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2张PPT。海洋资源海洋是生命的最初发源地。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km2,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13.7亿km3。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m,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m。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m深的海水所覆盖。因此,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行星” 。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丰富的资源库,重要的环境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国际海洋法律原则,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 7.1 海洋资源的概念和种类
7.1.1 海洋资源及有关海洋的概念
海洋资源是指来源、形成和存在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
领海是沿海国家陆地领土在海洋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家领海具有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沿岸航运权、航运管理权、国防保卫权、边防、关税和卫生监督权、司法管辖权、领空权等。
公海是指沿海国家领海和内水之外的全部海域。在海洋自由的原则占支配地位的时代,海上强国推行航行自由和捕鱼自由的政策,在广大的公海上自由进行科学研究、航海、捕鱼等。 大陆架是指在沿海国的领海之外该国陆地领土向海底的全部自然延伸,包括地质学上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宽度若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可以延长到200海里。若超过200海里的可延长到350海里或2500公尺等深线的100海里。
自从1945年9月28日杜鲁门发布《关于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的政策》的第2667号总统公告之后,大陆架的概念陆续被许多沿海国家所接受,最后在1958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在会议上通过了《大陆架公约》。从此,沿海国家可以把自己的管辖海域从领海扩大到大陆架区域。从全世界来说,海底大陆架的总面积约2700万km2。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在这一海域,沿海国享有对其自然资源的专属权利及其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航行权、飞越权以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的沿海国家为了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保护本国近海的资源,提出了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制度的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专属经济区制度终于在世界上确立起来,在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作为专门一章规定下来,国际法专家普遍认为,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出现,突破了"领海之外即公海"的传统观念,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美国学者指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建立,也许是300多年前公海自由论提出以来海洋法中最重大的新发展。"据计算,全世界沿岸海域的35.8%(约1.3亿km2) ,将划为沿岸国家的管辖范围。 从法律地位上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既不同于公海,也不同于领海。领海同陆地领土一样,沿海国家具有完全的主权。国家对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国家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海底的底土。专属经济区则不同,它既不是领海,也不是公海,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家享有一切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要权利,以及以下三个方面的管辖权: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物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同时,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海洋其他合法用途。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又有自己的特点。沿海国家对大陆架的权利也是一种主权权利,不过,这种权利只及于大陆架的海床和底土,而不及于大陆架的上覆水域。这种权利包括大陆架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专属权。大陆架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沿海国可以自己勘探开发这些资源,也可以通过协议或发放许可证,允许外国人进行开发。沿海国还有权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建造结构物,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物,这种权利也是专属性质的,未经沿海国的同意,任何其他人不得从事这些活动。沿海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的权利。沿海国也有对大陆架上的科学研究的管辖权。 由上述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原则规定可知,从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来说,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与领海基本是一致的,只有沿海国家才有勘探、开发和管理这些资源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沿海国家可以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作为国土来看待,对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资源,可以像陆地国土资源一样开发利用和管理。因此,几乎所有的沿海国家都很重视划定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区域,在与邻国发生边界争议时绝不轻易让步,采取寸海必争的方针。