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10:01:15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学习 目标 1.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 2. 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一、 概念表述
1. 如图,已知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A是直线l上的定点,P是直线l外一点,设向量=a,则向量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a·u)u,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PQ==.
2. 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是平面α内的定点,P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l,交平面α于点Q,则n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且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因此PQ===.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 )
(2) 直线和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 )
(3) 两个平面平行时,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外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 )
(4) 任意一条直线与任意一个平面都有距离.( ×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求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教材P34例6(1)补充)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4,BC=3,∠ABC=90°,求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
(例1)
【解答】 以B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0,0,0),A1(4,0,1),C1(0,3,1),所以=(0,3,1),所以直线A1C1的方向向量为=(-4,3,0),则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为d===.
(例1答)
求直线外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d的方法:
方法一:结合点线距的向量公式;
方法二:先确定直线l上一点B和直线l的方向向量n,再利用d=||进行计算.
变式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若E是A1B1的中点,则点A到直线BE的距离是( B )
A. B.
C. D.
【解析】 如图,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则=(0,2,0),=(0,1,2),所以cos 〈,〉===,所以sin 〈,〉=,于是点A到直线BE的距离为d=||sin 〈,〉=.
(变式1答)
探究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或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视角1 点面距
例2-1 (教材P34例6(2)补充)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A1C1的中点,则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 B )
A. B.
C. D.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0),A(1,0,1),B(1,1,1),O,C1(0,1,0),所以=(1,0,1),=(0,1,0),=.设平面ABC1D1的法向量为n=(x,y,z),则令x=1,得n=(1,0,-1)为平面ABC1D1的一个法向量,故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d===.
(例2-1答)
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1) 作点到平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2) 在三棱锥中用等体积法求解.
(3) 向量法:d=(n为平面的法向量,A为平面上一点,MA为过点A的斜线段).
视角2 线面距
例2-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BC=3,AC=2,D是AC的中点.
(例2-2)
(1) 求证:B1C∥平面A1BD;
【解答】 如图,连接AB1交A1B于点E,连接DE,则有DE∥B1C.又因为DE 平面A1BD,B1C 平面A1BD,所以B1C∥平面A1BD.
(例2-2答)
(2) 求直线B1C到平面A1BD的距离.
【解答】 因为B1C∥平面A1BD,所以B1C到平面A1BD的距离就等于点B1到平面A1BD的距离.因为AB=BC,D是AC中点,所以DB⊥AC.过D作DD1∥AA1,交A1C1于点D1,则DD1,DC,DB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0,2,3),B(0,2,0),A1(-1,0,3),所以=(0,2,3),=(0,2,0),=(-1,0,3).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x,y,z),则有即取z=1,可得n=(3,0,1).点B1到平面A1BD距离为d==.即直线B1C到平面A1BD的距离是.
视角3 面面距
例2-3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
(例2-3)
【解答】 以点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1(1,0,1),B(1,1,0),D1(0,0,1),所以=(0,1,-1),=(-1,0,-1),=(-1,0,0).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1,得y=1,x=-1,所以n=(-1,1,1).所以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d===.易证平面A1BD∥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等于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所以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为.
(例2-3答)
求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时,要先在其中一个平面上找到一点,然后转化为求该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提醒:这个点要选取适当,以方便求解为原则.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1,-2,5)到坐标平面Oxy的距离为( C )
A. 2 B. 1
C. 5 D. 3
2. 若点A(0,0,2),B(1,0,2),C(0,2,0),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A )
A. B. 1
C. D. 2
【解析】 因为A(0,0,2),B(1,0,2),C(0,2,0),所以=(1,0,0),=(-1,2,-2),所以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d=||=1×=.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AB=2AD=4,PD=,E是PA的中点,=2,则点C到平面DEF的距离为( B )
(第3题)
A. B.
C. D.
【解析】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C(0,4,0),A(2,0,0),B(2,4,0),P.因为E是PA的中点,=2,所以E,F,所以=,=,=(0,4,0).设平面DEF的法向量为n=(x,y,z),则取z=,得n=(-2,-1,).故点C到平面DEF的距离为=.
