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1)(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1)(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09:32:52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1)
学习 目标 1. 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理解函数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某个对应是否为函数.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请同学阅读课本P60—P63,完成下列填空.
一、 概念表述
概念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 ,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 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三 要 素 对应 关系 y=f(x),x∈A
定义域 的取值范围
值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的集合{f(x)|x∈A}
注意:
(1) A,B是非空的实数集.
(2) 定义域是非空的实数集A,但函数的值域不一定是非空实数集B,而是集合B的子集.
(3) 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唯一性.
(4) 函数符号“y=f(x)”是数学符号之一,不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还可以是图象或表格,或其他的对应关系.
(5) 除f(x)外,有时还用g(x),u(x),F(x),G(x)等符号表示函数.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定义域中的某一个x可以没有y与之对应.(   )
(2) 任意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   )
(3) 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   )
(4) 定义域中的某一个x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对应关系
例1 图中给出的四个对应关系,其中表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是(   )
① ②
③ ④
(例1)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变式 图中给出的从A到B的四个对应关系,其中表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是(   )
A B
C D
探究2 函数的概念
例2 (课本P63例1)函数的解析式是舍弃问题的实际背景而抽象出来的,它所反映的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广泛地用于刻画一类事物中的变量关系和规律.例如,正比例函数y=kx(k≠0)可以用来刻画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一定密度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等.
试构建一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y=x(10-x)来描述.
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1) 根据函数的概念判断
(2) 根据图形判断
①任取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l;
②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
③若直线l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
变式1 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
(1) x→y=x,x∈{x|0≤x≤6},y∈{y|0≤y≤3};
(2) x→y=x,x∈{x|0≤x≤6},y∈{y|0≤y≤3};
(3) x→y=3x+1,x∈R,y∈R.
变式2 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x|-3≤x≤8,x≠5},值域为{y|-1≤y≤2,y≠0},则y=f(x)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探究3 函数的三要素
例3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
(例3)
变式 若已知函数f(x)=x2,x∈{-1,0,1},则函数的值域为 .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都至少有一个数与之对应
B.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C.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D. 若函数的定义域中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有一个元素
2. 已知集合M={-1,1,2,4},N={1,2,4},给出下列四个对应关系:①y=x2;②y=x+1;③y=x-1;④y=|x|.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多选)若集合M={x|0≤x≤2},N={y|0≤y≤2},则下列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A B
C D
4. 已知集合A={1,2,3},B={4,5},则从A到B的函数f(x)有 个.
5. (课本P64练习3改编)集合A,B与对应关系f如图所示,f:A→B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如果是,那么定义域、值域与对应关系各是什么?
(第5题)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集合M={x|-2≤x≤2},集合N={y|0≤y≤2},下列四个图象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A B
C D
2. 在下列集合E到集合F的对应中,不能构成E到F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3. 设f:x→x2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若集合B={1},则集合A不可能是(   )
A. {1}  B. {-1}
C. {-1,1}  D. {-1,0}
4. 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
A. A=B=Z,对应关系f:x→y=
B. A={x|x>0,x∈R},B=R,对应关系f:x→y=±x
C. A=B=R,对应关系f:x→y=x2
D. A=B=R,对应关系f:x→y=
5. 下列各式中函数的个数为(   )
①y=1; ②y=x2; ③y=1-x; ④y=+.
A. 4  B. 3
C. 2  D. 1
6. 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在1859年翻译《代数学》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沿用至今,为什么这么翻译,书中解释说“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已知集合M={-1,1,2,4},N={1,2,4,16},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请由函数定义判断,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是(   )
A. y=|3x+1|  B. y=x+1
C. y=2x  D. y=x2
二、 多项选择题
7. 下列所给图象是函数图象的为(   )
A B
C D
8. 下列对应中是函数的是(   )
A. x→y,其中y=2x+1,x∈{1,2,3,4},y∈{x|x<10,x∈N}
B. x→y,其中y2=x,x∈{x|x≥0},y∈R
C. x→y,其中y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R,y∈Z
D. x→y,其中y=x-1,x∈N*,y∈N*
9. 已知集合A={x|0≤x≤4},B={y|0≤y≤2},下列不能表示从A到B的函数的是(   )
A. f:x→y=x  B. f:x→y=2x
C. f:x→y=x  D. f:x→y=
10. 下列四个图形中可能是函数y=f(x)图象的是(   )
A B
C D
11.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1,2,3,4,5,6},值域为B={7,8,9},且对任意的x12. (课本P63练习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关系为h=130t-5t2①.求①所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用函数的定义描述这个函数.
