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复习 能力整合与素养提升(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章复习 能力整合与素养提升(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10:04:51

文档简介

章复习 能力整合与素养提升
要点梳理系统整合
空间 向量 与立 体几 何 重要 概念 共面向量 一组向量在一个平面内或者通过平移能够在同一个平面内
空间基底 空间任何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b,c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基本 定理 共线定理 a,b(b≠0)共线 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a=λb
共面定理 p与a,b(a,b不共线)共面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得p=xa+yb
基本定理 若a,b,c不共面,则对于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a+yb+zc
位置 关系 线线平行 方向向量共线
线面平行 判定定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共面向量定理
面面平行 判定定理;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线线垂直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 判定定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 判定定理;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空间 角 线线角θ 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b,则cos θ=|cos 〈a,b〉|
线面角θ 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sin θ=|cos 〈a,n〉|
面面角θ 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n2,则cos θ=|cos 〈n1,n2〉|
空间 距离 点线距 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为a,直线a上任一点为N,则点M到直线a的距离为d=||·sin 〈,a〉=||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
点面距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平面α内任一点为N,则点M到平面α的距离为d=|||cos〈,n〉|= 线面距、面面距转化为点面距
考法聚焦素养养成
考法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位置关系
例1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侧棱PA⊥底面ABCD,且PA=AD=2,E,F,H分别是棱PA,PD,AB的中点.
(例1)
(1) 求证:PB∥平面EFH;
【解答】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B(2,0,0),C(2,2,0),D(0,2,0),P(0,0,2),E(0,0,1),F(0,1,1),H(1,0,0).因为=(2,0,-2),=(1,0,-1),所以=2,所以PB∥EH.因为PB 平面EFH,EH 平面EFH,所以PB∥平面EFH.
(例1答)
(2) 求证:PD⊥平面AHF.
【解答】 因为=(0,2,-2),=(1,0,0),=(0,1,1),所以·=0×0+2×1+(-2)×1=0,·=0×1+2×0+(-2)×0=0,所以PD⊥AF,PD⊥AH.又因为AF∩AH=A,AF,AH 平面AHF,所以PD⊥平面AHF.
变式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已知AB=2,PA=2.
(变式1)
(1) 求证:AE⊥PD;
【解答】 以A为原点,AB,AD,A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B(2,0,0),C(2,2,0),D(0,2,0),P(0,0,2).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E的坐标为(1,1,1),所以=(1,1,1).因为=(0,2,-2),所以·=1×0+1×2+1×(-2)=0,从而⊥,故AE⊥PD.
(变式1答)
(2) 求证:平面PBD⊥平面PAC.
【解答】 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BD⊥AC.又PA⊥底面ABCD,BD 平面ABCD,所以BD⊥PA.因为AC∩PA=A,AC,PA 平面PAC,所以BD⊥平面PAC,所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2,2,0).设平面PBD的法向量为n=(x,y,z),=(2,0,-2),=(0,2,-2),由取z=1,得x=1,y=1,所以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因为n·=1×(-2)+1×2+1×0=0,所以n⊥,故平面PBD⊥平面PAC.
考法2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距离
例2 (2024·全国甲卷)如图,AB∥CD,CD∥EF,AB=DE=EF=CF=2,CD=4,AD=BC=,AE=2,M为CD的中点.
(例2)
(1) 求证:EM∥平面BCF;
【解答】 由题意得,EF∥MC,且EF=MC,所以四边形EF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FC.又FC 平面BCF,EM 平面BCF,所以EM∥平面BCF.
(2) 求点M到平面ADE的距离.
【解答】 取DM的中点O,连接OA,OE.因为AB∥MC,且AB=MC,所以四边形AMCB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M=BC=.又AD=,故△AD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EDM是等腰三角形,可得OA⊥DM,OE⊥DM,OA==3,OE==,因为AE=2,所以OA2+OE2=AE2,故OA⊥OE.
