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五) 原子核与核能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2.放射性原子核Pa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最终变为稳定的原子核Pb( )
A.n=7,m=5 B.n=5,m=7
C.n=9,m=7 D.n=7,m=9
3.已知Th的半衰期为24天。4 g Th经过72天还剩下( )
A.0 B.0.5 g
C.1 g D.1.5 g
4.(2023·北京高考3题)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括号内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UnBaKr+( ) BUTh+( )
CNHeO+( ) DCN+( )
5.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6.原子弹、氢弹都被称为核武器,都可以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在结构上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为(1UnXe +n,(2HHHe+n,关于这两个方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1)中k=10,方程(2)中d=2
B.方程(1)是氢弹涉及的核反应方程
C.方程(2)属于α衰变
D.方程(2)属于轻核聚变
7.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作“氦3He)”的化学元素,将可作为地球发电燃料。即利用氘和氦3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一个质子和一个新核,释放能量进行发电。关于“氦3”与氘核聚变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B.目前核电站普遍利用的就是这种核聚变反应
C.生成的新核是He
D.核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氦3的体积足够大
8.(2024·浙江1月选考7题)已知氘核质量为2.014 1 u,氚核质量为3.016 1 u,氦核质量为4.002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0×1023 mol-1,氘核摩尔质量为2 g·mol-1,1 u相当于931.5 MeV。关于氘与氚聚变成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
B.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大
C.氘核与氚核的间距达到10-10 m就能发生核聚变
D.4 g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的数量级为1025 MeV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在某些恒星内,3个α粒子结合成1个C原子C 原子的质量是12.000 0 uHe原子的质量是4.002 6 u。已知1 u=1.66×10-27 kg,则( )
A.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0.007 8 u
B.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1.29×10-29 kg
C.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7.26 MeV
D.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1.16×10-19 J
10.反粒子就是质量与正粒子相等,带电荷量与正粒子相等但电性相反的粒子,例如,反质子为H。假若分别使一束质子、反质子、α粒子和反α粒子以相同速度v沿OO'方向进入匀强磁场B2,形成图中的4条径迹,则( )
A.1、2是反粒子径迹
B.3、4为反粒子径迹
C.2为反α粒子径迹
D.1为反α粒子径迹
11.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主要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氢核的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核He)。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粒子名称 质子p α粒子 电子e 中子n
质量/u 1.007 3 4.001 5 0.000 55 1.008 7
A.核反应方程式为H He+e
B.核反应方程式为H He+e
C.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 6 u
D.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24.8 MeV
12.我国首次使用核电池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并用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u,静止的Pu衰变为铀核U和α粒子,并放出频率为ν的γ光子,已知Pu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Pu,mU,m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u的衰变方程为PuUHe+γ
B.此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mPu-mU-mα
C.释放出的γ光子的能量为(mPu-mU-mα)c2
D.反应后U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Pu的结合能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60分)
13.(6分)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Co的衰变来验证,其核反应方程是CoNie+。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
(1)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Ni的质量数A是 ,核电荷数Z是 。
(2)在衰变前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 守恒定律。
(3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 ,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4.(8分)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设每次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核He,同时释放出正电子e;已知氢核的质量为mp,氦核的质量为mα,正电子的质量为me,真空中光速为c。则每次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及氦核的比结合能 。
15.(7分)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pCN
NC+e++υ
pCN
pNO
ON+e++υ
pNC+α
其中p为质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υ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p=1.672 648×10-27 kg,α粒子的质量为mα=6.644 929×10-27 kg,正电子的质量为me+=9.11×10-31 kg,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 m/s。试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16.(9分)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质子。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NHeH。已知氮核质量为mN=14.007 53 u,氧核质量为mO=17.004 54 u,氦核质量为mHe=4.003 87 u,质子(氢核)质量为mp=1.008 15 u。(已知1 uc2=931 Me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反应?相应的能量变化为多少?
