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乙醇
1.下列对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与金属钠反应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可被氧化成乙醛 D.可作燃料
2.已知某有机化合物(含C、H、O)的空间填充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B.该有机化合物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C.该有机化合物中有一个氢原子比较活泼
D.该有机化合物的6个氢原子都可被钠置换
3.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能溶于水,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说明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说明乙醇中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4.乙醇(C2H6O)的结构可能有两种:
确定是Ⅱ而不是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B.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2 mol CO2
C.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 g H2
D.1 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 mol O2
5.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金属钠,若生成气体则含有水
B.乙醇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②③:
C.获取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先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熟石灰,然后蒸馏
D.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6.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气体X,可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气体X可能是( )
A.H2 B.CO和H2
C.NH3 D.CH3CH2OH(蒸气)
7.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B.反应中有“红→黑→红”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物是乙醛
8.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9.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原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甲: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乙:设法检验甲收集到的气体。
丙:向试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现象。
丁: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CH3CH2OCH2CH3),并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发现无明显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得出的结论是 。
(2)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的原因是 。
(3)丙的目的是欲证明 ;
丁的目的是欲证明 ;根据丙和丁的结果,可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
10.丙烯醇是医药、农药和香料的中间体,其碳酸盐可以做光学树脂、安全玻璃和显示屏。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中和反应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1.A、B、C三种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3∶1∶2
C.2∶1∶3 D.2∶6∶3
12.根据乙醇的性质可以推测异丙醇()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异丙醇能在空气中燃烧
B.异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异丙醇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异丙醇钠和氢气
D.异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丙醛
13.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沸点为20.8 ℃)的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硬质玻璃管中铜网出现红黑交替现象
B.本实验中,可以利用蒸馏的分离方法除去试管a内乙醛中的杂质
C.甲中选用热水,有利于乙醇挥发;丙中选用冷水,有利于冷凝收集产物
D.试管a中收集产物,加入Na有可燃性气体生成,能说明试管a中粗乙醛中混有乙醇
14.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 (填字母)。
(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填字母)。
A.防止无水酒精挥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
(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 。
(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3,移取 2.0 mL 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390 mL气体(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体积)。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 ,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 ,而不是 。
(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本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B.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C.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
第1课时 乙醇
1.B 乙醇可与金属钠反应,可被氧化成乙醛,可作燃料,A、C、D正确;乙醇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2.D 由空间填充模型中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各原子所连接周围原子的个数可知,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A正确;CH3CH2OH与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较活泼,只有该氢原子能被钠置换,C正确,D错误。
3.D 乙醇分子中含—OH,但不能电离出OH-,A项错误;燃烧反应中乙醇被氧气氧化,说明其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乙醇含—OH,能与Na反应产生氢气,但不能电离出H+,C项错误;Na与水剧烈反应,而Na与乙醇反应非常平缓,说明乙醇中羟基中的H不如H2O中的H活泼,D项正确。
4.C 若乙醇中的氢原子均可与钠反应,则1 mol乙醇产生6 g H2,现在产生1 g H2,说明Ⅰ中6个H不能与钠反应,Ⅱ中5个与C原子结合的H原子不能与钠反应,则乙醇为结构Ⅱ;Ⅰ和Ⅱ完全燃烧生成H2O、CO2和消耗O2均相同。
5.D 乙醇、水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中加入少量的金属钠,若有气体生成,不能证明乙醇中含有水,A项错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①②,B项错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获取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先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C项错误;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精中制成药酒,D项正确。