方法一:以,,的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M(0,1,0),D(0,-1,0),E(,0,0),A(0,0,3),所以=(0,-1,-3),=(,0,-3),=(0,1,-3).设n=(x,y,z)是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则令z=1,得x=,y=-3,所以n=(,-3,1),从而点M到平面ADE的距离d===.
(例2答)
方法二:又OA⊥DM,OE∩DM=O,OE,DM 平面EDM,所以OA⊥平面EDM.易知S△EDM=×2×=.在△ADE中,cos ∠DEA==,所以sin ∠DEA=,S△ADE=×2×2×=.设点M到平面ADE的距离为d,由VM-ADE=VA-EDM,得S△ADE·d=S△EDM·OA,得d=,故点M到平面ADE的距离为.
【题组训练】
1.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B=2,AD=1,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求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
(第1题)
【解答】 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2),F(1,1,0),G(0,2,1),于是=(1,-1,-1),=(0,-2,1),所以==,||=,所以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为=.
(第1题答)
2.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四边形AEC1F为平行四边形.
(第2题)
(1) 求BF的长;
【解答】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4,0),A(2,0,0),C(0,4,0),E(2,4,1),C1(0,4,3).设F(0,0,z).因为四边形AEC1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由=,得(-2,0,z)=(-2,0,2),所以z=2,即F(0,0,2),从而=(-2,-4,2),于是||=2,即BF的长为2.
(第2题答)
(2) 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解答】 由(1)知=(0,4,1),=(-2,0,2).设n1为平面AEC1F的法向量,显然n1不垂直于平面ADF,故可设n1=(x,y,1),所以即所以得n1=.又=(0,0,3),所以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为d===.
考法3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
例3 (2023·新高考Ⅱ卷)如图,三棱锥A-BCD中,DA=DB=DC,BD⊥CD,∠ADB=∠ADC=60°,E为BC的中点.
(例3)
(1) 求证:BC⊥DA;
【解答】 连接AE,DE,因为E为BC中点,DB=DC,所以DE⊥BC.因为DA=DB=DC,∠ADB=∠ADC=60°,所以△ACD与△ABD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从而AE⊥BC.又AE∩DE=E,AE,DE 平面ADE,所以BC⊥平面ADE,而DA 平面ADE,所以BC⊥DA.
(例3答)
(2) 点F满足=,求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
【解答】 不妨设DA=DB=DC=2,因为BD⊥CD,所以BC=2,DE=AE=,所以AE2+DE2=4=AD2,所以AE⊥DE,即DE,EB,EA两两垂直.以E为原点,ED,EB,EA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0,0),A(0,0,),B(0,,0),E(0,0,0).设平面DAB与平面ABF的法向量分别为n1=(x1,y1,z1),n2=(x2,y2,z2),二面角D-AB-F的平面角为θ,而=(0,,-).因为==(-,0,),所以F(-,0,),即有=(-,0,0),所以取x1=1,得n1=(1,1,1);同理取y2=1,得n2=(0,1,1),所以|cos θ|===,从而sin θ==.所以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为.
【题组训练】
1.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AC,AD⊥平面ABC,M为棱AB的中点,AB=AC=2,AD=.
(第1题)
(1) 求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以A为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0,0,0),M(1,0,0),B(2,0,0),C(0,2,0),D(0,0,).因为=(-2,2,0),=(-1,0,),所以|cos 〈,〉|==,所以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1题答)
(2) 求平面ABD和平面BDC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易知=(0,2,0)为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由(1)知=(-2,2,0),=(-2,0,).设m=(x,y,z)为平面BDC的法向量,则不妨令z=2,可得m=(,,2).因为|cos 〈m,〉|==,所以平面ABD和平面BDC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2. (2023·新高考Ⅰ卷)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4,点A2,B2,C2,D2分别在棱AA1,BB1,CC1,DD1上,AA2=1,BB2=DD2=2,CC2=3.