(2)若入射氦核以v0=3×107 m/s的速度沿两核中心连线方向轰击静止氮核。反应生成的氧核和质子同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之比为1∶50。求氧核的速度大小。
17.(14分)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核聚变。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出核能。例如,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就要向外释放出能量,其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4 1 u,氚核的质量为3.016 1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氦核的质量为4.002 6 u。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可以证明1 u相当于931.5 MeV。
(1)试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出该反应能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核能。(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燃烧值是指完全燃烧1 kg的某种燃料所能释放出的能量,单位是J/kg。若已知某种型号的汽油的燃烧值为4.4×107 J/kg,试计算按着上述核反应每结合成1 kg氦核释放的核能大约相当于燃烧多少汽油释放出的化学能?(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取阿伏伽德罗常数NA=6×1023 mol-1)
18.(16分)静止的锂核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6 m/s的中子,发生核反应后若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He,它的速度大小是8.0×106 m/s,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同,1 u=1.66×10-27 kg。
(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
(2)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3)此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质量亏损?并说明依据。
章末综合检测(五) 原子核与核能
1.D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故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故B错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式,故C错误;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故D正确。
2.A 衰变方程为PaPb+nα+mβ,则234=206+4n,解得n=7,又91=82+7×2+m×(-1),解得m=5,故A正确。
3.B 由半衰期公式m=M,知m=4g=4g=0.5 g,故B正确。
4.A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A选项核反应方程为nBaKr+n,B选项核反应方程为U→He,C选项核反应方程为NHeOH,D选项核反应方程为Ne,综上所述,选A。
5.B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轻核的聚变,选项C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Bi为100×g=100×g=25 g,选项D错误。
6.D 由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知235+1=90+136+k,2+3=4+d,方程(1)中k=10,方程(2)中d=1,故选项A错误;氢弹爆炸能量来自于核聚变,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方程(1)属于重核裂变,故选项B错误;方程(2)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属于轻核聚变,故选项C错误,D正确。
7.C 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但是质量数仍然守恒,A错误;目前无法有效地控制核聚变反应,核电站普遍利用重核裂变,B错误;核反应方程为HHeHHe,生成的新核是He,C正确;轻核聚变在高温、高压下才可以发生,重核裂变才要求裂变物质体积达到临界体积,D错误。
8.D 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故A错误;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小,故B错误;氘核与氚核发生核聚变,要使它们间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故C错误;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聚变反应质量亏损Δm=(2.014 1+3.016 1-4.002 6-1.008 7)u=0.018 9 u,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是ΔE=Δm·931.5 MeV≈17.6 MeV,4 g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E=×6×1023×ΔE≈2.11×1025 MeV,数量级为1025 MeV,故D正确。
9.ABC 由题意可得核反应方程为HeC+ΔE。则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3×4.002 6-12.000 0)u≈1.29×10-29 kg,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1.29×10-29×(3×108)2J=1.161×10-12 J≈7.26 MeV。故正确选项为A、B、C。
10.AC 由左手定则判定质子、α粒子受到洛伦兹力向右偏转,反质子、反α粒子向左偏转,故A正确,B错误;进入匀强磁场B2的粒子具有相同的速度,由偏转半径r=知,反α粒子、α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大,故C正确,D错误。
11.ACD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关系可判断,A正确,B错误;质量亏损为Δm=(4×1.007 3-4.001 5-2×0.000 55)u=0.026 6 u,根据质能方程可知ΔE=Δmc2≈24.8 MeV,C、D正确。
12.ABD 根据质量数守恒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Pu的衰变方程为PuUHe+γ,选项A正确;此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反应前后质量的差,Δm=mPu-mU-mα,选项B正确;释放的γ光子的能量为hν,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E=(mPu-mU-mα)c2,由于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新核与α粒子的动能以及光子的能量,所以光子的能量小于(mPu-mU-mα)c2,选项C错误Pu衰变成U和α粒子后,释放核能,原子核变得更稳定,所以反应后U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Pu的结合能大,选项D正确。
13.(1)60 28 (2)动量 (3)基因突变
解析:(1)根据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CoNie+,由此得出两空分别为60和28。
(2)衰变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静止的核动量为零,分裂成两个粒子后,这两个粒子的动量和应该还是零,则两粒子径迹必在同一直线上。现在发现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就一定会违背动量守恒定律。
(3)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
14.4mp-mα-2me