(第3题答)
4.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为,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为.
(第4题)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P(0,0,1),A(1,0,0),C(0,1,0),E,F,所以=,=,=(-1,0,1),=(0,0,1).设平面PEF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解得x=y,令x=y=2,得n=(2,2,3),因此,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为==.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EF∥AC,又EF 平面PEF,所以AC∥平面PEF,所以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为==.
(第4题答)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ABC的顶点为A(1,-1,2),B(5,-6,2),C(1,3,-1),则AC边上的高BD的长等于( C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因为=(4,-5,0),=(0,4,-3),则对应的单位向量为u=,所以AC边上的高BD的长为B到AC的距离d===5.
2.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2,-2,1),点A(-1,3,0)在平面α内,若点P(-2,1,z)到α的距离为,则z等于( C )
A. -16 B. -4或16
C. 4或-16 D. 16
【解析】 因为n=(-2,-2,1),=(-1,-2,z),且点P到α的距离d====,所以z=4或-16.
3.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A1B1C1D1,若AB=1,BC=2,AA1=3,则点B到直线A1C的距离为( B )
 (第3题)
A.      B.
C.      D. 1
【解析】 由题意知A1(0,0,3),B(1,0,0),C(1,2,0),则=(1,2,-3),=(0,2,0),对应的单位向量为μ=,所以点B到直线A1C的距离为==.
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DD1=1,AB=,E,F,G分别是棱AB,BC,CC1的中点,P是底面ABCD内一个动点,若直线D1P∥平面EFG,则线段BP长度的最小值为( C )
A. B. 1
C. D.
(第4题)
【解析】 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1),E,F,G,B(1,,0).设P(m,n,0),平面EFG的法向量为a=(x,y,z),则
(第4题答)
令y=1,得x=,z=,故a=(,1,).因为D1P∥平面EFG,所以·a=(m,n,-1)·(,1,)=m+n-=0,则n=-m.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BP===,当m=时,BP取得最小值.
二、 多项选择题
5.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若E为AB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第5题)
A. 线段ED1的长度为3
B. m=(2,2,4)是平面D1EC的一个法向量
C. 点B到平面D1EC的距离为
D. 三棱锥B-D1EC的体积为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2,0),C(0,2,0),E(1,1,0),D1(0,0,1),=(0,1,0),=(-1,1,0),=(-1,-1,1),所以||=,故A错误;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为n=(x,y,z),则取y=2,得n=(2,2,4),此时m=n,故B正确;点B到平面D1EC的距离为d===,故C正确;VB-D1EC=VD1-BEC=××1×1×1=,故D错误.
(第5题答)
6.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若E为PD的中点,且PA=AB=1,P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第6题)
A. PB∥平面AEC
B. VE-PAC=VD-PAC=VP-ACD
C. 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为
D. 点E到平面PAC的距离为
【解析】 方法一:如图(1),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因为O,E分别为BD,PD的中点,所以OE∥PB.又OE 平面AEC,PB 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故A正确.因为AC==,所以AB2+BC2=AC2,所以AB⊥BC,即菱形ABCD为正方形.又点E到平面PAC的距离等于点D到平面PAC距离的,设点E到平面PAC的距离为h,则VE-PAC=VD-PAC=VP-ACD,即××h=×××1,解得h=,故B,C错误,D正确.
图(1)
 (第6题答)
方法二:如图(2),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由方法一知菱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AB,AD,AP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P(0,0,1),B(1,0,0),C(1,1,0),D(0,1,0),E,所以=,=(1,1,0).设平面AEC的法向量为n=(x,y,z),则令y=1,则z=-1,x=-1,所以n=(-1,1,-1).因为=(1,0,-1),所以·n=0,所以⊥n,又PB 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故A正确.由题图易知VE-PAC=VD-PAC=VP-ACD,故B错误.因为O,所以=.由题易知为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为||==,故C错误.因为=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点E到平面PAC的距离为d==,故D正确.
