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近视与远视教材分析 本节是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信息的获取”中的课题2。由于眼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重要作用,因此关于眼睛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教材为了强化眼的卫生保健知识,在本节中单列一节探究近视形成,这对学生爱眼和护眼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本节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矫正及近视的预防,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形成了初步的生物学思想;具有合作学习意识和基础;能进行简单的收集信息及处理数据等。这些基础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近视眼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及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班级近视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体验在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
(2)、关注爱眼和护眼的重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曲度大小的影响。 教法分析
1、直观教学法。
2、比较法教学。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2、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科学探究为主要程序,教师适时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调查我校班级近视率
教师准备三种眼球、晶状体的剪贴图
教师自制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模型
教学程序调查引入
近视、远视眼的特点、矫正及原理
新课教学 近视的形成
如何预防近视
拓展迁移学生调查班级近视率 通过亲自参与调查,在收集处理数据过程中,提高了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近视的重视,由此引出课题。 探究提纲 小王同学双眼视力正常,篮球赛时,远处的同伴把球传给他。小王看着球由远及近,是眼球的哪个结构调节的?看远处和看近处时相比,其形态有何变化?成像于哪?
小明的眼睛近视,他与正常眼的眼球相比,有哪些变化?成像部位?
小亮是远视眼,他与正常眼的眼球相比,有哪些变化?成像部位? 自主合作探究,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锻炼了其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剪贴图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则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了三种眼的特点,将知识融会贯通。近视、远视的矫正
学生分组探究,共同观察近视镜片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矫正近视、远视的方法。学生近距离观察近视镜片的特征,兴趣很高,同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矫正原理 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
反之,凹透镜有使光线发散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被有趣的教学内容所吸引,利用这个贴近生活的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总结1、从眼球成像的角度区分正常眼、近视、远视。
2、造成近视、远视的病理。
3、根据病理,如何矫正。 及时归纳和总结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从各个角度更清晰认识了三种眼的情况。 预防近视的措施创设情境:小明同学升入初中以来,看书写字比较多,有时在公共汽车上还看书,可最近他上课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
1、请你诊断:他得的是
2、大家帮他出出主意,该怎么办?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措施能缓解、改善眼已形成的疲劳状况,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拓展迁移1、有的同学沉迷于上网,不但影响了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屏幕,容易导致 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了 眼.
2 、有一个人戴着眼镜,在三楼看报纸,楼下有人在喊他,他摘下眼镜向楼下看去。此人是近视还是远视?他戴的是什么眼镜?
3、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的主题。写一句爱护眼睛的话,记在下面,并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正常眼
近视眼 形成? 预防?
( 矫正)
远视眼
( 矫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调查、分组探究等活动,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成功之处:
1、变抽象为直观。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谢 谢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