13. (课本P64练习2)某日8时至次日8时(次日的时间前加0表示)某市的温度走势如图所示.
(第13题)
(1) 求对应关系为图中曲线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 根据图象,求这一天12时所对应的温度.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1)
学习 目标 1. 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理解函数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某个对应是否为函数.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思考1:回顾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1) 一次函数y=kx+b(k≠0);
(2) 正比例函数y=kx(k≠0);
(3) 反比例函数y=(k≠0);
(4) 二次函数y=ax2+bx+c(a≠0).
思考2:初中学习的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自变量,y叫因变量.
一、 生成概念
问题1: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加速到350 km/h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350t.
(1) S是t的函数吗?请说明理由.
(2) 根据对应关系S=350t,这趟列车加速到350 km/h后,运行1 h就前进了350 km.这个说法正确吗?
(3) 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1中S与t的对应关系?
(1) 这里t和S是两个变量,而且对于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S是t的函数.
(2) 根据问题1的条件,我们不能判断列车以350 km/h运行半小时后的情况,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显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到t的变化范围.
(3) 列车行进的路程S与运行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S=350t.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1={t|0≤t≤0.5},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1={S|0≤S≤175}.
问题2:某电气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那么:
(1) 一个工人的工资W是他工作天数d的函数吗?
(2) 仿照问题1中对S与t的对应关系的精准刻画,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2中W与d的对应关系?(符号语言到文字语言)
(3) 问题1和问题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你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影响函数的要素有哪些呢?
(1) 显然,工资W是一周工作天数d的函数,其对应关系是W=350d.
(2) 其中d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2={1,2,3,4,5,6},W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2={350,700,1 050,1 400,1 750,2 100},对于数集A2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天数d,按照对应关系W=350d,在数集B2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工资W与它对应.
(3) 不同的函数.虽然它们有相同的解析式,也就是对应关系,但它们有不同的实际背景,变量的取值范围也不同.
问题3:下图是某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随时间t的变化图.
(1) 你能根据图找到中午12:00的AQI的值吗?这个值是否唯一存在?
(2) 你认为这里AQI的值I是t的函数吗?
(1) 能;是.
(2) 从图中曲线可知,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3={t|0≤t≤24},AQI的值I都在数集B3={I|0人们对于函数概念的第一和第二次抽象认识.第一次抽象认识,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拉、伽利略、笛卡儿、约翰·伯努利,主要观点是:函数就是解析式.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并不是所有的函数关系都能用解析式表示.后来欧拉在《微分学原理》的序言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如果某个量依赖于另一个量,当后面这个量变化时,前面这个量也随之变化,则前面这个量称为后面这个量的函数.这个时期是人们对于函数概念的第二次抽象认识.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拉,主要观点是:函数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关系.
问题4: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r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是我国某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我国某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y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恩格尔系数r(%) 36.69 36.81 38.17 35.69 35.15
年份y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恩格尔系数r(%) 33.53 33.87 29.89 29.35 28.57
你认为按表中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r是年份y的函数吗?如果是,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刻画这个函数?
这里y的取值范围是数集A4={2 015,2 016,2 017,2 018,2 019,2 020,2 021,2 022,2 023,2 024};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可知,r的取值范围是数集B4={r|0思考:上述问题1~问题4中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你能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吗?
上述问题的共同特征有:
(1) 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用A,B表示;
(2) 都有一个对应关系;
(3) 尽管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有如下特性: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x,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
请同学阅读课本P60—P63,完成下列填空.
二、 概念表述
概念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__实数集__,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__任意一个数x__,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__唯一__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三 要 素 对应 关系 y=f(x),x∈A
定义域 __x__的取值范围
值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的集合{f(x)|x∈A}
注意:
(1) A,B是非空的实数集.
(2) 定义域是非空的实数集A,但函数的值域不一定是非空实数集B,而是集合B的子集.
(3) 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唯一性.
