生产基地宣传称其所生产的液态氢的热值约为。测试人员驾驶以该基地生产的液态氢为燃料的大巴车进行测试,测试时大巴车以的恒定功率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行驶,消耗液态氢燃料,已知该大巴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1) 求此过程中大巴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2) 液态氢需要利用严格密封的液氢储罐运输,若在封储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而混入空气,则会导致其热值显著下降。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生产基地的液氢储罐是否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结果保留1位小数)
32.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汽车生产基地.该厂某型号汽车在车型测试中,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6km,用时0.5h,车的总质量为 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其中取 g=10 N/ kg.求:
(1)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已知这一过程消耗燃油 则热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假设燃油完全燃烧,燃油密度为 燃油热值
(3)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33.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 V,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正常发光,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A1、A2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
(1)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2)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各为多少
(3)若灯泡L2的灯丝烧断了,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金属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导致金属丝的宽度测量偏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
【分析】金属丝直径较小,无法精确测量,使用累计法进行测量,如使用金属丝缠绕在铅笔上,金属丝紧密缠绕,如果之间有空隙则测量结果偏大。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可见,柳絮、雾、大雪肉眼可见,所以ABD错误,花香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解: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A是正确的;
B、0℃所有物质的分子依然是运动的,所以B错;
C、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运动的,所以C错;
D、固体和液体相对于气体而言,分子间的空隙小,但不是没有,所以D错。
故选:A。
【分析】 (1)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运动的;
(3)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是运动的;
(4)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不是紧密挨着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4.【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包括冷毛巾)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分子始终运动),“不具有内能” 违背内能的基本定义,故A错误;
BD.“热量” 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 “所含热量”(描述状态),故BD错误;
C.发烧时头部温度高于冷毛巾,根据热传递规律,热量从头部(高温)转移到毛巾(低温),头部放出热量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目的),符合实际过程,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明确内能、热量的核心概念。
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必然具有内能);
热量:是一个 “过程量”,只能描述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不能说物体 “含有”“具有” 热量(强调能量的转移过程,而非状态);
热传递规律: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直至温度相同。
5.【答案】A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解答】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液氢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氢和其他燃料相比,液氢能放出更多的热量,能为火箭提供更大的动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掌握热值的定义: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它反映了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大小。热值的应用:选择燃料时,通常会优先考虑热值大的燃料,因为相同质量的这类燃料完全燃烧能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像题目中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就是利用了液氢具有较大的热值这一特点,这样能为火箭飞行提供更充足的能量。
2.区分其他相关概念: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体现的是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和燃料燃烧放热无关。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的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多少,不能说物体 “具有” 热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但选择燃料主要依据的不是内能。
6.【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A、 探究物质吸热能力时,需控制质量和初温相同(因水和食用油密度不同,体积相同则质量不同),而非体积相同。因此选项A错误。
B、 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即物质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在内,吸收的热量和的一样多 。因此选项B错误。
C、 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 的温度升高幅度更大。根据Q=cmΔt可知,温度升高越慢,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强。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因此吸热能力较强的是 b (水), a 是食用油;冷却剂需比热容大,故水更适合作冷却剂。因此选项C错误。
D、据图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水加热时间为3min,食用油加热时间为2min,根据Q=cmΔt可知,据此计算可知 食用油的比热容为,故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原理为Q=cmΔt,要保证除了液体的材料不同,质量、初温、加热时间相同。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7.【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解答】ABD.喷气式飞机、燃油摩托车、柴油拖拉机,都需要消耗燃料,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属于热机的利用,故ABD不符合题意;
C.纯电动汽车,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是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没有使用热机,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热机工作时,消耗燃料,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8.【答案】B
【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水蒸气从小孔冲出,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冲程中,气门关闭,活塞下行,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汽油机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答案】B
【知识点】热机;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图中,根据总能量和损失的能量,计算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内燃机的总能量和损失的能量,计算热机效率。
10.【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所以带负电,故A正确;
B、 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金属箔片携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而张开,故B正确;
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用石墨棒(导体)连接时,电子从甲流向乙。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此时电流方向由乙到甲 ,故C正确;
D、 用玻璃棒连接两金属球,玻璃棒属于绝缘体,所以乙的金属箔片不张开,故D错误。
综上选D。
【分析】两种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摩擦毛皮,橡胶棒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如两种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失去电子);橡胶棒摩擦毛皮,橡胶棒带负电(得到电子)。
11.【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A.气球和和头发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错误;
B.两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说明他们带同种电荷,故B错误;
C.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电子从a沿金属棒流向b,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b向a移动,故C正确;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除了可以吸引带负电的物体外,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可知,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吸管可能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电子从a沿金属棒流向b,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2.【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解析】【解答】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时,消耗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电压);导线,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
13.【答案】D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解析】 【解答】A.图中电路没有电源提供电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开关闭合后,电源被导线直接连接,会形成电源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电路没有开关控制电路通路,断路,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开关闭合后电路通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电压);导线,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
14.【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 电源开关S闭合时指示灯亮起,独轮车处于待机状态,当人站在独轮车上时开关S1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独轮车才开始运动。 所以灯泡和电动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属于并联,且 S1控制电动机,所以二者串联,S位于干路,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家庭、公共场所的电路为并联电路。
15.【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两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和L1并联的电表为电压表,即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否则会使L2短路,c为电流表,否则会使L2断路,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思维点拨 判断是电压表还是电流表的基本方法是,与用电器串联的是电流表如“c”,与用电器并联的是电压表如“a”“b”.