6.D 四个选项中的气体或蒸气都可还原CuO,且均有H2O产生,故都可满足a、b处的现象,但要在c处得到液体,只有D项符合,CH3CH2OH+CuOCH3CHO+H2O+Cu。
7.A 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A错误;在反应中铜(红色)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黑色),然后氧化铜又被乙醇还原为铜,因此反应中有“红→黑→红”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判断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成物是乙醛,D正确。
8.B 分子式为C4H10O的物质是醇或醚,可以与金属Na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则该物质是醇,把分子式写作C4H9OH,—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因此符合该条件的醇的种类也应该有4种。
9.(1)将收集到的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该气体是氢气
(2)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而水分子中含羟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
(3)羟基上的氢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乙基上的氢不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若要检验该气体,可收集后靠近明火,若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则说明是氢气。根据乙醇的结构分析知,选取水和CH3CH2OCH2CH3做参照物的原因是它们分别含有—OH和CH3CH2—;然后再证明羟基上的氢和钠能反应,乙基上的氢与钠不能反应。
10.B CH2CHCH2OH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因此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H2CHCH2O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与NaOH等发生中和反应。
11.B 若产生0.5 mol H2,即消耗1 mol —OH,并设A、B、C三种醇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6 mol、3 mol,则三种醇分子里—OH数目之比为∶∶=3∶1∶2。
12.D 异丙醇和乙醇分子中均含有1个—OH,分子结构相似,能燃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和钠反应产生H2,A、B、C正确;异丙醇中—OH连在中间碳原子上:,乙醇中—OH连在一端碳原子上:—CH2—OH,乙醇氧化生成,则异丙醇氧化生成,产物不是丙醛,D错误。
13.D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2Cu+O22CuO,挥发出的乙醇与CuO反应:CH3CH2OH+CuOCH3CHO+Cu+H2O,说明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所以硬质玻璃管中铜网会出现红黑交替现象,A正确;试管a中收集的产物为乙醇、乙醛和水,它们互溶,可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分离方法分离,B正确;甲装置提供反应物乙醇蒸气,选用热水,有利于乙醇挥发,丙中选用冷水,有利于冷凝收集产物,C正确;试管a中收集产物乙醛,混有产物水、未反应的乙醇,因此加入Na有可燃性气体生成,不能说明试管a中混有乙醇,D错误。
14.(1)B
(2)C
(3)增大无水酒精与钠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
(4)1
(5)AB
解析:该实验利用的反应原理是ROH可与Na反应产生H2,以此计算乙醇分子中可被Na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A部分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导管能使烧瓶与分液漏斗中压强保持一致,分液漏斗的液柱差使乙醇易于滴下。将钠熔成小珠,是为了增大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乙醇与钠充分反应。
根据2ROHH2知,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1.02>1
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根据上述算式知,测定的体积偏大,即室温下进行或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2 / 3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乙醇
课程 标准 1.了解乙醇的组成、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2.理解乙醇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乙醇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断键情况
分点突破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1.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 (—OH)
空间填充模型
2.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挥发性
无色透明 液体 有特殊香味 比水
3.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向烧杯中加入约2 mL无水乙醇,点燃
实验现象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 方程式 CH3CH2OH+3O22CO2+3H2O
(2)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绕成螺旋状,置于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一闻液体的气味
实验现象 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铜丝表面颜色变黑,趁热伸入无水乙醇后铜丝表面颜色又变成红色。在每次实验中,铜丝的颜色变化都是“红—黑—红”,反复几次后闻到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 乙醇在加热和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反应原理 乙醇去掉了羟基上的H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碳上的H原子
(3)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酸性KMnO4溶液,滴入数滴无水乙醇,振荡
实验现象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结论 乙醇被KMnO4氧化
②橙红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乙醇后,溶液由橙红色变为绿色,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4)乙醇与钠的反应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 试管内钠粒沉于无水乙醇底部,钠粒表面有无色气体放出,最终消失。 无色气体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 方程式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反应实质 及应用 钠置换羟基中的氢生成氢气 ①检验羟基的存在; ②计算羟基数目:2 mol—OH~1 mol H2
②钠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
钠与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
实验现象 钠 浮、熔、游、响 沉于乙醇底部,未熔化,慢慢消失,无声音
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Na+2CH3CH2OHH2↑+2CH3CH2ONa
结论 密度 ρ(H2O)>ρ(Na)>ρ(CH3CH2OH)
羟基活泼性 H2O>CH3CH2OH
定量关系 2Na~2H2O~H2 2Na~2CH3CH2OH~H2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不如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其他活泼金属如K、Mg、Al等也能置换出乙醇中 —OH 上的H。
4.乙醇化学反应与断键位置
性质 断键部位
与钠反应 ①
催化氧化 ①③
燃烧 ①②③④⑤
1.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吗?