(4) 函数符号“y=f(x)”是数学符号之一,不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还可以是图象或表格,或其他的对应关系.
(5) 除f(x)外,有时还用g(x),u(x),F(x),G(x)等符号表示函数.
三、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定义域中的某一个x可以没有y与之对应.( × )
(2) 任意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 × )
(3) 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 √ )
(4) 定义域中的某一个x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 ×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对应关系
例1 图中给出的四个对应关系,其中表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是( B )
① ②
③ ④
(例1)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解析】②左边集合中的1,4在右边集合中无元素对应,③中出现一对多的情况,
①中出现二对一和一对一,④中出现的是一对一,因此①④满足题意.
变式 图中给出的从A到B的四个对应关系,其中表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是( D )
A B
C D
【解析】对于A,集合A中的9,4在B中都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所以出现一对多的情况;对于B,C,集合A中的0在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对于D,集合A中的元素与B中的元素是多对一和一对一,因此D符合题意.
探究2 函数的概念
例2 (课本P63例1)函数的解析式是舍弃问题的实际背景而抽象出来的,它所反映的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广泛地用于刻画一类事物中的变量关系和规律.例如,正比例函数y=kx(k≠0)可以用来刻画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一定密度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等.
试构建一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y=x(10-x)来描述.
【解答】把y=x(10-x)看成二次函数,那么它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B={y|y≤25}.对应关系f把R中的任意一个数x,对应到B中唯一确定的数x(10-x).如果对x的取值范围作出限制,例如x∈{x|0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1) 根据函数的概念判断
(2) 根据图形判断
①任取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l;
②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
③若直线l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
变式1 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
(1) x→y=x,x∈{x|0≤x≤6},y∈{y|0≤y≤3};
【解答】当在集合{x|0≤x≤6}中取x=6时,在集合{y|0≤y≤3}中没有y的值与之对应,因此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
(2) x→y=x,x∈{x|0≤x≤6},y∈{y|0≤y≤3};
【解答】当在集合{x|0≤x≤6}中任取一个x的值后,都能在集合{y|0≤y≤3}中确定唯一的y的值与之对应,故可以确定y是x的函数.
(3) x→y=3x+1,x∈R,y∈R.
【解答】当在实数集R上任取一个x的值后,都能在实数集R上确定唯一的y值与之对应,故可以确定y是x的函数.
变式2 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x|-3≤x≤8,x≠5},值域为{y|-1≤y≤2,y≠0},则y=f(x)的图象可能是( B )
A B
C D
【解析】对于A,当x=8时,y=0,不符合题意,排除A;对于C,存在一个x对应多个y值,不是函数的图象,排除C;对于D,x取不到0,不符合题意,排除D.
探究3 函数的三要素
例3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__{x|-2≤x≤4或5≤x≤8}__,值域为__{y|-4≤y≤3}__.
(例3)
变式 若已知函数f(x)=x2,x∈{-1,0,1},则函数的值域为__{0,1}__.
【解析】由x∈{-1,0,1},代入f(x)=x2,解得f(-1)=1,f(0)=0,f(1)=1,根据集合的互异性,函数的值域为{0,1}.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在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都至少有一个数与之对应
B.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C.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D. 若函数的定义域中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有一个元素
【解析】由函数定义知,A,C,D正确,B不正确.
2. 已知集合M={-1,1,2,4},N={1,2,4},给出下列四个对应关系:①y=x2;②y=x+1;③y=x-1;④y=|x|.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是(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对应关系若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须满足:对M中的任意一个数,通过对应关系在N中都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①中,当x=4时,y=42=16 N,故①不能构成函数;②中,当x=-1时,y=-1+1=0 N,故②不能构成函数;③中,当x=-1时,y=-1-1=-2 N,故③不能构成函数;④中,当x=±1时,y=|x|=1∈N,当x=2时,y=|x|=2∈N,当x=4时,y=|x|=4∈N,故④能构成函数.
3. (多选)若集合M={x|0≤x≤2},N={y|0≤y≤2},则下列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BC )
A B
C D
【解析】A不满足函数的定义域,不正确;B,C满足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函数的值域,正确;D不满足函数的定义,不正确.
4. 已知集合A={1,2,3},B={4,5},则从A到B的函数f(x)有__8__个.
