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5 00:1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阅读小说是一种心灵的旅行,让我们有机会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不同的人物相遇,了解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情感,感悟人间的真善美。
篇章一:大量阅读——探寻精彩的故事
◎初读小说,动人的情节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1.任务一:分享精彩情节。(13分)
(1)好的情节触动人心。看拼音写词语,补充下面的情节。(每字0.5分,共11分)
汹涌的海水咆哮着,渔夫克服重重kùn nan( ),拼尽全力,终于捕到一条大鱼。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落在zhòu bā bā( )的衣服上。他的 sǎng zi( )干渴得都快冒烟了,声音也变得有些shā yǎ( )。
船靠岸了,渔夫一边拖着shī lín lín( )的yú wǎng(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地走回岸上,一边bào yuàn( )着zāo ā( )的天气。好在今天收获颇丰,他最终还是绽开了笑脸。
(2)小语在分享自己摘录的动人情节时用到了下面的词语,她标注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熄火(xī) 澎湃(bài) 保佑(yòu) 奠定(diàn)
B.揪心(jiū) 搀扶(cān) 蜷曲(quán) 勺子(sháo)
C.青稞(kē) 废弃(fèi) 魁梧(kuí) 掀开(xiān)
D.黧黑(lí) 寡妇(guǎ) 咆哮(xiào) 呻吟(shēng)
2.任务二:体会人物情感。(5分)
(1)体会人物情感离不开对词语的准确把握,恰当用词能为小说的情感表达添彩。用“望”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①小妹妹四处( )着,正在找自己的妈妈。
②他每次( )夜空,都会想起远方的家人。
③暑假,我陪同妈妈去外地( )了她的几个好朋友。
(2)小说中的一些句子蕴含着人物情感,但用词不当会使表达效果打折扣。下面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饭店老板后悔地说:“如果不以次充好,就不会落得个关门整顿的下场,我真是自作自受。”
B.比赛要开始了,小妙忐忑不安地想:“这次我一定夺冠。”
C.回到家,我发现去外地出差的爸爸提前回来了,顿时喜出望外。
D.叔叔出海捕鱼的经历惊险刺激,我们听得心惊肉跳。
篇章二:边读边想——领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探究方法,让我们掌握分析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钥匙。
3.辨别小说中的描写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对下面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环境描写)
B.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
C.事情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她沉思着。(心理描写)
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外貌描写)
4.通过正确的朗读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小语朗读下面语段时作了批注,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A.读张飞的话时,要读出他的粗犷豪迈之气。
A.读张飞的话时,要读出他的粗犷豪迈之气。
B.“睁圆环眼”“厉声大喝”要读得顿挫有力,读出气势,表现张飞的神勇威猛。
C.读“料得是曹操心疑”时,语气要加重,让人感觉疑虑恐惧。
D.读“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一句时,略作停顿,读出震慑的感觉,表现出对张飞的畏惧。
5.小语在学习笔记中记录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判断,她的笔记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勾勒出了一位离家许久、难忘故土的老者形象,流露出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
C.《穷人》一文中,对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这一环境进行描写,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直接表现出了桑娜夫妇的善良。
D.《桥》一文中,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塑造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筑起生命桥的老支书的伟大形象。
6.通过揣测人物心理可以很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写小语内心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3分)
小语不小心打碎了爷爷最喜欢的花瓶。
7.小语打算向老师提议在班里举办“共读一本书”活动。她要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老师的支持呢?(4分)
篇章三:读中深思——感悟人性光辉
◎体会情感,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小说中感悟人性光辉。
(一)读《穷人》(节选),感悟心灵之美。(10分)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③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④“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8.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抱回两个孩子,活动剧烈,所以心跳得厉害。
B.她看见了死去的西蒙很害怕,惊魂未定,所以心跳得厉害。
C.丈夫外出还没有回来,她十分担心。
D.她没跟丈夫商量擅自抱回了两个孩子,怕被丈夫责怪。
9.根据选文内容完成练习。(5分)
(1)从画“ ”句可以看出桑娜 。所以这句话应该读出( )的语气(填序号)。(2+1,共3分)
A.低沉 B.激昂 C.坚定有力 D.悲伤无奈
(2)画“ ”部分是对桑娜的 描写,表现出桑娜 的心情。(每空1分,共2分)
10.同学小美说:“桑娜不经思考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说明她是个做事考虑不周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你怎么看?(3分)
(二)读《守桥》(节选),感受高尚人格。(12分)
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因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一走,看一看,修一修,补一补。他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旁边。