解析:根据核反应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可知生成了2个正电子,所以质量亏损Δm=4mp-mα-2me。根据E=Δmc2可知,产生的能量E=(4mp-mα-2me)c2,所以氦核的比结合能E'==。
15.3.95×10-12 J
解析:将题中的几个核反应方程左右分别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项,上述系列反应等效为4pα+2e++2υ,
质量亏损
Δm=4mp-(mα+2me+)=4×1.672 648×10-27 kg-6.644 929×10-27 kg-2×9.11×10-31 kg
=4.384 1×10-29 kg,
释放的能量
ΔE=Δmc2=4.384 1×10-29×(3.00×108)2 J
≈3.95×10-12 J。
16.(1)吸收能量 1.2 MeV (2)1.8×106 m/s
解析:(1)由Δm=mN+mHe-mO-mp得
Δm=-0.001 29 u
所以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吸收能量为ΔE=|Δm|c2=0.001 29 uc2≈1.2 Me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Hev0=mOv氧+mpvp
又v氧∶vp=1∶50
可解得v氧≈1.8×106 m/s。
17.(1)17.6 MeV (2)9.60×106 kg
解析:(1)核反应中亏损的质量
Δm=(2.014 1+3.016 1-1.008 7-4.002 6)u=0.018 9 u
释放的核能ΔE=0.018 9×931.5 MeV≈17.6 MeV。
(2)1 kg氦核中的氦核个数为N=NA=1.5×1026个
每结合成1 kg氦核释放的核能为ΔE,汽油燃烧值
q=4.4×107 J/kg,相当于燃烧汽油质量
M== kg=9.60×106 kg。
18.(1LinHeH (2)8.1×106 m/s
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3)反应后粒子的总动能大于反应前粒子的动能,故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亏损
解析:(1)核反应的方程式为LinHeH。
(2)用m1、m2和m3分别表示中子n、氦核He和氚核H的质量,用v1、v2和v3分别表示中子n、氦核He和氚核H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3v3
代入数据得v3=-8.1×106 m/s,即反应后生成的氚核的速度大小为8.1×106 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3)反应前的总动能E1=m1≈4.92×10-14 J
反应后的总动能E2=m2+m3≈3.76×10-13 J
因为E2>E1,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亏损。
4 / 6(共41张PPT)
章末综合检测(五) 原子核与核能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汤姆孙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D. 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故A错
误;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模型,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故B错误;卢瑟福在α粒子散
射实验的基础上,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式,故C错误;
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
素,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放射性原子核Pa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最终变为稳定的原
子核Pb( )
A. n=7,m=5 B. n=5,m=7
C. n=9,m=7 D. n=7,m=9
解析: 衰变方程为PaPb+nα+mβ,则234=206+
4n,解得n=7,又91=82+7×2+m×(-1),解得m=5,故A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已知Th的半衰期为24天。4 g Th经过72天还剩下( )
A. 0 B. 0.5 g
C. 1 g D. 1.5 g
解析: 由半衰期公式m=M,知m=4g=4g=0.5
g,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2023·北京高考3题)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括号内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A选项核反应方程为
UnBaKr+n,B选项核反应方程为
UThHe,C选项核反应方程为NHeOH,
D选项核反应方程为Ne,综上所述,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错
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
项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轻核的聚变,选项
C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Bi为100×g=
100×g=25 g,选项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原子弹、氢弹都被称为核武器,都可以瞬间产生巨大的能量,在结
构上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为
(1UnSrXe +n,(2HHHe
+n,关于这两个方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程(1)中k=10,方程(2)中d=2
B. 方程(1)是氢弹涉及的核反应方程
C. 方程(2)属于α衰变
D. 方程(2)属于轻核聚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知235+1=90+136+k,
2+3=4+d,方程(1)中k=10,方程(2)中d=1,故选项A错
误;氢弹爆炸能量来自于核聚变,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
应,方程(1)属于重核裂变,故选项B错误;方程(2)是氘核和
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属于轻核聚变,故选项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作“氦3He)”的化学元素,将
可作为地球发电燃料。即利用氘和氦3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一个质
子和一个新核,释放能量进行发电。关于“氦3”与氘核聚变反
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B. 目前核电站普遍利用的就是这种核聚变反应
D. 核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氦3的体积足够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但是质量数仍然守恒,A错
误;目前无法有效地控制核聚变反应,核电站普遍利用重核裂变,
B错误;核反应方程为HHeHHe,生成的新核是
He,C正确;轻核聚变在高温、高压下才可以发生,重核裂变才
要求裂变物质体积达到临界体积,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2024·浙江1月选考7题)已知氘核质量为2.014 1 u,氚核质量为
3.016 1 u,氦核质量为4.002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阿伏加德
罗常数NA取6.0×1023 mol-1,氘核摩尔质量为2 g·mol-1,1 u相当
于931.5 MeV。关于氘与氚聚变成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大
C. 氘核与氚核的间距达到10-10 m就能发生核聚变
D. 4 g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的数量级为1025 M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故A错误;氘
