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10:04:36

文档简介

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
典例剖析素养初现
拓展1 基底法求线线角
例1 (教材P15第7题)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BD的中点,点G在CD上,且CG=CD.
(例1)
(1) 求证:EF⊥B1C;
【解答】 因为=+=-+(+)=--+,=+=-+,所以·=·(-+)=2-2=0,所以⊥,即EF⊥B1C.
(2) 求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因为=+=--,所以·=·=2-2=.记EF与C1G所成的角为θ,易得EF=,C1G=,则cos θ===,即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变式1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DA,DB,DC两两垂直,且DB=DC=DA=2,E为BC的中点.
(变式1)
(1) 求证:AE⊥BC;
【解答】 因为=-=(+)-,=-,所以·=·(-)=2-2-·+·.又因为DA,DB,DC两两垂直,且DB=DC=DA=2,所以·=0,故AE⊥BC.
(2) 求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2-·=2=2.由||2=2=2+2+2=6,得||=,所以cos 〈,〉===,故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拓展2 基底法求点点距
例2 在自然界中,构成晶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其形状一般是平行六面体,具体形状大小由它的三组棱长a,b,c及棱间夹角α,β,γ(合称为“晶胞参数”)来表征.如图是某种晶体的晶胞,其中a=2,b=c=1,α=60°,β=90°,γ=120°,求该晶胞的对角线AC1的长.
(例2)
【解答】 如图,=+=++=++.由题可知||=2,||=||=1,α=∠A1AB=60°,β=∠A1AD=90°,∠BAD=180°-γ=60°,所以2=2+2+2+2·+2·+2·=4+1+1+2×2×1×cos 60°+2×2×1×cos 60°+2×1×1×cos 90°=10,从而||=,故该晶胞的对角线AC1的长为.
(例2答)
变式2 已知线段AB在平面α内,线段AC⊥α,线段BD⊥AB,且BD与α所成的角是30°(点C,D在平面α同侧).若AB=a,AC=BD=b,求C,D间的距离.
【解答】 由AC⊥α,知AC⊥AB.如图,过点D作DD′⊥α于点D′,连接BD′,则∠DBD′=30°,〈,〉=120°,所以||2=·=(++)2=||2+||2+||2+2·+2·+2·=b2+a2+b2+2b2·cos 120°=a2+b2,故CD=.
(变式2答)
涉及空间直线的垂直、平行,线段长度、夹角等问题,可以利用基向量,通过数量积的运算或共线定理来解决.
(1) 线线垂直可用a·b=0证明,线线平行可用a=λb证明,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用公式cos θ=求解,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3) 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可转化为向量模的问题,利用向量模的计算公式|a|=计算,其中a用基向量表示.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M,N分别为AB,B1C的中点,且AB=a,则MN等于( A )
(第1题)
A. a B. a
C. a D. a
【解析】 由题图知=++=++(-+)=++,则||2=a2+a2+a2=a2,所以MN=a.
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DD1的中点,N是A1B1的中点,则直线ON与AM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 不确定
【解析】 由题知=+,=++=-(+)++=-+.设||=a,则·=·=-2+·-·+2=-a2+a2=0,所以⊥,即ON⊥AM.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C )
(第3题)
A.   B.   
C.    D.
【解析】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2+·+·=0+2+0+0=2=1.又因为||=,||=,所以cos 〈,〉===.因为〈,〉∈[0,π],所以〈,〉=,所以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2,BC=B1B=1,M,N分别是AD,D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4题)
【解析】 由题意可得=-=(-),=+=-+,所以·=·(-+)=2=.因为||=||=,||=,所以cos 〈,〉===,故异面直线MN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 如图,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1,∠APB=∠BPC=60°,∠APC=90°,若G为△ABC的重心,则PG的长为,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5题)
【解析】 由题意得AB=BC=1,AC=,可得∠ABC=90°.如图,取AC的中点D,连接PD,BD,易知BD=PD=,则∠PDB=90°.因为G为△ABC的重心,所以GD=BD=,从而PG==.因为·=·(-)=·-·=,所以cos 〈,〉=.
(第5题答)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四面体OABC中,已知OA=OB=OC,∠AOB=∠AOC=60°,∠BOC=90°,则异面直线OB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B )
A. 30° B. 60°
C. 120° D. 150°
【解析】 在四面体OABC中,,,不共面,则=-.令OA=OB=OC=1,由题意知AC=1,·=(-)·=·-·=1×1×cos 90°-1×1×cos 60°=-.设OB与AC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而0°<θ≤90°,所以θ=60°,即异面直线OB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60°.
2.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M,N分别为AB,CD的中点,AD=2,BC=4,且与的夹角为120°,则线段MN的长为( A )
(第2题)
A. B.
C. 或 D. 3或3
【解析】 如图,取AC的中点E,连接ME,EN.因为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所以ME∥BC且ME=BC=2,EN∥AD且EN=AD=1.因为与的夹角为120°,所以与的夹角为120°.因为=+,所以||2=(+)2=2+2·+2=22+2×2×1×+12=3,从而||=,即线段MN的长为.