2.实验证明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这说明什么?
3.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
4.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铜丝的作用是什么?
1.下列有关金属钠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反应情况对比正确的是( )
A.钠能置换出水中所有的氢,却只能置换出乙醇里羟基中的氢
B.钠浮在水面上或乙醇液体表面
C.钠无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乙醇反应都会释放热量
D.钠在乙醇中反应更剧烈,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比水分子中的多
2.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
B.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与金属钾反应
D.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不是由羟基决定的是( )
A.跟活泼金属Na等发生反应
B.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
C.当Cu存在时跟O2发生反应生成乙醛和H2O
D.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
1.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B.乙醇中羟基的结构简式为OH
C.乙醇的分子式为CH3CH2OH
D.羟基的电子式为·︰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官能团是羧基
B.羟基和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不同
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水分子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代替的产物
②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乙醇是电解质
③75%的乙醇溶液用于杀菌、消毒
④酒香四溢体现了乙醇具有挥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入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石灰水 W1<W2
B.CO W1=W2
C.NaHSO4溶液 W1>W2
D.乙醇溶液 W1<W2
5.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 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的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向混合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第1课时 乙醇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
师生互动
1. 羟基 2.小 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易挥发
探究活动
1.提示:不能。因为乙醇易溶于水,所以乙醇不能做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2.提示:说明水分子中的—OH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活泼。
3.提示:可通过向乙醇中加入无水硫酸铜(CuSO4)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若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乙醇中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则证明乙醇中不含水。
4.提示:由乙醇催化氧化的过程知,铜丝在反应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催化剂。
自主练习
1.C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不能置换出水中所有的氢,A错误;钠的密度比水小、比乙醇大,钠在乙醇的底部,B错误;钠与水、乙醇的反应,都为放热反应,C正确;钠与水反应较为剧烈,D错误。
2.D 分析该物质的球棍模型,推知该有机物是CH3CH2OH。A项,CH3CH2OH不是碱,不能与CH3COOH发生中和反应,错误;B项,CH3CH2OH不能与NaOH反应,错误;C项,CH3CH2OH能与活泼金属钾反应,生成CH3CH2OK和H2,错误;D项,CH3CH2OH能被催化氧化生成CH3CHO,正确。
3.B 乙醇和金属Na的反应是钠置换羟基上的氢;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是羟基上的氧氢键以及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断裂;燃烧时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断裂,不是由羟基决定的;乙醇被酸性KMnO4氧化为乙酸时官能团由—OH变为,是由羟基决定的。
【教学效果·勤检测】
1.D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A错误;羟基的结构简式应为—OH,短线不能省略,B错误;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C错误;羟基的电子式为·︰H,D正确。
2.B 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A错误;羟基含9个电子,氢氧根离子含10个电子,B正确;烃的含氧衍生物在氧气中燃烧也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乙醇溶于水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乙醇不具有酸性,D错误。
3.C 乙醇分子可以看成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羟基代替的产物,①错误;乙醇是非电解质,②错误;医疗上用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③正确;乙醇具有挥发性,④正确。
