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海洋灾害海洋的双面性海洋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再生能源,调节全球的气候。
海洋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海啸、巨浪和风暴潮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海面上升、海水入侵、赤潮、浊流和海底滑坡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危害。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也会对海洋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不仅影响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海洋灾害及其防治海洋灾害指海洋水体异常变化给人类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从原因上看,可分为自然的海洋灾害、人为的海洋灾害和自然与人为结合型海洋灾害。
从时间上看,可分为突发性的海洋灾害和缓发性的海洋灾害。
从属性上看,可分为风暴潮、巨浪、赤潮、海冰、海啸、海洋污染、厄尔尼诺、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及其防治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这类风暴潮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南海是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和多发区。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风暴潮2005年9月26日,在广东省徐闻县前
山镇,连片的香蕉树被台风达维吹毁海洋灾害及其防治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灾害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地震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km,里氏震级大于6.5的条件下才能出现。
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人、畜、树木、房屋建筑、港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海啸主要发生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尼强震引发的海啸袭击印度南部马德拉斯沙滩 历史上重大海啸1917年6月26日萨摩亚群岛海域发生海啸,浪高26米
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海域发生海啸,浪高29米
1946年4月1日阿留申群岛海域发生海啸,浪高35米
1960年5月22日智利海域发生海啸,浪高25米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海域发生海啸,浪高70米
1994年6月3日印尼东爪哇海域发生海啸,浪高6米 海啸的预兆:鱼儿抢滩,海水翻滚,海面上不断有气泡出现,且潮水突然间退了下去。海啸前海啸后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周期为0.5~25秒,波长为几十米至几百米,一般波高为几厘米至20m,在罕见的情况下,波高可达30m。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工程和海岸工程,造成巨大灾害。也有的把这种能导致发生灾害的海浪称为风暴浪或飓风浪。海洋灾害及其防治05年9月26日巨浪袭击海口05年9月20日,巨浪拍打着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沿海大道 2004年8月12日台州市海门港货轮被“云娜”台风推上海堤06年台风“桑美”叩岸时卷起的巨浪足有7米高 2006年 8月3日上午, 随着第6号台风“派比安”的逼近,珠海市海边刮起大风,大浪拍岸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海平面上升是危及我国海洋安全的重要因素,未来3至10年内,我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目前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正在实时监测海平面,特别是天津沿海海面,因为这一海区的上升非常明显。 2001~2003年期间,环渤海地区及江苏、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和海岸侵蚀呈上升和加剧的趋势,这与该地区海平面相对较高有关系。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辽宁、山东和江苏的海岸侵蚀长度分别达到20.9公里、28.8公里和29.1公里;海南省部分区域的海岸侵蚀还导致当地岸段后退约80米,使岸边的木麻黄树林消失殆尽;渤海湾沿岸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袭击,发生海水倒灌和海水漫堤现象,受淹地区积水深度达0.5~0.8米,损失巨大。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
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优势浮游生物种类的色素决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时却呈绿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海洋灾害及其防治赤潮2002年5月4-14日福建霞浦县沿海赤潮02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生的次数海冰指海洋上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大陆冰川或陆架滑入海中后断裂而成的巨大冰块中,露出海面的高度在5米以上者称为冰山。海洋灾害及其防治HY-1卫星监测的海冰图像海冰事故案例 2000年12月-2001年3月海冰对秦皇岛港附近海域的交通影响严重,小型船只无法出海,大、中型船只多艘被海冰围困在海上。
2001年1月24日,塞浦路斯籍油轮被海冰围困于秦皇岛港附近海域,海军722船接到求救消息后,立刻对其进行破冰引航,1月25日突破海冰包围。
2001年2月6日,巴拿马籍海丽号货轮被海冰围困,无法航行,海军722船接到消息后,为其破冰引航,当晚安全抵达秦皇岛港。 厄尔尼诺是一种太平洋暖流现象。在秘鲁沿海,有一种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它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临近赤道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每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故当地居民称其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基督”的意思)。它的出现会给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使有的地区出现大雨和洪水,而另外一些地区则发生干旱和火灾。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1997至1998年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造成严重灾害。当时,墨西哥部分地区因干旱时间过长,地里甚至会喷发出火焰和烟雾,图中显示的是当地村民正在翻看田地。 厄尔尼诺造成洪水泛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在
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
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
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
洋便受到了污染。如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
性污染危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
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
环境的破坏等。海洋灾害及其防治05年中国沿海地区海域污染情况污染物进入海洋的途径:
1、来自陆地的有:
2、来自天空的有:
3、来自海洋船舶的有: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农田农药污染、工厂废水污染、城市生活污水、 核废料污染等降尘和酸雨等石油渗漏等海洋污染的途径陆源污染陆源污染工程建筑污染渔港污染从高空监察飞机上发现的海洋油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石油及其产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
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有:
对环境的污染。
对生物的危害。
毒害海洋生物。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阻碍其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污染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的羽毛,溶解其中的油脂,使它们丧失保温、游泳或飞行的能力。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严重的造成生物种群灭绝。
3.对水产业的影响。
改变某些鱼类的洄游路线;海产品难以销售或不能食用。 海洋石油污染海湾战争中大约有700~900万吨原油泄入波斯湾,使大量的生物窒息而死, 52种鸟类和部分水生物种灭绝。 中国1950年以来海洋灾害损失情况
概略估计,海洋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在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不足1亿元,60年代为1—2亿元,70年代为2—4亿元,80年代为10亿元,90年代为100亿元。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国民经济总量翻了一番,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将近10倍,而海洋灾害损失也几乎增加了10倍。 2005年我国海洋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受灾,造成经济损失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计17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死亡(含失踪)371人。
2005年,我国因风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增加约5倍。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9.8亿元,死亡(含失踪)137人,为2005年的主要海洋灾害;近海共发生66起因冷空气浪与气旋浪造成的沉船与人员死亡海难事故,死亡(含失踪)234人,直接经济损失1.91亿元;赤潮直接经济损失0.69亿元。中国2005年海洋灾害损失情况第一,制定国家减灾防灾计划;
第二,加强海洋监测网络建设和预警系统建设;
第三,加强工程性防灾措施;
第四,完善海上海岸紧急救助组织;
第五,加强海洋减灾防灾的国际合作。如何做好海洋灾害的防治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那么,人类靠的是何种灵丹妙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珊瑚礁——从中提取有毒物质,和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毒物一样,也具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
鲨鱼——几乎不患任何病变,更极少得癌症,似乎对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学家将一些病原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它们致病。看来,在鲨鱼体内有某种特殊的防护性化学物质。海洋—— 21世纪的药库未来海洋技术 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与全球的变化、海洋环境与生态、拓展生存空间,充分利用地球上这块最后的资源丰富的宝地的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向海洋要淡水已成定势。淡水资源奇缺的中东地区,数十年前就把海水淡化作为获取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美国正在积极建造海水淡化厂,以满足人们目前与将来对淡水的需求。全世界共有近8000座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的淡水超过60亿米3。最近,俄罗斯海洋学家已查明,世界各大洋底部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20%。这为人类解决淡水危机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从空间观测大范围海洋现象的可能性。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