图(2)
三、 填空题
7.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平面A1ABB1的中心,E为BC的中点,则点O到直线A1E的距离为.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1,0,1),E,O.因为=,u==,=,所以·u=-.所以点O到直线A1E的距离为==.
(第7题答)
8.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6,2,-8),=(4,-2,3),=(-4,1,0),则该三棱柱的高为2.
【解析】 由题意知==(-4,1,0),该三棱柱的高即为点A1到平面ABC的距离d.设n=(x,y,z)是平面ABC的法向量,则令x=1,得y=4,z=,所以n=.因为=(-6,2,-8),所以d===2.
9.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A1=9,BC=6,N为BC的中点,那么直线D1C1与平面A1B1N的距离是9.
【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CD=a,则D1(0,0,9),A1(6,0,9),B1(6,a,9),N(3,a,0),从而=(6,0,0),=(0,a,0),=(-3,0,-9).设平面A1B1N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取x=3,则y=0,z=-,所以平面A1B1N的一个法向量为n=(3,0,-),从而点D1到平面A1B1N的距离为d===9.又因为D1C1∥平面A1B1N,所以直线D1C1与平面A1B1N的距离是9.
(第9题答)
四、 解答题
10.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中,CC1⊥平面ABC,AC⊥BC,BC=AC=CC1=4,D为AB1的中点,CB1与BC1交于点E.
(第10题)
(1) 求证:CB1⊥C1D;
【解答】 因为CC1⊥平面ABC,AC⊥BC,所以A1C1,B1C1,CC1两两垂直,故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4),C1(0,0,0),B1(0,4,0),A1(4,0,0),A(4,0,4),B(0,4,4),D(2,2,2),=(0,4,-4),=(2,2,2),所以·=0+8-8=0,即⊥,故CB1⊥C1D.
(第10题答)
(2) 求点E到平面B1C1D的距离.
【解答】 由题意可知E是CB1,BC1的中点,则E(0,2,2),所以=(0,4,0),=(2,2,2),=(0,2,2).设平面B1C1D的法向量为m=(x,y,z),则有取x=1,得m=(1,0,-1),所以点E到平面B1C1D的距离为d===.
11.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
(第11题)
(1) 求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
【解答】 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D(0,0,0),A1(2,0,2),B(2,2,0),D1(0,0,2),F(2,1,0),G(0,2,1),=(2,-1,-1),=(0,-2,1),所以==,||=所以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为=.
(第11题答)
(2) 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之间的距离.
【解答】 由(1)知=(0,2,-2),=(-2,0,-2),=(-2,0,0).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1,得y=1,x=-1,所以n=(-1,1,1),所以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为d===.由题意得A1B∥D1C,A1B 平面B1CD1,D1C 平面B1CD1,所以A1B∥平面B1CD1,同理A1D∥平面B1CD1.因为A1B∩A1D=A1,A1B,A1D 平面A1BD,所以平面A1BD∥平面B1CD1,从而平面A1BD与平面B1CD1之间的距离即为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故平面A1BD与平面B1CD1之间的距离为.
12.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直线AC上的点P到直线BC1的距离最短,则点P的坐标为( C )
A. B.
C. D. (0,1,0)
【解析】 如图,由正方体的棱长为1,得D(0,0,0),A(1,0,0),B(1,1,0),C(0,1,0),C1(0,1,1),=(1,0,0),=(-1,1,0).设=λ,则=+λ=(1,0,0)+λ(-1,1,0)=(1-λ,λ,0),即P(1-λ,λ,0),=(-λ,λ-1,0),=(-1,0,1).在上的投影向量的模为=,点P到直线BC1的距离为===,当λ=时,点P到直线BC1的距离最短,此时点P的坐标为.