4.D 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时,铜丝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加热后的铜丝质量会增加。氧化铜和石灰水不反应,所以W2 g为氧化铜和剩余铜的质量,所以W1<W2,A正确;氧化铜和CO反应生成固体铜,所以W2 g为铜的质量,所以W1=W2,B正确;2NaHSO4+CuOCuSO4+Na2SO4+H2O,硫酸氢钠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有部分铜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W2 g为未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所以W1>W2,C正确;CH3CH2OH+CuOCH3CHO+Cu+H2O,固体氧化铜又生成铜,所以W2 g为铜的质量,所以W1=W2,D错误。
5.(1)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 (4)乙酸 C 蒸馏
解析:(1)铜丝变黑,是由于2Cu+O22CuO,黑色氧化铜又变红,是由于乙醇与CuO反应又生成Cu。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继续进行,所以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2)甲处水浴要使乙醇变成蒸气,所以甲处水浴的作用是加热;乙处是将生成的乙醛、水及未参与反应的乙醇和其他气体分离开来,所以乙处水浴起冷却的作用。(3)在水浴冷却作用下,没参与反应的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都能冷却成液体被收集在试管a中。空气中的O2参与反应,N2没有反应,所以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成分是N2。(4)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液体显酸性,只能是反应过程中乙醛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了乙酸,除去乙酸要选用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盐,盐的沸点非常高,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其与乙醛等物质分离开来。
4 / 4(共65张PPT)
第1课时 乙醇
课
程 标
准 1.了解乙醇的组成、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2.理解乙醇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乙醇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断键情况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教学效果·勤检测
3、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1. 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分子式 C2H6O
官能团 (—OH)
空间填充模型
羟基
2. 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挥发性
无色透明 液体 有特殊 香味 比水
小
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
易挥发
3.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向烧杯中加入约2 mL无水乙醇,点燃
实验现象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CH3CH2OH+3O2 2CO2+3H2O
(2)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实验 步骤 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绕成螺旋
状,置于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
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一闻液体的气味
实验 现象 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铜丝表面颜色变黑,趁热伸入
无水乙醇后铜丝表面颜色又变成红色。在每次实验中,铜丝
的颜色变化都是“红—黑—红”,反复几次后闻到特殊的刺
激性气味
实验 结论 乙醇在加热和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
氧气氧化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O2 2CH3CHO+2H2O
反应 原理 乙醇去掉了羟基上的H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碳上的H原子
(3)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①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酸性KMnO4溶液,滴入数滴无水乙醇,振荡
实验现象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结论 乙醇被KMnO4氧化
②橙红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乙醇后,溶液由橙红色变为绿色,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4)乙醇与钠的反应
①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
现象 试管内钠粒沉于无水乙醇底部,钠粒表面有无色气体放出,最终消失。
无色气体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反应实质 及应用 钠置换羟基中的氢生成氢气
①检验羟基的存在;
②计算羟基数目:2 mol—OH~1 mol H2
②钠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
钠与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
实验
现象 钠 浮、熔、游、响 沉于乙醇底部,未熔化,慢慢
消失,无声音
化学方程式 2Na+2H2O
2NaOH+H2↑ 2Na+2CH3CH2OH H2↑+
2CH3CH2ONa
结论 密度 ρ(H2O)>ρ(Na)>ρ(CH3CH2OH)
羟基活泼性 H2O>CH3CH2OH
定量关系 2Na~2H2O~H2 2Na~2CH3CH2OH~H2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不如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其他活泼
金属如K、Mg、Al等也能置换出乙醇中 —OH 上的H。
4. 乙醇化学反应与断键位置
性质 断键部位
与钠反应 ①
催化氧化 ①③
燃烧 ①②③④⑤
1. 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吗?
提示:不能。因为乙醇易溶于水,所以乙醇不能做碘水中碘的
萃取剂。
2. 实验证明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这说明
什么?