(第2题)
(1) 求证:B2C2∥A2D2;
【解答】 如图,过点A2作A2E⊥BB2于点E,过点D2作D2F⊥CC2于点F,连接EF,则A2E∥D2F且A2E=D2F,所以四边形A2EFD2是平行四边形,从而A2D2∥EF.又因为C2F=B2E=1,C2F∥B2E,所以四边形B2C2F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B2C2∥EF,所以B2C2∥A2D2.
(第2题答)
(2) 点P在棱BB1上,当二面角P-A2C2-D2为150°时,求B2P的长.
【解答】 如图,以B为坐标原点,,,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2(2,0,3),A2(0,2,1),D2(2,2,2).设P(0,0,h),则=(2,0,1),=(2,-2,2),=(0,-2,h-1).设平面A2D2C2的法向量为n1=(x1,y1,z1),则令x1=1,得n1=(1,-1,-2).设平面A2C2P的法向量为n2=(x2,y2,z2),则取z2=2,得n2=(h-3,h-1,2).因为二面角P-A2C2-D2为150°,所以|cos θ|====,即(h-2)2+3=4,解得h=1或h=3,则B2P=|2-h|=1.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若{a,b,c}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下列向量不共面的是( C )
A. 2b+c,b,b-c B. a,a+b,2a-b
C. a+b,a-b,c D. a+b,a+b+c,c
【解析】 对于A,2b+c=3b-(b-c),则向量2b+c,b,b-c共面,A错误;对于B,2a-b=3a-(a+b),则向量a,a+b,2a-b共面,B错误;对于C,假定向量a+b,a-b,c共面,则a+b=x(a-b)+yc,而a,b,c不共面,于是x=1,-x=1,y=0,x无解,因此向量a+b,a-b,c不共面,C正确;对于D,a+b+c=(a+b)+c,则向量a+b,a+b+c,c共面,D错误.
2. 在四面体O-ABC中,M,N分别是棱OA,BC的中点,P是MN的中点,设=a,=b,=c,则=( C )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解析】 如图,因为N为BC的中点,则=+.因为P,M分别为MN,OA的中点,所以=+=++=a+b+c.
(第2题答)
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CD和A1B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F与D1E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B )
A. 0 B.
C. D.
【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2),E(0,1,0),A(2,0,0),F(2,1,2),=(0,1,-2),=(0,1,2),所以cos 〈,〉===-,所以异面直线AF与D1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3题答)
4. 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A(3,0,0),B(0,2,0),C,M(x,y,z)是空间中任意一点,若A,B,C,M四点共面,则( A )
A. 2x+3y+4z=6
B. 4x+2y+3z=6
C. 3x+y+2z=3
D. 2x+2y+z=3
【解析】 由题知=(-3,2,0),=,=(x-3,y,z).因为A,B,C,M四点共面,所以存在实数m,n,使得=m+n,即(x-3,y,z)=m(-3,2,0)+n=,可得消去m,n可得x-3=-y-2z,即2x+3y+4z=6.
二、 多项选择题
5. 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D,CC1的中点,若点G满足=λ+μ(0≤λ≤1,0≤μ≤1),则( AC )
(第5题)
A. G∈平面ADD1A1
B. 当λ=μ=1时,AG∥平面BDF
C. 当λ=μ=1时,EG⊥平面BDF
D. 当λ=μ=时,点G到平面BDF的距离为
【解析】 因为=λ+μ,所以,,共面,又,,均过点D,所以D,G,D1,A共面,所以G∈平面ADD1A1,故A正确.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2,0),F(0,2,1),D1(0,0,2),A(2,0,0),E(1,1,0),所以=(2,2,0),=(0,2,1),=(2,0,0),=(0,0,2).设平面BDF的法向量为n=(x,y,z),则令x=1,则n=(1,-1,2).当λ=μ=1时,=+=(2,0,0)+(0,0,2)=(2,0,2),所以G(2,0,2),所以=(0,0,2),又·n=0+0+4≠0,所以AG与平面BDF不平行,故B错误.当λ=u=1时,=(1,-1,2),所以=n,所以EG⊥平面BDF,故C正确.当λ=μ=时,=+=(1,0,0)+(0,0,1)=(1,0,1),所以点G到平面BDF的距离为==,故D错误.