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小,故B错误;氘核与氚核发生核聚
变,要使它们间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故C错误;一个氘核
与一个氚核聚变反应质量亏损Δm=(2.014 1+3.016 1-
4.002 6-1.008 7)u=0.018 9 u,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是ΔE
=Δm·931.5 MeV≈17.6 MeV,4 g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
E=×6×1023×ΔE≈2.11×1025 MeV,数量级为1025 MeV,
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
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在某些恒星内,3个α粒子结合成1个C原子C 原子的质量是
12.000 0 uHe原子的质量是4.002 6 u。已知1 u=1.66×10-27
kg,则( )
A. 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0.007 8 u
B. 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1.29×10-29 kg
C. 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7.26 MeV
D. 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1.16×10-19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由题意可得核反应方程为HeC+ΔE。则核
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3×4.002 6-12.000 0)u≈1.29×10-
29 kg,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1.29×10-29×(3×108)2J=
1.161×10-12 J≈7.26 MeV。故正确选项为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反粒子就是质量与正粒子相等,带电荷量与正粒子相等但电性相
反的粒子,例如,反质子为H。假若分别使一束质子、反质
子、α粒子和反α粒子以相同速度v沿OO'方向进入匀强磁场B2,形
成图中的4条径迹,则( )
A. 1、2是反粒子径迹
B. 3、4为反粒子径迹
C. 2为反α粒子径迹
D. 1为反α粒子径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由左手定则判定质子、α粒子受到洛伦兹力向右偏转,反质子、反α粒子向左偏转,故A正确,B错误;进入匀强磁场B2的粒子具有相同的速度,由偏转半径r=知,反α粒子、α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大,故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主要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
素是氢,氢核的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
核He)。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1 u相当于931.5 MeV
的能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粒子名称 质子p α粒子 电子e 中子n
质量/u 1.007 3 4.001 5 0.000 55 1.008 7
C. 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 6 u
D. 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24.8 M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关系
可判断,A正确,B错误;质量亏损为Δm=(4×1.007 3-4.001
5-2×0.000 55)u=0.026 6 u,根据质能方程可知ΔE=
Δmc2≈24.8 MeV,C、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我国首次使用核电池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并用于嫦娥三
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放射性
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嫦娥三号”采用
放射性同位素Pu,静止的Pu衰变为铀核U和α粒子,并
放出频率为ν的γ光子,已知Pu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mPu,mU,m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此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mPu-mU-mα
C. 释放出的γ光子的能量为(mPu-mU-mα)c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Pu的衰变方程为PuUHe+γ,选项A正确;此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反应前后质量的差,Δm=mPu-mU-mα,选项B正确;释放的γ光子的能量为hν,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E=(mPu-mU-mα)c2,由于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新核与α粒子的动能以及光子的能量,所以光子的能量小于(mPu-mU-mα)c2,选项C错误Pu衰变成U和α粒子后,释放核能,原子核变得更稳定,所以反应后U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Pu的结合能大,选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60分)
13. (6分)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并由吴健雄用Co的衰变来验证,其核反应方程是
CoNie+。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
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
(1)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Ni的质量数A是 ,核
电荷数Z是 。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
CoNie+,由此得出两空分别为60和28。
60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在衰变前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
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
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 守恒定律。
解析: 衰变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原来静止的核动量为
零,分裂成两个粒子后,这两个粒子的动量和应该还是零,则两粒子径迹必在同一直线上。现在发现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就一定会违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
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
年种植面积曾达到3 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
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 ,从而产生
可遗传的变异。
解析: 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
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
