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3张PPT。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一、侵略史: 5次
一鸦、二鸦、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本侵华
专题二、奋斗史:理论与实践 (四个阶级九件事)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主要内容专题一、侵略史: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鸦:《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二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沦为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2)干涉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时:
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持新的代理人袁世凯,帮助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
国民大革命时:
扶持新的代理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抗战胜利后:
扶蒋反共。
新中国成立后:
孤立封锁。
专题二、 奋斗史:实践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主要内容1、鄙夷
2、新思想的萌发: “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
4、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6、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7、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专题二、奋斗史:
(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材内容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鸦片战争的战争背景
战前中国
①总体状况: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表现:
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政治: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外交:闭关锁国,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鄙夷)
战前世界
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开展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爆发根本原因: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①中英正常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入超
②鸦片走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白银外流,严重威胁清朝统治,人民负担加重。
“中原几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
(银贵钱贱)年 代1800--18014570箱1821--18225959箱1830--183119956箱1835--183630202箱1838--183940200箱战前40年间,运入鸦片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三四亿银元。运入鸦片的数量(每箱重约60公斤)银贵钱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
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战争过程
时间:1840年-1842年
失败原因:
具体原因:
道光皇帝动摇不定;
琦善等妥协投降;
中国武器落后等等。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1、《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商
2. 《南京条约》附约:
“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盖房永久居住: “租界” 形成
3、中美《望厦条约》:
4、中法《黄埔条约》:通商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中国被动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疯狂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1.社会性质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社会矛盾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两对矛盾,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
由反封建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鸦片战争的影响?英国历史学家马士:“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将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回答:“危机的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不是。
“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走私,对中国合法的禁烟运动不满,借机发动对华战争,妄图打开中国大门。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将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2.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马士认为鸦片战争是是一场贸易战争
实质上鸦片战争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是一场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不是一场贸易战争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背景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过程
条约:
① 《天津条约》:1858,② 《北京条约》:1860,
㈠爆发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2 .自然灾害
㈡准备
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 1851年——1853
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第二阶段:(1853-1856)
1.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北伐、西征,全盛时期
第三阶段:( 1856-1864)
1、天京变乱, 元气大伤,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京变乱1856定都天京后迅速封建化,腐朽化
腐朽奢侈,争权夺利《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土地的分配,产品的分配
2.评价:
①革命性:
反映农民阶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
主观: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
客观: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资政新篇》内容: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化:开设新式学堂等。
意义: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未实行。
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不是农民革命实
践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1859年,洪仁??窍冉?闹泄?俗钤缣岢龅脑谥泄?⒄棺时局饕宓姆桨浮?
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应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根本没有实行。《资政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吗?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
1.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加速清王朝的
衰亡;
2.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在反封建的同
时反侵略;
时代赋予了它新特点1、在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2、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如《天
朝田亩制度》。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加速清王朝的衰亡,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
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背景:明治维新后 ,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准备侵略中国。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甲午战争过程1、丰岛海战
2、黄海大战
3、辽东战役
4、威海卫:
清政府政治腐败;
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
慈禧腐化,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失败主要原因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影响赔款,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通商口岸,使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投资设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割让领土的刺激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突出反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特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重的民族危机1.经济上:资本输出
开工厂、修铁路、采矿、借款、
2.政治上:瓜分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义和团运动 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亡:
农民阶级:义和团 “扶清灭洋”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
维新派说“吾既自居于弱味,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
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 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自身制度的落后。
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列强,粉碎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计划。“扶清灭洋” “扶清”: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义和团的传单“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迷信色彩、笼统排外
材料一 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次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
-----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资料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两种观点
1.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起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
2.受盲目排外思想支配的和义和团运动,是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相悖反的,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步。尽管有广大群众参加,但不能认为是正确的。《辛丑条约》内容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
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拆炮驻兵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洋人的朝廷”。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辛丑条约》 , 辛丑年: 1901
“庚子赔款” , 庚子年: 1900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 关税协商。 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盖房居留权(租界)。
2、《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在内地自由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十口通商;赔款。
3、《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4、《马关条约》:割台湾岛;赔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5、《辛丑条约》:赔4.5亿两;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五个条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庚子之变后)维新派: 戊戌变法 (1895-1898)
革命派: 辛亥革命 (1894- 1912 )
民族资产阶级: “实业救国” 张謇
农民阶级:义和团“扶清灭洋” (1898-1900)
地主阶级: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90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新政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时间:1901年开始
措施:
编练新军;
废除科举、奖励留学;
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结果: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征收苛捐
杂税,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剧了统治危
机。预备立宪目的: 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过程: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
结果:立宪派分化,汉官离心;革命党趁机
发动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 1、严重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应当推翻。
2、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上海、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组织准备1894年,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振兴中华” 。
1905年,东京,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帝国主