(第12题答)
13. (2025·无锡期末)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u(x-x0)+v(y-y0)+w(z-z0)=0表示经过点(x0,y0,z0),且法向量为(u,v,w)的平面的方程.已知平面α的方程为x+2y+2z-3=0,过点P(2,1,3)作直线l⊥α,点M(a,b,c)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则a,b满足的关系式为b=2a-3;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
【解析】 因为平面α的方程为x+2y+2z-3=0,则平面α的法向量为n=(1,2,2).又过点P(2,1,3)作直线l⊥α,点M(a,b,c)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则=(a-2,b-1,c-3),又∥n,所以==,所以b=2a-3.因为平面α的方程为x+2y+2z-3=0,即(x-3)+2(y-0)+2(z-0)=0,所以平面α过点Q(3,0,0),所以=(-1,1,3),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d===.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学习 目标 1.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 2. 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一、 概念表述
1. 如图,已知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A是直线l上的定点,P是直线l外一点,设向量=a,则向量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a·u)u,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PQ = = .
2. 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是平面α内的定点,P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l,交平面α于点Q,则n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且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因此PQ= = = .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
(2) 直线和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
(3) 两个平面平行时,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外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
(4) 任意一条直线与任意一个平面都有距离.(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求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教材P34例6(1)补充)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4,BC=3,∠ABC=90°,求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
(例1)
求直线外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d的方法:
方法一:结合点线距的向量公式;
方法二:先确定直线l上一点B和直线l的方向向量n,再利用d=||进行计算.
变式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若E是A1B1的中点,则点A到直线BE的距离是(  )
A. B.
C. D.
探究2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或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视角1 点面距
例2-1 (教材P34例6(2)补充)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A1C1的中点,则点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   )
A. B.
C. D.
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1) 作点到平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2) 在三棱锥中用等体积法求解.
(3) 向量法:d=(n为平面的法向量,A为平面上一点,MA为过点A的斜线段).
视角2 线面距
例2-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BC=3,AC=2,D是AC的中点.
(例2-2)
(1) 求证:B1C∥平面A1BD;
(2) 求直线B1C到平面A1BD的距离.
视角3 面面距
例2-3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
(例2-3)
求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时,要先在其中一个平面上找到一点,然后转化为求该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提醒:这个点要选取适当,以方便求解为原则.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1,-2,5)到坐标平面Oxy的距离为(   )
A. 2 B. 1
C. 5 D. 3
2. 若点A(0,0,2),B(1,0,2),C(0,2,0),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
A. B. 1
C. D. 2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AB=2AD=4,PD=,E是PA的中点,=2,则点C到平面DEF的距离为(   )
(第3题)
A. B.
C. D.
4.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为,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为= .
(第4题)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ABC的顶点为A(1,-1,2),B(5,-6,2),C(1,3,-1),则AC边上的高BD的长等于(   )
A. 3 B. 4
C. 5 D. 6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2,-2,1),点A(-1,3,0)在平面α内,若点P(-2,1,z)到α的距离为,则z等于(  )
A. -16 B. -4或16
C. 4或-16 D. 16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A1B1C1D1,若AB=1,BC=2,AA1=3,则点B到直线A1C的距离为(  )
 (第3题)
A.      B.
C.      D. 1
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DD1=1,AB=,E,F,G分别是棱AB,BC,CC1的中点,P是底面ABCD内一个动点,若直线D1P∥平面EFG,则线段BP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B. 1
C. D.
(第4题)
二、 多项选择题
5.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若E为AB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
A. 线段ED1的长度为3
B. m=(2,2,4)是平面D1EC的一个法向量
C. 点B到平面D1EC的距离为
D. 三棱锥B-D1EC的体积为
6.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若E为PD的中点,且PA=AB=1,P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
A. PB∥平面AEC
B. VE-PAC=VD-PAC=VP-ACD
C. 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为
D. 点E到平面PAC的距离为
三、 填空题
7.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平面A1ABB1的中心,E为BC的中点,则点O到直线A1E的距离为 .
8.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6,2,-8),=(4,-2,3),=(-4,1,0),则该三棱柱的高为 .
9.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A1=9,BC=6,N为BC的中点,那么直线D1C1与平面A1B1N的距离是 .
四、 解答题
10.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中,CC1⊥平面ABC,AC⊥BC,BC=AC=CC1=4,D为AB1的中点,CB1与BC1交于点E.