基因突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8分)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设每次聚变反应可
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核He,同时释放出正电子e;
已知氢核的质量为mp,氦核的质量为mα,正电子的质量为me,真
空中光速为c。则每次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及
氦核的比结合能 。
4mp-mα-2m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根据核反应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可知生成了2个正
电子,所以质量亏损Δm=4mp-mα-2me。根据E=Δmc2可知,产
生的能量E=(4mp-mα-2me)c2,所以氦核的比结合能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7分)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pCN
NC+e++υ
pCN
pNO
ON+e++υ
pNC+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其中p为质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υ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
子的质量为mp=1.672 648×10-27 kg,α粒子的质量为mα=6.644
929×10-27 kg,正电子的质量为me+=9.11×10-31 kg,中微子的
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 m/s。试计算该系列
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答案:3.95×10-12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将题中的几个核反应方程左右分别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
项,上述系列反应等效为4pα+2e++2υ,
质量亏损
Δm=4mp-(mα+2me+)=4×1.672 648×10-27 kg-6.644
929×10-27 kg-2×9.11×10-31 kg
=4.384 1×10-29 kg,
释放的能量
ΔE=Δmc2=4.384 1×10-29×(3.00×108)2 J≈3.95×10-12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 (9分)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质子。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方程为NHeOH。已知氮核质量为mN=14.007 53
u,氧核质量为mO=17.004 54 u,氦核质量为mHe=4.003 87 u,
质子(氢核)质量为mp=1.008 15 u。(已知1 uc2=931 MeV,结
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反应?相应的能量变
化为多少?
答案:吸收能量 1.2 MeV
解析:由Δm=mN+mHe-mO-mp得Δm=-0.001 29 u
所以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吸收能量为ΔE=|Δm|c2=0.001 29 uc2≈1.2 M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若入射氦核以v0=3×107 m/s的速度沿两核中心连线方向轰
击静止氮核。反应生成的氧核和质子同方向运动,且速度大
小之比为1∶50。求氧核的速度大小。
答案:1.8×106 m/s
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Hev0=mOv氧+mpvp
又v氧∶vp=1∶50
可解得v氧≈1.8×106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14分)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核聚
变。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出核能。例如,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
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就要向外释放出能量,其核反应
方程式为HHHen。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4 1
u,氚核的质量为3.016 1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氦核的质量
为4.002 6 u。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可以证明1 u相当于
931.5 MeV。
(1)试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出该反应能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核
能。(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7.6 M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核反应中亏损的质量
Δm=(2.014 1+3.016 1-1.008 7-4.002 6)u=0.018 9 u
释放的核能ΔE=0.018 9×931.5 MeV≈17.6 M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燃烧值是指完全燃烧1 kg的某种燃料所能释放出的能量,单
位是J/kg。若已知某种型号的汽油的燃烧值为4.4×107
J/kg,试计算按着上述核反应每结合成1 kg氦核释放的核能
大约相当于燃烧多少汽油释放出的化学能?(结果保留3位
有效数字,取阿伏伽德罗常数NA=6×1023 mol-1)
答案:9.60×106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1 kg氦核中的氦核个数为
N=NA=1.5×1026个
每结合成1 kg氦核释放的核能为ΔE,汽油燃烧值
q=4.4×107 J/kg,相当于燃烧汽油质量
M== kg=9.60×106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16分)静止的锂核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6 m/s的中子,发
生核反应后若只产生了两个新粒子,其中一个粒子为氦核He,
它的速度大小是8.0×106 m/s,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速度方向相
同,1 u=1.66×10-27 kg。
(1)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
答案:LinHeH
解析: 核反应的方程式为LinHe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粒子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答案: 8.1×106 m/s
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用m1、m2和m3分别表示中子n、氦核He和氚核H的质量,用v1、v2和v3分别表示中子n、氦核He和氚核H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3v3
代入数据得v3=-8.1×106 m/s,即反应后生成的氚核的速度大小为8.1×106 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此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质量亏损?并说明依据。
答案: 反应后粒子的总
动能大于反应前粒子的动能,故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亏损
解析: 反应前的总动能E1=m1≈4.92×10-14 J
反应后的总动能E2=m2+m3≈3.76×10-13 J
因为E2>E1,可知反应中发生了质量亏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