【解析】抓住函数的“取元的任意性,取值的唯一性”,利用列表方法确定函数的个数.列表如下:
f(1) 4 4 4 4 5 5 5 5
f(2) 4 4 5 5 4 4 5 5
f(3) 4 5 4 5 4 5 4 5
由表可知,这样的函数有8个.
5. (课本P64练习3改编)集合A,B与对应关系f如图所示,f:A→B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如果是,那么定义域、值域与对应关系各是什么?
(第5题)
【解答】由图知,A中的任意一个数,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所以f:A→B是从A到B的函数.定义域是A={1,2,3,4,5},值域C={1,2,3,4,5}.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集合M={x|-2≤x≤2},集合N={y|0≤y≤2},下列四个图象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B )
A B
C D
2. 在下列集合E到集合F的对应中,不能构成E到F的函数的是( D )
A B
C D
3. 设f:x→x2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若集合B={1},则集合A不可能是( D )
A. {1}  B. {-1}
C. {-1,1}  D. {-1,0}
4. 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C )
A. A=B=Z,对应关系f:x→y=
B. A={x|x>0,x∈R},B=R,对应关系f:x→y=±x
C. A=B=R,对应关系f:x→y=x2
D. A=B=R,对应关系f:x→y=
【解析】对于A,因为集合A是整数集合,其中奇数除以2的结果不是整数,所以y不是x的函数,因此A不符合题意;对于B,显然2∈A,此时y=±2,有两个不同的实数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因此B不符合题意;对于C,因为任意一个实数的平方是一个确定的实数,符合函数的定义,因此C符合题意;对于D,因为0∈A,但是没有意义,因此D不符合题意.
5. 下列各式中函数的个数为( B )
①y=1; ②y=x2; ③y=1-x; ④y=+.
A. 4  B. 3
C. 2  D. 1
【解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①②③都是函数.对于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所以无解,所以④不是函数.
6. 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在1859年翻译《代数学》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沿用至今,为什么这么翻译,书中解释说“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已知集合M={-1,1,2,4},N={1,2,4,16},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请由函数定义判断,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是( D )
A. y=|3x+1|  B. y=x+1
C. y=2x  D. y=x2
【解析】在A中,当x=2时,y=7 N,故A错误;在B中,当x=-1时,y=-1+1=0 N,故B错误;在C中,当x=4时,y=8 N,故C错误;在D中,任取x∈M,总有y=x2∈N,故D正确.
二、 多项选择题
7. 下列所给图象是函数图象的为( CD )
A B
C D
【解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在定义域内作一条直线x=a,将直线x=a在定义域内左右移动,如果直线与图象的交点始终只有一个,则图象是函数图象,据此可判断C,D选项所给图象是函数图象.
8. 下列对应中是函数的是( AC )
A. x→y,其中y=2x+1,x∈{1,2,3,4},y∈{x|x<10,x∈N}
B. x→y,其中y2=x,x∈{x|x≥0},y∈R
C. x→y,其中y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R,y∈Z
D. x→y,其中y=x-1,x∈N*,y∈N*
【解析】对于A,对集合{1,2,3,4}中的每个元素x,按照y=2x+1,在{x|x<10,x∈N}中都有唯一元素y与之对应,A是;对于B,存在x∈{x|x≥0},按照y2=x,在R中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如x=1,与之对应的y=±1,B不是;对于C,对每个实数x,按照“y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都有唯一一个整数y与之对应,C是;对于D,当x=1时,按照y=x-1,在N*中不存在元素与之对应,D不是.
9. 已知集合A={x|0≤x≤4},B={y|0≤y≤2},下列不能表示从A到B的函数的是( BC )
A. f:x→y=x  B. f:x→y=2x
C. f:x→y=x  D. f:x→y=
【解析】B的对应法则是f:x→y=2x,f(3)=6 B,不满足函数的定义,故B错误;C的对应法则是f:x→y=x,可得f(4)= B,不满足函数的定义,故C错误.
10. 下列四个图形中可能是函数y=f(x)图象的是( AD )
A B
C D
【解析】A,D都满足函数的定义.在B中,当x=0时有两个函数值与之对应,不满足函数对应的唯一性.在C中,存在x,有两个y值与x对应,不满足函数对应的唯一性.
