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05 14:18:11

文档简介

2016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16页,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95分;共11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1·世纪*教育网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1.(2016?潍坊2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2.(2016?日照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2016?淄博1)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4.(2016?泰安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5.(2016?临沂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21*cnjy*com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6.(2016?滨州19)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7.(2016?滨州20)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D.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范围内
8.(2016?东营1)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21*cnjy*com
9.(2016?临沂19)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
10.(2016?日照30)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B.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
C.为预防甲型 H1N1 流感,人们出门时戴上了口罩,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11.(2016?东营24)凝练的谚语不仅朗朗上口,更是意味深长。下列谚语与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匹配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关系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适应环境 C.“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选择 D.“无心插柳,柳绿成荫”---压条
12.(2016?枣庄1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 B.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鼓励购买使用私人汽车 D.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13.(2016?济宁5)“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
A.竞争 B.合作 C.共生 D.捕食
14.(2016?潍坊22)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乙 B.丙
C.丁 D.己
15.(2016?青岛12)如果用右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
生产者
C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D




16.(2016?烟台5)春天来了,烟台市境内的昆嵛山、磁山、艾山、招虎山、罗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它们属于(  )www-2-1-cnjy-com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7.(2016?潍坊2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8.(2016?临沂9)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来源:21cnj*y.co*m】
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
19.(2016?德州1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20.(2016?菏泽18)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5分)
21.(2016?日照31)(8分)右图一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一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二为图一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分析回答:2·1·c·n·j·y
(1)图一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如果图二中的 A、B、
C、D表示图一中的四种鱼,图一中和 A、B、C、D 对应的成分
是 。
图一中③表示丙成分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 流入动
物体内。图二中的鱼类,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 。
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该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
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威胁。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疯长及水生
生物大量死亡引起的。从生态成分来看,绿藻属于 ;为解决水
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
的鱼苗是图二中的 (填序号),投放鱼苗可以提高该湖泊生
态系统的 。
为解决生活污水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
人工湿地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具有细胞壁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和遗传物质
D.绿藻和黑藻能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22.(2016?东营31)(7分)随着“联合国绿色经济行动伙伴计划-中国东营市绿色京基试点师范向项目”正式启动,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向绿色产业转型的东营经济结构蓬勃发展.“桑-蚕-气-鱼”新型农业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如图)
(1)桑树5-6月进入成熟期,桑葚汁液丰盈、清甜,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
构中的 ,熟透的桑葚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由叶制造,
经 (“筛管”“导管”)运输而来。 (2)幼嫩的桑叶是蚕的优质饲料,蚕吐出的蚕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若要提
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蚕丝发育过程中的 期。 (3)桑树生长容易受红蜘蛛的影响,而瓢虫则是红蜘蛛的天敌,瓢虫也是鸟儿
的食物之一,请写出以上描述的食物链 。 (4)图中桑是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是 ,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5)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23.(2016?德州25)(5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水域污染,现在人们想到了一种好办法:用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做成“人工浮床”,把植物放在浮床上,通过水的浮力,使植物漂浮在河流、生态湿地等水体上面(如图一、图二所示),植物利用根系吸收了氮、磷等污染成分,净化了水体,请回答问题:21教育网
植物根系去除污染成分是通过根尖实现的,根尖吸收氮、磷等无机盐的主
要部位是 
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根据图二,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4)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5)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抵制藻类的   ,减少浮游植物生
长量,能有效防止“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发生,提
高水体的透明度
24.(2016?淄博16)(6分)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者,动物作为消费
者,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昆虫(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使植
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
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25.(2016?聊城26)(9分)如图 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属于   部分,[G]属于   部
分的   
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用字母表示)。如果
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
该生态系统中,[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通常情况下,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 
26.(2016?青岛36) (9分)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21·cn·jy·com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
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
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如果把a、
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
是 。
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
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
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27.(2016?菏泽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将同一个品种的甜瓜,种在甲、乙两个不同的地块,甲地块结的甜瓜
普遍较大,乙地块结的甜瓜普遍较小。
