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 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时空观念:结合地图册明确并强调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联系贯通同一时间下的中西方,培养学生古今中外联系对比的能力。史料实证: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历程、成就、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决定该时期思想文化原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历史解释:通过多种教学资料、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讨论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发展、捍卫国家主权、对外开放、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教 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用邓小平的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导入?“科学”和“技术”是同一回事吗?“科学”和“技术”是什么样的关系?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快的是哪几个阶段? 工业革命的背景问题1:假如你现在要开设一个工厂,你觉得你需要考虑什么条件?〖情景设置〗问题2:阅读地图10-1-1,结合教科书P59,思考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时具备这些条件吗?〖时空观念、大单元教学〗问题3:结合教科书P60,尝试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总结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针对训练1:下表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表格内容( )颁布《至尊法案》——击溃无敌舰队——圈地运动——都铎王朝时代——霍布斯与洛克的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航海条例》——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牛顿经典力学——英法殖民争霸——工业革命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 B.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 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二、工业革命的成就问题4:阅读地图10-1,地图10-3、图表8-3,课文P60~61,从阶段、领域、范围等方面总结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时空观念〗针对训练2: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386千磅减少到10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040千磅降到13246千磅。这体现了(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三、工业革命的特点问题5:对比两次工业革命,谈一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从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开展的范围、部门等方面进行比较)四、工业革命的影响问题6:能谈一谈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吗 (可以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归纳总结分析“影响”的方法针对训练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针对训练4: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一: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 )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针对训练5: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B.得益于工业社会到来C.离不开交通领域变革 D.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针对训练6:19世纪的美国,社会崇尚虔诚、顺从、纯洁、持家的“真正的女性”,“女工”在当时是一个贬义词。纺织厂为了大规模雇佣女性,在生产与生活中采取一些举措保障女工的利益,工厂代替家庭为女工提供一种父权式“保护”。这反映了( )A.工业化促使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B.工厂制度颠覆了传统家庭观念C.工厂制度推动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 D.工业化提高了女工的社会地位合作探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谈一谈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给我们的启示?〖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本课知识小结(资源整合,体现大单元理念) 思考、回答阅读地图、课文、思考、回答、总结归纳训练阅读地图、课文、思考、完成表格训练思考、比较、回答思考、回答、归纳总结训练、讲解分析合作探究、中外联系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后反思 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应进一步整合,力图更加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