(第5题答)
6. 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2,AB=2,=,=,则( ABD )
A. ||=
B. 异面直线AE,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D. 直线AE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解析】 连接AC,BD,交点为O,由题意可得PO⊥底面ABCD,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所以OA,OB,OP两两垂直.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PA=2,AB=2,所以AO=2,PO=4,则O(0,0,0),P(0,0,4),A(2,0,0),B(0,2,0),C(-2,0,0),D(0,-2,0),=(0,2,-4),=(0,-2,-4).因为=,=,所以=(0,1,-2),=,即E(0,1,2),F.对于A,||==,故A正确.对于B,=(-2,1,2),=,所以|cos 〈,〉|====,故B正确.对于C,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故C错误.对于D,=(2,-2,0),=(0,-2,-4),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取y=2,可得n=(2,2,-1).设直线AE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故D正确.
(第6题答)
三、 填空题
7.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平面α的法向量n=(1,2,2),点P(3,4,5)在α内,则原点O到α的距离为7.
【解析】 由题知=(3,4,5),·n=3×1+4×2+5×2=21,|n|==3.设原点O到平面α的距离为d,则d===7.
8.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D=AA1=1,∠A1AB=∠A1AD=∠BAD=,则点B到直线AC1的距离为.
【解析】 如图,由题知=++,由∠A1AB=∠A1AD=∠BAD=,AB=AD=AA1=1,得·=·=·=1×1×=,2=2+2+2+2(·+·+·)=6,即AC1=,·=·(++)=1++=2,在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为=,所以点B到直线AC1的距离为d==.
(第8题答)
四、 解答题
9. (2024·天津卷)如图,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梯形,AB∥CD,A1A⊥平面ABCD,AD⊥AB,其中AB=AA1=2,AD=DC=1.N是B1C1的中点,M是DD1的中点.
(第9题)
(1) 求证:D1N∥平面CB1M;
【解答】 取CB1的中点P,连接NP,MP.由N是B1C1的中点,知NP∥CC1,且NP=CC1.由M是DD1的中点,知D1M=DD1=CC1,且D1M∥CC1,则有D1M∥NP,且D1M=NP,故四边形D1MPN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1N∥MP.又MP 平面CB1M,D1N 平面CB1M,所以D1N∥平面CB1M.
(2) 求平面CB1M与平面BB1C1C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0,0),B1(2,0,2),M(0,1,1),C(1,1,0),C1(1,1,2),所以=(1,-1,2),=(-1,0,1),=(0,0,2).设平面CB1M与平面BB1C1C的法向量分别为m=(x1,y1,z1),n=(x2,y2,z2),则有分别取x1=x2=1,则有m=(1,3,1),n=(1,1,0),则cos 〈m,n〉===,故平面CB1M与平面BB1C1C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第9题答)
(3) 求点B到平面CB1M的距离.
【解答】 由=(0,0,2),平面CB1M的一个法向量为m=(1,3,1),则有==,即点B到平面CB1M的距离为.
10. (2025·无锡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第10题)
(1) 求证:PB⊥DE;
【解答】 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所以DA,DC,DP两两垂直.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DC=1,则D(0,0,0),P(0,0,1),E,A(1,0,0),B(1,1,0),C(0,1,0),从而=(1,1,-1),=,所以·=0+-=0,即PB⊥DE.
(第10题答)
(2) 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解答】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x,y,z),因为=(0,1,-1),所以即令y=1,得m=(0,1,1).又=(1,0,-1),设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而0≤α≤,所以α=,即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
(3) 求平面PAC与平面PBC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因为=(0,1,-1),设平面PAC的法向量为n=(x1,y1,z1),所以即令x1=1,得n=(1,1,1).设平面PAC与平面PBC的夹角为θ,则cos θ===,所以平面PAC与平面PBC夹角的余弦值为.
11. (2024·新高考Ⅱ卷)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中,AB=8,CD=3,AD=5,∠ADC=90°,∠BAD=30°,点E,F满足=,=,将△AEF沿EF对折至△PEF,使得PC=4.