材料二 :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材料三: 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型的室内生态瓶,瓶中
装有金鱼藻、金鱼、河水、砂石等(如图所示)
材料一及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都属于变异,但
前者是   的变异,
因为 
(2)甜瓜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中
(3)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材料二中的夫妇又生
一个有耳垂的孩子,则这孩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4)材料三中的生态瓶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
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从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来说,金鱼藻属
于该生态系统的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  传递的
28.(2016?滨州30)(7分)生态农业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等优点,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图是一个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考虑人的作用,此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   ,图中
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生态农场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
点,如果沿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进行传递,在消耗农作物100千焦能量
时,人最多可以获得能量   千焦
(3)此生态农场自我调节能力弱,主要原因是 
(4)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玉米生活和分布的阳光、
水分、土壤等因素统称为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农
场主计划种植青蒿,供药厂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治
疗疟疾的药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
29.(2016?烟台26)(9分)美丽富饶的烟台养马岛是黄海之中的一颗明珠,也是国家AAA级旅游度假区,吸引着很多学生前来实践和调查。
养马岛海域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植物,浅水处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
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这种分布主要受   的影响,藻类植物是水域中的生产者,对维持生物圈的   起重要作用。
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疣荔枝螺,锈凹螺、丽核螺等海螺,它们与
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岛域部分生物食物网简图,该食物网中,带鱼和黑嘴鸥是   关
系,若鳀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请写出含有
带鱼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养马岛海域的生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   的多样性,生物种类
及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从6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016?威海32)(7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下面以昆嵛山森林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
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
还有栎树、刺槐等117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昆嵛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
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野生动植物多达2330多种,这
些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是昆嵛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
食物网中生物通过   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
泛滥,会危害到赤松,但   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
的数量,降低赤松林所受的危害。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
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
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   ;食物
网中的其它生物都通过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比如,
鹰获得物质和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
的一条   ;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
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
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   (答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分解遗体。
31.(2016?临沂26)(5分)我市某大型肉制品有限公司,每天将大量生产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通入人工湿地,对处理后的水进一步净化和利用。湿地内除栽种大量亲水性植物,还养殖了泥鳅、黄鳝等经济鱼种。下图中,甲示该公司污水处理过程,乙示人工荷塘湿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图中,在厌氧沉淀池内,甲烷细菌通过 分解污水中的有机
物,产生可燃性的甲烷气体;在曝气池内(通入充足的空气),绝大多数
有机物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利用,由此可见,此类微生物不同于绿色植物
的营养方式是 。 (2)在乙图中,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来看,睡莲、花莲和籽莲三者的关系
是 关系,泥鳅和黄鳝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它们能促进生态系统中 的多样性。
32.(2016?潍坊26)(8分)近年来,我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www.21-cn-jy.com
(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 (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
系统,原因是 。
(2)图中人处于第 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属于 。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 。
(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 实现的,请写出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33.(2016?枣庄22)(8分)近年来我省为保护微山湖湿地水源,不断扩大荷花、芦苇、睡莲、菖蒲等湿地植物的种植面积以净化水质,为麻鸭、斑头雁、天鹅等水禽和鸟类创造了更多的栖息地,现已建成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生态系统,从
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荷花属于 ,麻鸭属于 。
(2)荷花、芦苇、睡莲等植物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此适
应性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 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在微山湖中,小鱼、麻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
这条食物链: ,
通过该食物链,麻鸭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 kg。
(4)随着微山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好,湿地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 价值。少数不文明的游客将废弃物和垃圾扔进
湿地,但并未引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制止这种行为,倡导文明旅游。
2016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33页,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95分;共11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1.(2016?潍坊2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正确;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B正确;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并且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C正确;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D错误。21*cnjy*com
【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但生物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2.(2016?日照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解答】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2016?淄博1)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 A
解析:【解答】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昼夜温差大可以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而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晚温度高,昼夜温差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也多,因此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能影响生物。
