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2024 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20周年。20 年来,考古人在碎片中寻找线索、在地层里窥见历史,试图“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最主要方式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复原想象
2.陕西汉中地区龙岗寺遗址人类活动遗迹涉及新旧石器时代相当长的时期。下图是该遗址中出土于某一文化地层的典型石器“原手斧”,它是一种砸击成型的石质斧状工具。据此可知,生活于该地层的古人类(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掌握了磨制技术
C.生产领域金石并用 D.手工业从农业分离
3.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A. 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C. 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D. 已经推行禅让制度
4.下面是陕西汉中地区龙岗寺遗址某处出土农作物比例表,这表明当时该地( )
出土农作物种类 粟 黍 水稻 大豆
百分比/ % 56 . 2 4 0.6 0.7 2 .5
A.农作物结构多元 B.最早种植农作物
C.出现了贫富分化 D.忽视畜牧业发展
5.在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
A.黄河流域的发展 B.阶级分化的特点
C.禅让制度的盛行 D.原始农耕的出现
6.2024 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彩绘龙纹陶盘 玉猪龙 玉龙
(山西陶寺遗址) (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安徽凌家滩遗址)
7.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8.尧年老时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问题让大家讨论,众人推举了舜;当舜年老让位时,由于禹治水有功,联盟议事会一致推举禹担任首领。这反映出当时( )
A.出现阶级分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职位不再世袭 D.实行禅让制度
9.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10.下图的考古发现是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尖状器,其尖锐的一角可用于穿刺。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多种动物化石,如狼、熊、野马、象等。这些考古发现可以印证我国的远古先民( )
A.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 已经从事农业耕作
C. 面临生存环境的考验 D. 运用石器进行狩猎
11、文物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下列出土的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北京人的生活 B. 山顶洞人的生活
C. 原始农耕生活 D. 炎帝黄帝的贡献
12.每件文物都以自己的姿态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下列文物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是( )
浙江良渚出土的玉璧 B. 北京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 D. 河南龙山文化的陶觚
13.约5000年前黄帝去世,其臣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大约4000年前,舜、禹都曾祭祀黄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大军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于桥山。这表明( )
A.远古时期祭祀活动源于自然崇拜 B.夏商周时期推崇“君权神授”理论
C.先秦时期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D.中华民族同宗同源意识源远流长
1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华夏民族是从单一民族发展而来的
B.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民族
C.黄帝、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15.国家制度是由一系列的制度单元组成的多系统体系,涵盖多个领域。其中运用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6.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木板木桩,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 )
A.制陶技术趋于成熟 B.生产工具先进
C.房屋建造技术高超 D.娱乐生活丰富
17.象牙雕刻制品作为商品在我国有悠久历史,《诗经·鲁颂·泮(pàn)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左传》曰:“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制品应出土在( )
A.陕西西安市 B.北京房山区 C.云南元谋县 D.浙江余姚市
18.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C.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D.已经推行禅让制度
19.在半坡遗址多处发现有粟粒的遗存。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遗物色泽新鲜,特别是整株的水稻、大量的稻谷、稻秆、稻叶、谷壳等,叶脉和谷壳表面的隆脉清晰可辨。这表明( )
A.家畜饲养的产生 B.定居生活的出现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渔猎生产的普及
2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野生稻进行培育、种植的国家,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发现了一万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至5000多年。20世纪70年代考古队也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稻秆等堆积物。这表明( )
A.河姆渡居民已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B.河姆渡居民原始农业生产能力较强
C.河姆渡居民水稻产量领先于全国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1) 材料一中的图A 反映的是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大致情况。北京人遗址位于图中的 ___________ (填序号)处,他们使用的工具是 ____________;图B 的骨针反映出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 ______________技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 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数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 层底部、第8—9 层、鸽子堂Ⅱ层、第4—5 层和第3 层。其中第4 层的灰烬最厚,厚达6 米。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 摘编自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2) 根据材料二中的考古成果分析,北京人的饮食习惯是吃生食还是熟食?对于远古人类而言,火有什么用途?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了早期的人类。大约在1 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野籽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炎帝、黄帝身上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后人?
22.下面是七年级(1)班以“考古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为主题开展的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 【地图中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1)一组同学展示了左边的图片。请你写出
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遗
址位于①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② 处,并简述其研究价值。(①②处填写左图中字母即可)
展板二 【文物中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下面的考古发现。你能从中推断出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 图一 图二 图三
展板三 【文字中探寻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
(3)下面是三组同学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的相关介绍。请你简述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之处,并简述两处考古发现的共同历史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等。 陶寺古城遗址,遗址中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物。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
23、据《新华日报》报道:“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被考古证实,这也印证了研究历史的途径有传说和考古发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掘的化石】
(1)观察材料一中图一,写出元谋人门齿化石的发掘地点。观察材料一中图二,写出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中国青年学者的姓名。
材料二 【考古发掘的工具】
图三、四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所使用的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什么时代
材料三 【神话传说的人物】
材料三图五中的黄帝、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三图六中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哪种政治制度
(4)综上所述,请你归纳出研究历史的途径。
答案
1-5AABAB 6-10CDDAD 11-15CCDDA 16-20CDBCD
21.(1)① 打制石器 磨光和钻孔 化石(或考古发现)
(2)饮食习惯:吃熟食。用途:可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3)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4)变化: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精神力量: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22.(1)C A 研究价值: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图一:先民们生活的年代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图二: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样式上的差异;图三:出现了制陶业;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
(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随葬品等。共同历史
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史(早期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实物史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3.(1)云南元谋县;裴文中。
(2)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新石器时代。
(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禹;禅让制。
(4)考古发掘;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