人们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资源和人口等基本问题时,都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把海陆面积之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处于有利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也就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它是《公约》的一个新概念。《公约》规定它是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在该区域内,国际社会实行资源平行开发制。同时,国际社会还设立了国际海底管理局来专门负责对区域内的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Do you know?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按照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原则,各国在公海上有六项自由:(1)航行自由;(2)飞越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理自由;(4)建造国际法所允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5)捕鱼自由;(6)科学研究自由。这里所说的公海自由,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都可以享受。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分享公海之利。 Do you know?上述公海自由原则不适用于公海海底区域。国际海底区域有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锰结核、热液矿物等。按照联合国的有关文件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国际海底的资源不同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或公海的资源,这些资源既不能由任何国家据为己有,也不能由任何国家自由开发,而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处理国际海底区域的基本原则有:(1)无论是国家还是自然人或法人,都不能把区域及其资源据为己有;(2)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3)从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中所取得的经济利益,由世界各国分享;(4)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要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利用,特别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世界各国都很关心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海峡是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天然稀罕水道。《公约》规定了有关“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法律制度。即过境通行制“适用于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过境通行指的是专为在上述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的自由。进行过境通行的飞机和船舶应毫不迟延地通过海峡并不得对海峡沿岸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Do you know? 海峡往往都是重要的交通水道。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海峡1000多个,其中适宜于航行的海峡约有130多个,交通较繁忙或较重要的只有40多个。
船只通过量居首位的海峡是,位于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岛之间,连接北海和大西洋的英吉利 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其次是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洋之间,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 ;位于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间,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 岛之间,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
海峡之间在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方面相差悬殊。世界最长的海峡是位于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 大陆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海峡,全长1670千米;最宽的海峡是位于南美洲火地岛和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德雷克海峡,最狭窄处的宽度达900千米;深度最大的海峡也是德雷克海峡,最大深度达5840米。Do you know?除上述海峡外,世界上较重要的海峡还有:位于俄罗斯东北部和美国阿拉斯加州之间,沟通 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白令海峡;位于我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沟通太平洋和南海海域 的巴士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南非和非洲大陆之间,沟通印度洋、亚丁湾和红海的曼德 海峡;位于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之间,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黑海海峡(博斯普鲁斯 海峡、马尔马拉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等等。
我国的主要海峡有3个:沟通东海和南海的台湾海峡,全长380千米;沟通渤海和黄海的渤海海峡,全长115千米;沟通南海和北部湾的琼州海峡,全长70千米。毗连区是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沿海国对某些事项进行必要的管制。其宽度为从领海基线最起最大不超过24海里。由于其二分之一与领海重叠,其实际宽度只有12海里。沿海国的管制包括采取措施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或规章以及惩治在其领土内违犯上述法律规章的行为。国家在此类事项上的管制权有别于主权,而且这种管制权也不包括毗连区的上空。 7.1.2 海洋资源的种类
通常海洋资源分为:
海水资源-可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和制取淡水
海洋生物资源-鱼类、药用植物、经济藻类等