11.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1,2,3,4,5,6},值域为B={7,8,9},且对任意的x【解析】如图,可知满足条件的函数共10个.
    
    
(第11题答)
12. (课本P63练习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关系为h=130t-5t2①.求①所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用函数的定义描述这个函数.
【解答】定义域为{t|0≤t≤26},值域为{h|0≤h≤845},对于数集{t|0≤t≤26}中的任一个数t,在数集{h|0≤h≤845}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h=130t-5t2与之对应.
13. (课本P64练习2)某日8时至次日8时(次日的时间前加0表示)某市的温度走势如图所示.
(第13题)
(1) 求对应关系为图中曲线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解答】由图可知,设从某日8时起24小时内,经过时间t的温度为y ℃,则定义域为{t|0≤t≤24},值域为{y|2≤y≤12}.
(2) 根据图象,求这一天12时所对应的温度.
【解答】由题图知,11时的温度为8 ℃,14时的温度为12 ℃,12时的温度约为+8≈9.3(℃).(共45张PPT)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1课时 函数的概念(1)
学习 目标 1. 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理解函数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某个对应是否为函数.
新知初探 基础落实
思考1:回顾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思考2:初中学习的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自变量,y叫因变量.
一、 生成概念
问题1: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加速到350 km/h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350t.
(1) S是t的函数吗?请说明理由.
(2) 根据对应关系S=350t,这趟列车加速到350 km/h后,运行1 h就前进了350 km.这个说法正确吗?
(3) 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1中S与t的对应关系?
(1) 这里t和S是两个变量,而且对于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S是t的函数.
(2) 根据问题1的条件,我们不能判断列车以350 km/h运行半小时后的情况,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显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到t的变化范围.
(3) 列车行进的路程S与运行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S=350t.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1={t|0≤t≤0.5},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1={S|0≤S≤175}.
问题2:某电气维修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那么:
(1) 一个工人的工资W是他工作天数d的函数吗?
(2) 仿照问题1中对S与t的对应关系的精准刻画,如何用更精确的语言表示问题2中W与d的对应关系?(符号语言到文字语言)
(3) 问题1和问题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你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影响函数的要素有哪些呢?
(1) 显然,工资W是一周工作天数d的函数,其对应关系是W=350d.
(2) 其中d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2={1,2,3,4,5,6},W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2={350,700,1 050,1 400,1 750,2 100},对于数集A2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天数d,按照对应关系W=350d,在数集B2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工资W与它对应.
(3) 不同的函数.虽然它们有相同的解析式,也就是对应关系,但它们有不同的实际背景,变量的取值范围也不同.
问题3:下图是某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随时间t的变化图.

(1) 你能根据图找到中午12:00的AQI的值吗?这个值是否唯一存在?
(2) 你认为这里AQI的值I是t的函数吗?
(1) 能;是.
(2) 从图中曲线可知,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3={t|0≤t≤24},AQI的值I都在数集B3={I|0人们对于函数概念的第一和第二次抽象认识.第一次抽象认识,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拉、伽利略、笛卡儿、约翰·伯努利,主要观点是:函数就是解析式.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并不是所有的函数关系都能用解析式表示.后来欧拉在《微分学原理》的序言中给出的函数定义是:如果某个量依赖于另一个量,当后面这个量变化时,前面这个量也随之变化,则前面这个量称为后面这个量的函数.这个时期是人们对于函数概念的第二次抽象认识.主要代表人物为欧拉,主要观点是:函数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关系.
我国某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年份y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恩格尔系数r(%) 36.69 36.81 38.17 35.69 35.15
年份y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恩格尔系数r(%) 33.53 33.87 29.89 29.35 28.57
你认为按表中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r是年份y的函数吗?如果是,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刻画这个函数?
这里y的取值范围是数集A4={2 015,2 016,2 017,2 018,2 019,2 020,2 021,
2 022,2 023,2 024};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可知,r的取值范围是数集B4={r|0思考:上述问题1~问题4中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你能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吗?
上述问题的共同特征有:
(1) 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用A,B表示;
(2) 都有一个对应关系;
(3) 尽管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有如下特性: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x,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
请同学阅读课本P60—P63,完成下列填空.