16.【答案】引力;丁;斥力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丁图中所示,把装置置于真空罩内,不断抽出里面的气体,则大气压逐渐减小,但是铅块不分离,能够充分说明是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让它们吸在一起。
(3)铅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1)(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要探究铅块不分离的原因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就要想办法排除大气压强这个因素即可。
17.【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 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故答案为: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分析】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带异种的电荷,摩擦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8.【答案】扩散;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人能闻到桂花香,是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使固体最难被压缩。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物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19.【答案】内;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物体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根据Q=mq计算可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分析】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计算公式为Q=mq。
20.【答案】比热容大;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解析】【解答】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 可以在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汗液蒸发(汽化)可以吸收热量。
【分析】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
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21.【答案】机械;机械;内
【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 普通汽车的动力机械是四冲程内燃机,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里,活塞对气体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根据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
22.【答案】3.36×106;14%;不变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根据Q=cmΔt可得 水需要吸收,煤炭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Q放=mq,计算可知,所以效率 ,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综上第1空为3.36×106;第2空为14%;第3空为不变
【分析】 根据Q=cmΔt,Q放=mq,比热容的性质进行分析填空
1、水吸热计算:根据题目可知谁知质量为10kg,变化温度为80℃,计算公式Q=cmΔt计算吸热量;
2、水的比热容: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3、煤炭的放热量:根据题目可知,煤炭质量为0.8kg,热值为3*107J/kg,所以放热量Q=0.8kg*3*107J/kg=2.4*107J
23.【答案】间隙;引力;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图A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图B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综上 第1空、间隙; 第2空、引力; 第3空、排斥。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为: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吸引细小物质。
24.【答案】并;热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闭合S1和S2时,电动机与电热丝并联接入电路,此时电阻丝和电动机均工作,电吹风吹出热风。
【分析】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家庭、公共场所的电路为并联电路。
25.【答案】(1)
(2)
(3)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两灯正常发光时,下面的圆圈与灯泡并联,应该为电压表。上边的圆圈与右边的灯泡串联,应填入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2)根据甲图可知,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S1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干路上,开关S2与灯L2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片可知,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如下图所示:
【分析】(1)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
(2)(3)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时,要保证串并联关系一致,还要控制连接的先后顺序一致。
(1)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所以靠近电源正极的圆圈中填入电压表,上边的圆圈填入电流表,则两灯并联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2)由图甲可知两灯并联,开关S1接干路靠近电源正极,开关S2与灯L2串联,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实物图与电路图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
(3)由实物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路图与实物图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
26.【答案】(1)温度计;停表
(2)相同;加热时间
(3)B;A
(4)A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的实验原理为Q=cmΔt,试验中需要检测温度的变化量和时间,所以需要温度计和停表;
综上 第1空、温度计; 第2空、停表;
(2)试验中为了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加热装置相同,通过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综上 第1空、相同; 第2空、加热时间;
(3) 当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根据Q=cmΔt可知B的温度升高较快,所以A的吸收热量能力强;
综上 第1空、B; 第2空、A.