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和锰结核等
海洋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
海洋空间资源-海底居所、仓库等
海运资源
海洋旅游资源
7.2 世界海洋资源地理概况
世界上的海洋分为主要部分(洋)和附属部分(海),洋共有4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2.1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km2,平均深度3957m,最大深度11034m,体积70710万km3。太平洋中有许多海洋生物,目前已知浮游植物380余种,主要为硅藻、甲藻、金藻、蓝藻等;底栖植物由各种大型藻类和显花植物组成。太平洋的海洋动物包括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等,总的数量未见报道。太平洋的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成为水产资源最丰富的洋。太平洋的渔获量每年在3500-4000万t之间,占世界海洋渔获总量的一半左右。主要渔场在西太平洋渔区,即千岛群岛至日本海一带,中国的舟山渔场,秘鲁渔场,美国-加拿大西北沿海海域,年鱼产量近2000万t。
太平洋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滨海砂矿、深海盆多金属结核等方面。目前的主要产油区包括加利福尼亚沿海、库克湾、日本西部陆架、东南亚陆架、澳大利亚沿海、南美洲西海岸,以及中国沿海大陆架。滨海砂矿的分布范围是:金,铂砂主要分布太平洋东海岸的俄勒冈至加利福尼亚沿岸,以及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沿岸;锡矿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沿海,其中主要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沿海;印度和澳大利亚沿海是钻石、金红石、钛铁矿最丰富的海区;中国沿海共有十余条砂矿带,有金刚石、金、锆石、金红石等多种砂矿资源。另外,日本、中国和智利大陆架上都有海底煤田。在深海盆区有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主要集中在夏威夷东南的广大区域。总储量估计有17000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7.2.2大西洋
大西洋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面积约9165.5万km2。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间,自北至南约1.6万km,东西最短距离2400多km。
大西洋的生物分布特征是:底栖植物一般分布在水深浅于100m的近岸区,其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2%;浮游植物共有240多种,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动物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区、近极地区和近岸区,哺乳动物有鲸和鳍脚目动物,鱼类主要以鲱、鳕、鲈、鲽科为主。大西洋的生物资源开发很早,渔获量曾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本世纪60年代以后退居次于太平洋的第二位,每年的渔获量2500万t左右。大西洋的单位渔获量平均约830kg/km2,陆架区约1200kg/km2。在大西洋中,渔获量最高的区域是北海、挪威海、冰岛周围海域。纽芬兰、美国、加拿大东侧陆架区,地中海、黑海、加勒比海、比斯开湾和安哥拉沿海是重要渔场。大西洋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硫、重砂矿和多金属结核。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北海、几内亚湾是世界上著名的海底石油、天然气分布区。委内瑞拉沿加勒比海伸入内地的马拉开波湾。已探明石油储量48亿t;美国所属的墨西哥湾石油储量约20亿t;北海已探明石油储量40多亿t;尼日利亚沿海石油可采储量超过26亿t。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沿海都发现了煤矿,其中,英国东北部海底煤炭储量不少于5.5亿t,大西洋沿岸许多国家沿海发现了重砂矿,包括独居石、钛铁矿、锆石等。西南非洲南起开普顿、北至沃尔维斯湾的海底砂层,是世界著名的金刚石产地。大西洋的多金属结核总储量估计约10000亿t,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 7.2.3 印度洋
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南极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间,总面积约为7617.4万km2。
印度洋也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浮游植物主要密集于上升流显著的阿拉伯半岛沿岸和非洲沿岸。浮游动物主要密集于阿拉伯西北部,主要是索马里和沙特阿拉伯沿岸。底栖生物以阿拉伯海北部沿岸为最多,由北向南逐步减少。印度洋的鱼类有3000-4000种,目前的渔获量约400万t,主要是鯷鱼、鲐鱼和虾类,还有沙丁鱼、鲨鱼、金枪鱼。
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亚沿海等印度洋海域均发现了油气资源。波斯湾海底石油储量为120亿t,天然气储量7.1万亿m3。印度洋也有多金属结核资源,但资源量低于太平洋和大西洋。7.2.4 北冰洋
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大洋,总面积约1478.8万km2。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有常年不化的冰盖。
由于北冰洋处于高寒地带,动植物种类都比较少。浮游植物的生产力比其他洋区要少10%,主要包括浮冰上的小型植物,表层水中的微藻类,浅海区的巨藻和海草等。鱼类主要有北极鲑鱼、鳕鱼、鲽鱼、毛鳞鱼,巴伦支海和挪威海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北冰洋的许多哺乳动物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如海豹、海象、鲸和海豚,以及北极熊等。
北冰洋的广阔大陆架区有利于碳氢化合物矿床的形成,目前已发现了两个海区具有油、气远景,一是拉普捷夫海,二是加拿大群岛海域,北冰洋海底也有锰结核、锡石及硬石膏矿床7.3 我国海洋资源概况及特点
7.3.1 我国海洋资源概况
我国拥有184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200多万km2的大陆架和6500多个岛屿。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4个海区环绕祖国大陆,还与辽阔,面积达470多万km2。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有领海和内海面积约35万km2 ,应归属我国管辖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300多万km2,人均海洋国土面积0.0027 km2 。相当于世界人均海洋国土面积的1/10;海陆面积比值为0.31∶1,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列第108位。