(第2题答)
3.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AB=BC=1,AA1=,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
A. B.
C. D.
【解析】 方法一:在长方体中,易得AD1=2,DB1=,=+,=+-,则·=·+·-2+·+2-·=2,所以cos 〈,〉==,故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方法二:如图,设BD1∩DB1=O,取AB的中点M,连接DM,OM.易知O为BD1的中点,所以AD1∥OM,则∠MOD(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的角.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AB=BC=1,AA1=,AD1==2,DM==,DB1==,所以OM=AD1=1,OD=DB1=.在△DMO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MOD==,即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3题答)
二、 多项选择题
4. 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底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AC,AB=3,AC=4,AA1=2,∠A1AB=∠A1AC=60°,则( BD )
A. ||=     
B. ||=3
C. ·=-9     
D. 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解析】 设=a,=b,=c,则a·b=0,a·c=3,b·c=4,=b+c,=-a+b-c,所以||==2,||==3,·=-a·b+b2-b·c-a·c+b·c-c2=9,所以cos 〈,〉==,则A,C错误,B,D正确.
5. 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A1=2,∠A1AB=∠A1AD=6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 )
(第5题)
A. =++
B. =+-
C. 若=2,则=++
D. 若AC与BD交于点O,则||=
【解析】 对于A,=+=++,A正确;对于B,=+=-++=+-,B正确;对于C,若=2,则==(+-),则=+=++,C错误;对于D,=+=+=(+)+,则||2=2+2+2+·+·+·=×1+×1+4+1×2×+1×2×=,所以||=,D错误.
三、 填空题
6. 如图,已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135°,A,B是棱l上的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AC⊥l,BD⊥l,AB=AC=1,BD=,则CD的长为.
(第6题)
【解析】 由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135°,AC⊥l,BD⊥l,得〈,〉=135°,〈,〉=90°,〈,〉=90°.因为AB=AC=1,BD=,且=++,所以||2=(++)2=2+2+2+2·+2·+2·=12+12+()2+0+2×1××cos 45°+0=6,从而||=.
7.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M,N分别是A1B,B1C1上的点,且BM=2A1M,C1N=2B1N.若∠BAC=90°,∠BAA1=∠CAA1=60°,AB=AC=AA1=1,则MN=.
【解析】 如图,设=a,=b,=c,则=++=++=(-)++(-)=(++)=(a+b+c).又(a+b+c)2=a2+b2+c2+2a·b+2a·c+2b·c=1+1+1+0+2×1×1×cos 60°+2×1×1×cos 60°=5,所以MN=||=|a+b+c|=.
(第7题答)
四、 解答题
8. (教材P36例7)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ABCD中,M,N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直线AM和CN夹角的余弦值.
(第8题)
【解答】 以{,,}作为基底,则=-=-,=(+).设与的夹角为θ,则直线AM和CN夹角的余弦值等于|cos θ|.因为△ABC和△ACD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因为·=(+)·=2-·+·-·=-+-=,所以cos θ===,故直线AM和CN夹角的余弦值为.
9.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4,AD=3,AA1=5,∠BAD=90°,∠BAA1=∠DAA1=60°.
(第9题)
(1) 求 ·;
【解答】 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得·=||||·cos ∠A1AB=5×4×=10.
(2) 求AB1的长;
【解答】 因为=+=+,所以||=

==,即AB1的长为.
(3) 求BD1的长.
【解答】 因为·=5×3×cos 60°=,·=3×4×cos 90°=0,所以||2=(+-)2=2+2+2+2·-2·-2·=52+32+42+2×-2×10-2×0=45,则||=3,即BD1的长为3.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
典例剖析素养初现
拓展1 基底法求线线角
例1 (教材P15第7题)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BD的中点,点G在CD上,且CG=CD.
(例1)
(1) 求证:EF⊥B1C;
(2) 求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
变式1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DA,DB,DC两两垂直,且DB=DC=DA=2,E为BC的中点.
(变式1)
(1) 求证:AE⊥BC;
(2) 求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 
拓展2 基底法求点点距
例2 在自然界中,构成晶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其形状一般是平行六面体,具体形状大小由它的三组棱长a,b,c及棱间夹角α,β,γ(合称为“晶胞参数”)来表征.如图是某种晶体的晶胞,其中a=2,b=c=1,α=60°,β=90°,γ=120°,求该晶胞的对角线AC1的长.
(例2)
变式2 已知线段AB在平面α内,线段AC⊥α,线段BD⊥AB,且BD与α所成的角是30°(点C,D在平面α同侧).若AB=a,AC=BD=b,求C,D间的距离.
涉及空间直线的垂直、平行,线段长度、夹角等问题,可以利用基向量,通过数量积的运算或共线定理来解决.