(4)A作为供暖物质,在释放相同热量后,A降低温度较小。
综上 第1空、A。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27.【答案】(1)间隙
(2)变大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酒精和水的管子,管中液面降低,说明体积变小,本质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析】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几次看到管中液面降低了少许,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28.【答案】(1)化学;内
(2)减小
(3)内;机械;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1)酒精灯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水蒸气冲开瓶塞过程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 水蒸气冲开瓶塞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3)水蒸气冲开瓶塞过程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这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分析】(1)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9.【答案】(1)吸引
(2)同种电荷相排斥
(3)得到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有机玻璃棒带正电还,橡胶棒带负电荷,根据图丙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强,它的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解答;
(3)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1)根据图丙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有同种电荷,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上述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它的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30.【答案】(1)不发光;互相影响
(2)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相同;相等
(4)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果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相互影响,是串联的。
【知识点】电路的三种状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串联,则各用电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当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后,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则 将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开关的作用相同。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规律可知,此时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相等。
(4) 小明说他只要拆下一个灯泡就能判断两者是串联还是并联,他的判断方法是: 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果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相互影响,是串联的。
【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所以断开任意一个地方,整个电路都会断路,综合以上现象得出串联电路的特点;
(2)闭合开关S,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电路可能为断路或短路或接触不良,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3)串联电路的特点: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变化,控制作用不变;各处电流都相等;
(4)根据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否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
(1)[1][2]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由于两个灯泡串联,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因此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电路断开,则可观察到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现象。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则可能是某处断开,她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松手时灯L2处断路,如果L1或L2灯丝断了,则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光,L1短路后L1也不会发光。
(3)[1][2]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中所有用电器,无论开关在什么位置,其作用是相同的;此时两灯泡串联,而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此时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相等。
(4)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果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相互影响,是串联的。
31.【答案】(1)解:由得,该大巴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做的功,即克服阻力做的功
(2)解:液态氢放出的热量,液态氢燃料的热值,
故该生产基地的液氢储罐不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得,该大巴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做的功,即克服阻力做的功;
(2)液态氢放出的热量,液态氢燃料的热值,据结果证明该生产基地的液氢储罐不存在密封不严。
32.【答案】(1)解:车重
车受到的阻力f=0.1×G=0.1×3×104N=3×103N.
因为车匀速行驶,所以索引力
则牵引力做功
(2)解:由 得消耗燃油的质量: ,
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消耗的总能量) ×108J.
(3)解: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总功,则发动机的效率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车的质量,利用G=mg求车重,而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可求车受到的阻力;
由于车匀速行驶,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牵引力大小,又知道行驶的路程,利用W=Fs求牵引力做功;
(2)知道燃油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求燃油的质量,再利用Q放=mq求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热机消耗的总能量;
(3)利用效率公式求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33.【答案】(1)解:据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灯泡并联,灯泡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3V.
(2)解:据图可知,A2位于干路,A1测量通过L1的电流,根据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可知,A2为大量程,示数为1.5A,通过L1的电流为0.3A,所以通过L2的电流为1.5A-0.3A=1.2A.
