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英语Book I Module 5 A Lesson in a Lab Reading Listening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英语Book I Module 5 A Lesson in a Lab Reading Listening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16-09-04 12: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Module
5
Book
I
A
Lesson
in
a
Lab
一、课程分析
1、学习内容:
Period
II
(
Reading
&
Listening
)
本模块话题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堂课。引导学生接触、体会有关科技、实验方面部分词汇,在学科实验的语境中真实体验英语语言的运用,为学生使用科学描述性的语言做准备,使学生对于类似科技说明性文章,积累词汇,对于阅读文章充分理解,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是在Period
I
(Introduction:引入话题,复习、学习数字和比较级)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的Period
II
(
Reading
&
Listening
)。
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Reading
部分的Passage
A和Passage
B,让学生学习实验报告的形式,通过
Listening的练习,检测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Passage
A
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同金属与水和氧气反应的情况。Passage
B
是一篇英语实验报告,介绍了铁与空气和水产生的不同反应情况。
通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英语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的名称,即实验目的(Aim)、设备(Apparatus)、方法(Method)、结果(Result)以及结论(Conclusion),
并且要学会如何填写各部分内容从而完成一篇实验报告。
Listening
内容为实验过程中师生间的对话,要求学生在学完Reading
的基础上,通过听力材料提炼出实验报告所缺的信息,将报告补充完整。
2、学习重点:
Reading部分,应从以下两方面重点掌握:
(1)文章结构方面:应掌握英语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各部分英语名称(Aim,
Apparatus,
Method
,
Result,
Conclusion)以及各个阶段实验报告的具体写法。
(2)语言知识方面:应重点掌握实验报告中出现的相关短语的用法(think
of,
react
,
put

in
order,
find
out,
leave,
make
sure,
add,
keep…out
of
以及first,second,
after
that,
last
等程序描述的词汇)。
3、学习难点:
本课内容与实验有关,其中涉及到一系列金属元素符号的英文写法,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单词的认读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相关词汇的认读成为本课学习难点。如:potassium钾,copper铜,calcium钙,sodium钠,magnesium镁,aluminum铝,zinc锌等。所以必须让学生克服胆怯、逃避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单词认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其情感体验较初中段更加强烈,有很强的合作和参与意识,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肯定,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情商。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思维较活跃,在英语学习上不满足于单纯的死记硬背,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知识来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就本节课来讲,用英语来描述实验,学生既感到新鲜、好奇,又感到胆怯、畏惧,所以教师要很好的利用本节课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设计理念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英语课堂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因此针对本课Reading
部分中Passage
A
文章难度不大的特点,采取学生讲解课文为主、老师补充为辅的方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扮演
“老师”的角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新课改的思想。
2、运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课堂成果检测
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应尽量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应创造有意义的评价活动,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学完Reading
的实验报告后,安排的是用听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效果检验,在学生通过听力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检测学生听力中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以此完成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评价。
四、学习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与实验报告相关的词汇及文章中出现的相关短语,如:think
of,
react
,
put

in
order,
find
out,
leave,
make
sure,
add,
keep…out
of
2、语言技能目标: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听出所需信息并写出完整实验报告,以锻炼学生听和写英语的能力。
(2)读懂关于金属氧化反应及实验报告的文章,并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理解文章主旨;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
3、情感目标:
在“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和谐对话”,同时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潜能,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五、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情景图片: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做实验)
(1).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kind
of
experiment
are
they
doing
Why
do
you
know
it’s
a
chemistry
experiment
(2).
Before
we
do
a
chemistry
experiment,
we
should,
first
of
all,
have
an______
(
that
is
,
for
what
purpose
do
we
do
this
experiment )
Then,
we
need
prepare
some
things
such
as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and
so
on.
While
we
are
doing
an
experiment,
we
should
use
the
proper
___and
observe
it
carefully.
Finally,
we
should
find
out
______
(for
example,
what
happened )
and
try
to
make
a
______.
点评:通过情景图片,直观地呈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模拟实验,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板书,在情境中呈现教材上所涉及的词汇及实验步骤。
2.
新课导入:
(1).
Read
passage
A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The
different
uses
of
methods
B.
The
reaction
of
metals
C.
The
reaction
of
metals
with
oxygen.
2)
Which
of
the
metals
in
the
table
reacts
the
most
with
oxygen
and
water,
and
which
reacts
the
least
Metal
Chinese
Short
name
metal
Chinese
Short
name
Potassium