(第11题)
(1) 求证:EF⊥PD;
【解答】 由AB=8,AD=5,=,=,得AE=2,AF=4.又∠BAD=30°,在△AEF中,由余弦定理得EF===2,所以AE2+EF2=AF2,从而AE⊥EF,即EF⊥AD,于是EF⊥PE,EF⊥DE.因为PE∩DE=E,PE,DE 平面PDE,所以EF⊥平面PDE.因为PD 平面PDE,所以EF⊥PD.
(2) 求平面PCD与平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答】 连接CE,由∠ADC=90°,ED=3,CD=5-2=3,得EC2=36,EC=6.在   
△PEC中,PC=4,PE=2,EC=6,则EC2+PE2=PC2,所以PE⊥EC.由(1)知PE⊥EF,又EC∩EF=E,EC,EF 平面ABCD,所以PE⊥平面ABCD.因为ED 平面ABCD,所以PE⊥ED,于是PE,EF,ED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则E(0,0,0),P(0,0,2),D(0,3,0),C(3,3,0),F(2,0,0),A(0,-2,0).由F是AB的中点,得B(4,2,0),所以=(3,3,-2),=(0,3,-2),=(4,2,-2),=(2,0,-2).设平面PCD与平面PBF的法向量分别为n=(x1,y1,z1),m=(x2,y2,z2),则令y1=2,y2=-1,得n=(0,2,3),m=(,-1,1),所以|cos 〈m,n〉|===.设平面PCD与平面PBF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故平面PCD与平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第11题答)章复习 能力整合与素养提升
要点梳理系统整合
空间 向量 与立 体几 何 重要 概念 共面向量 一组向量在一个平面内或者通过平移能够在同一个平面内
空间基底 空间任何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b,c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基本 定理 共线定理 a,b(b≠0)共线 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
共面定理 p与a,b(a,b不共线)共面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得
基本定理 若a,b,c不共面,则对于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
位置 关系 线线平行 方向向量共线
线面平行 判定定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共面向量定理
面面平行 判定定理;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线线垂直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 判定定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 判定定理;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空间 角 线线角θ 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b,则
线面角θ 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
面面角θ 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n2,则
空间 距离 点线距 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为a,直线a上任一点为N,则点M到直线a的距离为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
点面距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平面α内任一点为N,则点M到平面α的距离为 d=|||cos〈,n〉|= 线面距、面面距转化为点面距
考法聚焦素养养成
考法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位置关系
例1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侧棱PA⊥底面ABCD,且PA=AD=2,E,F,H分别是棱PA,PD,AB的中点.
(例1)
(1) 求证:PB∥平面EFH;
(2) 求证:PD⊥平面AHF.
变式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已知AB=2,PA=2.
(变式1)
(1) 求证:AE⊥PD;
(2) 求证:平面PBD⊥平面PAC.
考法2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距离
例2 (2024·全国甲卷)如图,AB∥CD,CD∥EF,AB=DE=EF=CF=2,CD=4,AD=BC=,AE=2,M为CD的中点.
(例2)
(1) 求证:EM∥平面BCF;
(2) 求点M到平面ADE的距离.
【题组训练】
1.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B=2,AD=1,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求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
(第1题)
2.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四边形AEC1F为平行四边形.
(第2题)
(1) 求BF的长;
(2) 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考法3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
例3 (2023·新高考Ⅱ卷)如图,三棱锥A-BCD中,DA=DB=DC,BD⊥CD,∠ADB=∠ADC=60°,E为BC的中点.
(例3)
(1) 求证:BC⊥DA;
(2) 点F满足=,求二面角D-AB-F的正弦值.
【题组训练】
1.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AC,AD⊥平面ABC,M为棱AB的中点,AB=AC=2,AD=.
(第1题)
(1) 求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
(2) 求平面ABD和平面BDC的夹角的余弦值.
2. (2023·新高考Ⅰ卷)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4,点A2,B2,C2,D2分别在棱AA1,BB1,CC1,DD1上,AA2=1,BB2=DD2=2,CC2=3.