提示:说明水分子中的—OH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活泼。
3.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
提示:可通过向乙醇中加入无水硫酸铜(CuSO4)检验乙醇中是否
含水,若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乙醇中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
变色,则证明乙醇中不含水。
4.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铜丝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由乙醇催化氧化的过程知,铜丝在反应前后没有什么变化,
其作用是催化剂。
1. 下列有关金属钠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反应情况对比正确的是( )
A. 钠能置换出水中所有的氢,却只能置换出乙醇里羟基中的氢
B. 钠浮在水面上或乙醇液体表面
C. 钠无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乙醇反应都会释放热量
D. 钠在乙醇中反应更剧烈,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比水分
子中的多
解析: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不能置换出水中所
有的氢,A错误;钠的密度比水小、比乙醇大,钠在乙醇的底部,
B错误;钠与水、乙醇的反应,都为放热反应,C正确;钠与水反
应较为剧烈,D错误。
2. 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以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
B. 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取代反应
C. 不能与金属钾反应
D. 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解析: 分析该物质的球棍模型,推知该有机物是CH3CH2OH。
A项,CH3CH2OH不是碱,不能与CH3COOH发生中和反应,错
误;B项,CH3CH2OH不能与NaOH反应,错误;C项,CH3CH2OH
能与活泼金属钾反应,生成CH3CH2OK和H2,错误;D项,
CH3CH2OH能被催化氧化生成CH3CHO,正确。
3. 下列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不是由羟基决定的是( )
A. 跟活泼金属Na等发生反应
B. 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
C. 当Cu存在时跟O2发生反应生成乙醛和H2O
D. 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
解析: 乙醇和金属Na的反应是钠置换羟基上的氢;乙醇的催化
氧化原理是羟基上的氧氢键以及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断
裂;燃烧时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断裂,不是由羟基决定的;乙
醇被酸性KMnO4氧化为乙酸时官能团由—OH变为 ,是由
羟基决定的。
教学效果·勤检测
2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
A.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B. 乙醇中羟基的结构简式为OH
C. 乙醇的分子式为CH3CH2OH
D. 羟基的电子式为· ︰H
解析: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A错误;羟基
的结构简式应为—OH,短线不能省略,B错误;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6O,C错误;羟基的电子式为· ︰H,D正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官能团是羧基
B. 羟基和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不同
C. 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解析: 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A错误;羟基含9个电子,氢氧根
离子含10个电子,B正确;烃的含氧衍生物在氧气中燃烧也只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乙醇溶于水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乙醇
不具有酸性,D错误。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水分子电离出的氢氧根
离子代替的产物
②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乙醇是电解质
③75%的乙醇溶液用于杀菌、消毒
④酒香四溢体现了乙醇具有挥发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 乙醇分子可以看成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羟基代替的产
物,①错误;乙醇是非电解质,②错误;医疗上用75%的乙醇溶液
杀菌、消毒,③正确;乙醇具有挥发性,④正确。
4. 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
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
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
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入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
是( )
A. 石灰水 W1<W2
B. CO W1=W2
C. NaHSO4溶液 W1>W2
D. 乙醇溶液 W1<W2
解析: 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时,铜丝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
的氧化铜,所以加热后的铜丝质量会增加。氧化铜和石灰水不反
应,所以W2 g为氧化铜和剩余铜的质量,所以W1<W2,A正确;
氧化铜和CO反应生成固体铜,所以W2 g为铜的质量,所以W1=
W2,B正确;2NaHSO4+CuO CuSO4+Na2SO4+H2O,硫酸氢
钠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有部分铜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溶
液,W2 g为未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所以W1>W2,C正确;
CH3CH2OH+CuO CH3CHO+Cu+H2O,固体氧化铜又生成
铜,所以W2 g为铜的质量,所以W1=W2,D错误。
5.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
化学方程式: 、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
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 反应。
2Cu+O2 2CuO
CH3CH2OH+
CuO CH3CHO+Cu+H2O
放热
解析:铜丝变黑,是由于2Cu+O2 2CuO,黑色氧化铜又变红,是由于乙醇与CuO反应又生成Cu。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继续进行,所以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
加热
冷却
解析:甲处水浴要使乙醇变成蒸气,所以甲处水浴的作用是加
热;乙处是将生成的乙醛、水及未参与反应的乙醇和其他气
体分离开来,所以乙处水浴起冷却的作用。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的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
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
成分是 。
乙醛、乙醇、水
氮气