K
Aluminum

Sodium

Zinc

Calcium

Iron

magnesium

copper

3)
Why
does
the
writer
say
that
it
is
hard
to
think
of
a
world
without
metals
点评:针对课文A设置由面到点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并弄懂篇章中的重要细节,深入彻底地理解文章。
(2).
Read
passage
B
1)
Fill
in
the
blanks
on
page
45.(通过填写此表格帮助学生读懂实验报告)
2)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
点评: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不但对实验的基本过程一目了然,而且能形象地记忆写实验报告的大体步骤。
(3).
Read
passage
A
and
B
1).Read
aloud
and
answer
individual
questions.
点评:朗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和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用语。
2).
Complete
the
sentences.
①.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experiment,
the
_______
is
dry,
not
wet.
②.
It
shows
that
iron
_________
when
the
air
is
dry.
③.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experiment,
you
must
_______
the
water
to
make
sure
there
is
no
_______
in
it.
④.
You
add
________
to
the
water
because
this
keeps
______
out
of
it.
⑤.
It
shows
that
________
does
not
rust
in
water
that
has
no
________
in
it.
⑥.
The
nails________
in
the
tube
with
ordinary
water.
点评:本部分是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训练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3).
From
passage
A
and
B,
we
know
metals,
especially
iron,
can
react
with
different
substances
and
also
the
steps
of
a
simple
scientific
experiment.
Now,
we’ll
hear
a
conversation
in
which
a
teacher
helps
a
student
do
an
experiment.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find
out
for
what
purpose
they
are
doing
the
experiment,
and
what
they
are
using
to
do
the
experiment
Ai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pparatus: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and
___________.
点评:通过第一遍的听,使学生能听出实验的目的和所使用的器材。
4).
Listen
again
and
fill
the
blanks.
First,
put
the
magnesium
in
the
crucible.
Then,
put
the
crucible
on
the
balance
and
weigh
it.
Next,
we
are
going
to
heat
the
magnesium
and
light
the
Bunsen
burner.
After
that,
hold
the
crucible
over
it.
Lastly,
weigh
the
magnesium
again.
Result:
It
weighs
a
little
more
than
before.
Conclusion:
There
is
a
change
in
weight
when
magnesium
burns
in
air.
点评:通过第二遍的听,让学生在听出关键的实验动词的基础上,听懂实验的基本过程,听懂实验结果和结论。
5).
Read
step5
and
remember
the
words
that
express
the
orders.
点评: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实验步骤及关键词汇。
6).
Homework:
Choose
an
experiment
you
are
familiar
with
and
give
us
a
description
of
it.
点评:听力活动中练习4和作业部分是对本课内容的深化拓展。通过上述各环节的训练学生应能读懂与教材匹配的科学实验文章,并能从确立实验目标、准备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法和得出实验结论等方面获得对实验报告的全面了解。写作部分旨在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设计的每个步骤都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节节相容。设计形式多样,图片、听力训练、小组讨论、诵读等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和过程有层次、有深度。
导入环节能有效帮助学生将已知知识与新信息联系起来,激发其对科普文章的学习兴趣。文章理解过程注重从多方面入手,由浅入深,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点巩固方面能够联系已学相关知识,深入浅出,注重双基知识的落实。
本节课设计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上作适当调整,还不能够明确、有效地处理。同时,各环节衔接处还需更圆润流畅。
七、总体点评:
本堂完成了设定的教学任务,条理清晰,步步为营。学生学习中会碰到的一些金属名称和实验器材,词汇虽然超出了课标范围,但因为集中出现数量较多,又是本单元的主题词汇,设计不但没有给学生阅读文章、掌握本课知识造成一定影响,还使学生了解、认读。同学们了解了这些器材的英文说法,既扩大了其知识面又为后面的阅读扫清障碍。
课程标准中七级语言技能目标在“阅读技能”一项中提出,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这堂课活动的设计合理到位,提高了阅读技能。避免了学生在阅读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运用新课标的理念,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深入浅出,各环节衔接自然,使学生学有所得。
另外,虽然在设计时考虑到要关注全体同学,也设计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但是怎样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Methods
The
main
idea
Preparation:
and