(3)解: 当灯泡 L2 的灯丝烧断时, L2 所在支路断路,此时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流表 A1 测L1的电流,电流表 A2 仍测L1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两电流表电流相等,为0.3A,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为3V。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灯泡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分析灯泡的电压;
(2)据图可知,别和开关A2位于干路,A1测量通过L1的电流,结合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分析通过 L1、L2的电流 ;
(3) 当灯泡 L2 的灯丝烧断时, L2 所在支路断路,此时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流表 A1 测L1的电流,电流表 A2 仍测L1的电流,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教科版(五四制)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1分,共30分)
得分
1.(2024八上·朝阳期中)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若铜丝在圆筒上排绕的不紧密,则(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C.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金属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导致金属丝的宽度测量偏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
【分析】金属丝直径较小,无法精确测量,使用累计法进行测量,如使用金属丝缠绕在铅笔上,金属丝紧密缠绕,如果之间有空隙则测量结果偏大。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风拂面,杨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可见,柳絮、雾、大雪肉眼可见,所以ABD错误,花香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都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解: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A是正确的;
B、0℃所有物质的分子依然是运动的,所以B错;
C、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也是运动的,所以C错;
D、固体和液体相对于气体而言,分子间的空隙小,但不是没有,所以D错。
故选:A。
【分析】 (1)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运动的;
(3)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是运动的;
(4)构成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不是紧密挨着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4.(2025九上·横州期末)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毛巾不具有内能 B.毛巾所含热量不变
C.头部放热,温度降低 D.头部所含热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包括冷毛巾)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分子始终运动),“不具有内能” 违背内能的基本定义,故A错误;
BD.“热量” 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 “所含热量”(描述状态),故BD错误;
C.发烧时头部温度高于冷毛巾,根据热传递规律,热量从头部(高温)转移到毛巾(低温),头部放出热量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目的),符合实际过程,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明确内能、热量的核心概念。
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必然具有内能);
热量:是一个 “过程量”,只能描述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不能说物体 “含有”“具有” 热量(强调能量的转移过程,而非状态);
热传递规律: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直至温度相同。
5.(2024九上·北海期中)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是因为液氢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比热容 C.热量 D.内能
【答案】A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解答】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液氢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氢和其他燃料相比,液氢能放出更多的热量,能为火箭提供更大的动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掌握热值的定义: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它反映了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大小。热值的应用:选择燃料时,通常会优先考虑热值大的燃料,因为相同质量的这类燃料完全燃烧能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像题目中长征五号火箭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就是利用了液氢具有较大的热值这一特点,这样能为火箭飞行提供更充足的能量。
2.区分其他相关概念: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体现的是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和燃料燃烧放热无关。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的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多少,不能说物体 “具有” 热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但选择燃料主要依据的不是内能。
6.如图甲所示,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和烧杯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在内,吸收的热量比的多
C.吸热能力较强的是,是水,它更适合作冷却剂
D.利用图乙中图像的数据,可计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A、 探究物质吸热能力时,需控制质量和初温相同(因水和食用油密度不同,体积相同则质量不同),而非体积相同。因此选项A错误。
B、 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即物质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在内,吸收的热量和的一样多 。因此选项B错误。
C、 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 的温度升高幅度更大。根据Q=cmΔt可知,温度升高越慢,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强。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因此吸热能力较强的是 b (水), a 是食用油;冷却剂需比热容大,故水更适合作冷却剂。因此选项C错误。
D、据图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水加热时间为3min,食用油加热时间为2min,根据Q=cmΔt可知,据此计算可知 食用油的比热容为,故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原理为Q=cmΔt,要保证除了液体的材料不同,质量、初温、加热时间相同。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7.(2024九上·白云期中)热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不属于热机应用的是( )
A.喷气式飞机 B.柴油拖拉机 C.纯电动汽车 D.燃油摩托车
【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解答】ABD.喷气式飞机、燃油摩托车、柴油拖拉机,都需要消耗燃料,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属于热机的利用,故ABD不符合题意;
C.纯电动汽车,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是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没有使用热机,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热机工作时,消耗燃料,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8.(2025九上·南山期末)如图所示,将试管中的水加热后,水蒸气从橡皮塞小孔冲出,推动风车转动。汽油机工作时,与水蒸气推动风车转动时能量转化过程相同的冲程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水蒸气从小孔冲出,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冲程中,气门关闭,活塞下行,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汽油机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2024九上·西和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工作时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15% B.25% C.45% D.75%
【答案】B
【知识点】热机;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图中,根据总能量和损失的能量,计算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内燃机的总能量和损失的能量,计算热机效率。
10.如图所示,在干燥环境中,取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验电器甲和乙,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甲的金属球,甲的金属箔片张开;再用石墨棒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乙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用石墨棒连接两金属球的瞬间,电流方向由乙到甲
D.若用玻璃棒连接两金属球,乙的金属箔片也会张开
【答案】D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解析】【解答】A、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所以带负电,故A正确;
B、 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金属箔片携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而张开,故B正确;