(第10题)
(1) 求证:CB1⊥C1D;
(2) 求点E到平面B1C1D的距离.
11.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
(第11题)
(1) 求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
(2) 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之间的距离.
12.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直线AC上的点P到直线BC1的距离最短,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0,1,0)
13. (2025·无锡期末)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u(x-x0)+v(y-y0)+w(z-z0)=0表示经过点(x0,y0,z0),且法向量为(u,v,w)的平面的方程.已知平面α的方程为x+2y+2z-3=0,过点P(2,1,3)作直线l⊥α,点M(a,b,c)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则a,b满足的关系式为 ;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 .(共63张PPT)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4 空间向量的应用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学习 目标 1.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
2. 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新知初探 基础落实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  )
(2) 直线和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  )
(3) 两个平面平行时,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外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  )
(4) 任意一条直线与任意一个平面都有距离. (  )
×


×
典例精讲 能力初成
   (教材P34例6(1)补充)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4,BC=3,∠ABC=90°,求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
1
求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
探究
1
【解析】
求直线外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d的方法:
方法一:结合点线距的向量公式;
变式1
【答案】B
【解析】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或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探究
2
2-1
【答案】B
【解析】
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1) 作点到平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2) 在三棱锥中用等体积法求解.
视角2 线面距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BC=3,AC=2,D是AC的中点.
(1) 求证:B1C∥平面A1BD;
【解答】
如图,连接AB1交A1B于点E,连接DE,则有DE∥B1C.又因为DE 平面A1BD,B1C 平面A1BD,所以B1C∥平面A1BD.
2-2
(2) 求直线B1C到平面A1BD的距离.
【解答】
视角3 面面距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
2-3
【解答】
求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时,要先在其中一个平面上找到一点,然后转化为求该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提醒:这个点要选取适当,以方便求解为原则.
随堂内化 及时评价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1,-2,5)到坐标平面Oxy的距离为 (  )
A. 2 B. 1
C. 5 D. 3
C
【解析】
A
【解析】
【答案】B
4.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则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为_____,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为_____.
【解析】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已知△ABC的顶点为A(1,-1,2),B(5,-6,2),C(1,3,-1),则AC边上的高BD的长等于 (  )
A. 3 B. 4 C. 5 D. 6
C
【解析】
【解析】
C
3. 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长方体ABCD-A1B1C1D1,若AB=1,BC=2,AA1=3,则点B到直线A1C的距离为 (  )
【解析】
B
【解析】
【答案】C
二、 多项选择题
5.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若E为AB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线段ED1的长度为3
B. m=(2,2,4)是平面D1EC的一个法向量
【解析】
【答案】BC
【解析】
方法一:如图(1),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因为O,E分别为BD,PD的中点,所以OE∥PB.又OE 平面AEC,PB 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故A正确.
图(1)
图(2)
【答案】AD
三、 填空题
7.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平面A1ABB1的中心,E为BC的中点,
则点O到直线A1E的距离为_____.
【解析】
【解析】
2
【解析】
又因为D1C1∥平面A1B1N,所以直线D1C1与平面A1B1N的距离是9.
【答案】9
四、 解答题
10.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中,CC1⊥平面ABC,AC⊥BC,BC=AC=CC1=4,D为AB1的中点,CB1与BC1交于点E.
(1) 求证:CB1⊥C1D;
【解答】
(2) 求点E到平面B1C1D的距离.
【解答】
11.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
(1) 求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
【解答】
(2) 求平面A1BD与平面B1CD1之间的距离.
【解答】
12.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直线AC上的点P到直线BC1的距离最短,则点P的坐标为 (  )
【解析】
【答案】C
13. (2025·无锡期末)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u(x-x0)+v(y-y0)+w(z-z0)=0表示经过点(x0,y0,z0),且法向量为(u,v,w)的平面的方程.已知平面α的方程为x+2y+2z-3=0,过点P(2,1,3)作直线l⊥α,点M(a,b,c)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则a,b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