解析:在水浴冷却作用下,没参与反应的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都能冷却成液体被收集在试管a中。空气中的O2参与反应,N2没有反应,所以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成分是N2。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向混合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 氯化钠溶液 B. 苯
C. 碳酸氢钠溶液 D. 四氯化碳
乙酸
C
蒸馏
解析: 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液体显酸性,只能是反应过程中乙醛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了乙酸,除去乙酸要选用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盐,盐的沸点非常高,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其与乙醛等物质分离开来。
学科素养·稳提升
3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下列对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金属钠反应 B. 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可被氧化成乙醛 D. 可作燃料
解析: 乙醇可与金属钠反应,可被氧化成乙醛,可作燃料,
A、C、D正确;乙醇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不能发
生加成反应,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已知某有机化合物(含C、H、O)的空间填充模型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B. 该有机化合物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C. 该有机化合物中有一个氢原子比较活泼
D. 该有机化合物的6个氢原子都可被钠置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空间填充模型中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各原子所连接周围
原子的个数可知,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A正
确;CH3CH2OH与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
同分异构体,B正确;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较活泼,只有该
氢原子能被钠置换,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能溶于水,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说明乙醇显酸性
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说明乙醇中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
氢原子活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乙醇分子中含—OH,但不能电离出OH-,A项错误;燃
烧反应中乙醇被氧气氧化,说明其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乙醇
含—OH,能与Na反应产生氢气,但不能电离出H+,C项错误;Na
与水剧烈反应,而Na与乙醇反应非常平缓,说明乙醇中羟基中的H
不如H2O中的H活泼,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乙醇(C2H6O)的结构可能有两种:
确定是Ⅱ而不是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B. 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2 mol CO2
C. 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 g H2
D. 1 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 mol 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若乙醇中的氢原子均可与钠反应,则1 mol乙醇产生6 g
H2,现在产生1 g H2,说明Ⅰ中6个H不能与钠反应,Ⅱ中5个与C原子
结合的H原子不能与钠反应,则乙醇为结构Ⅱ;Ⅰ和Ⅱ完全燃烧生成
H2O、CO2和消耗O2均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金属钠,若生成气体则含
有水
B. 乙醇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②
③:
C. 获取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先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熟石灰,然后蒸馏
D. 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人们用白酒浸泡中药制成药酒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乙醇、水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乙醇中加入少量的金
属钠,若有气体生成,不能证明乙醇中含有水,A项错误;乙醇发
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①②,B项错
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获取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先向
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C项错误;酒精是一种很好的
溶剂,能溶解许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用白酒浸泡中
药,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精中制成药酒,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气体X,可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
蓝,c处得到液体,则气体X可能是( )
A. H2 B. CO和H2
C. NH3 D. CH3CH2OH(蒸气)
解析: 四个选项中的气体或蒸气都可还原CuO,且均有H2O产
生,故都可满足a、b处的现象,但要在c处得到液体,只有D项符
合,CH3CH2OH+CuO CH3CHO+H2O+Cu。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B. 反应中有“红→黑→红”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C. 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 生成物是乙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A错误;在反应
中铜(红色)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黑色),然后氧化铜又被乙醇
还原为铜,因此反应中有“红→黑→红”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B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判断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C正确;根据以
上分析可知生成物是乙醛,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
含立体异构)(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解析: 分子式为C4H10O的物质是醇或醚,可以与金属Na发生反
应放出氢气,则该物质是醇,把分子式写作C4H9OH,—C4H9有4
种不同的结构,因此符合该条件的醇的种类也应该有4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原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甲: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