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用石墨棒(导体)连接时,电子从甲流向乙。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此时电流方向由乙到甲 ,故C正确;
D、 用玻璃棒连接两金属球,玻璃棒属于绝缘体,所以乙的金属箔片不张开,故D错误。
综上选D。
【分析】两种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摩擦毛皮,橡胶棒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如两种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失去电子);橡胶棒摩擦毛皮,橡胶棒带负电(得到电子)。
11.(2024九上·合江期中)如图是电学中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是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不带电
B.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
C.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b向a移动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
【答案】C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电流的方向
【解析】【解答】A.气球和和头发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错误;
B.两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说明他们带同种电荷,故B错误;
C.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电子从a沿金属棒流向b,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b向a移动,故C正确;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除了可以吸引带负电的物体外,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可知,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吸管可能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电子从a沿金属棒流向b,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2.(2025九上·定西期末)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充电桩数量需求增大。利用充电桩给汽车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汽车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A.电源 B.开关 C.用电器 D.导线
【答案】C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解析】【解答】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时,消耗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电压);导线,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
13.(2024九上·青秀期中)下列电路图中正确且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解析】 【解答】A.图中电路没有电源提供电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开关闭合后,电源被导线直接连接,会形成电源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电路没有开关控制电路通路,断路,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开关闭合后电路通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提供电压);导线,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
14.如图所示的电动独轮车依靠电力驱动,低碳环保。当电源开关S闭合时指示灯亮起,独轮车处于待机状态,当人站在独轮车上时开关S1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独轮车才开始运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 电源开关S闭合时指示灯亮起,独轮车处于待机状态,当人站在独轮车上时开关S1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独轮车才开始运动。 所以灯泡和电动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属于并联,且 S1控制电动机,所以二者串联,S位于干路,故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家庭、公共场所的电路为并联电路。
15.如图所示,L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a、b、c 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
D.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
【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两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和L1并联的电表为电压表,即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否则会使L2短路,c为电流表,否则会使L2断路,B正确,AC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思维点拨 判断是电压表还是电流表的基本方法是,与用电器串联的是电流表如“c”,与用电器并联的是电压表如“a”“b”.
阅卷人 二、填空与作图(共10题;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得分
16.(2024九上·香洲期中)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实验室常用如题图乙所示的装置验证。小凤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块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凤释疑的是 (选填“丙”或“丁”)。整理器材时,发现铅块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引力;丁;斥力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可以用水在两个塑料板间搭建一座液体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如丁图中所示,把装置置于真空罩内,不断抽出里面的气体,则大气压逐渐减小,但是铅块不分离,能够充分说明是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让它们吸在一起。
(3)铅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1)(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要探究铅块不分离的原因是否与大气压强有关,就要想办法排除大气压强这个因素即可。
1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 ,具有 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 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故答案为: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分析】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带异种的电荷,摩擦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8.(2025九上·广安期末)金秋十月,漫步在友实校园,远远的就能闻到桂花香,这是 现象:固态物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答案】扩散;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人能闻到桂花香,是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使固体最难被压缩。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物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19.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 能。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酒精的热值)
【答案】内;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物体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根据Q=mq计算可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分析】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计算公式为Q=mq。
20.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一个成年人体重的左右都是水,因为水具有 的特点,可以在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剧烈运动后人们出汗较多,而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可以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避免体温过高造成不适。
【答案】比热容大;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解析】【解答】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 可以在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汗液蒸发(汽化)可以吸收热量。
【分析】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
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21.(2024九上·武山期中)普通汽车的动力机械是内燃机。做功冲程里,内能转化为 能,压缩冲程里, 能转化为 能。
【答案】机械;机械;内
【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 普通汽车的动力机械是四冲程内燃机,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里,活塞对气体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根据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
22.(2024九上·宁强期末)小何用一个水壶,装满一壶初温为、质量为10kg的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 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由家用取暖煤炉子燃烧焦炭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0.8kg的焦炭,则此煤炉子加热水的效率为 ;若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36×106;14%;不变