二、 概念表述
概念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_________,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______________,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三 要 素 对应关系 y=f(x),x∈A
定义域 ____的取值范围
值域 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的集合{f(x)|x∈A}
实数集
任意一个数x
唯一
x
注意:
(1) A,B是非空的实数集.
(2) 定义域是非空的实数集A,但函数的值域不一定是非空实数集B,而是集合B的子集.
(3) 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唯一性.
(4) 函数符号“y=f(x)”是数学符号之一,不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还可以是图象或表格,或其他的对应关系.
(5) 除f(x)外,有时还用g(x),u(x),F(x),G(x)等符号表示函数.
三、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定义域中的某一个x可以没有y与之对应. (  )
(2) 任意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 (  )
(3) 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 (  )
(4) 定义域中的某一个x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 (  )
×
×

×
典例精讲 能力初成
探究
    图中给出的四个对应关系,其中表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1
对应关系
1
B
【解析】②左边集合中的1,4在右边集合中无元素对应,③中出现一对多的情况,①中出现二对一和一对一,④中出现的是一对一,因此①④满足题意.
【解析】对于A,集合A中的9,4在B中都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所以出现一对多的情况;对于B,C,集合A中的0在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对于D,集合A中的元素与B中的元素是多对一和一对一,因此D符合题意.
变式 
    图中给出的从A到B的四个对应关系,其中表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是
(  )
D
探究
    (课本P63例1)函数的解析式是舍弃问题的实际背景而抽象出来的,它所反映的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广泛地用于刻画一类事物中的变量关系和规律.例如,正比例函数y=kx(k≠0)可以用来刻画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一定密度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等.
试构建一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y=x(10-x)来描述.
2
函数的概念
2
【解答】把y=x(10-x)看成二次函数,那么它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B={y|y≤25}.对应关系f把R中的任意一个数x,对应到B中唯一确定的数x(10-x).如果对x的取值范围作出限制,例如x∈{x|0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1) 根据函数的概念判断

(2) 根据图形判断
①任取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l;
②在定义域内平行移动直线l;
③若直线l与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没有交点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是函数.
【解答】当在集合{x|0≤x≤6}中取x=6时,在集合{y|0≤y≤3}中没有y的值与之对应,因此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
    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
(1) x→y=x,x∈{x|0≤x≤6},y∈{y|0≤y≤3};
变式1 
【解答】当在集合{x|0≤x≤6}中任取一个x的值后,都能在集合{y|0≤y≤3}中确定唯一的y的值与之对应,故可以确定y是x的函数.
(3) x→y=3x+1,x∈R,y∈R.
【解答】当在实数集R上任取一个x的值后,都能在实数集R上确定唯一的y值与之对应,故可以确定y是x的函数.
【解析】对于A,当x=8时,y=0,不符合题意,排除A;对于C,存在一个x对应多个y值,不是函数的图象,排除C;对于D,x取不到0,不符合题意,排除D.
    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x|-3≤x≤8,x≠5},值域为{y|-1≤y≤2,y≠0},则y=f(x)的图象可能是 (  )
变式2 
B
探究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函数的三要素
3
{x|-2≤x≤4或5≤x≤8}
{y|-4≤y≤3}
【解析】由x∈{-1,0,1},代入f(x)=x2,解得f(-1)=1,f(0)=0,f(1)=1,根据集合的互异性,函数的值域为{0,1}.
变式 
    若已知函数f(x)=x2,x∈{-1,0,1},则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
{0,1}
随堂内化 及时评价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都至少有一个数与之对应
B.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C.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D. 若函数的定义域中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有一个元素
B
【解析】由函数定义知,A,C,D正确,B不正确.
2. 已知集合M={-1,1,2,4},N={1,2,4},给出下列四个对应关系:①y=x2;②y=x+1;③y=x-1;④y=|x|.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D
【解析】对应关系若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须满足:对M中的任意一个数,通过对应关系在N中都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①中,当x=4时,y=42=16 N,故①不能构成函数;②中,当x=-1时,y=-1+1=0 N,故②不能构成函数;③中,当x=-1时,y=-1-1=-2 N,故③不能构成函数;④中,当x=±1时,y=|x|=1∈N,当x=2时,y=|x|=2∈N,当x=4时,y=|x|=4∈N,故④能构成函数.