目前我国尚与一些邻国因领土分界线问题未达成一致,导致有主权争议地区的海域面积较大,一些邻国对我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采取非常不合作的态度,独自开采和霸占这些海域及其资源。我国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保护我国海洋主权。
钓鱼岛附近海底地势图说明钓鱼岛位于中国大陆架日本鬼子在岛上偷鸡摸狗的勾当我国在南沙群岛的岛礁上建有礁堡。在蓝天碧水的掩映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南沙群岛是中国的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有70多个的渔场,面积达81.8万km2,约占世界优良渔场的1/4。海洋生物20278种,占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25%以上。海洋鱼类5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动物鱼类2500余种,头足类84种,对虾类90种,蟹类685种。海洋生物入药的种类700种。海洋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海洋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海洋矿产资源
我国近海是世界上石油储库之一,2004年国土资源部历时5年的地质大调查成果显示,我国海域油气资源量可达400亿t以上油当量,并圈定了38个油气沉积盆地 。
我国先后在渤海、南海、东海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盆地,油气前景好。渤海油田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海上油田之一,目前共有16座油气田,我国前六大海上油田均位居渤海。其中,蓬莱19-3油田以较高的地质储量位居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和最大的合作油田之位;绥中36-1油田位居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之首。截至2004年12月27日,渤海油田年生产油气累计达到1006.3万立方米油当量。
“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在东海勘探发现新的油气时的放喷景象 我国近海在浅海大陆架上的疏松沉积物中,有多种海面下降时期沉积于海岸带的金属矿物,如金、铁、锡、钴、锰等,其含量达数亿t。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地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圈定了 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勘探矿区,并在今后商业开采时机成熟时享有对这一区域资源开发的优先权。
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已发现滨海砂矿20多种,其中具有工业价值并探明量的有13种。各类砂矿床191个,总探明量达16亿多吨,矿种多达60多种,几乎世界上所有海滨砂矿的矿物在我国沿海都能找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钛铁矿、锆石,开采海滨沙石红石、独居石、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和砂锡等。我国海域的海水盐度除河口外,一般都在3%左右,对制盐十分有利。我国沿海盐田面积达32万km2,年产海盐2000多万t,占世界海盐产量的30%以上,产量居世界首位。海水制盐的发展,也为海水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已有50多个海盐化工厂,能从海盐中提取30多种化工产品。
海水资源
随着海洋化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海水,现在已经确定海水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差别很大。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大体上分三类:每升海水中含有100毫克以上的常量元素;含有1~100毫克的微量元素;含有1毫克以下的痕量元素。
(1)海水制食盐
我国海盐生产发展很快,现在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盐田,盐田面积比建国初期有了大幅度增长。所生产的海盐质量也不断提高,品种越来越多。除原盐外,已投入批量生产的有洗涤盐、粉碎洗涤盐、精制盐、加碘盐、餐桌盐、肠衣盐、蛋黄盐和滩晒细盐,并在试制调味盐、饲畜用盐砖等。(2)海水变肥料
钾元素在海水中占第六位,共有600万亿吨。氯化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的肥料。钾肥肥效快,易被植物吸收,不易流失。钾肥能使农作物茎秆长得强壮,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寒、抗病虫害能力。海水中提钾主要用来制造钾肥。此外,钾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含钾玻璃,这种玻璃不易受化学药品腐蚀,常用于制造化学仪器和装饰品。钾还可以制造软皂,可用作洗涤剂。钾铝矾(明矾)可用作净水剂。(3)海水提溴
茫茫大海是化学元素溴的“故乡”,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在海水中,可谓源源溴素海中来。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毫克/升,总量达100万亿吨。我国1967年开始用“空气吹出法”进行海水直接提溴,1968年获得成功。现在青岛、连云港、广西的北海等地相继建立了提溴工厂,进行试验生产。“树脂吸附法”海水提溴也于1972年试验成功。海洋能源
海洋能源一般是指海洋中含有的潮汐、波浪、海流等动力能以及海水温差等势能和盐度差的化学能等自然能量。
我国沿岸潮汐能可开发资源,约为2179.31万kw,年发电量约为624.36亿kw·h,我国潮汐能主要分布在浙江和福建两省。我国沿海波浪平均高1m左右,波浪能蕴藏量较大,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为6285.22万kw。我国目前主要研究小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用于航海灯、浮标等的电源供应。我国南海地处热带,表层与深层海水温差达20℃,十分适宜温差能发电。目前我国温差能总装机容量13.28亿万kw。
此外,我国潮流能总装机容量1394.85万kw;盐差能总装机容量1.25亿kw。海洋空间资源
近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从传统的海涂围垦、港口、航道发展到建设海上人人工岛、海上机场、海面与水下工厂、海底隧道、海上桥梁等设计以及海上石油等矿产资源开采。目前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海涂和交通运输,但海上油气等资源开采也有很大的进展。
海涂资源是指最高与最低潮位之间的滩地和最低潮位线以下具有一定水深但仍适合围垦或养殖的浅海区。我国海涂分布在四大海区沿岸,面积约200多万hm2,并以每年3.6万hm2的速度扩大。由于我国海涂分布于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生物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围垦。