【知识点】比热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根据Q=cmΔt可得 水需要吸收,煤炭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Q放=mq,计算可知,所以效率 ,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综上第1空为3.36×106;第2空为14%;第3空为不变
【分析】 根据Q=cmΔt,Q放=mq,比热容的性质进行分析填空
1、水吸热计算:根据题目可知谁知质量为10kg,变化温度为80℃,计算公式Q=cmΔt计算吸热量;
2、水的比热容: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3、煤炭的放热量:根据题目可知,煤炭质量为0.8kg,热值为3*107J/kg,所以放热量Q=0.8kg*3*107J/kg=2.4*107J
23.(2025九上·中山月考)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图A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图B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 。
【答案】间隙;引力;排斥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 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图A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图B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综上 第1空、间隙; 第2空、引力; 第3空、排斥。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为: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吸引细小物质。
24.(2024九上·船营月考)如图所示,是电吹风的简化电路,A是吹风机(电动机),B是电热丝。吹风机和电热丝的连接方式是 联;当闭合S1和S2时,吹出的是 (选填“冷”或“热”)风。
【答案】并;热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闭合S1和S2时,电动机与电热丝并联接入电路,此时电阻丝和电动机均工作,电吹风吹出热风。
【分析】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元件首位相连,用电器相互干扰,并联:电路元件首首相连,用电器互不干扰,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在支路上控制单个支路的通断;家庭、公共场所的电路为并联电路。
25.(2024九上·南海期中)作图题:
(1)如图,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请在圆圈中填入合适的电流表或者电压表。
(2)如图甲所示,请用笔画代替导线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3)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答案】(1)
(2)
(3)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两灯正常发光时,下面的圆圈与灯泡并联,应该为电压表。上边的圆圈与右边的灯泡串联,应填入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2)根据甲图可知,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S1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干路上,开关S2与灯L2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片可知,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如下图所示:
【分析】(1)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
(2)(3)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时,要保证串并联关系一致,还要控制连接的先后顺序一致。
(1)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所以靠近电源正极的圆圈中填入电压表,上边的圆圈填入电流表,则两灯并联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2)由图甲可知两灯并联,开关S1接干路靠近电源正极,开关S2与灯L2串联,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实物图与电路图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
(3)由实物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路图与实物图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
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共5题;每空1分,共27分)
得分
26.(2024九上·松山湖月考)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和 。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结束,小明把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当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的温度升高较快,说明 吸收热量的能力强以上两空均选填“A”或“B”。
(4)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 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答案】(1)温度计;停表
(2)相同;加热时间
(3)B;A
(4)A
【知识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解析】【解答】(1)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的实验原理为Q=cmΔt,试验中需要检测温度的变化量和时间,所以需要温度计和停表;
综上 第1空、温度计; 第2空、停表;
(2)试验中为了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加热装置相同,通过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综上 第1空、相同; 第2空、加热时间;
(3) 当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根据Q=cmΔt可知B的温度升高较快,所以A的吸收热量能力强;
综上 第1空、B; 第2空、A.
(4)A作为供暖物质,在释放相同热量后,A降低温度较小。
综上 第1空、A。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加热时间过长,表明吸收热量较大,所以水的质量较多或者初温较低,或者没有加盖三种原因。
27.(2024九上·金昌期中)小明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先在试管内装上半管有色水,再从管上部慢慢注满酒精,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几次看到管中液面降低了少许,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
(2)如图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小明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1)间隙
(2)变大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酒精和水的管子,管中液面降低,说明体积变小,本质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析】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用塞子塞紧管口,上下颠倒几次看到管中液面降低了少许,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28.(2024九上·大埔期中)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
(1)酒精灯燃烧, 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水汽化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增加了试管内物质的内能;
水蒸气冲开瓶塞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 ;
(3)水蒸气冲开瓶塞的过程, 能转化为 能,这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 冲程。
【答案】(1)化学;内
(2)减小
(3)内;机械;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1)酒精灯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水蒸气冲开瓶塞过程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 水蒸气冲开瓶塞后,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3)水蒸气冲开瓶塞过程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这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分析】(1)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9.(2024九上·顺德期中)下图所示是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中的情景:
(1)小红同学用两根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上述中 这一结论来工作的;
(3)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它的摩擦过程中 (选填:“失去”或“得到”)了电子。
【答案】(1)吸引
(2)同种电荷相排斥
(3)得到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有机玻璃棒带正电还,橡胶棒带负电荷,根据图丙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较强,它的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解答;
(3)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1)根据图丙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有同种电荷,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上述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它的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30.(2024九上·翁源期中)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实验”中,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图。