义支持的清王朝。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评价: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武装起义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1911年5月 , 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狭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1894年到1912年清帝退位,孙中山推
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国民大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列强与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在“严守中立”为伪装下,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凯;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帮助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①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立宪派、旧官僚的压力
③孙中山的妥协 辛亥革命的功绩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了人心。
②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推动了生活习俗的进步。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成功?失败?成功:辛亥革命的功绩
失败:辛亥革命果实的被袁世凯篡夺,未
改变中国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但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历史原因:戊戌、辛亥都没有从根本上批判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4.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背景
政治上: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
夺混战,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民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为五四运动提
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为五四提供了思想基础。
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比较一战后和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战后,国际地位低
二战后,国际地位提高。
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过程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反帝反封)
运动中心:北京 上海
运动主力:学生
取得初步胜利:
学生放了、卖国贼撤了、和约未签字。
工人五四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
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1840——1919——1949革命性质由革命任务决定,不由领导阶级决定。
相同:
革命任务相同:主要是反帝反封
革命性质相同: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不同:
领导阶级不同:旧(资), 新(无产阶级)
革命结果不同:旧(没完成),新(完成)中共的诞生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党的一大党的名称:
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中心工作:
党的中央机构:一大的局限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脱离中国国情。
没有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党的二大1922年 上海1、最低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2、最高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革命的动力:四个阶级4、决定加入共产国际(过于依赖共产国际)思想探索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的背景1、共产党:工人运动受挫,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2、国民党孙中山:革命屡遭失败,国民党过于复杂,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吸收新鲜血液。
3、共产国际的帮助:
191119131915192419171、国民党过于复杂,应当改组,吸收新鲜血液 2、应当建立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原因之一: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中 共 三 大主要内容:(1)决定国共合作(2)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A 、保持共产党员在思想上、 组织上的独立性C、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四个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党内合作的方式A、保持共产党员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次要矛盾服从主要矛盾 国民党“一大”1、1924年、广州
2、内容:
(1)改组国民党
(2)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 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国民党“一大”的意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目标,即反帝反封,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转变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大革命与世俱进孙中山伟大的一生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共和)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国民大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
3、伟大的转变(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 1924----1927
北伐战争:1926开始
北伐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
孙传芳和张作霖
“打到列强除军阀”大革命的功绩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大革命失败1、陈独秀右倾错误,妥协退让,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既要联合又要斗争建立统一战线是正确的,但是对国民党要实行既要联合又要斗争的策略。
“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无”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有”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土地革命南昌起义
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军队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决定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南下广州再北伐,损失严重。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大革命的惨痛教训,认识到军队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决定起义
三大起义受挫,转向农村,农村包围城市。“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汉口。
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的总方针。
3、决定秋收起义。
这次会议给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党指明了方向。
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八七会议: 城——村
七届二中全会: 村——城
11届3中全会: 阶——经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
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结合。
文章:《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如何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实践:
理论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立三路线相同点:都认为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不同点: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暴动。井冈山根据地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闽浙赣湘鄂赣湘赣鄂豫皖湘鄂西左右江星火燎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粉碎了三次“围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领导人博古、李德。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江赤水河大渡河泸定桥大雪山草地四道封锁线瑞金会宁吴起镇遵义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一、红二、红四三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火种。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中共两次扭转危机1、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
八七会议 , 三大起义,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
包围城市道路,土地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壮大。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
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民族矛盾急剧上升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1935年,华北事变
3、1936年12月12号,西安事变
抗日反蒋 联蒋抗日
日本侵华1、1931年,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2、1935年,华北事变
3、1937年,七七事变
全国抗战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三个阶段:四个政权: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中 共:敌后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1937、7——1938、10)相持(1938、10——)反攻(1945、8——1945、9、2)国民党政府傀儡政权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伪满洲国汪伪抗日战争抗战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 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支援,正面战场抗击日军,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敌后战场的发展,威胁着日军后方,支持了正面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后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捍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倡导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 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未能改变。
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认识到,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政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解放战争1945.8———1946.6 , 争取和平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946.6 ———1947.6, 防御
1947.6——1949.10, 反攻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
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对华政策: 扶蒋反共
蒋介石: 独裁、内战
中共: 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原因: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2、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内容 :《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意义:
1、共产党,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2、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1946年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由于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
但是,决议很快被撕毁
和平建国、民主政治的尝试化为泡影。民主党派的幻想和清醒民主党派曾经幻想通过议会道路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但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
1948年,民盟总部在香港重建,从此,民主政党和蒋介石集彻底决裂,和中共并肩战斗。
1949.9,新政协召开。中共争民主、争和平1、1945年7大,《论联合政府》
2、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3、1946年政协防御阶段 46.6-47.6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标志: 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土改内容:《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
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意义:使解放区一亿农民分到了土地,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武汉南京1947年的战略反攻外线:国统区
内线:解放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首战东北,首战锦州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傅作义和平改编。
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歼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BACK1948年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辽沈战役示意图北平谈判蒋介石: 求和申明,缓兵之计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共: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痛苦
结果:拒绝签字,谈判破裂。三次谈判西安谈判、重庆、北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 渡江战役1949.4.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历史从此结束。
具有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