我国沿海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港口地域类型多样,具有优越的海洋运输自然条件,目前已经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海港,成为世界上海运大国之一,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港口均有航运关系,远洋运输总载量吨位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港已超过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海港。青岛港也跻身世界20强,进口铁矿石跃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保持沿海港口第一位。我国的主要海港海港是海运基地,也是沟通水陆、江海联运的枢纽。我国现有大小海港158个,其中年吞吐量超过100万吨的22个,超过1,000万吨的有9个,1990年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8亿吨。
大連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大连湾骨,是港阔水深,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有哈大铁路和输油管道联系腹地,是东北区主要出海口。每年进出外轮1,500艘次以上,1990年吞吐量4,952万吨,仅次于上海、秦皇岛居第三位,是我北方主要海港和外贸口岸。
秦皇岛港: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渤海西岸。背山面水,港阔水深,不淤不冻,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良港。有京沈铁路通过,京秦、大秦两条铁路干线以这里为终点。是我国新建的以煤炭、石油输出为主的专业性港口,每年进出外轮1,000艘次以上。是我国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新建成投产的一个10万吨级和两个3.5万吨泊位的煤码头,使全港煤炭吞吐能力增加到7,500万吨,从而成为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 天津港:位于海河入海口,是北京的出海门户。全港由天津、塘沽和新港三部分组成。天津港背靠华北平原,腹地广阔、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第年进出外轮1,600多艘次。居我国各大港第7位,年货物吞吐量达两千多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占70%,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内,濒临黄海,港宽水深,终年不冻,为我国天然良港。腹地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有胶济、蓝烟铁路输油管道联结山东各地,是胜利油田的主要输出港,也是我国重要的外贸港。每年进出外轮1,000艘左右。年吞吐量达三千万吨,居我国港口第5位。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东南岸,陇海铁路铁路的终点,是我国天然良港之一。连云港位置适中、腹地广大,是西北、中原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和转运港,也是重要的外贸港之一。周围有丰富的海盐、磷灰石及煤炭资源,1990年吞吐量1,137万吨,在我国海港的第9位。上海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扼长江入海咽喉,其腹地是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又有沪杭、京沪铁路伸向南北,中转联运面达24个省市区,是我国由多种运输方式联网的最大的交通枢纽。每年出入外轮3,000艘次以上,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1990年货物吞吐量达13,959万吨,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港,我国第一大港。同时也是我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和客运量最大的港口。
宁波港:位于浙江省东部,杭州湾东南侧,外有舟山群岛作为天然屏障。已建成宁波、镇海、北仑三个港区,是我国少有深水良港。北仑港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开发前景极好。我国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转运码头正在北仑港兴建。1990年吞吐量2,554吨,居我国海港第6位。广州港:由广州本港和黄埔港组成,位于珠江三角洲顶端,珠江水系汇合处。黄埔港位于珠江口内,是广州港的外港。广州港腹地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京广、广深、广三铁路交汇,临近港澳地区,对外贸易发达,是我国南方最大水陆运输枢纽,每年进出外轮1,000艘次以上,1990年吞吐量4,163万吨,居我国第4位。
湛江港: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广州湾内,黎湛铁路的终点。港内水域宽深,南有东海岛作屏障,是一个天然良港。湛江港是两广和云、贵、川物资出海最便捷的港口,也是欧、非、东南亚等地货物输入我国航程最短的港口。1990年吞吐量1,557万吨,居我国海港第8位。上海港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海洋旅游资源
我国海岸线曲折绵长,岸外岛屿众多,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海岸带南北纵跨三个气候带,自然风光各异,拥有许多旅游价值很高的风景区。我国历史悠久,海洋文化积淀丰厚,海岸带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 。全国已有1500多处滨海、海岛旅游景点,大连、北戴河、青岛、普陀山、厦门、汕头、深圳以及海南等都是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概括起来,我国海洋旅游景观大体可分为七类。
(1)海岸景观。海岸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两大自然体系的衔接地带,这是海洋旅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景观。浩翰的大海和各式各样的海岸地貌,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海岸带的山地,往往岩石被海水蚀成各种奇特造型,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大连金石滩是一种海上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礁石被誉为“海上石林”“神力雕塑公园”。而沙质海岸,又往往沙软滩平,海水清澈,用以开辟成海水浴场,是进行日光浴、游泳和各种海上文体活动的好地方。目前,“阳光海滩”风靡世界。在我国,这种海滩很多,如北方的兴城、北戴河和昌黎海滩。昌黎海滩长达3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海滩。还有青岛汇泉湾浴场,这个浴场可同时容纳10万人。南方的北海银滩,雪白的沙滩别具特色,其规模之大堪称亚洲第一。我国的平原淤泥质海岸也很多,那里有宽阔的潮坪,如辽东湾、渤海湾和苏北海岸。退潮时,可到潮坪上挖贝壳、捉蟹子,观看各种海鸟,进行泥浆浴,参观盐场等。(2)海岛景观。乘船到海岛旅游,可以体会到更浓的海洋情调。众多海岛耸立海面,风光绚丽,宛若仙山。海岛地貌、生物、渔村对游客都极富吸引力。我国海岛成因多样,但多数是大陆岛。如北方的长山群岛,庙岛列岛,南方的舟山群岛,海坛岛,湄州岛,台湾岛,海南岛等;也有泥沙淤积的沙岛,如长江口的崇明岛;而南海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是珊瑚岛,在那里,白色的环礁,碧蓝的大海,绿色的椰子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另外,还有少数火山岛,如澎湖列岛、兰屿、涠洲岛、其黑色岩礁和玄武岩石柱也十分好看。