(1)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任意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可观察到另 一个小灯泡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以上现象说明了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具有 (选填“相互影响”或“不相互影响”)这一特点。
(2)同组的小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L1、L2都不亮,他用手按一下L1,L1、L2仍然都不 亮:按一下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个小灯泡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 ( 选 填 “L1灯丝断 了”、“L2灯丝断了”、 “L1短路”或 “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调试好电路后,如图甲所示,将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开关的作用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此时通过小灯泡L1和 L2的电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盲盒”,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时,两只灯泡都亮了,断开开关时, 两只灯泡都熄灭。小明说他只要拆下一个灯泡就能判断两者是串联还是并联,他的判断方法是: 。
【答案】(1)不发光;互相影响
(2)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相同;相等
(4)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果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相互影响,是串联的。
【知识点】电路的三种状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串联,则各用电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当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后,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
(3)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则 将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开关的作用相同。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规律可知,此时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相等。
(4) 小明说他只要拆下一个灯泡就能判断两者是串联还是并联,他的判断方法是: 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果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相互影响,是串联的。
【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所以断开任意一个地方,整个电路都会断路,综合以上现象得出串联电路的特点;
(2)闭合开关S,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电路可能为断路或短路或接触不良,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3)串联电路的特点: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变化,控制作用不变;各处电流都相等;
(4)根据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否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判断两灯泡的连接方式。
(1)[1][2]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由于两个灯泡串联,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点,因此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电路断开,则可观察到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现象。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则可能是某处断开,她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L2与灯座接触不良,松手时灯L2处断路,如果L1或L2灯丝断了,则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光,L1短路后L1也不会发光。
(3)[1][2]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中所有用电器,无论开关在什么位置,其作用是相同的;此时两灯泡串联,而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此时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相等。
(4)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再闭合开关,如果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如果另一个小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小灯泡相互影响,是串联的。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3题;共18分)
得分
31.某液态氢生产基地宣传称其所生产的液态氢的热值约为。测试人员驾驶以该基地生产的液态氢为燃料的大巴车进行测试,测试时大巴车以的恒定功率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行驶,消耗液态氢燃料,已知该大巴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1) 求此过程中大巴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2) 液态氢需要利用严格密封的液氢储罐运输,若在封储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而混入空气,则会导致其热值显著下降。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生产基地的液氢储罐是否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解:由得,该大巴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做的功,即克服阻力做的功
(2)解:液态氢放出的热量,液态氢燃料的热值,
故该生产基地的液氢储罐不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得,该大巴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做的功,即克服阻力做的功;
(2)液态氢放出的热量,液态氢燃料的热值,据结果证明该生产基地的液氢储罐不存在密封不严。
32.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汽车生产基地.该厂某型号汽车在车型测试中,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6km,用时0.5h,车的总质量为 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其中取 g=10 N/ kg.求:
(1)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已知这一过程消耗燃油 则热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假设燃油完全燃烧,燃油密度为 燃油热值
(3)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案】(1)解:车重
车受到的阻力f=0.1×G=0.1×3×104N=3×103N.
因为车匀速行驶,所以索引力
则牵引力做功
(2)解:由 得消耗燃油的质量: ,
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消耗的总能量) ×108J.
(3)解: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总功,则发动机的效率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车的质量,利用G=mg求车重,而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可求车受到的阻力;
由于车匀速行驶,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牵引力大小,又知道行驶的路程,利用W=Fs求牵引力做功;
(2)知道燃油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求燃油的质量,再利用Q放=mq求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热机消耗的总能量;
(3)利用效率公式求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33.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3 V,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正常发光,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A1、A2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
(1)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2)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各为多少
(3)若灯泡L2的灯丝烧断了,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1)解:据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灯泡并联,灯泡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3V.
(2)解:据图可知,A2位于干路,A1测量通过L1的电流,根据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可知,A2为大量程,示数为1.5A,通过L1的电流为0.3A,所以通过L2的电流为1.5A-0.3A=1.2A.
(3)解: 当灯泡 L2 的灯丝烧断时, L2 所在支路断路,此时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流表 A1 测L1的电流,电流表 A2 仍测L1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两电流表电流相等,为0.3A,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为3V。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灯泡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分析灯泡的电压;
(2)据图可知,别和开关A2位于干路,A1测量通过L1的电流,结合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分析通过 L1、L2的电流 ;
(3) 当灯泡 L2 的灯丝烧断时, L2 所在支路断路,此时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流表 A1 测L1的电流,电流表 A2 仍测L1的电流,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