(1) 线线垂直可用a·b=0证明,线线平行可用a=λb证明,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用公式cos θ=求解,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3) 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可转化为向量模的问题,利用向量模的计算公式|a|=计算,其中a用基向量表示.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M,N分别为AB,B1C的中点,且AB=a,则MN等于(   )
(第1题)
A. a B. a
C. a D. a
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DD1的中点,N是A1B1的中点,则直线ON与AM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 不确定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
(第3题)
A.   B.   
C.    D.
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2,BC=B1B=1,M,N分别是AD,D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第4题)
5. 如图,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1,∠APB=∠BPC=60°,∠APC=90°,若G为△ABC的重心,则PG的长为 ,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第5题)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四面体OABC中,已知OA=OB=OC,∠AOB=∠AOC=60°,∠BOC=90°,则异面直线OB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2.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M,N分别为AB,CD的中点,AD=2,BC=4,且与的夹角为120°,则线段MN的长为(   )
(第2题)
A. B.
C. 或 D. 3或3
3.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AB=BC=1,AA1=,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二、 多项选择题
4. 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底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AC,AB=3,AC=4,AA1=2,∠A1AB=∠A1AC=60°,则(   )
A. ||=     
B. ||=3
C. ·=-9     
D. 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A1=2,∠A1AB=∠A1AD=6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第5题)
A. =++
B. =+-
C. 若=2,则=++
D. 若AC与BD交于点O,则||=
三、 填空题
6. 如图,已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135°,A,B是棱l上的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AC⊥l,BD⊥l,AB=AC=1,BD=,则CD的长为 .
(第6题)
7.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M,N分别是A1B,B1C1上的点,且BM=2A1M,C1N=2B1N.若∠BAC=90°,∠BAA1=∠CAA1=60°,AB=AC=AA1=1,则MN= .
四、 解答题
8. (教材P36例7)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ABCD中,M,N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直线AM和CN夹角的余弦值.
(第8题)
9.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4,AD=3,AA1=5,∠BAD=90°,∠BAA1=∠DAA1=60°.
(第9题)
(1) 求 ·;
(2) 求AB1的长;
(3) 求BD1的长.(共38张PPT)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
典例剖析 素养初现
(1) 求证:EF⊥B1C;
1
基底法求线线角
【解答】
拓展
1
(2) 求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DA,DB,DC两两垂直,且DB=DC=DA=2,E为BC的中点.
(1) 求证:AE⊥BC;
【解答】
变式1
(2) 求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在自然界中,构成晶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其形状一般是平行六面体,具体形状大小由它的三组棱长a,b,c及棱间夹角α,β,γ(合称为“晶胞参数”)来表征.如图是某种晶体的晶胞,其中a=2,b=c=1,α=60°,β=90°,γ=120°,求该晶胞的对角线AC1的长.
2
基底法求点点距
拓展
2
【解答】
    已知线段AB在平面α内,线段AC⊥α,线段BD⊥AB,且BD与α所成的角是30°(点C,D在平面α同侧).若AB=a,AC=BD=b,求C,D间的距离.
【解答】
变式2
涉及空间直线的垂直、平行,线段长度、夹角等问题,可以利用基向量,通过数量积的运算或共线定理来解决.
(1) 线线垂直可用a·b=0证明,线线平行可用a=λb证明,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随堂内化 及时评价
【解析】
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M,N分别为AB,B1C的中点,且AB=a,则MN等于 (  )
A
【解析】
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DD1的中点,N是A1B1的中点,则直线ON与AM的位置关系是 (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 不确定
B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  )
【解析】
【答案】C
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2,BC=B1B=1,M,N分别是AD,D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
【解析】
5. 如图,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1,∠APB=∠BPC=60°,∠APC=90°,若G为△ABC的重心,则PG的长为_____,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
【解析】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在四面体OABC中,已知OA=OB=OC,∠AOB=∠AOC=60°,∠BOC=90°,则异面直线OB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  )
A. 30° B. 60°
C. 120° D. 150°
【解析】
【答案】B
【解析】
【答案】A
【解析】
【答案】C
二、 多项选择题
4. 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底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AC,AB=3,AC=4,AA1=2,∠A1AB=∠A1AC=60°,则 (  )
【解析】
【答案】BD
5. 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A1=2,∠A1AB=∠A1AD=6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解析】
【答案】AB
【解析】
7.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M,N分别是A1B,B1C1上的点,且BM=2A1M,C1N=2B1N.若∠BAC=90°,∠BAA1=∠CAA1=60°,AB=AC=AA1=1,则MN=
_____.
【解析】
四、 解答题
8. (教材P36例7)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ABCD中,M,N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直线AM和CN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9.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4,AD=3,AA1=5,∠BAD=90°,∠BAA1=∠DAA1=60°.
【解答】
【解答】
(2) 求AB1的长;
(3) 求BD1的长.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