(第2题)
(1) 求证:B2C2∥A2D2;
(2) 点P在棱BB1上,当二面角P-A2C2-D2为150°时,求B2P的长.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若{a,b,c}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下列向量不共面的是(   )
A. 2b+c,b,b-c B. a,a+b,2a-b
C. a+b,a-b,c D. a+b,a+b+c,c
2. 在四面体O-ABC中,M,N分别是棱OA,BC的中点,P是MN的中点,设=a,=b,=c,则=(   )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CD和A1B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F与D1E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0 B.
C. D.
4. 已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A(3,0,0),B(0,2,0),C,M(x,y,z)是空间中任意一点,若A,B,C,M四点共面,则(   )
A. 2x+3y+4z=6
B. 4x+2y+3z=6
C. 3x+y+2z=3
D. 2x+2y+z=3
二、 多项选择题
5. 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D,CC1的中点,若点G满足=λ+μ(0≤λ≤1,0≤μ≤1),则(  )
(第5题)
A. G∈平面ADD1A1
B. 当λ=μ=1时,AG∥平面BDF
C. 当λ=μ=1时,EG⊥平面BDF
D. 当λ=μ=时,点G到平面BDF的距离为
6. 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2,AB=2,=,=,则(  )
A. ||=
B. 异面直线AE,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C. 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D. 直线AE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三、 填空题
7.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平面α的法向量n=(1,2,2),点P(3,4,5)在α内,则原点O到α的距离为 .
8.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D=AA1=1,∠A1AB=∠A1AD=∠BAD=,则点B到直线AC1的距离为 .
四、 解答题
9. (2024·天津卷)如图,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梯形,AB∥CD,A1A⊥平面ABCD,AD⊥AB,其中AB=AA1=2,AD=DC=1.N是B1C1的中点,M是DD1的中点.
(第9题)
(1) 求证:D1N∥平面CB1M;
(2) 求平面CB1M与平面BB1C1C的夹角的余弦值;
(3) 求点B到平面CB1M的距离.
10. (2025·无锡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第10题)
(1) 求证:PB⊥DE;
(2) 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3) 求平面PAC与平面PBC夹角的余弦值.
11. (2024·新高考Ⅱ卷)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中,AB=8,CD=3,AD=5,∠ADC=90°,∠BAD=30°,点E,F满足=,=,将△AEF沿EF对折至△PEF,使得PC=4.
(第11题)
(1) 求证:EF⊥PD;
(2) 求平面PCD与平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共71张PPT)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章复习 能力整合与素养提升
要点梳理 系统整合
空间 向量 与立 体几 何 重要 概念 共面向量 一组向量在一个平面内或者通过平移能够在同一个平面内
空间基底 空间任何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b,c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基本 定理 共线定理 a,b(b≠0)共线 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________
共面定理 p与a,b(a,b不共线)共面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得____________
基本定理 若a,b,c不共面,则对于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________________
a=λb
p=xa+yb
p=xa+yb+zc
空间 向量 与立 体几 何 位置 关系 线线平行 方向向量共线
线面平行 判定定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共面向量定理
面面平行 判定定理;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线线垂直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 判定定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 判定定理;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空间 角 线线角θ 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b,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面角θ 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角θ 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n2,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 θ=|cos 〈a,b〉|
sin θ=|cos 〈a,n〉|
cos θ=|cos 〈n1,n2〉|
考法聚焦 素养养成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侧棱PA⊥底面ABCD,且PA=AD=2,E,F,H分别是棱PA,PD,AB的中点.
(1) 求证:PB∥平面EFH;
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位置关系
考法
1
【解答】
(2) 求证:PD⊥平面AHF.
【解答】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已知AB=2,PA=2.
(1) 求证:AE⊥PD;
变式1
【解答】
(2) 求证:平面PBD⊥平面PAC.