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颤抖,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瞬间贯遍了全身。老葛的心更慌了,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保不住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跳下水,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洪水退后,老葛拿出家中的积蓄帮忙把桥加固。当学校校长和村干部过来时,老葛只说了一句:“我想给孩子们再上一堂课。”原来老葛是一位退休老师。校长紧紧拉住老葛的手,眼眶湿润。
11.根据短文内容,填写关键词,补充故事轴。(3分)
12.画“ ”部分属于 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1+2,共3分)
13.短文刻画了老葛怎样的形象?请联系短文内容回答。(3分)
14.下面对题目“守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体现了老葛任劳任怨、懦弱老实的品质。
B.“守桥”概括了文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
C.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小河上的石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热爱。
D.“守桥”联结着老葛这一位退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牵挂,也联结着老葛与教师这一职业的关系。
(三)读《童年》相关材料,体会温暖真情。(14分)
【材料一】《童年》主要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跟随善良坚强的母亲投奔外祖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的家业已经开始衰落,外祖父也变得愈加专横暴躁,经常毒打孩子。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不断地争吵、打架。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此外,阿廖沙还结识了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知识渊博的房客“好事儿”等好人,让他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材料二】外祖父闯了进来,吼道:“老婆子,着火了!”“什么?啊!”外祖母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叶夫格妮娅,把墙上的画像拿下来!”“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我跑进厨房。向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外祖母头顶一个空口袋,身披马披,飞也似的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矾会爆炸的!”
“啊,格里高利,快拉住她,快!”“唉,这下她算完啦……”外祖父狂叫着。
【材料三】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每次煮茶,外祖父总是警觉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量也要平均。
15.《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1分)
16.阅读材料一,围绕阿廖沙梳理材料中出现的人物及特点,补充思维导图。(每空0.5分,共3分)
17.材料二画“ ”句中的“跳”“飞奔”等词语是对外祖母的 描写,作用是
。(1+2,共3分)
18.材料三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作用是
。(1+2,共3分)
19.《童年》中,阿廖沙童年的生活环境恶劣,但他为什么能成长为一个坚强、乐观、正直的人?结合全书写写你的分析。(4分)
篇章四:学以致用——书写人性美好
◎书写美好,运用从小说中学到的方法,创编故事,展现人物的高尚品格。
20.下面提供了两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张开想象的翅膀,创编故事,和大家一起感受人性的光辉与美好。(30分)
环境:冬日的小区人物:焦急的小男孩手拉手行走的母女俩 环境:星期天人头攒动的大街人物: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大卫志愿者小语、小文和张大爷
提示: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注意用上恰当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1)困难 皱巴巴 嗓子 沙哑 湿淋淋 渔网 跌跌撞撞 抱怨 糟糕 (2)C
2.(1)①示例 张望 ②示例 仰望 ③示例 探望 (2)B
3. D 4. C 5. C
6.示例 这下糟了,爷爷肯定会非常生气的,还会很难过。怎么办呢?说是家里的小猫打碎的?不行,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还是主动向爷爷承认错误吧。
7.示例 老师您好,我提议在班里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因为通过集体阅读同一本书,我们可以分享各自对书中人物的见解,探讨他们的性格,体会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生活历程,这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希望您能同意。
8. D
9.(1)下定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 C (2)心理 忐忑不安、纠结
10.示例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恰当。桑娜不经思考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恰恰体现出她善良的本性。她遵循自己的内心,本能地作出选择,更能表现出她人性的光辉。
11.
12.环境 交代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势危急的背景,渲染了紧张气氛,为下文写大桃树被卡在桥洞口以及老葛跳入水中奋力守桥作铺垫,突显老葛的人物形象
13.短文刻画了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的形象。从老葛退休后义务守桥,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忙加固桥以及想再为孩子们上一堂课,可以看出老葛的善良、责任心强。从老葛“扒掉上衣,跳下水,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的行为,可以看出老葛的英勇。
14. A 15.高尔基
16.
17.动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祖母遇到危急情况时风风火火、十分勇敢的样子
18.对比 突出外祖母的善良、大方,衬托出外祖父的吝啬、斤斤计较
19.示例 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虽然恶劣,但是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儿”等人的影响,这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