(3)海滨山岳景观。中国名山很多,然而名山又坐落在海滨实为难得。青岛崂山兼有奇峰、异洞、怪石、茂林、飞瀑、流云之美,更以“山海奇观”著称天下,素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之说。我国海岸带上的名山还有大连老铁山、连云港云台山、舟山普陀山、福建太姥山等。
(4)海洋生态景观。在海滨地带或一些与外界隔绝的小岛上,往往有一些珍稀的、独特的生物群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如辽宁盘锦的苇田,山东车由岛的海鸟,江苏大丰的丹顶鹤与麋鹿,伶汀洋小岛上的猴群,广西的红树林等。 (5)海底景观。有些近岸海湾,海水清澈透明,海底渔礁跌宕,各种各样的鱼群翔游嬉戏,五光十色的贝类漫步海底,千姿百态的藻类随波荡漾,婀娜多姿的珊瑚笑靥生花,构成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适合开展潜水旅游和建立海底游乐宫。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南海,如电白放鸡岛、北海白虎礁、涠洲岛、三亚玳瑁洲等海域。
(6)海洋历史文化景观。我国海岸带上的历史古迹、革命胜迹很多,如丹东九连城,万里长城起点的山海关老龙头,孟姜女庙,八仙过海的蓬莱仙阁,甲午战争时期的刘公岛北洋水师提督府,田横岛五百义士墓,徐福出海的琅琊台,《西游记》中提到的花果山,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佛教圣地,湄州岛的妈祖庙,福州的林则徐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港口城市泉州,厦门的胡里山炮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虎门炮台,等等。
(7)滨海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繁华街道、宏伟建筑、文化娱乐场所、购物中心等。这类景观如大连的星海公园、老虎滩、自然博物馆,青岛的栈桥,八大关,东海路雕塑群,上海的南京路、外滩、豫园,广州的南方大厦,深圳的沙头角,香港的海洋公园,等等。北海银滩秦皇岛黄金海岸2008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 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变化 2001-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1998年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 7.3.2 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概括来说,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主要有:
海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海洋资源分布不均衡,与陆地资源分布呈反相关
我国海洋资源遍布近海个海区,但以东海和南海更为丰富。我国陆地上石油、煤炭资源多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水资源多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工业和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但缺少能源。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能源的分布,极大地弥补了我国陆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缺陷,有利于发展我国东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海洋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大陆架浅海
渤海平均深度18m,黄海平均深度44m,全部在大陆架浅海;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多在大陆架浅海范围内。这十分有利于海上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灾害较严重
每年陆源污染物入海量达87亿吨。近年来沿岸地区发生大面积赤潮,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每年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风暴潮、海浪、赤潮、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较为严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近海大部分海域符合清洁海域水质标准;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近岸海域沉积物总体质量较好,但局部海域贝类体内的污染物残留水平较高,污染程度加剧。大部分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海,其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脆弱,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生境丧失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大面积赤潮和有毒赤潮的次数增加,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及渤海海域。海水浴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倾倒区和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要求。2004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2003年的约14.2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约16.9万平方公里。其中:
较清洁海域面积约为6.6万平方公里,减少约1.4万平方公里;
轻度污染海域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增加约1.8万平方公里;
中度污染海域面积约为3.1万平方公里,增加约1.6万平方公里;
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为3.2万平方公里,增加约0.7万平方公里。