4.(2016?泰安1)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部分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答案:D
解析:【解答】鸟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属于生物适应环境;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但生物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也能影响生物。www-2-1-cnjy-com
5.(2016?临沂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答案:A
解析:【解答】我们知道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为使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
6.(2016?滨州19)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答案:B
解析:【解答】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属于环境影响生物;雷鸟的体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保护色,是对环境的适应;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7.(2016?滨州20)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D.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范围内
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B错误;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C正确;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D正确。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范围内。生物圈能为所有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条件,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8.(2016?东营1)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答案:D
解析:【解答】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A正确;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B正确;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C正确;围海造田是破坏了生物圈,D错误。 【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9.(2016?临沂19)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
答案:C
解析:【解答】: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等,酸雨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分析】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10.(2016?日照30)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B.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
C.为预防甲型 H1N1 流感,人们出门时戴上了口罩,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答案:D
解析:【解答】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A错误;大多数细菌、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都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但少数自养细菌通常可以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外源能量,例如光能或者化学能(光能自养、化能自养),如硫化细菌靠分解硫化物获取能量,B错误;甲型H1N1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人出门时戴上了口罩,这是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1.(2016?东营24)凝练的谚语不仅朗朗上口,更是意味深长。下列谚语与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匹配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关系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适应环境 C.“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选择 D.“无心插柳,柳绿成荫”---压条
答案:D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变好或变坏,是适应环境,B正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C正确;无心插柳,柳绿成荫是扦插,D错误。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2.(2016?枣庄1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 B.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C.鼓励购买使用私人汽车 D.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答案:A
解析:【解答】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可使用清洁能源,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A正确;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私人汽车越多尾气的排放越多,C错误;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工业废水要遵循“先净化,后排水”的原则,保护水资源,D错误。
【分析】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限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13.(2016?济宁5)“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
A.竞争 B.合作 C.共生 D.捕食
答案: D
解析: 【解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捕食关系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4.(2016?潍坊22)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乙 B.丙
C.丁 D.己
答案:B
解析:【解答】该食物网的消费者有乙、丙、丁、戊、己,共有6条食物链。丙的食物来源是乙、丁,戊的食物来源是乙、丙、丁、己,己的食物来源仅是丙,因此丙灭绝一定会导致己灭绝,故选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的生物,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
15.(2016?青岛12)如果用右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B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
生产者
C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D




答案:A
解析:【解答】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而昆虫纲又属于节肢动物,故A符合题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B不符合题意;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C项不符合题意;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故D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由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
16.(2016?烟台5)春天来了,烟台市境内的昆嵛山、磁山、艾山、招虎山、罗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它们属于(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解答】烟台市境内的昆嵛山、磁山、艾山、招虎山、罗山等地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2016?潍坊2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该系统中生物种类、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农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点是生物种类相对较少,植物以农作物为主,故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小,选C。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8.(2016?临沂9)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
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
答案:B
解析:【解答】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A不符合;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符合;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符合;鼠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D不符合。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9.(2016?德州1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答案:D
解析:【解答】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例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故A错误;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少于甲的能量,因此与甲的能量不相等,故B错误;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故C错误;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3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故D正确。  21*cnjy*com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在10%﹣20%之间。