【解答】
(1) 求证:EM∥平面BCF;
2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距离
【解答】
由题意得,EF∥MC,且EF=MC,所以四边形EF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M∥FC.又FC 平面BCF,EM 平面BCF,所以EM∥平面BCF.
考法
2
(2) 求点M到平面ADE的距离.
【解答】
【题组训练】
1.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B=2,AD=1,F,G分别是AB,CC1的中点,求点D1到直线GF的距离.
【解答】
2.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1F所截得到的,其中AB=4,BC=2,CC1=3,BE=1,四边形AEC1F为平行四边形.
(1) 求BF的长;
【解答】
(2) 求点C到平面AEC1F的距离.
【解答】
   (2023·新高考Ⅱ卷)如图,三棱锥A-BCD中,DA=DB=DC,BD⊥CD,∠ADB=∠ADC=60°,E为BC的中点.
(1) 求证:BC⊥DA;
3
利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角
考法
3
连接AE,DE,因为E为BC中点,DB=DC,所以DE⊥BC.因为DA=DB=DC,∠ADB=∠ADC=60°,所以△ACD与△ABD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从而AE⊥BC.又AE∩DE=E,AE,DE 平面ADE,所以BC⊥平面ADE,而DA 平面ADE,所以BC⊥DA.
【解答】
【解答】
(1) 求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2) 求平面ABD和平面BDC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2. (2023·新高考Ⅰ卷)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AA1=4,点A2,B2,C2,D2分别在棱AA1,BB1,CC1,DD1上,AA2=1,BB2=DD2=2,CC2=3.
(1) 求证:B2C2∥A2D2;
如图,过点A2作A2E⊥BB2于点E,过点D2作D2F⊥CC2于点F,连接EF,则A2E∥D2F且A2E=D2F,所以四边形A2EFD2是平行四边形,从而A2D2∥EF.又因为C2F=B2E=1,C2F∥B2E,所以四边形B2C2F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B2C2∥EF,所以B2C2∥A2D2.
【解答】
(2) 点P在棱BB1上,当二面角P-A2C2-D2为150°时,求B2P的长.
【解答】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若{a,b,c}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下列向量不共面的是 (  )
A. 2b+c,b,b-c B. a,a+b,2a-b
C. a+b,a-b,c D. a+b,a+b+c,c
C
【解析】
对于A,2b+c=3b-(b-c),则向量2b+c,b,b-c共面,A错误;
对于B,2a-b=3a-(a+b),则向量a,a+b,2a-b共面,B错误;
对于C,假定向量a+b,a-b,c共面,则a+b=x(a-b)+yc,而a,b,c不共面,于是x=1,-x=1,y=0,x无解,因此向量a+b,a-b,c不共面,C正确;
对于D,a+b+c=(a+b)+c,则向量a+b,a+b+c,c共面,D错误.
【解析】
【答案】C
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CD和A1B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F与D1E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
【解析】
【答案】B
A. 2x+3y+4z=6
B. 4x+2y+3z=6
C. 3x+y+2z=3
D. 2x+2y+z=3
【解析】
【答案】A
【解析】
【答案】AC
【解析】
【答案】ABD
三、 填空题
7.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平面α的法向量n=(1,2,2),点P(3,4,5)在α内,则原点O到α的距离为____.
【解析】
7
【解析】
四、 解答题
9. (2024·天津卷)如图,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梯形,AB∥CD,A1A⊥平面ABCD,AD⊥AB,其中AB=AA1=2,AD=DC=1.N是B1C1的中点,M是DD1的中点.
(1) 求证:D1N∥平面CB1M;
【解答】
(2) 求平面CB1M与平面BB1C1C的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3) 求点B到平面CB1M的距离.
【解答】
10. (2025·无锡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1) 求证:PB⊥DE;
【解答】
(2) 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解答】
(3) 求平面PAC与平面PBC夹角的余弦值.
【解答】
(1) 求证:EF⊥PD;
【解答】
因为PE∩DE=E,PE,DE 平面PDE,所以EF⊥平面PDE.因为PD 平面PDE,所以EF⊥PD.
(2) 求平面PCD与平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