2008年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2008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2008年长江口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2008年珠江口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2008年各海区不同功能区排污口超标率比较 2008年近岸海域沉积物污染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2004~2008年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健康状态 辽东湾北部沿岸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分布图 莱州湾地区海(咸)水入侵强度分布图(CI-含量,毫克/升) 2004年,全国海水增养殖区的监测数量由上年的26个增加到50个。 监测结果表明,56%的增养殖区水质状况良好,部分养殖区海水受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48%的增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部分养殖区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有机碳、砷的含量较高。近岸海域养殖生物总体质量一般。部分养殖区养殖生物体内滴滴涕、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镉、砷和铅出现超标现象,影响了养殖产品质量。养殖生物质量良好、一般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2%、66%和12%。 2008年,全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3 738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赤潮发生次数减少14次,赤潮累计面积增加2 128平方公里。其中,渤海1次,面积30平方公里;黄海12次,累计面积1 578平方公里;东海47次,累计面积12 070平方公里;南海8次,累计面积60平方公里。东海仍为我国赤潮的高发区,其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69%和88%。
赤潮监控区及毗邻海域发生赤潮25次,累计面积约5 90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37%和43%。
2008年,全海域共发生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面积和较大面积赤潮9次,大多数集中在浙江近岸、近海和长江口外海域,累计面积9 750平方公里,占全海域累计面积的71%。 2008年,引发我国海域赤潮的优势生物种类主要为无毒性的具齿原甲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对养殖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米氏凯伦藻、血红哈卡藻、卡盾藻等,一些赤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共同引发。其中,具齿原甲藻作为第一优势种引发的赤潮22次,累计面积8 330平方公里;由中肋骨条藻作为第一优势种引发的赤潮10次,累计面积1 372平方公里;由夜光藻作为第一优势种引发的赤潮5次,累计面积695平方公里。这三种优势种引发的赤潮分别占赤潮总次数的54.4%和累计面积的75.7%。
有毒、有害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11次,累计面积约610平方公里,分别占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16%和4%,比上年度分别减少15%和12%。2003~2008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2004年我国海洋灾害属正常年份。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发生155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亿元,死亡(含失踪)140人(见表1)。
2004年我国因风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减少约33%。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元,死亡(含失踪)49人,为2004年的主要海洋灾害;海浪灾害造成直接损失2.07亿元。赤潮和溢油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海冰未造成明显直接经济损失。7.4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国家财政支持不足,以及人们对海洋环境及资源的保护意识不高等因素,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概括如下:7.4.1 海洋资源调查不够
尽管有关部门曾对海洋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其深度和广度仍显不够。对一些重要的海洋资源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有些资料已经过时。因此需要进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调查,摸清底数,以利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已设立国家海洋局,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报和控制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履行其行政职能。
7.4.2 海涂资源利用程度低
我国海涂资源面积有200多万km2,目前开发利用的仅占40%左右。已开发利用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较低,海洋养殖品种很少。7.4.3 海洋资源开发差异大
近海开发程度较高,远海开发程度低;海岸线和大陆海岸线利用程度高,海岛和海岛岸线利用程度低;港口城市岸线利用程度高,农业利用岸线程度低;我国近海渔业已出现十分严重的过度捕捞现象,不仅形成高产量低产值,而且还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7.4.4 海洋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在世界海洋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我国海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比例大体为4:1,仍停留在以海洋水产、海洋运输和海洋旅游3大传统产业为主的阶段,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海洋能源开发上,远落后于海洋发达国家。7.4.5 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处在向新兴海洋产业过渡的时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主要是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现阶段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大陆架油气勘探,特别是远洋捕捞、大洋锰结核等的勘探与开采以及海滨砂矿开采等方面,无论科技总体水平,还是科技储备上都很落后,大体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约10年左右。