20.(2016?菏泽18)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答案: D
解析: 【解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ABC错误;一般地说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D正确。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开始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5分)
21.(2016?日照31)(8分)右图一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一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二为图一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如果图二中的 A、B、
C、D表示图一中的四种鱼,图一中和 A、B、C、D 对应的成分
是 。
图一中③表示丙成分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 流入动
物体内。图二中的鱼类,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 。
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该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
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威胁。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疯长及水生
生物大量死亡引起的。从生态成分来看,绿藻属于 ;为解决水
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
的鱼苗是图二中的 (填序号),投放鱼苗可以提高该湖泊生
态系统的 。
为解决生活污水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
人工湿地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具有细胞壁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和遗传物质
D.绿藻和黑藻能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答案:(1)光合作用 丙 (2)物质和能量 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3)生产者 A、B 自动调节能力 (4)AB
解析:【解答】(1)图一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 ,如果图二中的 A、B、C、D表示图一中的四种鱼,图一中和 A、B、C、D 对应的成分是丙消费者。(2)图一中③表示丙成分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动物体内。因为动物在捕食的过程中,从上一营养级获得营养物质和能量。图二中的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3)从生态成分来看,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图二中的A、B及浮游动物以浮游藻类为食,最适宜投放的鱼苗是A、B,投放鱼苗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4)
绿藻和黑藻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是吸收有机物,细菌、真菌属于微生物,都有遗传物质,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CD错误,说法正确的是A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图一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图二为四种鱼(A、B、C、D),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A、B、C、D均为消费者,对应图一中的丙。
22.(2016?东营31)(7分)随着“联合国绿色经济行动伙伴计划-中国东营市绿色京基试点师范向项目”正式启动,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向绿色产业转型的东营经济结构蓬勃发展.“桑-蚕-气-鱼”新型农业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如图)
(1)桑树5-6月进入成熟期,桑葚汁液丰盈、清甜,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
构中的 ,熟透的桑葚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由叶制造,
经 (“筛管”“导管”)运输而来。 (2)幼嫩的桑叶是蚕的优质饲料,蚕吐出的蚕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若要提
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蚕丝发育过程中的 期。 (3)桑树生长容易受红蜘蛛的影响,而瓢虫则是红蜘蛛的天敌,瓢虫也是鸟儿
的食物之一,请写出以上描述的食物链 。 (4)图中桑是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是 ,对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5)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答案:(1)液泡 筛管(2)幼虫(3)桑树→红蜘蛛→瓢虫→鸟(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分解者 (5)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答对一条即可)
解析:【解答】(1)桑葚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熟透的桑葚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由叶制造,经筛管运输而来。 (2)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进入蛹期,吐丝结茧。所以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幼虫期。 (3)在桑树、红蜘蛛、瓢虫、鸟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桑树→红蜘蛛→瓢虫→鸟。 (4)图中桑是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把枯枝败叶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物环境,因此甲烷杆菌是分解者。
从生态学原理看,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且绿色环保无污染。 【分析】(1)在细胞的结构中,水、糖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存在于液泡内有细胞液中。(2)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蛹期吐丝结茧,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幼虫期。(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5)新型的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且绿色环保无污染。
23.(2016?德州25)(5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水域污染,现在人们想到了一种好办法:用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做成“人工浮床”,把植物放在浮床上,通过水的浮力,使植物漂浮在河流、生态湿地等水体上面(如图一、图二所示),植物利用根系吸收了氮、磷等污染成分,净化了水体,请回答问题:21cnjy.com
植物根系去除污染成分是通过根尖实现的,根尖吸收氮、磷等无机盐的主
要部位是 
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根据图二,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4)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5)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抵制藻类的   ,减少浮游植物生
长量,能有效防止“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发生,提
高水体的透明度
答案:(1)成熟区 (2)分解者 (3)草→食草鱼→野鸭 (4)自我调节
(5)光合作用
解析:【解答】(1)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分解者是指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草→食草鱼→野鸭。(4)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5)近年来,在江河湖泊中发生的“水华”是由于某些淡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所致,“水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2016?淄博16)(6分)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者,动物作为消费
者,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昆虫(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使植
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
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答案: (1)生产 传粉(2)分解 物质(3)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4)自然保护区
解析: 【解答】(1)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动物能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鼠→蛇;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
25.(2016?聊城26)(9分)如图 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A]属于   部分,[G]属于   部
分的   
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表示)
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   (用字母表示)。如果
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
该生态系统中,[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通常情况下,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 
答案:(1)非生物 生物 分解者 (2)2 F→E→D (3)F D (4)捕食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指的是阳光、水、温度、土壤和空气等。如图[A]属于非生物部分,B、C、D、E、属于消费者,F植物属于生产者,[G]属于分解者。(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2条:F→E→D;F→B→C→D,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3)在该生态系统中,根据有机物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且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体内有机物和能量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F。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D。