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乙:设法检验甲收集到的气体。
丙:向试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
现象。
丁: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CH3CH2OCH2CH3),并加入绿豆粒
大小的金属钠,发现无明显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乙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得出的结论是 。
(2)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的原因是
。
(3)丙的目的是欲证明 ;
丁的目的是欲证明 ;
根据丙和丁的结果,可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应为 。
将收集到的气体靠近酒精灯火
焰点燃
该气体是氢气
乙
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而水分子中含羟基,乙醚分子中
含有乙基
羟基上的氢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乙基上的氢不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若要检验该气体,可
收集后靠近明火,若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则说明是氢气。
根据乙醇的结构分析知,选取水和CH3CH2OCH2CH3做参照
物的原因是它们分别含有—OH和CH3CH2—;然后再证明羟
基上的氢和钠能反应,乙基上的氢与钠不能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丙烯醇是医药、农药和香料的中间体,其碳酸盐可以做光学树
脂、安全玻璃和显示屏。其结构简式为CH2 CHCH2OH,推测
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中和反应
A. ①③ B. ①②③
解析: CH2 CHCH2OH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因此能发生
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H2 CHCH2OH分子中存在羟基,能发
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与NaOH等发生中和反应。
C. ①③④ D. ①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A、B、C三种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产
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
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A. 3∶2∶1 B. 3∶1∶2
C. 2∶1∶3 D. 2∶6∶3
解析: 若产生0.5 mol H2,即消耗1 mol —OH,并设A、B、C
三种醇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6 mol、3 mol,则三种醇分子
里—OH数目之比为 ∶ ∶ =3∶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根据乙醇的性质可以推测异丙醇( )的性质,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异丙醇能在空气中燃烧
B. 异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异丙醇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异丙醇钠和氢气
D. 异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
为丙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异丙醇和乙醇分子中均含有1个—OH,分子结构相
似,能燃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和钠反应产生H2,
A、B、C正确;异丙醇中—OH连在中间碳原子上: ,
乙醇中—OH连在一端碳原子上:—CH2—OH,乙醇氧化生
成 ,则异丙醇氧化生成 ,产物不是丙醛,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沸点为20.8 ℃)的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硬质玻璃管中铜网出现红黑交替现象
B. 本实验中,可以利用蒸馏的分离方法除去试管a内乙醛中的杂质
C. 甲中选用热水,有利于乙醇挥发;丙中选用冷水,有利于冷凝收
集产物
D. 试管a中收集产物,加入Na有可燃性气体生成,能说明试管a中粗
乙醛中混有乙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2Cu+O2 2CuO,挥发
出的乙醇与CuO反应:CH3CH2OH+CuO CH3CHO+Cu+
H2O,说明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所以硬质玻璃管中铜网会出现
红黑交替现象,A正确;试管a中收集的产物为乙醇、乙醛和水,
它们互溶,可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分离方法分离,B正确;
甲装置提供反应物乙醇蒸气,选用热水,有利于乙醇挥发,丙中
选用冷水,有利于冷凝收集产物,C正确;试管a中收集产物乙
醛,混有产物水、未反应的乙醇,因此加入Na有可燃性气体生
成,不能说明试管a中混有乙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
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图
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 (填字母)。
(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
作用是 (填字母)。
A. 防止无水酒精挥发
B. 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 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
(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
烧瓶中,其目的是
。
B
C
增大无水酒精与钠的接触面积,使之充
分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3,移取 2.0 mL 酒
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390 mL气体(已折算成
标准状况下体积)。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
为 ,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 ,而
不是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 (填字母)。
A. 本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B. 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C. 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
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该实验利用的反应原理是ROH可与Na反应产生H2,以此计算乙醇分子中可被Na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A部分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导管能使烧瓶与分液漏斗中压强保持一致,分液漏斗的液柱差使乙醇易于滴下。将钠熔成小珠,是为了增大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乙醇与钠充分反应。根据2ROH H2知,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出的氢原子数为 ≈1.02>1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
根据上述算式知,测定的体积偏大,即室温下进行或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