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仅加大科研投入,同时也对后备海洋人才的培养上也加大了力度。7.4.6 海洋资源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统一的海洋管理部门,加之各部门管理分割,力度不够,造成了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不力,海洋资源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资源破坏主要表现在过度捕捞,过密放养,海岸带乱挖乱建,突发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等等。海洋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近海海水水质不高,功能区达标率低,沿海一些企业违法将几乎未经处理的陆源污染物直接倾泻入海,赤潮频频发生,甚至常发生超大面积的赤潮。 7.5 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7.5.1 加强海洋意识,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开发海洋资源,对于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决非是可有可无的事,这已被各级政府所认识,但在海洋意识方面仍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克服“重陆轻海”的思想,增强海洋国土观念,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各级部门都要像认识陆地环境一样,去认真了解海域的情况,要深刻认识资源丰富的海洋国土是我国走向世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
7.5.2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1)加强海洋开发管理
海洋管理与海洋开发密切相关,海洋开发的规模和程度取决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求一定的海洋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目前,国家和沿海省区都已成立了海洋管理部门,这是我国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但仍适应不了迅速发展的海洋开发事业的需要。应成立以行业管理为基础的、行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海洋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海洋开发事业的相互协调和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
(2)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已制定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部门制定的单项法律法规,已颁布的全国性海洋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环保、交通、水产、国土、林业、水利、矿产等行业颁布的有关海洋方面的法规,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协调、约束各行业的海洋综合管理法律法规。因此,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尽早制定海洋开发管理法律法规,确保海洋开发的良好环境和秩序。7.5.3 加强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
(1)特殊岸段环境和资源保护
我国漫长的海岸上,分布着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岸段和资源,如地质遗迹、旅游名胜等,必须对这些岸段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要特别保护海洋上升流区和海岸红树林去。海洋上升流区对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区域。红树林具有与环境相适应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可抗御风暴潮的袭击,林下浮游生物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场。
(2)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我国近岸海域,特别是在城镇段、河口、港口、海湾的环境质量已收到了一定的污染和损害,以氮、磷污染和油类污染最为突出,渔业生态环境恶化并呈加剧趋势。因此,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应做到全面规划,分工管理,加强合作,以防治海洋污染。要加强海洋工程、陆上污染源的管理,控制海洋污染物的产生,恢复海洋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渤海已经实施了《碧海行动计划》,这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该计划的实施,将对控制渤海污染物入海,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保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对其它海域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7.5.4 确定海洋发展战略,制定海洋建设政策
海洋发展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由海洋政治战略、海洋经济战略和海洋军事战略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国家向海洋进军的指导思想。要提高我国作为海洋大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要让海洋造福于中华民族,要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利益。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海洋建设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海洋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7.5.5 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依靠科技进步,是我国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海洋科技力量还很薄弱,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环境的保护。除积极组织现有科技力量协同开发、攻关外,还要积极培养我国的海洋科技人才,增强海洋科技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