(4)在该生态系统中,D捕食C,因此C与D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21教育网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非生物部分指的是阳光、水、温度、土壤和空气等。(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合作和捕食。(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26.(2016?青岛36) (9分)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21·cn·jy·com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
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
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如果把a、
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
是 。
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
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
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答案:(1)分解者 蛇、鹰、鸟、鼠、狼、羊 物质和能量 (2)b
体温是否恒定 (3)共生 鹰和蛇 (4)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影响环境
解析:【解答】(1)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甲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蛇、鸟、鹰、鼠、羊、狼;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b;“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3)图丙中,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共生关系;B中两种群呈现出“你多我就少”的捕食关系;C中两种群呈现出竞争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蛇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这是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来源:21cnj*y.co*m】
27.(2016?菏泽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将同一个品种的甜瓜,种在甲、乙两个不同的地块,甲地块结的甜瓜
普遍较大,乙地块结的甜瓜普遍较小。
材料二 :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材料三: 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型的室内生态瓶,瓶中
装有金鱼藻、金鱼、河水、砂石等(如图所示)
材料一及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都属于变异,但
前者是   的变异,
因为 
(2)甜瓜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中
(3)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材料二中的夫妇又生
一个有耳垂的孩子,则这孩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4)材料三中的生态瓶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
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从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来说,金鱼藻属
于该生态系统的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   
传递的
答案: (1)不可遗传的变异 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液泡 (3)DD或Dd (4)太阳 生产者 食物链2·1·c·n·j·y
解析:【解答】(1)材料一及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都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叫做变异。材料一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材料二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酸味、甜味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
(3)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无耳垂的孩子的性状是隐性性状,父母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如果耳垂的有无是由一对基因(D/d)所控制的,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遗传图解如图:21·世纪*教育网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有耳垂的可能是75%,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
(4)材料三中的生态瓶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金鱼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金鱼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出处:21教育名师】
28.(2016?滨州30)(7分)生态农业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等优点,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图是一个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不考虑人的作用,此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   ,图中
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生态农场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
点,如果沿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进行传递,在消耗农作物100千焦能量
时,人最多可以获得能量   千焦
(3)此生态农场自我调节能力弱,主要原因是 
(4)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玉米生活和分布的阳光、
水分、土壤等因素统称为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农
场主计划种植青蒿,供药厂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治
疗疟疾的药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
答案:(1)玉米 鸡、人、猪 (2)太阳能 20 (3)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4)非生物因素 (5)直接
解析:【解答】(1)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玉米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此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玉米。第二营养级是直接吃第一营养级玉米的动物,鸡、人、猪都吃玉米,因此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鸡、人、猪。(2)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农场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能。在消耗农作物100千焦能量时,人最多可以获得能量是农作物的20%,即20千焦。(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此生态农场自我调节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4)影响玉米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土壤等因素统称为非生物因素。(5)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www.21-cn-jy.com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初级消费者的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依此类推越往后营养级别越高,处在食物链末端的消费者营养级别最高。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提供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等,间接使用价值是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的生态功能。潜在使用价值是目前人类对野生生物的价值中还不清楚的使用价值。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9.(2016?烟台26)(9分)美丽富饶的烟台养马岛是黄海之中的一颗明珠,也是国家AAA级旅游度假区,吸引着很多学生前来实践和调查。
养马岛海域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植物,浅水处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
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这种分布主要受   
的影响,藻类植物是水域中的生产者,对维持生物圈的   起
重要作用。
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疣荔枝螺,锈凹螺、丽核螺等海螺,它们与
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说明 
如图是岛域部分生物食物网简图,该食物网中,带鱼和黑嘴鸥是   关
系,若鳀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请写出含有
带鱼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养马岛海域的生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   的多样性,生物种类
及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从6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
意义是 