3. (多选)若集合M={x|0≤x≤2},N={y|0≤y≤2},则下列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
BC
【解析】A不满足函数的定义域,不正确;B,C满足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函数的值域,正确;D不满足函数的定义,不正确.
4. 已知集合A={1,2,3},B={4,5},则从A到B的函数f(x)有____个.
8
【解析】抓住函数的“取元的任意性,取值的唯一性”,利用列表方法确定函数的个数.列表如下:
由表可知,这样的函数有8个.
f(1) 4 4 4 4 5 5 5 5
f(2) 4 4 5 5 4 4 5 5
f(3) 4 5 4 5 4 5 4 5
5. (课本P64练习3改编)集合A,B与对应关系f如图所示,f:A→B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如果是,那么定义域、值域与对应关系各是什么?
【解答】由图知,A中的任意一个数,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与之对应,所以f:A→B是从A到B的函数.定义域是A={1,2,3,4,5},值域C={1,2,3,4,5}.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集合M={x|-2≤x≤2},集合N={y|0≤y≤2},下列四个图象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
B
2. 在下列集合E到集合F的对应中,不能构成E到F的函数的是 (  )
D
3. 设f:x→x2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若集合B={1},则集合A不可能是 (  )
A. {1}  B. {-1}
C. {-1,1}  D. {-1,0}
D
C
B
6. 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在1859年翻译《代数学》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沿用至今,为什么这么翻译,书中解释说“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已知集合M={-1,1,2,4},N={1,2,4,16},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请由函数定义判断,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是 (  )
A. y=|3x+1|  B. y=x+1
C. y=2x  D. y=x2
D
【解析】在A中,当x=2时,y=7 N,故A错误;在B中,当x=-1时,y=-1+1=0 N,故B错误;在C中,当x=4时,y=8 N,故C错误;在D中,任取x∈M,总有y=x2∈N,故D正确.
二、 多项选择题
7. 下列所给图象是函数图象的为 (  )
CD
【解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在定义域内作一条直线x=a,将直线x=a在定义域内左右移动,如果直线与图象的交点始终只有一个,则图象是函数图象,据此可判断C,D选项所给图象是函数图象.
8. 下列对应中是函数的是 (  )
A. x→y,其中y=2x+1,x∈{1,2,3,4},y∈{x|x<10,x∈N}
B. x→y,其中y2=x,x∈{x|x≥0},y∈R
C. x→y,其中y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R,y∈Z
D. x→y,其中y=x-1,x∈N*,y∈N*
AC
【解析】对于A,对集合{1,2,3,4}中的每个元素x,按照y=2x+1,在{x|x<10,x∈N}中都有唯一元素y与之对应,A是;对于B,存在x∈{x|x≥0},按照y2=x,在R中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如x=1,与之对应的y=±1,B不是;对于C,对每个实数x,按照“y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都有唯一一个整数y与之对应,C是;对于D,当x=1时,按照y=x-1,在N*中不存在元素与之对应,D不是.
9. 已知集合A={x|0≤x≤4},B={y|0≤y≤2},下列不能表示从A到B的函数的是
(  )
BC
10. 下列四个图形中可能是函数y=f(x)图象的是 (  )
AD
【解析】A,D都满足函数的定义.在B中,当x=0时有两个函数值与之对应,不满足函数对应的唯一性.在C中,存在x,有两个y值与x对应,不满足函数对应的唯一性.
11.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1,2,3,4,5,6},值域为B={7,8,9},且对任意的x【解析】如图,可知满足条件的函数共10个.
10
12. (课本P63练习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与时间t(单位:s)的关系为h=130t-5t2①.求①所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用函数的定义描述这个函数.
【解答】定义域为{t|0≤t≤26},值域为{h|0≤h≤845},对于数集{t|0≤t≤26}中的任一个数t,在数集{h|0≤h≤845}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h=130t-5t2与之对应.
13. (课本P64练习2)某日8时至次日8时(次日的时间前加0表示)某市的温度走势如图所示.
【解答】由图可知,设从某日8时起24小时内,经过时间t的温度为y ℃,则定义域为{t|0≤t≤24},值域为{y|2≤y≤12}.
(1) 求对应关系为图中曲线的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 根据图象,求这一天12时所对应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