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14: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阜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 月???? ?日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了解“序”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








1.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词汇。
2.如何翻译文言文?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三点:一是确定句式结构,调整语序;二是把握重点文言虚、实词的译法;三是翻译句子时注意添加省略的内容,使句意顺畅。




【关于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 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序】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嗜(?shì)??叱咄(?chìduō?)??箧(qiè?)????缊(?yùn?)
媵人(yǐng?)??容臭(?xiù?)??烨然(yè?)??衾(?qīn)
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号???????????。
(赠序???明???宋濂??景濂?潜溪)




一.导入课文: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的。(板书课标题)
二.疏通课文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6、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7、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8、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11、执经叩问:求教。叩,问。???12、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3、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14、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15、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6、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17、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18、(礼愈)至:周到。???19、(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20、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1、穷冬:严冬。???22、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23、(至)舍:学舍,书舍。???24、僵劲:僵硬。????25、(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26、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27、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28、(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29、(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30、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31、(右备)容臭:容臭,香袋。???32、?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33、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35、县官日(天天)有禀稍之供:县官,朝廷。?禀稍,官家给的粮食。???35、(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之,的。????36、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37、非天质之卑: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38、流辈:同辈的人。????39、谒,拜见。???40、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次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41、言和而色夷:夷,平和。???4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4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赠送。








一.一词多义:
1.①以衾拥覆(用,介词)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③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跟“而”的作用相同,相当于“地”)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⑤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2.①久而乃和?(缓解、暖和)?②言和而色夷?(谦和)
3.①勇冠三军?(天下第一) ?②既加冠?(男子20岁成年)
4.①战则请从?(请让我)? ?②俯身倾耳以请?(请教)
5.①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②日再食?(两次)
患:?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②无冻馁之患?(忧患)
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②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
④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⑤当余之从师也??(之:助词,无实义,不译)
其:①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②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①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②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二.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2.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三.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3.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
四.古今异义:
1.媵人持汤沃灌?汤:古:?热水? 今:?菜汤
2.走送之?走:古:?跑? ?今:?行走
3.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今:?趋势
4.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 ?今:?或者
5.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 ?今:假期




背诵课文。




?
格言警句: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1.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学习作者记叙以、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








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能找出文中形成对比的内容,将文章中对比的内容进行比较,体会用对比揭示人物特点或揭示道理的作用。




【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经历了社会动乱,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翻译下列句子:
1、?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
???译文: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一.整体感知。
用横线“_____”画出文章的文眼?
文眼: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二.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明确: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明确: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明确: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明确: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例如,作者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值得我学习;在学习中,不要抱怨条件的好坏,只要主观努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我想说,我很幸福,有关心我的老师,宽敞的教室,同学的帮助,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明确: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明确:(1)、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勉励(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2)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像作者这样勤奋刻苦的故事,在古代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例吗?
明确: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读书;凿壁偷光(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偷光”读书;程门立雪(宋代的扬时“程门立雪”虚心求学;悬梁刺股(东汉时的孙敬头悬梁读书,战国时期的苏秦锥刺股学习。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三.开放性试题
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明确: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刻苦求学,可以启示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学习不慕富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学习勤奋学习,勇于战胜各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明确: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明确: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课堂小结:
学习是件非常艰苦的事,没有坚强的意志,刻苦勤奋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希望同学们能从宋濂艰苦的求学经历中,受到启迪,做个一心向学的人。我们还要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能珍惜幸福生活,做个积极进取的人,力争将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极度渲染环境之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礼大行动,把你所收集的励志名言送给最要帮助的同学,以此鼓励他好好学习。老师赠送名言给同学。
(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思考: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明确:1,我非常欣赏作者这种尊敬师长的美好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师长面前必恭必敬,不敢出言,是尊师的最好表现,只有尊敬师长,遵从师长的教导,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同时尊师重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发扬。
2.我不赞成作者在老师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我们必须尊敬老师。但尊师不是怕师,所以没必要在老师面前必恭必敬,俯身倾耳,不敢出言,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同老师成为亲密的朋友,互相沟通,互相信任,带着愉悦的心情向老师学习。并且要大胆质疑,合理发问,这样才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各个方面提高我们的素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学相长。




?
格言警句: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