答案:(1)光 碳﹣氧平衡 (2)生物适应环境 (3)竞争 鲅鱼 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 (4)种类 自动调节 (5)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解答】(1)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养马岛海域浅水处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2)疣荔枝螺,锈凹螺、丽核螺等海螺,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说明生物适应环境。(3)带鱼和黑嘴鸥都吃中国毛虾和鳀鱼,因此带鱼和黑嘴鸥是竞争关系,图中鲅鱼只有一种食物鳀鱼,因此若鳀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鲅鱼的数量减少最多。含有带鱼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植物→中国毛虾→带鱼。(4)养马岛海域的生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及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5)从6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保护鱼类的繁殖和小鱼的生长,实施这一举措的意义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1-c-n-j-y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2)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禁渔期是保护鱼类的繁殖和小鱼的生长,其意义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0.(2016?威海32)(7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下面以昆嵛山森林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
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
还有栎树、刺槐等117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昆嵛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
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野生动植物多达2330多种,这
些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是昆嵛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
食物网中生物通过   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
泛滥,会危害到赤松,但   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
的数量,降低赤松林所受的危害。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
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
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   ;食物
网中的其它生物都通过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比如,
鹰获得物质和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
的一条   ;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
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
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   (答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分解遗体。
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2)捕食 大山雀(3)草、赤松
草→鼠→鹰或赤松→鼠→鹰 分解者
解析:【解答】(1)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昆嵛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还有栎树、刺槐等117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因此有人把森林称为“天然氧吧”。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赤松,但大山雀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赤松林所受的危害。【版权所有:21教育】
(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食物链有:草→鼠→蛇→鹰;草→鼠→鹰;赤松→鼠→鹰;赤松→松毛虫→大山雀→蛇→鹰;赤松→松毛虫→大山雀→鹰;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鹰或赤松→鼠→鹰。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用食物链表示。
31.(2016?临沂26)(5分)我市某大型肉制品有限公司,每天将大量生产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通入人工湿地,对处理后的水进一步净化和利用。湿地内除栽种大量亲水性植物,还养殖了泥鳅、黄鳝等经济鱼种。下图中,甲示该公司污水处理过程,乙示人工荷塘湿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图中,在厌氧沉淀池内,甲烷细菌通过 分解污水中的有机
物,产生可燃性的甲烷气体;在曝气池内(通入充足的空气),绝大多数
有机物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利用,由此可见,此类微生物不同于绿色植物
的营养方式是 。 (2)在乙图中,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来看,睡莲、花莲和籽莲三者的关系
是 关系,泥鳅和黄鳝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它们能促进生态系统中 的多样性。
答案:(1)呼吸作用 异养 (2)竞争 消费者 生物种类
解析:【解答】(1)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生活方式是异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生物圈中,多数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睡莲、花莲和籽莲三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泥鳅和黄鳝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泥鳅和黄鳝增添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分析】(1)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生活方式是异养。(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2.(2016?潍坊26)(8分)近年来,我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 (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
系统,原因是 。
(2)图中人处于第 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属于 。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 。
(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
实现的,请写出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1)不能 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缺少非生物成分
(2)二、三 分解者 (3)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图中缺少非生物成分。(2)上述生态农业模式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蔬菜→猪→人、蔬菜→人,人处于第二、三营养级。沼气池中甲烷菌等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属于分解者。(3)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3.(2016?枣庄22)(8分)近年来我省为保护微山湖湿地水源,不断扩大荷花、芦苇、睡莲、菖蒲等湿地植物的种植面积以净化水质,为麻鸭、斑头雁、天鹅等水禽和鸟类创造了更多的栖息地,现已建成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生态系统,从
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荷花属于 ,麻鸭属于 。
(2)荷花、芦苇、睡莲等植物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此适
应性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 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在微山湖中,小鱼、麻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
这条食物链: ,
通过该食物链,麻鸭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 kg。
(4)随着微山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好,湿地中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 价值。少数不文明的游客将废弃物和垃圾扔进
湿地,但并未引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制止这种行为,倡导文明旅游。
答案:(1)湿地 生产者 消费者 (2)空气 (3)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麻鸭 125 (4)直接使用 自我调节
解析:【解答】(1)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荷花属于生产者,麻鸭属于消费者;(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荷花、芦苇、睡莲等植物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此适应性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空气的影响。(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麻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麻鸭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
是1÷20%÷20%÷20%=125kg。(4)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游客观光旅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提供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等,间接使用价值是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的生态功能。潜在使用价值是目前人类对野生生物的价值中还不清楚的使用价值。(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